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锦衣卫临时工,咋成权臣了 第111节

  林十三审了秦观主整整两个时辰。大致搞清了阴阳宗的总、府、县、乡、村五等观是如何运转的。

  他赫然发现,那妖道阎浩不仅是个神棍,更是个经商的天才。

  各观诓骗宗众钱财、粮食,经手者人人都可分润。真正到阎浩手里,只剩下三成左右。

  正是分出去的那七成,让一群大小神棍踊跃替他这个神棍头子敛财。

  干吃不拉是貔貅。整日里嚷嚷交了供奉,三清上仙便会度人。若时日久了,宗众未免会起疑心。

  于是阎浩弄了一个宗众名册抽福报之法。

  每月每个县观都要抽取三名宗众,谓之“有缘人”。有缘人交了多少供奉,阴阳宗以百倍予之,这叫“三清赐福”。

  这不就是唐时的博彩嘛?李白有诗曰“六博争雄好彩来,金盘一掷万人开”。

  张伯听了半天,有些奇怪:“装神弄鬼真是一桩好生意啊。难道没人另起炉灶,抢阴阳宗的暴利?”

  秦观主是做过县衙皂隶的,对其中门道一清二楚:“有。但宗门生意,非得由小到大不可。别人刚起炉灶,官府便出面查禁了。”

  “别的县我不晓得,我说我们县,从知县老爷到下面的捕快、皂隶,每月都能从阴阳宗领到月钱。”

  林十三叹了声:“唉。竟是官妖勾结。怪不得呢!”

  张伯插话:“大明的诸项暴利生意,哪一项暗地里没有官府中人掺和?歪门邪道也是暴利生意的一种。”

  子夜时分,林十三离开了黄汤子村。至于秦观主,他像是放一个屁般给放了。

  三人骑着马返回宣府城。

  林十三道:“师父,我想到了一个引诱阎浩现身的好法子。”

  张伯问:“什么法子?”

  林十三道:“这个法子的第一步,是在宣府立一个新道宗。我做宗主,抢他阎浩的生意!”

  张伯倒吸一口凉气:“你要装神弄鬼?”

  林十三颔首:“阎浩在意的是‘财’和‘业’。如果我把阴阳宗的人,都拉到我这个新道宗来。他会财、业两空,那他还不得急眼?”

  “等人拉拢的差不多了,我在宣府城内外广贴战书约他斗法。不怕他不来。”

  “他的那些法力诈术都是戏法而已。到时我再当着百姓的面戳穿他,让百姓明白他是个假神仙、真神棍。”

  “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以顺理成章铲除阴阳宗。且不会酿成民变。”

  张伯道:“你说的很容易。真去办这件事会很难。且皇帝传奉官在宣府开道宗?御史言官们的参劾奏疏不得淹了你?”

  林十三笑道:“师父,您老怎么忘了,我曾被道德天尊上过身!那可是当着皇爷和文武百官的面上的身!”

  “因我寻到了金龟。御史言官默认了那‘仙迹’。”

  “被道德天尊上过身的人开道宗,这不是合理合法的事嘛?不怕言官们参!”

  “今日审讯那姓秦的,我大致摸清了开道宗的两个秘诀。”

  张伯问:“哦?哪两个秘诀?”

  林十三道:“第一个秘诀,要给百姓甜头。呵,杨总督给了我几千两的财宝。我变卖折成现银,发予百姓,也算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第二个秘诀,要把官员拉下水,让官员做靠山。敢问如今的宣大,有几人能比我的靠山更硬?内阁首辅、司礼监掌印、锦衣卫左都督甚至于永寿宫的皇爷,皆是我的靠山!”

  张伯道:“你在此地开道宗,就不怕杨顺、路楷起疑心嘛?”

  林十三笑道:“我已想好了说辞,定能糊弄得过他们二人。”

  张伯追问:“那皇爷那边呢?你如何交待?明旨派传奉官来宣府捉虫,传奉官竟开了道宗?皇爷的面子上挂不住啊!”

