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20节

  侍女的确是身段玲珑,模样清秀,可见并不是拿来凑数的。

  只是这种情况不免让张绣想起了邹氏。

  跟邹氏的约绰风姿一比,这两个侍女顿时就变得普通起来。

  张绣跟黄祖关系微妙,原本就没有这方面的心思。

  如今又想到邹氏,更是不可能接受。

  两女照顾张绣睡下,眼见这位刚刚出城败敌的大英雄没有把持不住的样子,只能遗憾离开。

  接下来的几天,以张绣为代表的刘表集团和以孙策为代表的袁术集团围绕江夏城,展开了异常激烈的争夺。

  特别是江夏方面,一改以往闭门不战的颓式,在张绣的带领下组织了好几次有规模的反击,甚至一度占据了优势。

  就这样,双方你来我往,武将战、攻城战、防守战打得有声有色。

  至少从表面上看来是如此。

  ……

  ……

  “派张绣去江夏是对的。”

  荆州城中,刘表在看完黄祖从江夏发来的密报,对蔡瑁点头,“德珪,这件事你做得很好。”

  小范围的议事,刘表说起话随便不少,“南阳那边现在怎么样?”

  得到了姐夫的表扬,蔡瑁挺了挺胸,“使君放心,文聘为人稳重,定能替主公守住荆北。”

  刘表叹了口气,“那就好,其实让张绣守着南阳也挺好……”

  “姐夫你可不能这么想!”

  一听刘表这么说,蔡瑁顿时急了,“想当初他族叔张济纵兵入我荆州抢粮,结果自寻死路。

  后来姐夫放过他等,此人非但不感激,还恩将仇报,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若留他在南阳,只怕这荆北迟早要被他拱手送人!”

  “不至于吧?”

  刘表疑惑地说道,“听闻那曹操招降时,张绣便以与我有诺在先为由拒绝了他。”

  “那不过是掩人耳目的伎俩罢了。”

  蔡瑁冷笑一声,“天下人皆知姐夫既往不咎,善待于他,他若不这般说,又怎能服人?”

  刘表皱着眉头没有说话,心中犹豫不决。

  “姐夫,你可是朝廷册封的荆州牧,荆州所有郡县官员的任免皆应由你一言而决。

  文聘素有才干,再加上他本是南阳人,由他来镇守宛城绝无问题。”

  “父亲万万不可!”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刘表长子刘琦突然开口劝道,“父亲向来以仁义为天下人所知,先前张绣被曹操劝降时尚且以答应父亲为由拒绝,若是父亲此刻出尔反尔,岂不为天下人耻笑?”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当此关键时刻,又岂能为名声所累?”

  “既是如此,先前又为何要将祢衡送往江夏?”

  “此一时彼一时也,二者又岂能相提并论?”

  “……”

  随即年纪的增大,刘表越来越安于现状,但偏偏又多疑起来。

  就像现在,他觉得自己儿子和小舅子说得都有道理,一时不知道应该听谁的好。

  但他同样也不愿意被两人看出自己的犹豫,略一沉吟便开口说道:

  “尔等不必再争,派人告诉张绣,朝廷已经同意任命他为南阳太守。

  现暂由文聘代他镇守宛城,待他助黄祖打退孙策,回到宛城即可上任。”

  “姐夫!”

  “我意已决,不必多言!”

  这话一说出口,蔡瑁就知道自己不能再说了。

  只能拱了拱手退下,离开前不着痕迹地瞟了刘琦一眼。

  得让姐姐再加把劲,让刘表更加厌恶刘琦才行。

第23章 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

  身在南阳的文聘得到刘表的命令,暗暗松了一口气。

  张绣去了江夏以后,他就来到宛城,暂代张绣驻守此地。

  他之所以主动请缨来到这里,是因为这里是他的家乡。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他当然愿意为父老乡亲们做一些事情。

  原本以为凭借着之前送粮跟张绣建立起来的关系,这对他来说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谁知来到这里以后他却陷入了深深的矛盾。

  贾诩之前就问过张绣,他们在宛城的所作所为到底要不要瞒着魏延和文聘。

  清楚两人性格的张绣当时就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所以这次文聘来到宛城不久就看出张绣似乎是有打算甩开刘表单干的意思。

