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为小民,的确不喜欢国家过度的压迫。
但乱世之下,不倾尽手段,就要迎来灭亡。
而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于是他想了许久,询问商鞅,“商君,你说法度应该随着时代迁移而变化,现在的行事,只是为了尽快统一天下,让后人不再承受纷争的痛苦,为此苦难一代人是值得。”
“那统一天下以后,如果君主不能让小民喘息恢复,又该如何呢?”
商鞅说,“我的法,是适用于乱世的。”
“统一之后,就应该再次革新!”
“如果君主仍旧用乱世重典,去治理安定下来的国家,那他被推翻社稷,断绝宗庙,我也只能说他好死了!”
“哦。”
于是喜点了点头,给出了持中的分数。
代表商鞅的棋子,高高兴兴的向前走了五个格子。
随后,
就是孟轲。
他说,“人心有过多的私欲,这是动乱的根源。”
“法度的制定者,是治理国家的贵人。”
“他们眼中的国情,和小民眼中的国情,难道会一样吗?”
“所以要国家稳定,君民一同享受太平昌盛的快乐,就要重建道德,培养人心中的仁义,祛除受后天影响,而产生的可怕私欲。”
“君主知道自己做什么有利于国民,民众知道自己做什么有利于国家。发自内心的认同,比起用法度来强迫,更加有效长久。”
“因此仁与义,才能统合上下,恒古相传。”
魏击说,“那你的仁义,强大国家需要多久呢?”
“我推行仁义,要二十年才能强大起来,别人实行法度,五年就可以取得成效。”
“如果在此期间,国家覆灭了,仁义还能保持下去吗?”
于是,魏击就给了负分。
孟轲一点也不意外。
因为自他讲学以来,面见过许多君主,态度都是这样的。
第128章 争辩(下)
随后,就到了季伍的提问时间:
“孟轲,我听说你是儒家的人,孔丘认为礼乐不能改变,贵者恒贵,贱者恒贱,你觉得如何呢?”
孟子说,“汤武推翻桀纣的时候,只是替天下人去掉了独夫民贼,而不是以下犯上。”
“民众有德行高贵却出身低微的,君主提拔了他,只会得到更多的赞扬。”
“更何况,孔子也曾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反之,即是只要凭借自己的仁义德行,获得了提拔赏赐,那是应该的,没有恒贵恒贱的道理。”
季伍哼了一声,“你们儒家的人,总是这么会说话!”
不过虽然语气很嫌弃,但他还是给了挺好的分数。
起码仁义之道,对小民也的确有好处。
喜说,“仁义道德啊,这是个好东西!”
结合一下,
孟子的棋子甩甩袖子,向前六步。
棋盘上的小孟超过小商的时候,还故意朝对方做了个鬼脸。
气的小商在格子里跺脚,头上升起“噗呲噗呲”的怒气。
然后,
两个小人就在棋盘上打了起来。
虽然摆脱不了格子的限制,但把手伸出去却是可以的。
双方掐成一团,再疼也不肯放手。
何博看得啧啧有声,心想:儒法之争,真是恐怖如斯。
接下来,轮到惠施。
他没办法像商鞅孟轲那样高屋建瓴,但对于治国理政,也有自己的看法。
他说,“天下原有的制度崩坏了,就像一栋房屋倒塌。”
“想要重建起来的话,就要让梁木砖块,各归其位,而不是胡乱摆放,或者任由它们倒在原地。”
“所以我认为,一个国家的名声和其地位,应该相互应证。”
“有实力的就应该去统御天下,没有实力的就应该听从号令。”
“当天下都听从一个号令时,又怎么会不算统一呢?”
“虽然人有不同,但维护天下稳定的心意却是一致的,大同而小异,这难道不好吗?”
