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锦衣卫临时工,咋成权臣了 第115节

  就在此时,一名小旗禀报:“沈炼沈经历求见。”

  林十三颔首:“快让他进来。”

  不多时沈炼来到了林十三面前。

  林十三扬了扬手中的供状,又指了指阎浩:“沈经历,恭喜你清白了。”

  说完他将供状递给了沈炼。

  沈炼看完供状,竟直接将那份能替他洗冤的供状给撕了!

  林十三和张伯一脸懵逼了。

  到底是年轻人反应快。林十三不含糊,“啪啪”给了沈炼两个大耳瓜子:“畜生!你洗了什么冤?”

  这下轮到沈炼一脸懵逼了:“你打我耳光做什么?”

  林十三解释:“沈经历你刚才一定是被喜痰迷了心窍,这才撕了供状。我扇你耳光是为了帮你逼出喜痰省得疯了。”

  “还好还好,阎浩在我手里,我让人再写一份供状让他画押就是了。”

  沈炼却笑道:“你误会了。我本就没打算脱罪啊。”

  林十三疑惑:“您该不会真被喜痰迷了心窍,胡言乱语吧?”

  沈炼压低声音:“请借一步说话。”

  林十三跟着沈炼到了镇监府后衙的菜地边。

  沈炼抬头忘了一眼天:“你想为百姓做事嘛?”

  林十三颔首:“自然想!”

  沈炼道:“那你就听我的。你要从阎浩身上拿到两份供状。”

  林十三问:“哪两份供状?”

  沈炼道:“第一份供状的内容,阎浩与沈炼勾结,拜沈炼为师。师徒狼狈为奸,为鞑靼人提供情报!”

  林十三立马抬起了手,作势要再扇沈炼正反十个大耳瓜子逼出喜痰。

  沈炼如一只敏捷的大蛤蟆一般向后一蹦,躲过了耳瓜:“我真没被喜痰迷心。你且听完我说的第二份供状。”

  林十三道:“好吧,您请说。”

  沈炼道:“第二份供状。阎浩供认,是严党逼迫他对锦衣卫撒谎,诬陷沈炼。沈炼从未给鞑靼人提供过情报。严党欲诬陷忠良,指使他胡乱攀扯。沈炼冤死,罪在严嵩!”

  “第一份供状,你可以立即呈递进宫。”

  “第二份供状你要好好保存。等严党祸国殃民,天怒人怨,皇上弃用他们之时,你再拿出来呈递给进宫。”

  林十三愕然:“沈经历,你是想拿自己的死当成未来皇爷刺向严党的一柄刀啊!”

  “到那时,您的死会成为扳倒严党的罪名!”

  沈炼笑道:“不愧是陆炳看重的人,反应就是快。京里的人都当我是个没头脑的蠢直之人。错矣,朝廷形势我看得一清二楚。”

  “皇上用严嵩用的顺手,一时半刻不会动严党。”

  “但以严党的习性,早晚有一天会让社稷危矣!到那时,皇上剪除严党需要一个理由!”

  “我的死便是那个理由!至少是理由之一。”

  “虽千万人吾往矣。能够成为扳倒奸党的一柄刀,我足矣。”

  林十三却道:“不成。皇爷和陆都督给我的命令是保你的命。我怎么敢违抗圣旨取你的命。”

  沈炼道:“京城到保安州不过二百多里。飞鸽传书一来一回两个时辰就够。你把我的想法如实禀奏给皇上。”

  “我是生是死,由皇上来决断把。”

  其实,真按沈炼所说的办,林十三将再次成为严党眼中大功臣!

  至于林十三带着阎浩跑到保安州,而非在宣府审讯,那就更好解释了:我林十三是个贪功好利之徒,为了在严阁老面前抢杨顺的功,故没将阎浩交给杨顺。

  这属于严党内部因争功夺利产生的矛盾而已。

  朝局波诡云谲,你方唱罢我登场。哪里有永远掌权的势力?

  严党迟早是要败亡的,只是时日问题。

  林十三跟严党走这么近,等严党败亡,一定会跟着吃瓜落。

  但若有阎浩的第二份供状在手,在嘉靖帝要弃用严党时拿出,反戈一击.林十三会成为剪除奸党的大功臣!

  那妖道阎浩哪里是什么烫手山芋。分明是林十三左右逢源,四面讨好的一个宝贝工具。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永寿宫那边准许沈炼舍生取义。

  林十三不敢怠慢,立即将沈炼的想法密密的写在一张字条上,放入信鸽腿儿的信筒之中,放飞信鸽。

  信鸽腾空而起,带着一个忠臣的大义直奔京城而去。

第137章 林十三真是我严家的大功臣

  信鸽直奔京城而去。当日午时,杨顺率一万骑兵气势汹汹赶到了保安城下。

  只见城门紧闭,保安镇兵在城头小心戒备。守城火炮边的炮卒已经燃起了火把,似乎准备随时开炮。

  杨顺见状大怒:“张云要干什么?难道他要造反嘛?呵,自古造反的人多了,没听说过哪个太监造反能成功的。”

  路楷疑惑道:“张云应该没那么大胆子吧。”

  杨顺朝城头喊道:“我乃宣大总督杨顺。速速打开城门!”

  城头上一个千户服色的人喊道:“我们接到密报,有大股鞑靼骑兵冒充大明军队入寇!其中为首的虏酋冒充宣大总督!”

  “需等我们张镇监、梁指挥使确认了你们身份才能放你们入城!”