  从理智上来说,他应该把这一切报告刘表,并且跟以张绣为首的南阳势力划清界线。

  但看着宛城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他却犹豫了。

  事到如今,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历经了四百年风风雨雨,曾经盛极一世的大汉帝国已经江河日下。

  秦末群雄逐鹿的场景即将再次上演。

  刘表在年轻的时候的确可称是一方雄主,但如今长期偏居一隅,越来越没了当初的锐气。

  特别是入主荆州娶了蔡氏之女以后,更是日渐宠信蔡瑁张允这样的亲信。

  这难免让文聘有些失望。

  相反张绣在宛城的所作所为却让他看到了希望。

  比起年轻时的刘表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比及。

  不过文聘到底跟魏延不同。

  即便内心认同宛城乃至南阳的发展趋势,依旧是不动声色,谨慎地跟贾诩保持着距离。

  他暗暗庆幸这次刘表没有提出其他要求——否则他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至于贾诩的想法就简单多了——只要文聘不捣乱就行。

  当然了就算他真的想做些什么,贾诩也有信心让他铩羽而归。

  随着宛城的发展渐渐步入正轨,贾诩总算是比以前轻松了一些。

  这段时间以来,凡是他认为有必要的消息都通过刚刚建立起来的渠道传递给了张绣。

  跟荆州成熟的渠道相比自然稚嫩不少,但张绣和贾诩一致认为这是必须的。

  既然要走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就要彻底摆脱荆州影响。

  信息渠道就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刘表的承诺和贾诩的情报几乎同时送到了张绣手中。

  “呵呵……”

  对于这个结果张绣早有预料,因此并不惊讶。

  他对信使露出一个不失礼貌的微笑,缓缓说道,“转告刘使君,只要我张博超在一天,孙策就一天进不了江夏!”

  “有张将军这句话,主公就放心了!”

  信使也很上道,对着张绣和魏延又恭维了一阵子才离开。

  等那人走后,魏延便对张绣说道,“将军,最近私下里来找我们的将士越来越多了。”

  “兴霸带了个好头。”张绣也是颇为感慨。

  在跟孙策打成了持久战以后,江夏的将士们找到了新思路,纷纷申请跟随张绣出战。

  黄祖也乐得手下跟着张绣刷战绩,自是欣然同意。

  这年头的将士们都崇拜霍去病,哪怕将军不跟着士兵同甘共苦也没关系,只要能打胜仗就行。

  恰恰跟着张绣就能做到这一点。

  至于跟着黄祖……别说是打胜仗,就连仗都没得打。

  所以看到张绣和孙策的战斗之后,就有人私下找到张绣,希望能跟张绣出城打仗。

  张绣自然是顺水推舟,趁机拉近这些将士们的关系。

  这段时间他已经跟江夏的将士们混了个脸熟。

  就在他打算再接再厉,争取带江夏城所有将士都把孙策刷上一遍的时候,黄祖却派人找到了他。

  “郡守想让我去下雉?”

  张绣听到黄祖这么说,颇感意外。

  “不错,下雉被孙策麾下大将程普围攻,危在旦夕。

  那程普曾跟随孙坚东征西战,勇不可当,如今也只有张将军出马,方能救下雉于危险之中啊!”

  黄祖对张绣说话时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似乎对下雉的情况担心不已。

  其实心里一点都不慌。

  这几天他的心情一直都挺好。

  外有孙策攻城屡屡受挫,内有祢衡表现出色,让他一扫往日颓气。

  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走路也有劲了。

  耳聪目明,就连心思都活络了起来。

  所以当见到自个儿手底下的人老往张绣那里跑,就有些不舒服了。

  虽然说这件事情是经过自己同意的,但这种行为总给人一种跟着张绣有肉吃的感觉。

  正好下雉方面这个时候传来了消息,因此他跟主簿一合计,就想出了这么个主意。

  下雉被围攻不假,但完全没像他说的那么严重。

  那里的守将信心满满,表示再撑十天半月不成问题。

  另一方面,他得到可靠消息,袁术对于孙策在江夏消耗了这么长时间已经产生了不满,即将调他回去。

  也就是说孙策马上要退兵了。

首节 上一节 20/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