好马,好骑术!
几乎是在在战马停下的同时,那人一个漂亮的翻身,便自马上跃了下来。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最终与坐在坛上的孙策对上,开口说道:
“我主有命,刀下留人!”
话音刚落,孙策便拍案而起,望着这白袍将领怒斥道:
“太史慈,你当这里是什么地方!”
来人正是主动请缨,被张绣派来江东的太史慈。
因为时间紧急,他一路星夜兼程、快马加鞭,总算是在于吉被砍了脑袋之前赶到。
这还得多亏一路上有人提前接应,每到一座城池,就立刻挑选新的战马换上。
沿路众人皆知太史慈是张绣麾下最早的三驾马车之一,得知他要去江东办事,自是无比配合。
结果太史慈一路上换马不换人,每日的行程都在百里之上。
晓是如此,还是靠着他高超的箭术才在刀口之下救了于吉。
听到孙策的质问,太史慈微微一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
“是吴郡啊,怎么了?”
孙策盯着太史慈,一字一句地说道,“既是吴郡,你的主公凭什么管到我的头上!”
听到孙策的话,原本因为认出太史慈而开心不已的张昭等人皆是心中一凛,暗道一声糟糕。
孙策为人他们最清楚不过。
年轻气盛、锐意进取、自信自强、乐观开朗。
在开创江东基业的时候,这些统统都是优点。
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在如今江东已经被平定,需要埋头发展的时候,这些特质反倒不能算是优点了。
比如如今太史慈这种做法,显然就是碰触到了孙策的逆鳞。
他们原本的打算是:张绣的人来到江东,好好跟孙策谈一谈,最好再能带封信什么的。
那样以孙策对张绣的重视程度,肯定就会放过于吉了。
万万没想到张绣派来的人居然会是太史慈。
当初孙策平定江东的时候,这两人就打过交道,连续几次都打成了平手,可以说是谁都不服气谁。
如今时过境迁,张绣和孙策都成了一方诸侯,在张绣麾下做事的太史慈再一次跟孙策遇上,原本就容易碰出火花。
更不必说现在这种千钧一发的情况。
太史慈激情救人,他们是赞同的。
但救了人以后却说什么“我主有命,刀下留人”这样的话,这不就是挑衅吗?
你张绣再厉害,能管得到孙策头上?
换个人,比如是孙权做主的话,兴许他并不会那么在意这种事情。
但孙策……
“张绣亦是一方诸侯,怎能如此不明事理,竟派此人前来?难不成他麾下当真无人可用了吗?”
张昭到底还是格局太小,难以理解张绣的想法。
在张绣看来,既然是自己麾下的爱将毛遂自荐,太史慈最近又没有什么其他安排,那就安排他过来呗。
要不然反倒是会打击下属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了。
再说了,在张绣看来太史慈的能力足以胜任这件事情,那就更没有必要拒绝了。
至于张昭的考虑……
Who-cares?
只要太史慈能够把于吉救下来,他就算把江东捅个窟窿,张绣也不会在意。
不但不会在意,他还会力挺太史慈。
前提是他有那个能力。
张绣虽然没有明说,但自从他答应派太史慈前往江东的那一刻,这就已经是一件心照不宣的事情了。
因此听到孙策质问,太史慈依旧保持着从容的微笑:
“慈此来江东,乃奉我主之命,希望孙将军放此人一马。”
他说着便伸手指了指站在一旁的于吉。
此时于吉正在上下打量着太史慈,太史慈也不介意,冲着他点了点头又转向孙策,继续说道:
“慈有主公手书一封,预交之于孙将军。
慈既受主公之命,自当倾尽全力。
孙将军若要责怪,便怪慈不通礼数便是。”
孙策听到太史慈这话,心中怒意稍歇,但依旧冷冷说道,“于吉我杀定了,任谁都留不住他!”
太史慈闻言轻笑一声,“慈已说过,既受主公之命,自当倾尽全力!”
这是谈崩了?
眼见两人大有一言不合就动手的趋势,张昭等人皆是紧张地看着这一幕。
这可跟他们想好的不一样啊!
