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260节

  但需要人去开拓的土地,也实在是太多了。

  世道还在战争之中,很多铁器也是要先紧着军队用的,耕牛也不是哪里都有。

  很多平民,仍旧需要靠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去收获粮食。

  夏秋成熟的时候,太阳高高的挂在天上,滚烫滚烫的。

  收割粮食的时候,穗子擦过手脚,会让人十分难受。

  太阳很晒,

  弯腰很累,

  身上又疼又痒,

  但他们不得不忍受这一切,还要抓紧时间去做,以防突然下起暴雨,打坏了还未收割的粮食。

  如果能节省一些力气,

  谁不会感激一下那做好事不留名的“仙人”呢?

  对此,

  何博则是哈哈大笑,还把西门豹喊过来,特意跟他强调,“这说法可不是我故意搞出来的!”

  西门豹也只能再次感慨鬼神的仁慈,同时也对民众自伐流传起的信仰和传说,露出了微笑。

  而现在,

  “田螺仙人”就要垂怜于刘煓!

  他不要也得要!

  好在,

  刘煓一直很听劝。

  何博要干,

  那就干呗!

  老三出去闯荡了,

  正好省下他的饭给客人吃!

  ……

  “你的!”

  “我的!”

  “他的!”

  等耕种结束,

  何博跟着刘煓回到家,这小老头就端起一家之主的架势,开始给人分饭。

  他先给何博盛了一份,

  然后给身为主要劳动力的自己盛了一份,

  最后才轮到刘老二跟女人孩子。

  他分的很公道,每人该是多少,就是多少。

  就是刘煓为图方便,喜欢直接抱着煮饭的罐子站在前头,让小子们排队来打饭。

  整出来一副喂狗的架势。

  何博看着这一家老小乖乖的排队,然后抱着自己的那一份蹲边上吭哧吭哧的吃起来,就忍不住笑出了声。

  他把两个小的逗过来,问他们,“吃饱了吗?”

  两小儿摇了摇头。

  于是何博便把自己的饭分给了他们。

  他说,“行了,我也不饿,你们拿去吃吧!”

  两小儿高兴的捧着饭碗就跑了。

  刘煓在旁边刮着饭罐,把里面剩余的弄出来,捏成一团,塞到嘴里。

  他咀嚼着干巴巴的麦饭,抱着罐子,流露出心满意足的模样。

  何博看了他一会,忽然就说,“我现在知道,刘老三的性子是怎么回事了!”

  “啊?”

  刘煓听到这话,忍不住左右看了看,没瞅着自家出走闯荡的三儿子出现在眼前。

  他不解的看向何博,不知道对方怎么突然提到老三了。

  何博只笑而不语,跑旁边看刘煓闲着没事,编出来的草帽草鞋去了。

第221章 日间

  秦王政十六年,

  闲散了好一段时间,沉迷于“卡皮巴拉”之中的鬼神终于惊醒——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何博啊何博,

  母亲河还在等着你把它收入怀中,改变辈分呢!

  这本来就很需要水磨功夫的事,你怎么还能把时间浪费在他人身上呢?

  于是,

  何博决定振作起来。

  他抛弃了对刘煓生活的观察,转头就润去了西域,换了个地方泡澡。

  嗯……

  反正母亲河那边的事,是急也急不来的。

  等何博真把黄河完全拿下了,

  那他就要失去“母亲河”了!

  趁着现在,

  还是多享受下有妈的快乐吧。

  “嘶——”

  “还是盐泽的水得劲!”

  “喝起来都比诸夏那边的有滋味!”

  也许是跟刘煓待久了,

  何博这次,给自己捏了个水豚的皮套,大半个身体浸泡在水下,只露出一个神情麻木,对生活充满失望的脑袋在外面。

  何博可以感觉到,

  时隔多年,

  他的身体里再次充满了盐分。

  等会要是上了岸,

  他就要从一只生无可恋的水豚,变成一只生无可恋的咸鱼了。

  不过,

  这并不是大问题。

  因为鬼神总是有咸的时间的,

  但鬼神期待的新夏使者,却不一定总能刷新在西域。

  这十多年里,

  新夏那边出了事情。

  何博通过西域流传来的消息,大致可以得知:

  立国百余年的新夏,爆发了严重的内乱,加之外部敌国的打击,使得新夏被迫断绝了跟诸夏的往来。

  这让秦国的人才输出计划遭受到了沉重打击,也间接使得阴间的鬼口增涨迅猛。

  毕竟西域这边,

  到底是以绿洲为主,没办法养活太多人口,气候水土,也不适宜以农耕为根本的诸夏君子们。

  但新夏土地广袤,扩张到恒河流域后,更是拥有了大量的肥沃领土,足以养活许多人口。

  而恒河的脾气,

  虽然比起多疑、躁动、爱横扫大地的母亲河来说,要温柔太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新夏人就可以轻松征服这条大河两岸了。

  因为恒河稳定了,

  身毒那边大陆的气候却很不稳定!

  热的时候太热,极易引起旱灾,年年要热死不少人。

  雨季的时候,降水又太过充沛,河水轻轻波动,就要泛滥起来。

  突出一个“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因此,

  在新夏扩张到了恒河上游,跟占据下游的“孔雀王朝”断河而治后,其君臣不得不投入许多财力人力,去兴修水利。

  而大修水利工程,

  需要的人手实在不少。

  原本的蛮夷耗材被消耗得多了,新夏君子们也必须光膀子上了。

  这也是新夏这么多年来,还坚持“人才引进”的一大原因。

  反正恒河两岸的水土实在肥沃,

  只要防住了那过度的雨热,就可以收获很多粮食,养活许多人口。

  新夏因此,成为了诸夏君子们,在这动乱时代的一个退路。

  虽然这条路一退,就退出了已有认知的版图,直接到了域外。

  但好说歹说,

  总归比已经展开“大乱斗决赛回合”的诸夏要好太多了!

  而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土地不断开垦,国家建立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很多问题,

首节 上一节 260/3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