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了吗?北地枪王张绣只用一万人就把袁术的十万大军杀得片甲不留,袁术尸首被挂在寿春三天三夜!”
“北地枭雄,乱世不败,只用五千人就打败袁术十万人!”
“张绣八百破十万!杀得淮南人人害怕,闻张绣大名,小儿不敢夜啼。”
消息越传越是夸张,正在等候刘协接见的诸葛亮和赵云在听到孔融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都愣住了。
“八百破十万?”
“张绣止啼?”
两人面面相觑,这传言未免也有些太离谱了吧?
张绣的确是勇猛,但还没有达到这种地步吧?
八百破十万?
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人能做到这一点,被破的那个也太废物了吧?
“市井传言,有所夸张,并不希奇。”
对于赵云和诸葛亮的震惊,孔融则是表示习惯就好。
他叮嘱两人,“等会见到陛下,切莫在殿前失仪。”
赵云和诸葛亮来到许昌之后就按照张绣说的那样,在联系过潜伏在许昌的密谍之后就直接找上了孔融。
孔融对两人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当得知他们是被张绣派来送传国玉玺的,更是兴奋的手舞足蹈。
他立刻着手安排两人在府中住下,立刻上表汉帝,具言此事。
之后按照诸葛亮的建议,发动朋友亲属关系,把张绣大败袁术,要把传国玉玺上次给国家的消息暗中传了出去。
只是三人都没想到消息的传播速度竟然这么快,更没想到传言会这么夸张。
等刘协要召见赵云和诸葛亮的时候,整个许昌都知道了这件事情。
想到这里,孔融忍不住又看向诸葛亮。
这个少年相貌奇伟、身材高大、孔武有力,竟是比自己还要健硕。
孔融原本以为他是张绣新召募的将领,结果一打听才知道诸葛亮居然是幕僚、谋士。
这让他觉得有些意外。
毕竟跟身旁那位张绣武艺高强的师弟相比,这个叫诸葛亮的年轻人在外形上丝毫不落下风。
甚至于单看体魄还要比赵云壮实那么一丢丢。
不过转念想到自己身为孔丘的子孙同样也在征战沙场,他又觉得没什么奇怪了。
赵云在跟随张绣以后,随着经历的事情日渐增多,性格也渐渐沉稳下来。
除了在张绣面前还是那个曾经的少年,如今已经越来越像那个历史上的智勇双全的儒将了。
因此这段时间他在孔融府上几乎不怎么说话,所有事情统统交给诸葛亮来处理。
一开始,孔融发现两人居然是以这个年未弱冠的少年为主时还有些惊讶。
但随着跟诸葛亮的交谈越发深入,孔融更是惊为天人。
一个念头不可抵制的从他脑海里冒了出来:
张绣到底是从哪里找来的这等奇才!
虽然被贾诩评价为志大才疏,但孔融实际上却是此世名士,更是年少出名,心中自有傲气在。
当初曹操想杀祢衡的时候,孔融曾评价祢衡之才才十倍于己——当然那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
但如今孔融却隐隐觉得,如果说孔明之才十倍于己,这已经算是一种谦虚的说法了。
因为双方属于同一阵营,因此他很快就被诸葛亮的才学折服,发自内心的佩服起这个少年。
所以先前听诸葛亮自称山野村夫,这时才会好心提醒。
诸葛亮和赵云皆相视一笑。
“多谢文举提醒。”诸葛亮对着孔融笑了笑,正要开口,却听人来报说天子召见。
三人便整理装束,一起走进大殿。
此时文武百官早已经列席两侧,曹操自是居于最前方。
当看到赵云、诸葛亮、孔融三人联袂而来的时候,他细长的双眼不由眯了起来。
很明显,赵云和诸葛亮此来许昌进献传国玉玺是有意绕开了自己。
他是和百官一起被刘协召见的。
传国玉玺重归许昌,除了进一步加强了天子的合法性,同时也巩固了他这个权臣的地位。
毕竟刘协的位置越是合法,他借着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的时候底气就越足。
因此把所有人都召集到一起再宣布此事并没有问题。
但曹操还是觉得不爽。
因为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赵云和诸葛亮肯定是事先接触了孔融。
孔融这个家伙也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自己,而是直接捅到了刘协那里。
这让原本以为朝廷大事尽在自己掌握的曹操嗅到了一丝危机。
不过他城府颇深,什么都没有说,只是淡淡打量着赵云和诸葛亮。
刘协自然没有那么多想法,当得知张绣要把传国玉玺献给自己的时候只有一个感觉:
高兴!
