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朕是假的,如履薄冰 第37节

  ……

  Ps:正在存稿,上架爆发,上架后日更万字起步!!弱弱的求票啊。明天加更,都来追读啊,关系到晋级。

第57章 最牛皇叔:难道陛下是假的?

  “快,传杨贵芳。”朱祁镇命令。

  “陛下,臣已经把他带来了,在殿外候着。”于谦道。

  太监总管金英,立刻去把杨贵芳领了进来。杨贵芳进到大殿,恭敬的参拜,这是他第一次来乾清宫,心中不免激动。

  当年,他的父亲杨荣,就在这里与太宗,仁宗,宣宗对奏。在太宗时期,杨荣就已经入阁,累迁至文渊阁大学士;仁宗时,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宣宗时,进升少傅,是宣宗托孤之臣;正统初,升任少师,五年病逝,获赠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敏”。

  在杨贵芳心中,有着光辉一生的父亲,还是不够!他要比父亲做的更好,做那千古名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进而实现他心中抱负。

  “臣杨贵芳,拜见陛下。”杨贵芳一拜。

  “起来吧,快说说你的毒计。”朱祁镇抬手。

  他一直以来就比较看重杨贵芳,机敏又不被规则束缚。杨贵芳起身后,沉思了一会儿道:“陛下,你知道《大诰》吧?”

  朱祁镇拿起御桌上的《大诰》晃了晃,最近正在读。

  太祖为了惩贪,亲自写《御制大诰》,里面比较有意思的是鼓励民告官。说明开局一个碗的太祖,根本不相信官吏。

  “十二布政司及府、州、县,朕尝禁止官吏、皂隶,不许下乡扰民。其禁有年矣。有等贪婪之徒,往往不畏死罪,违旨下乡,动扰于民。今后敢有如此,许民间高年有德耆民,率精壮拿赴来京。”

  《御制大诰》颁布后,的确产生了效果。

  “洪武九年,嘉定县民郭某等二人,手持《大诰》,赴京陈告本县首领弓兵杨某等谋害百姓,欺压良善。途经淳化镇,巡检何某故为刁难,遣弓兵马某索财。太祖终依《大诰》之律,何、马二人皆受重罚,弓兵马某判死刑,悬首示众;巡检何某则遭斩双足,枷号以儆效尤。”

  “常熟县吏顾瑛,欺压百姓,民不堪命。常熟县民共擒之,商议以陈寿六为首,领数十人赴京告状。太祖闻之,核实无误,乃赐陈寿六等人数财衣物,并免其三年徭役,以奖其勇。”

  ……

  朱祁镇想到这里,有点明白杨贵芳的意思了。

  《御制大诰》到后面变了味,是因为执行起来很难。一些百姓借《大诰》威胁官员,还有一些官员逼迫老百姓去诬告不肯贪污的官员,弊端丛生。

  杨贵芳眼中闪过狡黠:

  “陛下,你可再下一道旨,宗室子弟犯法,与庶民同罪,百姓有冤不得伸张,可进京敲登闻鼓!”

  “到时候,让锦衣卫操作一下,来几波百姓进京状告藩王,把他们罪行大白于天下,受万民唾弃。陛下,你再要治罪他们,不就轻而易举了?”

  一旁的于谦听了,道:“还是等百姓主动告吧?锦衣卫操作?那不是弄虚作假?”

  朱祁镇摇头:“怎么能说是作假呢?百姓害怕,锦衣卫只是鼓励。”

  “对,鼓励还有保护。”杨贵芳附和。

  这两人相视大笑,都明白了对方的意思。站在一旁的于谦,面色古怪,心中嘀咕:“有一种不妙的感觉啊,看上去是暴君遇到了毒士,一拍即合。”

  朱祁镇立刻颁布圣旨,鼓励百姓进京告状。

  敢有邀截阻挡者,枭令!

