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118节

  “对面虽败不溃,那太史慈和魏文长必是善于治军之辈,汝去助主公,由我与他二人周旋。”

  张辽闻言,顿时想到自己几天前引兵攻打沛城的事情。

  当时他攻打的是西门,守城的则是刘备之弟关羽。

  两人尚未交战,关羽便在城上对自己说道:“公仪表非俗,何故失身于贼?”

  当时张辽便被他这话触动,低头不语。

  关羽见状亦是未曾出战。

  等张辽引兵退到东门,刘备另一弟张飞又出城迎战,却被关羽叫了回去。

  张辽又想到刘备素有仁义之名,在吕布危难之机接受了他,吕布却趁着刘备去对付袁术的时候袭取了徐州,虽然也是因为张飞挑衅在先,但终究还是恩将仇报,实非君子所为。

  念及此处,听到高顺让他去对付刘备,本能地拒绝道,“还是吾留在此,你去相助主公。”

  高顺闻言,当即深深看了张辽一眼。

  他在吕布麾下并不受重用,张辽却是八健将之首。

  此刻哪怕隐隐觉得事有蹊跷,也不再多说,点了点头便带人返身去助吕布。

  高顺追上吕布把情况一说,吕布便让他引侯成去攻关羽之寨,自己领兵去攻张飞之寨。

  关羽、张飞见状便分头迎战,刘备则是引兵接应两人。

  然而吕布见状,二话不说分出一军,直接从背后杀了过来。

  沛城之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没有办法跟徐州兵相提并论,更不用说还有吕布这样的绝世猛将和高顺这样长于治军的将领带队。

  纵然关羽张飞也是万人敌的猛将,一场大战过后但依然是抵挡不住,四散溃败。

  只剩下刘备引数十骑奔回沛城。

  吕布早早就认准了刘备,此时便一路追了过去。

  刘备见状,连忙呼喊城上军士放下吊桥。

  然而吕布的赤兔马远胜刘备坐骑,一眨眼的功夫就追了上来,城上士卒想要放箭,又害怕了误伤刘备。

  就这么一迟疑的功夫,吕布已经乘势杀入城门。

  吕布进了沛城,守门将士便再也无能为力,发一声喊便四散而逃。

  刘备眼见大势已去,再也没有时间回家,只能穿城而过,从西门夺距而逃。

  至于家小自然是和上次一样放弃了。

  反正吕布上次就没有动他的家人,这次应该也不会害他们。

  正如刘备所料的那样,吕布并没有为难刘备的家人,而是让糜竺带着他们去了徐州。

  又让高顺和刚刚赶回的张辽留守小沛,自引一军前往兖州边境。

  “吕布当真名不虚传,你我二人联手,竟在他手下坚持不了三十回合?”

  “吕布固然勇猛,其麾下诸将亦非等闲之辈。”

  “文长是说那八健将之首张辽?他虽勇猛,却非我之对手。”

  魏延和太史慈先前退兵,张辽率军去追,双方通报姓名之后就战过一场。

  太史慈出战,跟张辽打成平手。

  随后张辽得知沛城已被攻城,便率军回师,魏延和太史慈见其退兵时井然有序,担心其中有诈,也就没有再追。

  然而太史慈此时却笃定两人若是再战,他肯定能打败张辽。

  魏延摇了摇头,“某所言非那张辽,而是另一人。”

第145章 再度重相逢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张绣等人从夏口出发,一路顺江而下已有数日。

  这天眼见着马上就要离开湖北,站在船头的张绣看着江上景色,不禁想起了这首应景的诗,顺口吟了出来。

  “好诗!”

  贾诩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走到船头,好奇地问道,“当真是好诗!此诗可是主公所作?”

  “不,这是李白的诗。”

  “李白?诩并未听说过此人。”

  “嗯,你没听过是正常的。”

  你要是听过那就该轮到我惊讶了,张绣不动声色地想到,那位可是五百年后的人了。

  贾诩却以为是此人并不出名,也没多想,又问道,“下面呢?”

  下面没有了……

  张绣觉得自己这么说肯定会被老贾诅咒好几个晚上,因此还是把剩下的部分背了出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妙!”

  贾诩眼中露出一抹惊艳,“此诗当真是……太过绝妙,这位李白当真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

  他又默默把全诗念了几遍,越是朗诵越发觉得厉害。

  看着贾诩的模样,张绣笑了笑没有说话。

  文化不会因为年代而流逝,从过去到未来不会,从未来到过去也不会,因此贾诩会有这种表现并不奇怪。

  只不过有一点他说错了,李白可不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整个中国上下五千年也就出了这么一位。

  等贾诩从李白带给他的震撼中回过神来,贾诩这才问道,“主公可是想起了家乡?”

