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111节

  他却告诉运粮官,你只管去做,我自有办法处理。

  运粮官信以为真,还真以为出了事曹操会替自己担着。

  万万没想到,事发之后,曹操居然把这件事情全部推到自己身上。

  他自然不服,但曹操留给他的最后一句话却是:“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

  随后就无情地杀死了他。

  之后又借着处死他这件事情来安定军心,激发士卒战斗力。

  当然,曹操也是说到做到。

  像他这种人自然不会因为这件事情而感到愧疚。

  再者他也用自己的方法补偿了这个无辜的运粮官。

  回到许都的第一件事就是纳了运粮官的妻子,对她的子女亦是视如己出,算是履行了承诺。

  等做完这件事,曹操又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郭汜的部下伍习在郿县起兵反叛,并率军袭杀了郭汜,首级已经被送到了许都。

  自汉帝被曹操迎奉到许昌,李傕、郭汜两人便一直在司隶西部征战不休,就连属国南匈奴也是趁机南下,叛乱劫掠。

  如今郭汜被杀,昔日兵犯长安的两大反贼就只剩下了李傕一个,已经不足为虑。

  曹操一面命人表彰伍习大义灭亲之举,一面派谒者仆射裴茂率领关西诸将段煨等讨伐李傕。

  此刻的李傕虽然兼并了郭汜余部,但却是独木难支,仿佛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好消息固然令人兴奋,坏消息就让人有些窝火了。

  袁绍的信使来到许都,声称要出兵攻公孙瓒,专程前来借粮借兵。

  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以后,袁绍就一直跟公孙瓒争战不休。

  在先后经历了界桥之战、龙凑之战、巨马水之战之后,双方兵粮耗尽,进入相互对峙的状态。

  董卓趁机采纳李傕计策,派太傅马日磾、太仆赵岐以天子之诏劝两人和解,顺便还应允了公孙瓒表刘备为平原相的举荐。

  没想到这才安稳了没多久,袁绍就不甘寂寞,又想搞事。

第135章 张绣不会让人失望

  袁绍如果只是想打公孙瓒,曹操才懒得去管。

  他甚至巴不得这两个家伙把人脑子打成狗脑子。

  但让曹操不爽的是,袁绍写给自己的那封信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傲慢。

  说是借兵借粮,但却对他大肆嘲讽。

  先说他去年败给张绣,又说他打个袁术还要依靠吕布刘备。

  甚至还劝他赶紧带着汉帝迁都鄄城,免得被人偷了老家都不知道。

  如今的曹操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跟着袁绍身后的小老弟,看到这封信后,原本因为得知郭汜身死的好心情顿时化为乌有。

  但袁绍毕竟曾经是他的老大哥,如今的他还没有跟老大哥硬碰硬的勇气,于是转向军师祭酒郭嘉,开口询问:

  “袁绍如此无状,吾欲讨之,恨力不及,如何?”

  郭嘉出身颍川郭氏,原本是袁绍部下,后经好友荀彧推荐,来到曹操麾下,颇受器重。

  此时曹操之所以问他,也是考虑到他曾在袁绍麾下任职,对袁绍的为人比较了解。

  郭嘉也的确没有令他失望,听到曹操询问,上前半步,清了清嗓子,开口道:

  “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

  汉祖唯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擒。

  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虽兵强,无能为也。”

  郭嘉说着便向曹操长身一拜,祭出了一篇《十胜十败论》。

  他从十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曹操和袁绍之间的优劣,明确指出曹操和袁绍相比,曹操有十胜,袁绍有十败。

  听完郭嘉的分析,曹操忍不住抚掌大笑:

  “如公所言,孤何足以当之!”

  跟随曹操一同回到许都的荀彧也赞同郭嘉的说法:“郭奉孝十胜十败之说,正与愚见相合。

  绍兵虽众,何足惧耶!”

  程昱、苟攸等人亦是纷纷称是。

  一篇十胜十败论不但振奋了士气,也大大鼓舞了曹操的信心。

  既然统一了思想,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执行环节。

  在郭嘉提出了十胜十败的说法以后,已经隐隐成为曹操军事智囊团中的核心人物。

  此刻便理所当然地开始帮助曹操拟定起远期和近期作战目标。

  如今曹操虽然靠着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在各方诸侯中占据了优势,但他的实力跟袁绍相比还不够看。

  更不必提他所控制的地区东有徐州吕布,西有南阳张绣、司隶李傕,南有淮南袁术、荆州刘表,所以目前的大政方针只能是克制忍耐。

  郭嘉自然清楚这一点,所以他选定的第一个作战目标就是吕布。

  “徐州吕布,实心腹大患。

  今袁绍北征公孙瓒,我当乘其远出,先取吕布,扫除东南,然后图绍,乃为上计。

  否则我方攻绍,布必乘虚来犯许都,为害不浅也。”

