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锦衣卫临时工,咋成权臣了 第25节

  然而,首辅严嵩在嘉靖帝面前参劾总督张经、巡抚李天宠“养寇自重”。

  严嵩的逻辑清晰:瞧,为何倭寇在东南肆虐这么久,张经、李天宠束手无策?皇上您派赵文华去东南督师,立马就打了大胜仗?

  明明就是张经、李天宠这些年养寇自重嘛!他们图谋不轨、意图谋反!

  严嵩在嘉靖帝面前作出结论:王江泾大捷,功劳全在赵文华,还有个叫胡宗宪的巡按御史也出了些力;东南倭寇肆虐,罪过全在张经、李天宠。

  不得不说,要论整人、杀人、夺权,严嵩是绝顶高手。

  高,实在是高,比高老庄还高。

  可怜一代抗倭名臣张经、李天宠,打了胜仗却掉了脑袋。锦衣卫前往浙江,将二人锁拿回京处死。

  赵文华则返朝升授右副都御史衔,即将接任浙直总督。

  第三大件事。卢镗再次被夺职戴罪。

  名将卢镗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为保东南百姓的平安血战倭寇。好容易打了场大胜仗,这场胜仗却变成了严党夺取东南大权的理由。

  而卢镗,成了严党的人精们夺权的工具。

  在严党看来:夺权的目的已经达到,工具自然该扔到茅坑里。

  一小股倭寇登陆浙东沿海抢掠。严党立马参劾卢镗“防倭不利,坐失军机”。卢镗再次丢了官职、兵权。

  严党丝毫不顾及,若卢镗一直领兵,不知有多少东南百姓免遭倭寇荼毒。

  林十三在评事摊子上听说这三件事后不甚唏嘘。转念一想:这些朝廷大事,不是我一个小小校尉该操心、能操心的。

  林十三哪里能想到,第二件大事就像是投入水中的一块巨石,事罢后的涟漪即将波及到他这个小小校尉。

  这日,林十三来到驯象所点卯。

  高小旗迎了上来:“你可来了!常千户叫你过去呢!”

  孙越在一旁道:“好像是有个当官的丢了宠物。让师父你出马。”

  林十三颔首:“我这就去千户值房。”

  林十三来到常青云的值房。

  常青云依旧是往日那副慵懒的表情。

  林十三跪地:“常千户。“

  常青云抬起头,看了林十三一眼:“会寻鸽子嘛?”

  林十三当即道:“会。”

  京城富贵人家往往喜爱养鸽,鸽子迷途飞丢了是常事。寻鸽是有许多窍门的。林十三深谙此道。

  常青云道:“江南打了胜仗。浙江有个叫胡宗宪的巡按御史受奖进京。他带了一只绝品白鸽送礼用。前日白鸽却从鸽屋里飞跑了没回来。”

  巡按御史,正七品。品级上是个芝麻官,权力却比天大。

  朝廷往往选派都察院的监察御史“巡按地方”。

  官制曰“巡按代天子巡狩,所按籓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代天子巡狩”这五个字,便能让二、三品的地方督抚对七品巡按御史礼敬有加。

  常青云又道:“胡宗宪的父亲是我祖父以前的下属。论辈分,我得喊他一声世叔。”

  “他求到我门上,我不能不帮。你要拿出你寻宠的好本事来,替他办了这件事。”

  林十三道:“属下一定竭尽所能。”

  胡宗宪,正德七年生人。父胡尚仁,乃是锦衣卫派驻徽州的耳目。

  他没有承袭父亲的世职,而是打算走科举入仕,造福百姓之途。

  嘉靖十七年,胡宗宪得中三甲第一百八十八名同进士出身。

  他科举的名次并不高,被派到刑部观政。“观政”者,官场实习生是也。

  一甲和二甲名次靠前的进士,进翰林院。

  二甲及三甲名次靠前的进士,授知县实职。

  三甲名次靠后的同进士出身,则只能“观政”。

  一直到两年后胡宗宪才得授实职,派为山东益都知县。

  在益都任上,他带领百姓扑灭蝗灾、剿灭盗匪,可谓政绩满满。

  但他的官运却不怎么亨通。一直在正七品上打转了整整十七年。

  十七年间,他北上巡按宣府、大同,整军纪、固边关;南下巡按湖广,平定苗民叛乱

  他既有功劳又有苦劳,就是升不上去。去年他转为巡按浙江,依旧只是个七品御史。

  林十三并不知胡宗宪的底细,只晓得他是千户常青云的故人。自然要尽心帮他寻宠。

  林十三问:“不知这位胡御史的住所?”

  常青云答:“住在贤良寺。”

  林十三闻言一时头大。

  贤良寺毗邻皇宫。永、洪、宣三朝是皇子住所。后变成了地方大员进京暂住的地方。

  地方官进京,大官住贤良寺,小官住各省在京会馆。

  林十三本来以为,胡宗宪只是七品官,应该住在浙江会馆。

  哪曾想人家却越级住在贤良寺里。

  贤良寺紧挨着皇宫。若鸽子飞进皇宫里那还怎么找?

