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锦衣卫临时工,咋成权臣了 第124节

  孙越笑道:“师父,都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你刚才进值房时,我就看你的印堂发亮。”

  是印堂发黑还是印堂发亮,还真不好说。

  当日下晌,吴时来的参劾奏疏绕开了通政司,呈递进了永寿宫。

  通政司是严党所把持。但吴时来是六科廊言官,参劾奏疏可以直接呈递御览。

  嘉靖帝看到吴时来的奏疏,直接将奏疏甩出了青纱帷帐。

  吕芳捡了起来。

  嘉靖帝道:“把奏疏呈给严嵩看。看完留中不发。”

  给严嵩看是为了敲打他。留中不发则是为了向严嵩示恩。

  嘉靖帝对付臣子很有一套。特别擅长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

  吕芳道:“是,皇爷。”

  嘉靖帝尚未起倒严之心。这封奏疏他打算按照对付言官奏疏的老法子“留中不发”,即冷处理也。

  吕芳作为司礼监掌印,他自然是看过这份奏疏的。但他没想到吴时来竟连林十三一起参了。

  林十三上晌在北镇抚司值房当值,下晌来西苑管宠事。

  他去找吕芳回禀眉霜招婿的事。吕芳道:“先别说那事了。你被六科廊言官参了。”

  林十三一愣:“六科廊言官只参大人物,为何要参外甥这样的小人物?”

  吕芳反问:“还以为你还是两年前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堂贴校尉呢?”

  “皇帝近臣、内相外甥、严家座上宾、北司飞鱼是小人物嘛?”

  林十三愕然。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今非昔比了。

  他问:“言官参外甥何事?”

  吕芳答:“勾结前任宣大总督杨顺、巡按御史路楷陷害沈炼,致使忠良冤死边镇。”

  “你放心,沈炼之死的内情皇爷一清二楚。皇爷对这道奏疏已有口谕,留中不发。”

  林十三松了一口气:“为去年秋天宣府的事参我啊。他们还真参不动。”

  吕芳道:“这事你不必太放在心上。只要升到一定的位置,哪个官员不被参呢?”

  “尽管办好给眉霜招婿的事情即可。”

第143章 林传奉,我送您八百两金子,斗胆向您讨个差事

  罗龙文即将带着徐海、陈东、麻叶、辛五郎的人头返京。严党弹冠相庆!

  这回能够瓦解倭寇中第二大的徐海集团,罗龙文功不可没。

  老罗无惧生死深入虎穴,挑拨离间、扇阴风点鬼火,做了一根合格的搅屎棍。

  他愣是挑拨徐海集团内部的几个头目相互猜忌、反目成仇。促成了徐海被胡宗宪诱骗上岸。

  罗龙文与胡宗宪一道为严党在朝堂上长了大脸!

  瞧瞧,真正能够安定东南的不是你们那群聒噪的清流言官,而是我严家!

  两京一十三省举重大赛冠军舍我其谁?

  这日夜里,严府上下张灯结彩,比过节还要热闹。

  严世蕃宴开数十席,邀请全部在京的严党官员。

  林十三亦在受邀之列。

  林十三进得严府饭厅。文选郎万寀朝他一拱手:“林老弟,恭喜啊!”

  武选郎方祥也朝他拱手:“恭喜恭喜。”

  林十三一头雾水:“二位郎中,十三喜从何来?”

  严世蕃听到了三人对话。他笑道:“你的名字上了六科廊言官的参劾奏疏,难道不是喜事嘛?”

  林十三苦笑一声:“小阁老,挨了言官参劾怎么成了喜事?”

  兵部左侍郎欧阳必进笑着给他解释:“你有所不知。能够被六科廊言官参劾,说明你在朝堂上有了一号。故可喜可贺。”

  “我们这些人,有哪个没被言官参过?”

  严世蕃拍了拍手,示意众人安静。

  随后严嵩站起身,高声道:“诸位应该都知道了。徐阶的学生吴时来参了杨顺、路楷、林十三。”

  “谁人不知他们三个是我严家的人?这是冲着我严家来的!”

  “呵,胡宗宪、罗龙文剿灭徐海。我严家风头正盛!我倒要看看,谁参得动我严家的人!”

  严世蕃说的是事实。如今嘉靖帝最看重的大事是平倭开海。

  只要能平倭,开海就有了希望。开了海,朝廷财源将滚滚而来,一切难题都将迎刃而解。

  严党的骨干胡宗宪、罗龙文剿灭了沿海的第二大倭寇。且几乎全靠挑唆倭寇内斗,未投入多少兵力,没耗费多少军饷。

  这样的大功劳,足够严党在朝堂上站得住,站得稳!

  一众严党成员纷纷附和:“没错。那个聒噪的乌鸦简直就是望向螳臂当车、蚍蜉撼树!”

  “要说定国安邦,还得看咱严家的这些人。”

  “呵,你们说,倭寇咋不打松江府华亭县呢?若他们打下华亭,一把抢的钱顶他们十年抢的!”

  严世蕃又压了压手:“诸位。明日罗龙文将带着四个倭酋的首级抵达安定门。裕王爷将代天子迎接!”

