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129节

  刘备一开口,张绣便皱起眉头:

  “怎么,他想把小沛讨回来?这可是我自己一兵一卒打下来的,他也好意思开口?”

  刘备连忙说道,“并非如此,曹公愿以下邳、广陵二郡与将军相换。”

  “用下邳和广陵换小沛?”

  张绣一听就笑了。

  听上去以二换一仿佛是自己占了便宜,但问题是广陵和下邳属于徐州。

  此地作为西楚霸王项羽的故地,民风较为彪悍,然而人口和土地面积都不算出众。

  反观小沛,虽然面积不大,但是人口却比广陵和下邳加起来都要多,是超过百万的大郡。

  要知道在如今这个年代,人口的意义非常重要。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这句千年之后的话在如今依旧是真理。

  曹操想用徐州两郡来跟他换豫州的小沛,算盘打得不要太好。

  更不用说如今下邳现在还在吕布手里,广陵原本就是张绣自己打下来的。

  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被张绣用一种审视的目光打量着,刘备也有些不好意思:

  “曹公言曰,等他攻破下邳,便可与将军交换。”

  张绣冷笑一声,不置可否,“既是如此,那便等他攻破下邳再说此事。”

  “善。”

  刘备松了一口气。

  其实他也不明白曹操想干什么,只不过曹操拜托他传话,他也只能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至于张绣答不答应那就不关他的事情了。

  随后双方就此作别。

  临行之前,刘备深深望了赵云一眼。

  他不由回忆起两人同在公孙瓒那里共事的快乐时光,目光中满是不舍。

  他嘴唇嚅动,正想开口,谁知一个高大威猛的身影突然向前一步,正好挡住了他的视线。

  “玄德可是还有事?”

  迎着张绣那似笑非笑的目光,刘备有些尴尬,咳嗽一声,“张将军,我们就此别过!”

  张绣双手抱拳:“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你我后会有期!”

  关羽:“待他日重逢,关某请与将军不醉不归!”

  张飞:“俺也一样!”

  张绣:“……不送。”

  等到刘备一行人离开,张绣留胡车儿和雷薄雷叙两兄弟守小沛,叮嘱他们小心谨慎,谨防曹贼。

  自己则是带赵云、鲁肃、陈宫、张辽、高顺等人西行。

  高顺虽然没有统兵,但张绣也没有再把他当作阶下囚对待。

  他相信只要高顺能够跟着自己,迟早会被自己的人格魅力折服。

  至于陈、张、高三人被俘虏的徐州兵则是被张绣打散分成三部分:

  一部分跟着魏延和太史慈去了广陵,一部分留守小沛,剩下的一部分和自己随行,其中就包括了高顺的陷阵营。

  在张绣的指挥下,一万大军保持着正常速度用了数日,占领了汝南东边的山桑县,这才暂缓前进。

  汝南郡最早为西汉高帝所置,属豫州刺史部,治所位于上蔡县。

  后随着时间推移几经变革,治所屡迁,辖境渐小。

  如今的汝南郡治所已移至平舆县,下辖平舆、新阳、西平、上蔡等三十七县。

  豫州虽面积不大,却是汉朝十三刺史部中人口密度最大的州。

  至于汝南郡,则是天下第二大郡,仅次于荆州南阳郡。

  跟南阳不同的是,豫州没有像袁术这样的祸害,因此如今的情况要比南阳好得多。

  很快,探马暗哨就把汝南的详细情况报了过来。

  留守汝南的将领是李典,还有吕虔为辅。

  “李典,字曼成,其从父李乾素有英名,后为吕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所害。

  此人虽无多大名气,然其才能不在其父之下。

  不曾想曹贼会将此人留在汝南,那吕虔亦是有勇有谋……”

  自从彻底背叛曹操跟随吕布之后,陈宫就一直在研究曹操,所以此刻听到李典和吕虔的名字,不假思索就说出了两人的来历。

  张绣见陈宫愁眉不展,不由暗暗好笑。

第160章 吕布的优点和缺点

  来汝南抄曹操后路的主意是陈宫想出来的。

  其实在他对张绣提出这个计策的时候,陈宫并不认为张绣会答应,因此他只是拿出了一个大方向,并没有考虑后续事宜。

  没想到张绣居然真的答应了。

  因此如今遇到困难,就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张绣见陈宫这副模样,有心逗逗他,“公台可是有了退意?”