  曹操对郭嘉的建议深以为然。

  实际上,他在离开寿春的时候,就已经暗中联系过刘备。

  他告诉刘备,之所以不让刘备回许都而是继续屯兵小沛,就是掘坑待虎之计,还说有什么事情可以和陈珪陈登父子商议。

  这里的虎指的自然是吕布。

  要知道此时陈珪、陈登父子都在吕布帐下做事,曹操却让刘备有事跟他们商议,就是在暗示陈家父子其实是自己人。

  荀彧也同意先对吕布下手,不过却也建议曹操不要轻举妄动。

  应该先派人去和刘备联络,等得到了他的回信再动兵。

  之所以要把刘备拉进来,是因为先前刘备来投曹操的时候,荀彧就建议曹操将之除去。

  但是曹操却认为刘备素有英雄之名,如果这时动手只会失去人心。

  所以他拒绝了荀彧的提议,还表荐刘备领豫州牧。

  当然,这主要也是吸取了几年前一件事情的教训。

  数年之前,曹操为报父仇,兴兵攻打徐州。

  在此其间,他杀了一个叫边让的人。

  此人博学善辩,曾作《章华赋》,名噪一时。

  汉灵帝时期就得到大将军何进征辟,担任令史,后来又任九江太守。

  边让和陶丘洪、孔融齐名,乃是天下有数的名士。

  但此人跟孔融、祢衡一样,恃才傲物,不把曹操放在眼里,多次轻视和贬低曹操。

  曹操时任兖州刺史,爆脾气一上来,直接就让郡中官员将边让就地诛杀。

  原本他的部下张邈和陈宫就因为曹操征徐州期间,杀戮过多而不满,听说了这件事情,干脆直接叛变,迎吕布入兖州。

  曹操大惊失色,返回兖州,却在濮阳之战大败于吕布。

  与此同时徐州牧陶谦病逝,临死前把徐州交给了刘备。

  此时的曹操失去了兖州这个根据地,陷入了人生中最低潮的一个阶段。

  甚至一度想要接受老大哥袁绍的援助,把整个家族迁往邺城。

  但最终还是在程昱的坚决反对下放弃了这个看似诱人的打算。

  因为他心里知道,一旦这一次屈服了袁绍,恐怕今后再也没有机会东山再起。

  最终曹操重整旗鼓,在接下来的一年与吕布连番大战,终于在巨野之战大破吕布。

  既而攻下雍丘,收复了兖州这个根据地。

  吕布则是被迫退出兖州,得到徐州刘备的收留,入驻小沛。

  只是杀了一个边让,就让他险些无法翻身,所以面对刘备他实在不愿再冒这个风险。

  荀彧多少也能猜到曹操的心思,所以后来也不再相劝。

  但是这一次打吕布,他觉得还得让刘备出力才行。

  曹操自然从谏如流,双管齐下,一方面派人前往小沛,去跟刘备商议对付吕布的事情。

  另一方面,又派孔融持天子符节再度出使邺城,拜袁绍为大将军。

  同时赐给袁绍弓箭、符节和一百虎贲,让他兼管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个州。

  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缓和自己跟袁绍之间的矛盾。

  除了这些明面上的表彰,曹操还让孔融带给袁绍一封密信。

  告诉他尽管放心大胆去对付公孙瓒。

  我曹阿瞒永远支持袁本初你这个老大哥。

  孔融刚刚从南阳回来,还没休息多久,就又被曹操安排去出使冀州,满心都是不情愿。

  可是想到离开南阳之前跟张绣的约定,最终还是答应下来。

  临行之前,他特意找到张绣安排在护送他从南阳来到许都的密探,专程修书一封,把这段时间许都发生的一切事无巨细地告诉张绣,这才安心离开。

  他相信张绣不会让他失望。

第136章 隐忍!

  张绣在打败孙策以后就窝在江夏,一段时间内哪儿都没去。

  其实他原本是想趁着袁术新败和自己拿下江夏的这股势头一鼓作气攻下舒城,既而拿下整个庐江郡。

  那样一来他便可以真正坐拥三郡之地,战略纵深更加广袤。

  但贾诩却不建议这么做。

  他的理由很充分:

  张绣能够顺利拿下江夏,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俱全。

  那个时候天下人的目光都盯着寿春,注意到江夏的人并不多。

  即便是有人注意到了,也腾不出手来管他。

首节 上一节 111/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