  “另外,鄢懋卿也押着六盐场上半年的盐税银抵达了通州码头。亦是明日进京。这一笔盐税银高达一百八十万两!可解朝廷财政的燃眉之急!”

  严党成员又开始议论:“嘿,无论军事还是财政,朝廷都靠严家人撑着。哼,难道那位松江巨富不惭愧嘛?”

  “就是。胡宗宪是东南的定海神针,罗龙文是深入虎穴的破敌先锋,鄢懋卿是朝廷的财神爷。”

  不管怎么说,罗龙文能够平安归来,林十三心中总算一块巨石落了地。

  人都是有感情的,罗龙文以真心待林十三。林十三也真真切切将他视作了自己的朋友。

  武选郎方祥一拍林十三的肩膀:“林传奉,你怎么看?”

  林十三不含糊。他扯着嗓门喊了一声:“啊!当今天子是古往今来第一圣明的君主。严首辅是古往今来第一贤相!”

  “皇爷,圣明啊!严阁老,贤明啊!”

  此言一出,严世蕃大笑道:“哈哈哈。诸位,咱们林传奉不该在锦衣卫公干。他若去了礼部,礼部那些唱礼官全得回家抱孩子!”

  文选郎万寀笑道:“我说林小兄弟,你别是喜鹊修炼成精吧?”

  严世蕃道:“诸位,今夜这场酒宴,能喝一斤的只喝半斤。能喝半斤的只喝二两。明日咱们要去安定门迎老罗、老鄢。可别喝多了误事。”

  众人入席,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严世蕃随口问林十三:“最近忙什么呢?”

  林十三答:“忙御猫眉霜招婿的事。”

  严世蕃颔首:“嗯,西苑无小事。吴时来参你的事你无需挂在心上,只当苍蝇嗡嗡叫。”

  “有老罗带来的四颗人头,鄢懋卿带来的一百八十万两银子,姓吴的那道破奏疏,掀不起任何风浪。”

  林十三连声称是。

  与此同时,南城,刑科给事中吴时来的四合院内。

  吴时来刚跟夫人、幼子正在吃晚饭。晚饭是一锅粟米粥,一碟咸菜,一块豆腐。

  徐阶府上的一位仆人走进院中:“吴时来吴老爷在家嘛?”

  吴时来走到院中:“是你啊。徐师召我去他府上有事?我换身衣服,请你稍等片刻。”

  仆人却道:“吴老爷不必麻烦了。我家主人没让您去府上。他让我来还给你一样东西。”

  说完仆人递上了一份门生帖。

  吴时来目瞪口呆:“这是我四年前中进士时给徐师递的门生帖?”

  仆人颔首:“正是。我家主人说了,门生帖已归还。今后你不再是他的学生。”

  说完这话,仆人扭头就走。

  吴时来目瞪口呆!徐师竟要跟我断绝师生关系?

  吴时来虽直却不蠢。他立马明白过来,徐阶是怕他那封参劾严党骨干的奏疏会惹得龙颜大怒,迁怒于他。

  到那时,嘉靖帝和严嵩可能会追查指使他上奏疏的“后台”。

  徐阶是老狐狸中的老狐狸。他抢在嘉靖帝追究之前,果断跟吴时来割席断交、一拍两散!

  吴时来可不是我徐阶的学生啊!他上奏疏参严嵩的人,与我无干!

  吴时来攥着那张门生帖,仰天大笑。

  说是大笑,不如说是大哭。

  吴夫人走了出来:“夫君,你这是怎么了?”

  吴时来咬牙切齿的说:“咱们那位徐贤相可真贤啊!”

  他如今在官场中已是被靠山抛弃的“孤官”。他几乎料定了事情的结局:杨、路、林三人是参不倒的。沈炼依旧会蒙冤。

  而他吴时来,将会失去十年寒窗换来的官袍。

  只是几乎而已

  翌日,安定门。

  锦衣卫派出了仪仗,迎接罗龙文、鄢懋卿。

  陆炳考虑到林十三跟罗龙文的关系,让林十三充为临时的仪仗典仪。

  裕王亲自迎接罗、鄢,那排场自不必说。

  严党虽与徐党是死敌。但严党这群人对徐党的靠山裕王还是尊重的。

  没人会傻到去惹皇储。

  罗龙文跟鄢懋卿给裕王行了跪叩大礼。

  罗龙文亲手捧起一个大漆盘,盘上有四个木匣,皆贴着封条。

  罗龙文道:“禀裕王殿下。这四个木匣中装的便是倭酋徐海、陈东、麻叶、辛五郎的首级。”

  裕王笑容满面的颔首:“辛苦你了。来啊,宣父皇旨意。”

  冯保上前,展开一张圣旨:“上谕,罗龙文舍生取义,深入倭穴,以反间计瓦解倭寇徐海部。古来忠义,无出其右。”

  “特加授罗龙文直文华殿东房中书舍人。钦此。”

  中书舍人品级不高,只是从七品。但中书舍人有起草诏令,参与机密的职责。且能够随时出入值殿。

  用后世的话说,中书舍人是皇帝的秘书。

  嘉靖一朝,皇帝常赏宠臣兼中书舍人职,以示亲近。

首节 上一节 124/23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