魏击“哦”了一声,给出了一个平平无奇的分数。
因为他觉得这说法有点像结合了商鞅之法和周礼。
既然什么都沾边,那就没有突出的论点了。
季伍和喜同样如此。
惠施的才能做实际的政务可以,或者和人讨论哲学也可以,但涉及到治国的根本思想,却有些不足了。
何博因此笑着说,“天下乱成这样,是根本出了问题。”
“你名实异同的论点,和治国没有太大的关系,是天地法则的事情。”
“我曾经学习过墨家的理论,等后面咱们一块讲讲这天地的事。”
棋盘上的小惠垂头丧气的走了四步,正好站在小商身后。
盯着前面两个家伙打架了一段时间后,它就从裤裆里掏出了一片瓜,开始美滋滋的边看边啃。
惠施大怒,“掏哪里呢!”
竟然坏他名声!
庄周也乐的直笑,笑完了他才开口:
“世上的人,总是越缺什么就越提倡什么。”
“没有仁,就号召大家仁爱。”
“没有义,就号召大家行义。”
“却不知道越讲仁义,就说明当时的风气越无耻!”
“越讲奉献,就说明当时的人心越自私!”
“现在天下失去了秩序,大家就开始追求起秩序来。”
“我对于国家的追求,是希望人人可以潇洒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享受自己的人生,而不用被外物拘束。”
“但是现在,我觉得这样的事情太过遥远了,也许要回到上古小国寡民的时候,才能实现了!”
何博就笑道,“指不定千年万年之后,你想要的时代就来临了呢?”
庄周躺在地上翘着腿,很不在意的说,“人心是很杂乱的,是要了还想要的。”
“他们知道的越多,就想得到更多的东西。”
“君主不会满足于自己的疆土,官员不会满足于自己的权柄,小民不会满足于自己的收成……”
“他们要一直追求,一直奔跑,所以我只觉得千年万年之后,人活得比现在还要更累呢!”
“与其疲惫一生,我还是愿意去野外,变成一只乌龟或者蝴蝶,自由自在的生活。”
何博心想:等你死了,就可以这么潇洒了。
不过鬼神看他身上生机弥漫,还没到死的时候,也就没把阴间的事告诉他,打算等庄周死了,给他一个惊喜。
最后,在三鬼的打分下,棋子小庄向前三步。
早它一个格子的小惠转身,热情的又从裆里掏出一片瓜,和自己的朋友分享。
庄周于是又对惠施露出了“你让我感到恶心”的表情。
但棋盘上的小庄却是高兴的接过,跟好友一块欣赏起了面前的战斗。
而惠施有了同患难者,也不羞怒了,只静静等着商鞅和孟轲分出胜负。
商鞅说,“我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让秦国的税收得到增加,国力得到兴盛。”
“奖励军功,让小民可以通过功劳获得爵位,成为官员,这让很多人得利。”
孟轲反驳道,“用利益诱导民众服从你的政令,而不是去教化他们,启迪智慧,以后是要出大乱的!”
“如果将士获得军功而没有得到爵位赏赐,他们就不会愿意征战了,因为你告诉他们——打仗就是为了获利,而不是保家卫国!”
“而且天下又怎么可能一直战乱下去呢?”
“小民辛苦开垦了田地,但收获却和之前一样,难道是粮食长不起来吗?”
“是因为你这样的肉食者,看到小民收入多了,就提高了税收,将他们的财富取走了,并且说——小民有这点东西就足够了,多了应该交给国家,让国家更加富强!”
“你采取这样激烈的手段去治理国家,不仅你要身死,以后的天下也要因此受苦!”
商鞅只冷笑一声,“你说得对!”
“所以我已经做好了秦君死后,被秦国的守旧派反攻倒算的准备,也做好了后代秦君统一天下后,不及时改变治国方式,引起天下沸腾,被人推翻的准备!”
“但在阵痛之后,天下就能迎来真正的统一和安定!”
“我在秦国变法,让无数人因此流血,而当变法完成的那一刻,我也该因此流血!”
“我是不会怕的!”
当秦君在宗庙中,和他立下“青山松柏”誓言的时候,商鞅就意识到:
青山不再,
松柏凭何依存?
他是一定会死的!
但纵观如今各国的变法,又有哪一个比他革新的更彻底,更广泛?
又有哪一个变法的主持者,愿意牺牲自己,将意志贯彻到底?
商鞅于是对孟轲说,“只要变法成功,我死又何妨?”
“你既然提倡仁义,那为了你的仁义,你又能做到什么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