  ……

  坤宁宫。

  会昌侯孙继忠急急来拜见太后。太后正在给花浇水,美眸微微眨动:“什么事,这么急?本宫伺候花,不想被打扰。”

  “太后,刚刚陛下颁布了一道圣旨。”孙继忠道,“各地百姓有冤无处伸,可持《御制大诰》进京告状。”

  正在剪花叶的太后微微一愣:“哼,他这是要学太祖?也没什么新鲜的嘛。”

  孙继忠凑近几步,压低声音道:“这回百姓不仅可以告官,还能告藩王。”

  Duang!

  太后手中的剪刀掉在了地上,她立刻明白了皇帝的意图。这就是冲着藩王去的,以那些藩王的恶行,一旦有人起了头,告他们的人,多如过江之鲫。

  “这计,毒啊!”她冷冷道。

  “我们要不要阻止?”孙继忠问。

  “不用,事情闹的越大越好,本宫看他如何收场。”太后冷笑。

  孙继忠却是忧心忡忡,一拜道:“臣担心他最后真的做成了,那很多大臣都会倾向他这个皇帝了。届时,他的威望会水涨船高。”

  太后弯腰捡起剪刀,眼中冷意浮动:“是得防备一下,去,把襄王请来。”

  “是!”孙继忠颔首领命而去。

  ……

  一个时辰后。

  襄王从坤宁宫出来,面色阴霾。他脑海里还在回想刚刚太后的话,她有意无意提起也先手上的那个假天子。

  假天子与陛下长的一模一样,甚至,当初也先裹挟假天子进攻大同时,还给守将郭登下了一道圣旨,上面赫然盖着玉玺大印。

  “太后想说什么?”襄王边走边低声自言自语,“当今陛下,可能是假的?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他脑海中才冒出这个想法,就立刻逼自己打断。这种事,想都不能想!

  不知不觉,他来到了乾清宫前,太监金英看到他,连忙上来请安:“拜见襄王爷。”

  “陛下在忙什么?”襄王问。

  “今天只有户部尚书徐大人来拜见过陛下。”金英道,“这会儿陛下没事,正在看太祖亲制的《大诰》。”

  “陛下真是刻苦啊。”襄王道。

  “是啊,土木堡之后,陛下越发刻苦,不仅坚持习武,还勤读书。”金英一叹,“说要雪耻,要大明再次强大。”

  他一边说,一边领着襄王进大殿。

  朱祁镇埋头看书,手中还拿着笔时不时记录着什么。襄王到了他的身前,躬身一拜:“臣拜见陛下。”

  “皇叔?”朱祁镇起身热情招呼,“朕正想找你呢,朕这两天研读《大诰》,颇有所得,正想与皇叔聊聊,请皇叔指正。”

  襄王微微含笑,问:“陛下,你下旨让百姓也能告藩王?”

  “是!”朱祁镇点头,眼中满是无奈和惆怅,“皇叔,朕做错了吗?哎,朕只是想要一个强盛的大明啊。”

  弱弱的求票啊

第58章 朕的刀,先斩朱家人!

  成国公府内,后院正举办着一场宴饮。

  成国公特邀了几位朝中大臣,一同饮酒作乐。他显然心情极佳,举杯笑道:“粮仓一案,这一关总算过去了。老夫在此,多谢诸位相助。”

  但是,锦衣卫指挥同知孙显忠却眉头紧锁,忧虑道:“不过,锦衣卫那边还未结案。被抓的几个米行掌柜,至今仍关在昭狱之中。”

  “呵呵,陛下现在正忙于土地侵占案,哪有时间顾及这个?”成国公不以为意地摆摆手。

  提及土地侵占,孙显忠的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你们或多或少都涉及其中吧?实际上,锦衣卫那边早有调查,并留有卷宗。只是以前无人过问此事。现在,我总感觉形势不妙,迟早会被翻出来。”

  成国公哼了一声,摊摊手道:“陛下若要查我们,得先把那些藩王都抓了、斩了!土地侵占,就是从皇家开始的。”

  其他人听了,纷纷附和。

  孙显忠苦笑一声,坦言道:“不瞒你们说,我现在真担心陛下会下狠心,拿那些藩王开刀。一旦他收拾了藩王,接下来就是我们了,到时候谁还敢说半句?”