  林十三收敛笑容,一本正经的说:“我乃道德天尊在人间的替身。道德天尊在天上为皇爷准备了一只短翅灶仙虫当礼物,贺皇爷修行大成。”

  “奈何那短翅灶仙虫私跑到了人间。于是乎,道德天尊下凡上我的身,寻找仙虫。”

  “等差事办妥,我带着仙虫回京去,献给皇爷。”

  “新道宗的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仙蛐宗’。”

  说到此处,林十三再也忍不住,笑出了声。

  张伯惊叹:“高明啊!你小子如今有神鬼莫测之才。”

  林十三道:“您老折煞徒弟我了。做这一切的目的是捉到阎浩,为沈炼洗冤。但替沈炼洗冤,一定会得罪严阁老父子。”

  “我尚未想到能够两头讨好的法子。”

  张伯道:“你若连这棘手事最后都能办得两头讨好,我只能说你天生就是做官的材料。”

  林十三又跟张伯说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其一,给“仙蛐宗”的宗众分钱粮,分完后让他们在桑干河边寻找“短翅灶仙虫”,也算是一种变相的以工代赈。

  其二,等“仙蛐宗”的声势起来,杨顺一定会过问。到时林十三就说:做这一切都是为了给皇爷捉虫。同时也是为了满足我林十三的一点小癖好——玩弄苍生。

  其三,阎浩的心腹众多。待他现身,光靠北司三十多名袍泽很难将他抓捕。又不能调用宣府驻军,以防阎浩落在杨顺手里。到时可跟保安州的监军太监张云借兵

  张伯对林十三大为赞赏。短短半宿的工夫,他甚至连应对的细节都想好了。

  等三人骑马到了宣府城下时。心情大好的林十三开了个玩笑:“仙蛐宗大宗主,道德天尊人间替身林十三要入城啦。”

  三人回到总督衙门时,恰好撞见巡按路楷。

  路楷笑着问:“林传奉又去猫屎坊痔疮街的软玉阁查风问俗了?”

  林十三故意扶着腰:“啊,对。那小娘子十八路弹腿横着练。简直要了我半条命去。”

  “哦对了,路巡按,这宣府城中可有钱庄、当铺?”

  路楷答:“有啊。城内有个‘广进号’,蒲州人开的。既经营钱庄,也经营典当生意。林传奉你找钱庄、当铺做什么?”

  林十三笑道:“我家那母老虎是个财迷。她不喜欢黄金、珠宝,只喜欢白灿灿的银子。”

  “杨部堂不是送了我个箱子嘛?我想把箱子里的东西全换成银子,带回京去。”

  林十三是打算把杨顺的重礼全换成碎银子,用来施重利吸纳宗众。

  路楷颔首:“哦,原来如此。”

  路楷心中暗笑:呵,好一个皇帝近臣。既贪财又好色,真是个俗人啊跟我似的。

第134章 呔,阎浩妖道,可敢与我斗法

  七日之后,宣府城郊大集。

  大集是边关穷苦百姓们以物换物的地方。那真是人山人海,人流如织。

  大集最显眼的位置,有人高搭法台三尺三。法台上站着三十多个身穿玄色道袍的人。

  这些身穿玄色道袍的人皆是北镇抚司袍泽。

  林十三身穿紫色道袍,坐在法台中央的一张太师椅上。

  百姓最爱看热闹。林十三见人聚拢的差不多了,像一只大蛤蟆般从太师椅上窜了起来,手掐阴阳和合指,步罡踏斗在法台上转悠了两圈。

  旁边的护法胖真人孙越高喊道:“诸位乡亲!道德天尊下凡喽!”

  林十三如当初在太液池边一般,上演了一出口吐白沫、似蛆蠕动、赫然起身、自称天尊的把戏。

  他盘腿端坐,高声道:“我乃太清道德天尊,是也!”