  陈宫闻言立刻摇头,“既已来此,怎可未战先怯?”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便开始分析起形势:

  “曹贼出征徐州时将大半兵力带走,其余士卒皆在许都。

  故而汝南空虚,纵然李典、吕虔有统兵之能,我等亦有攻城之策。”

  张辽立刻附和道,“公台所言甚是,主公,某愿为前部先锋!”

  张绣见陈宫这么快摆脱了沮丧的情绪,微微颔首。

  虽然攻打汝南的建议是陈宫提出的,但张绣在决定出兵以后,却比他这个提出建议的人想得更多。

  陈宫足智多谋是没错,但他毕竟只是谋士。

  真正统筹全局的人是他这个主帅。

  陈宫以为张绣是为了能够让他自己跟张辽加入才答应去打汝南。

  却不知道张绣从答应他的那一刻起,考虑的就已经比他更加全面、更加长远。

  “不必着急。”

  张绣笑着摇了摇头,“咱们就在这山桑先待着。”

  “留在山桑?”

  陈宫和张辽对望一眼,目光中皆是不解。

  鲁肃则是点了点头,“主公所言乃稳妥之计。”

  陈宫原本不想开口,但鲁肃这么一说,他顿时就来了精神。

  “兵贵神速,若被李典得知我等欲攻汝南,其必会向许都求援。”

  陈宫笃定地说道,“我等当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否则彼时欲攻汝南只会更难。”

  “李典并不知主公要取汝南”,鲁肃一脸认真地解释,“我等亦可诈做借道豫州返回南阳。”

  陈宫闻言皱起眉头,觉得鲁肃的话似乎也有几分道理。

  但他很快就摇头道,“只怕迟则生变。”

  鲁肃侃侃而谈:“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陈宫冷笑一声:“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鲁肃目光炯炯、毫不退让:“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万事皆有法,不可乱也!”

  陈宫双眉一扬、掷地有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张绣见鲁肃和陈宫引经据典、针锋相对、滔滔不绝,谁都无法说服对方,不禁有些无语。

  这还是他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先前自己麾下的谋士虽然也有过不同意见,但从来都没想今天这样截然相反的情况。

  此时此刻,他不禁有了一种自己化身袁绍的错觉。

  又过了一会,眼见两人越吵越凶,连袖子都捋了起来,张绣好气又好笑地开口:

  “要不我给二位腾出地方?”

  鲁肃和陈宫闻言立刻恢复平静,齐齐向张绣行礼,“肃(宫)失礼,请主公恕罪!”

  张绣看了看两人,叹了口气,“行了,我方才已经说了,暂时不必行动,就在山桑静观其变。”

  “诺!”

  鲁肃和陈宫对望一眼,齐声说道。

  望向对方的目光中满是不服。

  等到两人离开,赵云笑着对张绣说道,“未曾想两位先生竟是这般激烈,方才要不是师兄叫停,怕是真的会动手。”

  “那公台肯定不是子敬的对手。”

  张绣没好气地说道。

  尽管鲁肃是鸽派,陈宫是鹰派,然而鲁肃却是一个普通程度的壮汉,打爆陈宫这个书生县令不成问题。

  听张绣这么说,赵云终究还是忍不住笑出声来。

  不过笑完以后他便正色道,“师兄,我欲去汝南城一探。”

  张绣点了点头,颇为欣慰地说道,“子龙此言正合吾意,只是此行需得小心,莫要被李典发现。”

  “云自晓得。”

  赵云正要离开,却又被张绣叫住。

  “师兄还有何事?”他不解地望向张绣。

  张绣沉吟片刻,“你把仲达也带上。”

  “高顺?”

  赵云惊讶地问道,“可他还未归降师兄,若带他同行,万一他将我的行踪泄露出去……”

  “不会。”

首节 上一节 129/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