  林十三一个校尉总不能大摇大摆进皇宫,跟守门的大汉将军说:“我要进去找一只鸽子”。

  大汉将军不把他揍出屎来才怪。

  无奈,林十三只得先去贤良寺中见胡宗宪。

  贤良寺的一间客堂内,四十三岁的胡宗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十七年宦海沉浮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实现治国安邦的大志向,就得爬到高位。要爬到高位,必要找一座大靠山。

  此番赵文华出巡东南,胡宗宪攀上了赵文华。

  赵文华打了胜仗,升了官,一高兴表示愿带胡宗宪进京,面见他干爹首辅严嵩。

  七品巡按进京面见当朝首辅,这是千载难觅的机会。

  胡宗宪做足了准备。因得知严嵩好养鸽,他几乎倾家荡产外加借债,花了三千两银子买了一只绝品白羽弓尾鸽。

  这只鸽子,是他靠上严嵩的敲门砖。

  这么重要的一块敲门砖,如今丢了。他怎能不着急?

  一名小僧进得客堂:“施主,一个姓林的锦衣卫校尉求见。”

  胡宗宪眼前一亮:“劳烦小师傅将他引到客堂。”

第39章 心急如焚胡宗宪

  林十三被小僧引着,来到客堂。

  胡宗宪问:“可是驯象所的林十三林校尉?”

  林十三拱手:“见过胡御史,正是属下。”

  胡宗宪对林十三很是客气:“久仰大名,如雷贯耳。我有急事相求。”

  说完胡宗宪转身,从案头的一个铁匣内取出两枚十两的银锭:“这二十两银子是我请你喝茶的。你不要嫌少。”

  此时的胡宗宪还不是日后名震东南的重臣,只是一个正七品官而已。

  他这个芝麻官此番进京,不管是对待六部堂官、司官、主事,还是对待小小锦衣校尉,都是客客气气。

  京城的水太深。谁知道小人物身后有什么背景,根儿在哪里?

  胡宗宪做了十七年官,积蓄并不多。

  入京前,他的幕僚师爷徐渭告诉他:“你进京前必先准备一注大财。圣人曰过的,伸手不打送钱人。”

  “圣人又曰过,礼多人不怪。到了京城见到任何人先用银子开路。”

  胡宗宪深深体会到了“钱到用时方恨少”。

  为了谋取高位,施展自己平定东南、还百姓平安的大志向,他也只能跟徽商同乡们借一万两银子。

  徽商们知道胡宗宪这次进京必有一步大升腾,纷纷解囊。当天就给他凑够了数目。

  胡宗宪心知肚明:徽商们的钱不是那么好拿的。今日借他们一万两,来日定得十倍、百倍奉还。

  到京城后,胡宗宪见到任何人都很大方。见大鬼使大钱,见小鬼使小钱。

  林十三心想:这位胡御史真是个敞亮人。刚见面还没帮他办事呢,先赏下二十两银子。

  银子多了不咬手,人人喜欢。但接银子前还是要馋犟推脱一番:“属下何德何能,给您办差是我的荣幸。”

  “何况这差事还是我们驯象所的常千户交代下来的。属下还没办差呢,怎好要胡御史的银子?”

  胡宗宪道:“收着。你若不收,我就不求你帮忙了。”

  林十三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他伸手接了银子,装出一副诚惶诚恐的表情:“这怎么好.属下恭敬不如从命。”

  银子送出去了,胡宗宪这才谈正事:“我进京时带了一只绝品白羽弓尾鸽。养在贤良寺的柴房外。林校尉可知绝品白羽弓尾鸽的习性?”

  这可问到了林十三所长。他侃侃而谈:“回胡御史,鸽分三种。一为肉鸽,满足口腹之欲;一为信鸽,传递消息之用;三为赏鸽,体态清新高雅,观赏之用。”

  “白羽弓尾鸽集极品信鸽、赏鸽的特性于一身。既长得让人赏心悦目,又能用作飞鸽传书。且送信路程最远可达两千里。”

  胡宗宪竖起了大拇指:“对。林校尉果然是行家。”

  林十三道:“胡御史过誉。白羽弓尾鸽不同寻常鸽子。寻常鸽子皆关于鸽笼之中。”

  “白羽弓尾鸽若关鸽笼,必会头撞笼条而死。故它只能住在枯草搭成的鸽窝中。”

  “它生性好动。白天会离窝翱翔,一直到夜晚才会归巢。且它入夜不飞。”

  胡宗宪面露愁容:“可是昨夜它竟没有归巢!哦对了,他在浙江的旧巢已被卖主当着它面毁了。它绝不可能飞回浙江。”

  林十三道:“那它一夜未归定是在京内出了意外。”

  胡宗宪问:“你给我交个实底,有几成把握寻回它?”

  林十三实话实说:“三成。”

  胡宗宪皱眉:“怎么才三成?”

  林十三答:“京城内的鸽子出了意外不归巢,有四种可能。第一种可能,落地寻水时被南城人捉住吃了。”

  “南城住的都是些穷苦百姓。不少南城人爱在树上、井边挂捕鸟网捉鸟打牙祭。”

  “品相再好的鸽子,在穷苦百姓眼里也只是一坨肉。”

  胡宗宪倒吸一口凉气:“嘶。第二种可能呢?”

  林十三再答:“可能落在屋顶歇脚时被狐狸、黄鼠狼、野狗捉住吃了。”

首节 上一节 25/23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