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铜磬又响了两声。
吕芳道:“如今京中纷传太液池金龟丢了。你说,丢没丢。”
在大明皇帝和几乎全部朝廷重臣面前,林十三紧张到浑身出汗。
他本来想说“没丢”。转念一想,世间事无绝对。金龟牵扯到了朝局大事。谁知道有没有人从中作梗?
他更不敢说“丢了”。他是负责侍候金龟的人。金龟若丢了,他脑袋也得丢。
吕芳见林十三沉默不言,他高声呵斥道:“明白回话。”
这是一道送命题。但不答更送命。
行下春风,自有秋雨。关键时刻,兵部尚书杨博站了出来。
杨博拱手道:“禀皇上。臣以为,诺大太液池,金龟丢与不丢谁也不能确定。”
“当下的关键在于,让这位林传俸先想法子弄清楚金龟在不在太液池里。”
杨博知道林十三的为难之处,说这几句话是为了替林十三解难。
“当”铜磬响了一声。
吕芳高声问道:“林十三,你可有法子弄清金龟是否在太液池里?”
林十三答道:“有法子。”
吕芳道:“明白回话。”
林十三道:“如今已是大春。天气还暖。太液池的水深只要够三尺,池中的鱼、龟便不会死。”
“今日无风,三尺的水深足够看到池底。”
“臣的办法是,将太液池的水排至三尺。命人划舟入池巡查,便知金龟是否在池里。”
吕芳道:“工部都水司郎中何在?”
都水司的赵郎中道:“在。”
吕芳问:“太液池的水务是你们都水司管。我问你,能否按林十三所说,将太液池排水至三尺?”
赵郎中答:“回吕公公。太液池有四个排水闸、四个进水闸、两个换水洞。”
“只要打开排水闸,便可排水至三尺。”
吕芳追问:“排水至三尺,最快需多久?”
赵郎中答:“四个排水闸全部抬到最高,需三个时辰。”
吕芳道:“当下是巳时二刻。也就是说,打开四个排水闸,下晌申时二刻便能排水至三尺?”
赵郎中答:“是。”
林十三连忙提醒:“需提防排水时,金龟从打开的水闸逃走。”
赵郎中道:“这你放心。工部建水闸时,已想到了这一层。”
“为防池内鱼、龟在水闸打开时逃跑。闸门下面却挂着一张大网。”
“当当当”铜磬响了三声。吕芳心领神会:“有旨意,命工部立即排水。”
赵郎中领命,带着一百名身强力壮的大汉将军,拉动八根麻绳,转动四个排水闸的绞盘。
四个排水闸缓缓升起,直至一丈高。同时四张大网也已落下。
“哗啦啦”池水开始涌入排水闸,流向排水大渠。
无论是严党还是徐党,皆是铁青着脸,一言不发。
司礼监成员个个表情凝重,亦是不发一言。
林十三捏了一把汗。若申时二刻排水完成,能够看到金龟,那自然好说。你们大人物搞党争,跟我林十三一文钱关系都没有。
我尽了自己的本职,悉心伺候金龟。你们奈我何?
怕就怕金龟真的没了。他们借着消失无踪的金龟、虚无缥缈的天意搞党争,我这个负责伺候金龟的人就得当党争的牺牲品。
“当”铜磬声响起。
吕芳来到御辇的青纱前。
嘉靖帝低声吩咐了他几句。
吕芳高声道:“有旨意,众官先回各衙办差。申时正刻在太液池旁聚齐。”
邹应龙高喊一声:“臣,都察院监察御史邹应龙,愿留在太液池旁监督排水,以防宵小从中作梗。”
“当”铜磬再响。
吕芳道:“有旨意,准!”
御辇起驾,缓缓离开了太液池旁。众官各自散去。
罗龙文走到林十三身边:“十三,用不着害怕。我不信三百多斤的金龟还能长了翅膀飞了不成?”
