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230节

  她对和张绣有关的一切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

  所以看到一个壮汉总在张绣附近晃悠的时候,担心之余,忍不住就询问了张绣。

  然后她就听张绣连着讲了好几天的故事。

  甄宓喜欢听张绣讲故事。

  尤其喜欢一边玩鸟一边听故事。

  曾经的她在听闺中好友吕玲绮描述了徐州战场上发生的一切以后,既是好奇又是向往。

  毕竟在正常情况下,那是一个自己这辈子也可能无法进入的世界。

  但是如今听了张绣的描述,她才发现自己和吕玲绮还是太年轻了。

  同样是徐州之战,仅仅从叙事角度就可以看出两人之间的差别。

  吕玲绮在向甄宓讲起徐州之战的时候,主要内容集中在下邳被围困的那段时间,因为吕玲绮就是从那时开始崭露头角的。

  但张绣却并不计一郡甚至一州的得失,他着眼处在整个天下。

  当甄宓问起事情的来龙去脉,张绣亦是有问必答,全无隐瞒,只当对以前发生的战役进行复盘。

  单单徐州一战便是如此,更不必说张绣的经历远比吕玲绮更加丰富多彩。

  甄宓很快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一边玩鸟一边听故事,已经成为了甄宓每天最期待的事情。

  在张绣花了几天时间讲完了宛城之战的故事,甄宓就认识了典韦这个人。

  在对于他忠心护主的行为有那么一点点敬佩的同时,也对他不识抬举的行为有那么一点点不满。

  这就是女人。

  感情大于理智。

  哪怕是像甄宓这种集天地灵气于一身的女子也不例外。

  看到甄宓向自己行礼,典韦皱起眉头还了一礼,随即又问道,“你刚才笑甚?”

  “妾身见将军被张太守拉走,将军虽无奈,亦从之,是以发笑”,甄宓解释了一句,跟着反问道,“可是有何不妥?”

  “那是因为张杨跟他有交情,又不是真的没有法子……算了,俺跟你一女子说这些做甚!”

  典韦烦躁地朝甄宓摆了摆手,随即不再多说,匆匆离去。

  甄宓望着典韦的背影,联想到张绣说过的有关典韦投效一事的来龙去脉,亦是露出了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

  这位典护卫,似乎对自己的现状有些不满呢……

  典韦的确是对自己现在的境遇有些不满意。

  其实一开始张绣招揽的时候,他是拒绝的。

  他毕竟跟乐进不同。

  所以他才跟张绣约法三章:

  只负责保护张绣个人安全,不主动帮张绣打仗,不跟旧主曹操为敌。

  他提出这三个要求,明摆着就是要为难张绣。

  没想到张绣居然会真的同意。

  典韦重承诺,既然张绣同意,那他也信守承诺,成为了张绣的护卫。

  可笑的是,那个叫什么赵子龙的家伙居然还在质疑自己的实力?

  就算是你是枪神的弟子又怎么样?

  还不是一样要被我……

  咦,居然打不过?

  当典韦发现自己居然不是赵云的对手时,脸上的表情别提有多精彩了。

  好在后来他总算是通过步战强行挽尊,扳回一局。

  自那之后,典韦便跟随张绣东征西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赵云和诸葛亮去了许昌一趟,张绣和麾下众人皆得封赏。

  典韦亦不例外,被张绣破格提拔为步兵校尉。

  晋级速度比起和他同时归降的乐进还要快。

  然而典韦自己却不高兴。

  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分明什么都没有做啊!

  只是跟着张绣从荆州到扬州跑了个来回,甚至连手中的双戟都没有舞动过哪怕一次,这就成为了步兵校尉?

  这功劳未免也来得太轻松了吧?

  典韦是个老实人,觉得张绣这种做法不妥,就找到他说明理由,想要辞去步军校尉一职。

  然而张绣的理由却更充分:

  “汝为吾之护卫,吾南征北战毫发无伤,便是汝之功劳也!”

  “敌从未到汝身前,俺连兵刃都没有用过,何来功劳?”

  当时张绣就被典韦给逗笑了:

  “不是非要将来敌打退才有功,身为护卫,无论过程如何,只要绣安然无恙,便是你的功劳!

  怎么,你被拜为步兵校尉,军中可是有人不服?”