  杨顺暴怒不易:“焯!老子是如假包换的宣大总督!你们保安镇指挥佥事以上将领都见过我!随便找个人便能确认我的身份!”

  千户喊道:“城下的,不好意思啊!昨夜本镇指挥佥事以上将领以及知府衙门正七品以上官员,同在镇监府吃席。厨子是个二把刀,诸位上官吃坏了肚子。现在全都拉得起不来榻!”

  “我去镇监府看看张公公能起榻了没。诸位稍等片刻。”

  杨顺大骂道:“半个时辰内若张云不来给我开城门,我算他兵变谋反!”

  路楷在一旁提醒:“杨部堂,轻易还是不要动武。咱们只带了一万轻兵赶来,没有攻城器械。真要强攻恐怕很难。”

  “再者,张云毕竟是司礼监黄公公的徒弟。有宫里的面子在。”

  “边军火拼,是要在朝中闹出大风波来的。如今徐阶、杨博都在觊觎宣大兵权。多事之秋,还是稳当些好。”

  杨顺气得火冒三丈:“娘的,林十三那厮别落在我手里。若落在我手里,我定让他不明不白死在宣府。”

  “焯他娘的小王八蛋,敢两面三刀!我定要替阁老、小阁老清理门户。”

  过了半个时辰,千户返回城头:“啊!城下的听了。张公公刚在恭房拉完肚子,已经使草纸揩腚啦!揩完腚就往这儿赶。”

  杨顺被气的脸色通红:“焯他娘。懒驴上磨屎尿多!”

  打又不能打,他也只能等着。

  与此同时,镇监府。

  一名边军百户来到林十三面前:“张公公问您这边是否拿到了供状?他那边拖延不了多久。”

  林十三尚未收到京城的飞鸽回信。他道:“让张公公再拖延一会儿。告诉他,我在等宫里的旨意。”

  一个时辰之前,永寿宫大殿。

  嘉靖帝正在青纱帷帐内盘坐静思。吕芳在一旁伺候。

  黄锦走到了大殿门口,他并未进殿,而是望向了吕芳,使了个眼色。

  吕芳快步走到殿门口。黄锦压低声音:“保安州有飞鸽传书。”

  说完黄锦将一大张纸条递给了吕芳。

  吕芳看后面色凝重。他没想到沈炼会以取死的方式给严党埋下一颗大雷。

  他随即转身回殿,在青纱帷帐外低声道:“皇爷,林十三捉到了妖道阎浩。飞鸽传书向您请旨。”

  嘉靖帝喃喃道:“不是让林十三在保安州就地审讯那妖道了么?请什么旨?”

  嘉靖帝不想让阎浩进京。“妖道”二字能让御史言官们像闻见血腥味儿的鲨鱼一般,疯了一样上疏劝谏嘉靖帝罢修道。

  嘉靖帝已经厌倦了言官上奏——皇帝装聋——言官跪谏——厂卫介入驱散这个烂戏本。

  吕芳将那张纸递进了青纱帷帐。

  嘉靖帝看后惊讶不已:“都说沈炼是个蠢直的醉猫。其实是个权谋老手!”

  “他知道参不动严嵩。干脆选择用冤死的结局给严家埋下一颗不知何时会响的炸雷。”

  “此乃死劾也!”

  吕芳试探着问:“皇爷您圣意是?”

  嘉靖帝叹了声:“唉。朕能保得住一个求生的忠良,却保不住一个求死的忠良。”

  “罢了。给林十三回信。沈炼所说.照准。”

  吕芳拱手:“皇爷圣明。”

  吕芳转头来到了永寿宫大殿外,吩咐黄锦:“有上谕,沈炼所说照准。尽速飞鸽传书给林十三。”

  黄锦几乎一路小跑,跑向西苑鸽房的方向。

  经林十三这大半年的打理,西苑鸽房内的信鸽全换成了鸽中极品。

  行下春风有秋雨。林十三在外遇上十万火急的事,终于能用上这些值得信赖的极品信鸽了。

  且说保安州那边。

  杨顺在城下喊:“张云呢?又过两刻了!我现在就上奏疏,参他兵变谋反!”

  千户喊道:“城下的请稍安勿躁。张公公刚揩完屁股,肚子叽里咕噜的又来了一泡。如今已拉干净啦,正往这儿赶呐!请再等半个时辰!”

  城墙的石阶上,许知州忧心忡忡的对张云说:“张公公,怕是拖不下去了。真酿成宣府镇兵打保安镇兵的内斗,事情将无法收场啊。”

  其实杨顺不敢打,张云更不敢打。镇监率军打总督,那是实打实的兵变。

  张云焦躁的站起身来回踱步:“林十三那边怎么还没完事。”

  镇监衙门。

  林十三守在鸽子窝前,焦急等待着飞鸽前来。

  郑百户兴高采烈的拿着厚厚一沓纸走到了林十三面前:“巴彦格日顺供认了几乎全部宣府鞑靼暗桩名单,共有七十多人。其中一个竟是边军中的副千户。”

  林十三接过名单:“这么快就审问清楚了?”

  不说别的,单单挖出宣府鞑靼暗桩网这一桩事,就够林十三立下上达天听的大功劳。

  张伯拿出锡酒壶喝了口酒:“那巴彦格日顺身上没少什么东西吧?”

  郑百户微微一笑:“少了两根手指,四根脚趾,一个耳垂。无妨,他死不了。”

  林十三倒吸一口凉气。

  不愧是以屠户为掩护身份的南司活畜生。酷刑手段果然狠辣。

首节 上一节 115/23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