林十三颔首:“我也是这样想的。”
罗龙文又骂道:“怪就怪那些聒噪的乌鸦听风就是雨。且动不动就把没谱儿的谣言往天意上靠。”
“大礼仪那会儿有个钦天监正,名叫周天佐的。不管哪儿出了水旱蝗灾,他都说是皇上失德导致天谴。”
“那姓周的后来让你们锦衣卫廷杖打死了。”
“今日那些言官妖言惑众,下场一准跟姓周的一样。”
林十三凝视着太液池的池水,一言不发。他在心中默默祈福:金龟啊金龟,你可一定要在太液池里老老实实待着。
第98章 绝地反击:太上老君上了我林十三的身
下晌,寅时。百官早早来到了太液池边等候。
嘉靖帝的御辇缓缓来到了池边。
林十三转头看了一眼太液池。水位差不多降到了三尺左右,清澈见底。
吕芳高声问:“太液池水位几何?”
工部都水司的赵郎中答:“新测三尺一寸。”
“当”,御辇内铜罄响了一声。
吕芳道:“太液池小舟共有多少条。”
太液池大使回答:“平常用来打捞杂草、喂鱼所用小舟共二十条。。”
吕芳颔首:“有旨意。每条小舟载四人。内宦一人、言官一人、工部官员一人、锦衣卫大汉将军一人。”
“立即泛舟湖上,寻找金龟。”
每条小舟上的四人配置很有趣。
内宦是吕芳的人;言官是徐阶的人;严世蕃是工部堂官,工部官员都是严家的人;大汉将军则是陆炳的人。
朝廷四大山头,各自往每条小舟派一人。大家谁也别睁着眼说瞎话。
这很公平。四个山头无人提出异议。
二十条小舟下了水。林十三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春日暖阳普照太液池,池面上波光粼粼,好看极了。
林十三也好,一众官员也罢,却无人有心思欣赏这番美景。
金龟成了这场政潮的暴风眼。
这番池上巡查整整持续了一个时辰,直到太阳西斜。
小舟陆续靠岸。一声声通禀传来:“甲一号舟未发现金龟。”
“甲二号舟未发现金龟。”
“甲三号舟未发现金龟。”
这一声声“未发现”,如一声声重击砸在林十三的胸口。
随着“戊四号舟未发现金龟”响起。在四个山头的共同见证下确认——金龟丢了!
御史言官们如被下了符咒喝了鸡血一般,个个兴奋不已。
邹应龙高声道:“禀皇上,如今确定金龟遗失。这是因皇上关押忠臣沈炼,致上天发怒,将祥瑞金龟收回。”
“若皇上不释放沈炼,恐上天还要降下大祸端!”
邹应龙言外之意:皇上啊,你要不放沈炼,今年大明两京一十三省不管发生任何水旱蝗灾,全都算在您头上。您就背锅去吧!
言官们纷纷七嘴八舌出班奏事:“沈炼公无罪!他是忠臣典范,不仅要放,皇上还应降恩于他,予大升迁!”
“金龟丢失,乃是天警!皇上若不放沈炼,便是不敬天。必天怒人怨!”
“皇上若不放沈炼,臣将在西安门前跪谏一年!”
如果嘉靖帝放了沈炼,还给他升官,将释放两个政治信号。
一,当今皇帝斗不过清流文官。向徐阶为代表的清流文官低头。
大礼议以来三十多年,皇权对臣权形成的压制将不复存在。
二,当今皇帝不再重用严嵩父子。
嘉靖帝打压清流文官集团的工具将再无往日威风。
御辇中的嘉靖帝心中暗道:看来今日必要杀个人,才能震慑这群聒噪的乌鸦。杀鸡儆猴吧!
“当、当、当、当!”铜罄连续敲击了四下。
巨宦也好,文官也罢,全都心中一惊。
连敲四声铜罄在嘉靖帝的“罄语”中,乃是杀人之意。
吕芳快步走到御辇的青纱前,低声问:“请皇上明示,杀谁。”
嘉靖帝对他交待了几句。
一瞬间,吕芳脸上出现了悲痛的神色。然而这悲痛神色只是一闪而过。
他是大明的内相,不能感情用事。
吕芳走到众臣面前,高声道:“金龟遗失,并非天意。”
“这是侍龟之人玩忽职守,以至重宝无踪,更导致群臣猜疑。”
“当下唯有杀玩忽职守之人,方能正人心而靖浮言。”
“着锦衣卫立即杖毙传奉官林十三!”
林十三听到这话,两腿一软跪在地上。三个月好运气,这就到了头?
不光是到了头,还要丢了头!
两名如狼似虎的大汉将军大步走向林十三。他们每走一步,林十三离死亡便近一步。
人在生死一线之间,脑子会异常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