对张绣本人的评价更是直线上升:
忠臣!
自从把诏书藏在玉带交给董承之后,刘协自己也在物色能够和曹操抗衡的人物。
原本被他倚重的刘备因征袁术离开许昌。
马腾见到刘备离开,边报又急,也回到了凉州。
至于吴匡,则是还没有从益州归来。
所以他能倚重的只剩下董承、王子服等寥寥数人。
光凭这些人的力量显然不足以跟曹操抗衡。
如今张绣遣使进献传国玉玺,对于刘协来说简直就是久旱逢甘霖,立刻就动起来要倚重此人来对付曹操的心思。
只是张绣派来的这两个年轻人一个看上去未及弱冠,另一个稍微好些,但也就双十出头的模样。
这让他有些不解,按说最适合做这种事情的分明应该是贾诩才对吧?
不过听闻赵云是张绣的师弟,地位不在贾诩之下,兼之一身武艺高强,由他来护送玉玺倒也说得过去。
因而刘协便开口问道:“殿下所立何人,因何而来?”
他语气温和、面带微笑,仿佛完全不知道两人的来意。
其实就是在暗示赵云,赶紧把喜事说出来,让大家一起高兴高兴。
出乎众人意料,张绣的师弟赵云沉默不语,反倒是那个身材高大的少年向前迈出一步,对着刘协行了一礼,随即开口道:
“草民诸葛亮,奉南阳太守、建忠将军张绣之命,将传国玉玺献于国家!”
诸葛亮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兼之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往前这么一站,顿时成为全场最引人注目的存在。
第217章 两代丞相
注意看,这个男人叫孔明!
先前诸葛亮在殿下的时候尚不显眼,但此刻往前一站,众人皆是觉得眼前一亮。
但见这少年身长八尺,气宇轩昂,像貌英俊,双目明亮清澈、神采飞扬,仿佛蕴藏着无穷的智慧。
加上他面对当今天子和满朝文武时言谈举止不卑不亢,说出口的内容更是石破天惊之语,顿时就让他在此时此刻成为了万众瞩目的存在。
刘协见诸葛亮年纪轻轻却毫不怯场,又起跟袁术一战的详细情节。
诸葛亮皆是对答如流,刘协愈加喜欢,顺口问了一句诸葛亮的年纪。
当得知诸葛亮生于光和四年,更是不禁惊讶道:“汝竟是与朕同岁?”
诸葛亮自然早知此事,躬身行了一礼,“此乃草民之幸也!”
无论刘协还是诸葛亮都不知道,在真正的历史上,这位蜀汉丞相和汉末皇帝不但出生在同一年,就连去世也在同一年,皆是享年53岁而卒。
不同的是诸葛亮是欲要克复中原,却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刘协则是在禅位曹丕以后安享晚年,寿终正寝后魏明帝曹叡率群臣亲自哭祭,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
书归正传。
刘协问话完毕,诸葛亮便把传国玉玺正式上交给国家。
孔融立刻出列,奏请天子对张绣及其麾下众将进行封赏。
“扬州牧刘繇日前病故,南阳太守心系大汉,有勇有谋,又有献玺大功,国家可拜为扬州牧。”
刘协正有此意,闻言便点头道,“兴平二年,李傕、郭汜作乱,镇东将军张济自陕县而来劝和,欲置朕于弘农。
得其相劝,李傕、郭汜方以女儿为质,双方和解。
朕便出长安东归,在霸陵时,侍从官员与卫士都饥饿不堪,亦是镇东将军给予饮食。
后又与杨定、杨奉、董承等人护送朕东归,因功被朕拜为骠骑将军,可惜后来战死沙场。
如今其侄张绣立下如此大功,朕欲拜其为骠骑将军,封宣威侯,众卿以为如何?”
孔融闻言狂喜。
刘协这么说,便是不单要任命张绣为扬州牧,还要让张绣拜将封侯。
要知道如今张绣虽然也有建忠将军这个封号,但那只是一个杂号将军。
所谓杂号将军,又称列将军,是当朝官制下相对于重号将军的一种武职官衔统称。
汉代将军不常设,主征伐,事毕则罢。
直到汉太宗时始有车骑将军、卫将军,到汉世宗时又有了骠骑将军。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霍去病。
到了如今,将军已经成为整个汉朝官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及前、后、左、右四方将军,但均不常置。
以上将军皆是重号将军,属朝廷高级武官。
特别是大将军,更是位列太尉、司徒、司空三公之上,秩万石。
如今担任此职的便是兼管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
重号将军均开府,府属有长史、司马各一人,从事中郎二人,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御属三十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