下一刻,孙策便哈哈大笑起来,“好一个太史慈,当初你我二人未分胜负,张绣如今派你前来,只怕是故意的吧?”
“主公行事高深莫测,又岂是吾所能料?”
太史慈缓缓解下长枪,眼中的战意亦是越来越旺盛,“孙伯符,可敢再与我一战否!”
眼见对手都直接发起了挑战,孙策自然不会退缩,“有何不敢?只是……”
“只是什么?”
见孙策面有犹豫之色,太史慈便皱眉道,“听闻你数十日前被刺客所伤,可是如今尚未痊愈?
若是如此,不妨休息一段时间再战亦可!”
“与此无关。”
孙策摇摇头,又把目光投向了于吉。
第294章 太史慈:“我今天就要带他走,我看谁敢拦我……”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孙策打第一眼看到于吉,就是各种不顺眼。
虽然时不时会冒出“啊,这个人好烦,不如砍了他吧”这样的念头,但他还能控制得住自己。
所以一开始他要杀了于吉其实也就是那么随口一说。
但是张昭等众臣、江东平民、自己的母亲一意维护,却激发了他的逆反心理。
你们不是说这个人是神仙,不能杀吗?
唉,我今天偏偏就要杀给你们看!
特别是祈雨之后众人的反应,更是让孙策心中那股想要砍了于吉脑袋的念头再也无法压制下去。
就连孙策本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表现有些反常。
直到太史慈出现,以雷霆之势救下于吉,又说出是受张绣之命来替于吉求情这样的话,才让孙策冷静下来。
特别是听说张绣还给自己写了一封信的时候,孙策终于是勉强压制住想要砍掉于吉脑袋的念头。
不得不说,这一次张昭赌对了。
“张绣”这两个字在孙策的心目中,就是有着这样神奇的力量。
“汝等且将此人带下,待吾与子义一战,再做打算。”
就连对太史慈的称呼也变了,说明此刻的孙策已经重新恢复了理智。
但他也保不齐张绣这个名字带给他的清醒能坚持多长时间。
所以就想着赶紧把于吉这货带下去,眼不见心不烦为妙。
听到孙策终于松了口,众人皆是长长出了一口气。
但一听孙策接下来又要跟太史慈单挑,而且听起来似乎是不打算让他们这些人观战的意思,众人不免又紧张起来。
“主公……”
张昭正要开口相劝,却见孙策双眼一瞪:“怕什么,某还未曾虚弱到需要尔等关心的地步!”
在孙策强硬的态度下,除了孙策的贴身亲卫之外,众人皆是就此散去。
临行之前,于吉的目光在太史慈身上长长停留一番,又伸出手掐算片刻,这才在张昭等人的劝告下离去。
等到所有人都离开,孙策一边活动筋骨,一边看向孤身一人却毫无惧色的太史慈,不禁笑道:
“汝倒是有胆量,就不怕我趁机带人一拥而上,将你格杀当场?”
太史慈面不改色地擦了擦枪,“若我怕你,非太史慈也!”
于吉不在自己的视线以后,孙策明显是轻松了不少。
听到太史慈这么说便笑道,“昔日汝与吾在神亭相遇,似是亦曾说过此话?”
“不错!”
太史慈点了点头,随即高高扬起手中长枪,“孙伯符,放马过来!”
想当初,他跟孙策交战时可谓是棋逢对手、平分秋色。
但他跟了张绣以后没少和赵云、典韦这样的顶尖高手对练。
在他看来,如今的太史慈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在神亭和孙策交手的太史慈了。
此战,他必胜!
孙策同样是信心满满。
他可是骑着战马、提着长枪开创的基业。
如今随着他尽得江东地面之地后战事渐少,但他却并没有因此停止对自身武艺的磨练。
特别是数次跟张绣的交手,虽然结果都是战败,但却让他受益匪浅。
在他看来,如今的孙策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在神亭和太史慈交手时的孙策了。
此战,他必胜!
想到这里,孙策的老毛病又犯了,忍不住又开始招揽起太史慈:“子义,你可愿来我江东入仕?”
太史慈:Σ(`д′*ノ)ノ
没搞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