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锦衣卫临时工,咋成权臣了 第23节

  刘守有这才将银票递给了他。

  林十三得了银票,立马去了南城钓蚌街的花鸟鱼虫市。

  卖斗虫的水很深,一般人根本把握不住。被卖主坑是常事。

  林十三却是行家。买了一只物超所值的草紫黄。

  这只草紫黄是四等十品中的一等下品,出自南京昆山,名曰“金陵副将”。与罗龙文的金翅大将军相比,它逊了两筹。

  傍晚时分,北城福禄街,罗龙文府邸。

  林十三换上了便服,拎着虫罐走到罗府门口打眼一看。他心中暗道:罗郎中不愧是严党骨干之一。真是招摇啊。

  土生土长的老京城都晓得一句话“文官武官看门墩,官大官小看疙瘩”。

  文官府邸的门墩是方的。武将府邸的门墩是圆的。

  罗府的门墩则是一方、一圆。

  大明只有出将入相的国柱,府邸门墩才配得上一方一圆。

  譬如严党、阉党、徐党、陆炳都不敢惹的朝中大猛人杨博,出则经略蓟辽军事,入则担任吏部天官。他的府邸门墩就是一方一圆。

  罗龙文一个正五品郎中,弄一方一圆两个门墩,往小了说叫招摇,往大了说叫逾制。

  另大明礼制,官员门口石狮子的鬈毛疙瘩数量对应官员品级。

  一品官的府邸石狮子头上十三个鬈毛疙瘩。二品十二个,三品十一个,四品十个,五品九个。

  至于六品、七品官,连府邸立狮的资格都没有。

  罗龙文只是正五品郎中,鬈毛疙瘩应该有九个。但林十三数了数眼前的石狮子,足有十二个疙瘩。

  这是正经二品官才有的牌面。

  此刻罗府的门口已经停了不少官轿。

  罗府门房见林十三是走着来的,立马上前趾高气昂的问话:“你是做什么的?”

  林十三答:“在下林十三。罗郎中让我来赴赏虫宴。”

  罗龙文似乎提前支会过门房,对他的“师父”林十三要恭敬些。

  门房听后立马换了一张脸:“哎呦诶!原来是十三爷!我们老爷交待过,您来了不用在茶房侯见,直接请去客厅。请随小的入府。”

  林十三跟着门房进了府。他被罗府的气派震惊到了。

  京城的北城寸土寸金。那些六部堂官、世袭勋贵、皇亲外戚大部分也只住三进三开的宅子。

  罗龙文属于六部司官。大部分司官也就在北城住个四合院而已。

  但罗府则是正经的四进四开。什么亭台、假山、水榭一应俱全。

  老罗不但有权,更有钱。

  他本就是安徽最大的歙墨商人。攀上严家做了官后更了不得,直接垄断了京城各衙门、地方三司衙门的墨纸供应。

  连宫中司礼监用墨,都是他罗家供的歙墨。

  光这一项,他便能年入十万雪花银。更别提身为督捕司郎中,还有无数贿赂可收了。

  林十三犹如后世刘姥姥进了赛博坦。边走边发出“那亭子真气派”、“这水榭太精巧了”之类的感慨。

  门房笑道:“十三爷是头回进府吧?”

  林十三答:“是第一次来。”

  门房道:“我们老爷说了。您虽没有官品,却是他的师父,属贵客中的甲等三格。让我们以甲等三格的礼待之。”

  林十三愕然。看来这世上不光虫分三六九等,人一样要分个三六九等。

  走了一刻,终于到了罗府客厅。

  门房高喊一声:“十三爷到!”

  罗龙文在客厅内应道:“师父来了。快请进!”

  林十三入内,纳头便拜:“恩公!”

  罗龙文哭笑不得:“师父,虽说咱说好各论各的。可你见我就磕头,我这当徒弟的得回礼。”

  “咱师徒见面,总不能变成一对磕头虫吧?以后这虚礼就免了。”

  客厅中已然坐了不少官员。

  官员们见罗龙文对林十三态度恭敬口称“师父”,纷纷猜测他的底细。

  看这后生年岁不大啊。前途无量的庶吉士?不对啊,翰林院就没这号人。

  世勋公侯伯?也不对啊,通传时那门房没喊爵号。

  哪位高官加的衙内?更不是了。现下朝中正三品以上大员就没个姓林的。

  罗龙文笑着给众人引荐:“林十三是我斗虫行里的师父。我那金翅大将军就是他治好的。”

  客厅里的官员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个白身。老罗这厮摆谱时比谁都大。交友时又三教九流什么人都交。真是个官场活宝。

  罗龙文道:“诸位,今日小阁老和鄢佥院、赵部堂要来。等他们三位一到,咱们再赏虫。先安心喝一会子茶。”

  罗龙文口中的小阁老指的自然是严世蕃。

  “鄢都院”指的是左佥都御史鄢懋卿。官场中有名的缺德人士——“冒青烟”。

  赵部堂指的则是工部右侍郎赵文华。严嵩的干儿子。

  这二人跟罗龙文一样,亦是严党核心成员。

第36章 都让你们高完了

  贵人谱儿都大。

  众人在客厅中苦等了小半个时辰,门房这才通传:“工部赵部堂、都察院鄢佥院到!”