  这首诗带有明显的思乡之情,贾诩原本就跟张绣是老乡,自然感同身受。

  张绣点了点头,“是啊,也不知道家里怎么样了。”

  他说的家指的是有邹氏的那个小家,贾诩却误以为是凉州那个老家。

  和张绣同乡的贾诩也叹了一口气,“如今凉州被韩遂、马腾占据,谈不上好,但也没有多坏……”

  他顿了一顿,语气沉重地说道,“……听闻江淮一带已有人易子而食。”

  张绣一听,面色顿时严肃起来,“竟有此事?袁术竟是如此昏庸无道?”

  贾诩轻轻摇头,“袁术出身汝南袁氏,本就不知民间疾苦,僭称帝号后更是骄奢过度,不恤军民。

  自去岁以来,淮南又逢旱灾,是以民不聊生。”

  “这个王八蛋……”

  袁术早年祸害南阳的事情就让张绣已经对他很不满了,当初休养生息的政策相当于是在给他擦屁股,没想到如今连淮南也遭了殃。

  他暗暗下定决心,这次去徐州只要有机会,就把袁术给连锅端了。

  “此时文长和子义应是已经到了小沛,只是不知可否与那刘备见了面?”

  张绣收回思绪,摇头道,“只凭他们不是吕布的对手,只求能够拖住吕布,等到曹军赶到。”

  贾诩捻须道,“希望如此,莫要等我们都到了,曹操还没到。”

  他这句话原本是带着开玩笑的成分,万万没想到这随口之言却是一语成谶。

  数日之后,张绣一行人到达庐江,先是去了皖城。

  距离张绣上次离开皖城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此时再和祢衡、桥蕤等人再度重相逢,双方皆是喜形于色。

  张绣又把贾诩、简雍介绍给祢衡和桥蕤。

  祢衡对贾诩还算客气,可对简雍却没什么好脸色。

  简雍只觉莫名其妙,但如今有求于张绣,因此哪怕祢衡对他横挑鼻子竖挑眼,他也只得忍气吞声,逆来顺受。

  不过他这样一来,祢衡倒也没有再为难他,一番明讥暗讽、阴阳怪气下来,这件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

  简雍忍了半天,等到祢衡因为有事离开才忍不住向贾诩问道,“文和,我先前从未见过祢正平,为何他对我敌意如此之大?”

  贾诩尚未回答,一旁的张绣便笑道,“宪和不必大惊小怪,正平向来就是这个样子。”

  简雍愣了愣,这是什么话?

  这人的爱好就是怼人?

  贾诩看着简雍的表情有些迷惘,在一旁笑着提醒:“君不闻击鼓骂曹否?”

  简雍一下子反应过来,祢衡可是个大喷子啊!

  在许昌的时候就连二荀郭嘉程昱都瞧不上,喷一喷他又怎么了?

  合理,太合理了!

  想到这里,他不由多看了张绣两眼。

  有这样的属下,想必张绣也很辛苦吧。

  但见张绣一副无所谓的模样,他不由肃然起敬,单从这一点来看,张绣倒是和刘备不相伯仲。

  “主公一路行来日夜兼程、舟车劳顿,不妨在此歇息一日再走。”

  听到桥蕤的话,张绣略一沉吟,点点头答应下来。

  贾诩注意到简雍的脸色,宽慰道,“宪和你也不必太过担忧,胡车儿早在月前便已来过,子龙等人亦是在十数日前离开。

  如无意外,现下应是已到了沛城。

  他们虽不是那吕布对手,但这能保住刘使君性命,何况那曹操也不可能袖手旁观。

  只是如今淮南道路闭塞,故而还没有听到消息。”

  简雍也知道这个道理,况且他本来就是求人办事,张绣如今的所作所为已经是仁至义尽,他自然不好再说什么。

  等简雍被安排下去休息,桥蕤忍不住感慨道,“看来那位刘豫州颇得人心啊!”

  张绣笑了笑,“那是自然,否则他第一次投曹操的时候恐怕就被杀了。”

  “哦,此话怎讲?”

  贾诩和桥蕤一听张绣的话,顿时都来了兴趣。

  “先前刘备为吕布所迫,来到许昌投曹操。

  荀彧和程昱皆言此人乃英雄,劝曹操应早图之,却被郭嘉所阻,理由便是刘备之名颇盛,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

  这些事情也是孔融暗中打探到,然后通过密谍告诉张绣的。

  桥蕤恍然大悟,赞同地点了点头。

  贾诩却笑着摇了摇头。

  桥蕤见状连忙请教:“军师可是觉得郭嘉所言不妥?”

  贾诩依旧保持着笑容说道,“郭奉孝此言得之,然荀彧与程昱之言亦非谬论。

首节 上一节 118/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