  “那倒没有……”

  “那便说明众人皆对此事无甚异议,你又何必多此一举?”

  “可是……”

  “别可是了,若你觉得心中有愧,就上阵帮我杀敌吧!”

  “那不可能!”

  “那就继续好好保护我吧!”

  “……”

  最终典韦还是没有能够说服张绣。

  诚然,如同张绣所说的那样,军中无人对他被拜为校尉的事情提出质疑。

  问题是他过不去自己这一关啊!

  可让他成为一员正式的战将,帮张绣在战场杀敌,他又不乐意。

  典韦是个直肠子,遇到这种情况实在不知道如何处理,顿时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这一次陪同张绣前往河北,当得知对手是吕布这个天下第一的时候,典韦是很开心的。

  他以为这一次自己会有用武之地。

  万万没想到,吕布这家伙居然就这么缩了?

  在战场上跟张绣较量过一场以后居然就这么放张绣离开了?

  你倒是带着人打过来啊!

  你打过来我就可以光明正大跟你动手了不是?

  然而吕布最终还是没有打过来。

  纵然典韦心痒手也痒,亦是无可奈何。

  走到一处无人的角落,典韦仰头望天,喃喃说道:

  “苍天在上,俺到底应该如何是好?”

第270章 贤侄好福气

  话说这一日傍晚,河内太守张杨在府内设宴,专程为张绣一行接风洗尘。

  参加宴会的除了张绣、诸葛亮、田丰之外,甄宓也在张杨的强烈要求下陪同张绣出席。

  一时间宾主尽欢,席间气氛其乐融融。

  “昔日相见,老夫便知贤侄非池中之物。”

  酒过三巡,张杨谈兴大浓,笑着对众人说道,“谁知贤侄的发展势头还是远远超出了老夫预料,哈哈哈……”

  张杨这话是发自真心的。

  彼时张绣第一次前往河北去寻赵云的时候,扬州那边刚刚才打开局面,真正属于他的势力只有南阳一郡。

  麾下能拿出手的将领也就是甘宁、魏延、太史慈、曲阿小将,谋士更是只有贾诩、祢衡、刘晔等寥寥数人。

  别说是曹操,便是连张杨、张鲁、孙策都比不上。

  所以张绣才迫切地需要像赵云这种人才。

  可如今才过短短几年,张绣已经坐拥四州六郡之地,麾下更是人才济济。

  武将多了赵云、典韦、乐进、张辽、高顺,文聘,文臣多了鲁肃、诸葛玄、诸葛亮、陈宫、田丰。

  虽然其中部份在加入张绣之前没什么名气,但在加入张绣团队以后却展现出了令人惊讶的实力。

  至于张绣本人,更是从一城之主变成了能够和曹操、刘表、刘璋等人相提并论的实力派诸侯,张杨这个河内太守更是已经被甩到了身后。

  甚至还被张绣解决了杀身之祸。

  不过此世之人还是更愿意拿孙策跟张绣相比。

  一个北地枪王,一个江东小霸王,身上有不少相同点。

  首先,相比于袁绍、袁术、曹操、刘表等人,张绣和孙策年龄相近,还是是同一辈。

  其次,张绣和孙策都继承了自家长辈的政治遗产,张绣是叔叔张济,孙策是父亲孙坚。

  再次,两人最开始都是从别人的藩属势力起家,张绣依附的是荆州刘表,孙策则是淮南袁术。

  最后,他们都有着强悍的个人武力和极高的人格魅力。

  所到之处,各方豪杰纳头便拜,美女连连高……孙策没有,原本属于他的美女被张绣给截胡了。

  正因为两人有这么多的共同点,所以总是会被人拿来一起比较。

  甚至有好事者将两人并称为“张孙”。

  当然,张在前,孙在后,已经说明了两人的地位。

  虽然孙策如今据有整个江东地面,仅从面积和兵马人数上看比张绣要强得多。

  但要知道这个年代的江南可不是未来的鱼米之乡。

  跟后世那个北方政治、南方经济格局不同的是,如今的北方大地对南方是毫无争议的全面碾压。

  尤其是张绣占据了南阳这个天下第一大郡和汝南这个天下第二大郡的一部分,单从质量上就吊打孙策。

首节 上一节 230/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