  众官纷纷起身,林十三也站了起来。

  赵文华和鄢懋卿迈着官场八字步,慢悠悠的走进了客厅。

  林十三低头拱手时,偷偷瞄了二人一眼。

  只见赵文华五十出头,长得宝相庄严,是标准天庭饱满地额方圆的官相。

  鄢懋卿亦是五十岁上下。跟赵文华相反,他长相猥琐,两撇鼠须稀稀疏疏。

  二人身后各自跟着一个仆人。手中拎着虫盆。

  罗龙文虽比他们低了三级,说话却不怎么恭敬:“赵部堂、鄢佥院,你们真是贵人步迟啊。磨磨唧唧像是瘸了腿儿的老妪。对了,小阁老呢?”

  赵文华道:“老罗,你这人说话总是阴阳怪气。我刚跟景卿兄(鄢懋卿字)去刑部大牢接卢镗出狱。小阁老今日有事,不来了。”

  林十三听后心头一动:抗倭名将卢镗出狱了?咳,不枉我前夜九死一生。我吃了三年俸禄,总算替百姓出了一把子力气。

  罗龙文道:“我听说了。卢镗出狱谱儿够大的。除了你们二位,司礼监、兵部也都派了人去接。”

  赵文华坐到椅子上:“呵,卢镗这个刑部案犯摇身一变,成了正三品的浙东参将,还兼领浙西各卫所。话说回来,不是阁老替他说话,哪里有他的翻身之日?”

  众人纷纷附和:“严阁老外举不避仇,真是古往今来第一贤相。”

  “严阁老不计前嫌,才有他卢镗如今的前程。”

  林十三木木的站着,在高官大吏们面前,哪有他一个校尉说话的份儿?

  罗龙文道:“小阁老不来,那咱们人齐了。还是老规矩,赏虫前先议事。都坐下吧。”

  林十三听了这话,心中大惑不解:严党议事,为何让我一个锦衣卫校尉在场?

  他们就不怕我把议事内容上禀镇抚司?

  罗龙文身为“小锦衣卫”的首领,做事不至于如此粗枝大叶吧?

  众人坐定。赵文华首先开腔:“诸位。皇上欲在东南大举用兵,扫除倭寇,救黎民于水火。”

  “阁老体察圣心,不计前嫌保了卢镗。”

  “咱们这些人,理应为皇上出力,为阁老分忧。”

  “我已与阁老深谈了一番。他老人家明日会建议皇上,命我为钦差,巡视东南防务。”

  “我去东南就三件事。抗倭,抗倭,还是他娘的抗倭!”

  赵文华说完,林十三心中狂喜:严嵩要在皇上面前推荐赵文华出巡东南?这是朝廷大事!价值绝对不止一百两银子。南镇抚司刘百户那边能交差了。

  众官纷纷开始拍马屁:“赵部堂此去,定像杨博公一样,以文官之身领兵扫清外患。出则为将,入则为相!”

  “浙直总督张经,还有浙江巡抚李天宠都是废物。区区倭寇都平不了。弄得倭患愈演愈烈要赵部堂出马收拾残局。”

  赵文华压了压手。众人缄口。

  旁边的鄢懋卿开腔:“明日,阁老还会在皇上面前举荐我为总理两浙、两淮、长芦、河东四盐运司盐政。我也会随赵兄去江南。”

  “我此去江南,是为赵兄筹措军饷的。赵兄在前方领兵杀敌,军饷包在我身上!”

  鄢懋卿言罢,林十三心中又是窃喜:又探知一件大事。不光能在刘百户那边交差,可能还会受赏。

  同时,天资聪慧的林十三也看出了严党的狠辣。

  表面上严党全力支持东南抗倭,是在解黎民于倒悬。

  实际上却是在谋私!

  他们借着抗倭的名义,一方面可以抢夺东南的大权。另一方面又可以从所谓“盐务军饷”上大发横财肥私。

  高,实在是高啊。都让他们高完了。

  罗龙文道:“罢了。公事谈完了。开始赏虫吧!”

  在这场赏虫会上,林十三原本想低调,却根本低调不了!

  这群高官大吏,拿得出上千两甚至几千两买一等上品虫甚至超品虫王。但在养虫、斗虫之道上却有如学童一般。

  众人纷纷向林十三求教。林十三一一解答。

  不多时,林十三竟成了赏虫会的主角。

  他滔滔不绝的说着:“吕少卿,您这蟹青要用力拔山河式的探草法。探草力度要匀,不可偏锋。若蟹青战前畏缩,可将草锋延伸到两前抱。”

  “啊,原来如此。受教受教!”

  “杨部堂,您这寿星头落口又快又急,应用盘龙领式探草。草锋自左向右,掠过寿星头的马门。”

  “妙啊!果然有效。不愧是罗郎中的师父。”

  赏虫会只赏不斗,以免伤和气。众官在罗府热闹了足有两个时辰,近子夜时才各自散去。

  林十三见罗龙文忙于送各路高官出府。他没打招呼,打算自行离去。

  哪曾想罗府的管家却叫住了林十三:“十三爷,我们老爷说让你在书房等候他片刻。他有要事跟你说。”

  林十三以为罗龙文又要请教他虫道,便欣然应允,去了书房。

  几盏茶功夫后,罗龙文走进书房。

  林十三从椅子上站起:“恩公。”

首节 上一节 23/23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