  百姓当中有不少阴阳宗的宗众。

  他们窃窃私语:“咱阎神仙是道德天尊座下仙童转世。法台上这位怎么自称道德天尊?”

  “哼,法台上的一准是假的。咱阎神仙才是真的。”

  真欤假欤,得看林十三会不会诓骗百姓的障眼法。

  孙越高声道:“道德天尊在人间替身现世,一为拯救苍生,二为寻找遗落在人间的仙虫!”

  孙越正说着呢,林十三的身上起了一阵白雾,那场景诡秘无比。

  他的对面有一个烛架,烛架上摆着九支大蜡烛。大蜡烛本来是灭的。林十三用手一指,一根大蜡烛立即燃起。

  再一指,又有一根大蜡烛燃起。

  他连指九下,九根大蜡烛全部燃起。

  紧接着,林十三将一张符咒拿在手中,向天上一抛。符咒起火,火中竟凭空飞出一只硕大的蝴蝶。

  一众百姓吃惊无比,长大了嘴巴。

  接下来,林十三又施了十几桩法术,要多神奇有多神奇,要多诡异有多诡异。

  林十三只是个凡人,会这么多神奇小法术,身后自然有高人相助。不过他身后的高人绝非什么道家天尊,而是京城最有名的戏法师云妙手。

  林十三派快马回了一趟京城,花了五百两银子把云妙手从京城请到了宣府。

  百姓蒙昧,见到这一桩桩神奇小法术,皆以为是神仙下凡的异相。

  当初阎浩初创阴阳宗拢人时,也是以戏法蒙蔽百姓。

  刚才百姓们对林十三有十分不信,如今已信了两、三分。

  太清道德天尊的左护法是孙越,右护法则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张伯。

  张伯高喊道:“道德天尊,莅临人间,救苦救难,广施钱粮!”

  说完他跟孙越扯起一方一丈长,三尺宽的白布。

  林十三睁眼,高呼一声:“凌霄赐福,现!”

  张伯和孙越将白布收起。白布后竟凭空出现了一座碎银子、铜钱堆成的小山。

  孙越朝法台下高呼道:“下面的人都听啦!道德天尊下凡,是为救苦救难!”

  “他大发善心,开仙蛐宗,自任大宗主!前一百个入宗者,每人赐福报一两白银!”

  “接下来九百个入宗者,每人赐福报三钱白银!再有九千个入宗者,每人赐福报铜钱百文!”

  就在此时,东边一群人赶着十几辆牛车来到法台前。

  为首的是南镇抚司驻宣府城浓痰街大鼻涕胡同的郑百户。

  张伯喊道:“今日大宗主初收宗众。凡今日入宗者皆是有机缘者,还赐福报猪肉三斤!”

  边关百姓连年被官府盘剥、边军压榨,又被邪道敲骨吸髓,一年到头也吃不上一回肉。

  入阴阳宗又发银钱又发肉,百姓们怎能不踊跃报名入宗?

  在他们看来,谁给他们银钱、猪肉,谁便是救苦救难的真神仙。

  一个穷百姓高喊:“我要入宗,求仙尊大宗主度我!”

  林十三高喊道:“都听了!入本宗心需虔诚,不得再入其他道宗!原有道宗的,需退宗而专一本宗!”

  百姓们知道好赖。

  入阴阳宗要给供奉,入仙蛐宗则倒过来给他们银子、铜钱还给肉吃。哪头炕热哪头炕凉这不是一目了然嘛?

  不过穷人都是妄想着天上掉馅饼的。

  人家阴阳宗每月从名册中抽取“有缘人”,赐百倍于供奉的福报。这是一夜暴富的机会。

  一个阴阳宗的宗众喊道:“道友们,若退出阴阳宗,岂不没了这月的册抽机缘?”

首节 上一节 111/23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