  成国公放下酒杯,面色狐疑地问:“你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太后那边有什么消息,你就直说吧,我们可是在同一条船上。”

  “我大哥最近问我有没有霸占过百姓土地。”孙显忠无奈地摊手道,“太后那边,是支持陛下整治藩王的。”

  “啊?”众人大惊失色,面面相觑。

  “太后虽然不姓朱,但她也不愿看到大明江山亡了啊。”孙显忠解释道,“土地被兼并,流民四起,这也是她不愿看到的。”

  成国公恍然大悟,感叹道:“所以,太后是在利用陛下这个愣头青,最后她会站出来收拾残局!呵呵,还是太后棋高一着啊。”

  ……

  乾清宫。

  朱祁镇挥退了太监和宫女,和徐有贞,李贤,石彪三人议事。他交代石彪,小心安排状告藩王的那些百姓,一路上,锦衣卫要暗中保护他们。

  “陛下,你放心。”石彪道,“这事,丁秀亲自去办了。”

  “他不是去了于谦的军中吗?”朱祁镇疑惑。

  “于少保安排的,说丁秀当年入锦衣卫前,可是七省绿林总瓢把子,江湖上威望足。”石彪解释道,“这次护送那些百姓进京,肯定会与绿林碰上,有丁秀在,就稳妥了。”

  原来丁秀还是个黑道大佬。

  朱祁镇面色古怪,一笑:“朕有时候在想,虎啸山林,也是挺自由的。”

  他只是感慨了下,继续说后面的安排。状告藩王的百姓进京后,更加危险,锦衣卫那边要做好万全的保护。

  所有事都安排完后,石彪问:“陛下,那粮仓的案子,就这么算了?成国公和孙显忠这两个幕后之人,现在还逍遥法外呢。”

  “不急!”朱祁镇冷哼一声,“到时候旧账新账一起算!死四五个户部官员,就想结束了?这才哪到哪?”

  他身上一股凌厉的杀气散发,徐有贞,李贤和石彪都感背脊一寒。他们跟随陛下久了,越发感觉陛下帝威如狱。

  ……

  徐有贞,李贤和石彪三人走后,襄王来了,他面色非常难看,朝着朱祁镇一拜:“陛下,你让臣去接秦王,晋王和周王,臣都把他们安置好了,他们等着你召见。”

  “他们都拜见过太后了吧?”朱祁镇一笑,“最近诸事繁多,风波不断,朕就晚些召见他们。”

  “陛下,你让臣执掌大宗正院。”襄王一叹,“臣最近收到不少藩王的信,都在问荆王和郑王世子的事,郑王更是说要亲自来京质问陛下……”

  朱祁镇冷冷的打断:“那就让他来!他们父子在怀庆干的那些烂事,以为朕不知道?皇叔,朕让你执掌大宗正院,就是想你帮我震慑这些藩王。再不出手,大明就烂透了。”

  襄王欲言又止,他当然明白大明当前的处境。可郑王是他二哥啊,小时候一起长大,汉王朱高煦造反那段时间,他们兄弟奉命留守京城,共患难过。

  “皇叔,朕有时候在想,还不如死在了土木堡。”朱祁镇沉痛道,“朕回来干嘛?堂堂大明皇帝,举步维艰?”

  襄王连忙跪拜道:“陛下,你可千万不能这么想,臣定会全力支持陛下。”

  朱祁镇心中暗笑,襄王叔,是个善人啊。

  ……

  这一日,早朝。

  群臣奏完事,正要退朝,突然间,登闻鼓响起。坐在龙椅上的朱祁镇嘴角笑意闪过,该来的,终于是来了。

  “陛下,有蕲州来的百姓敲响了登闻鼓。”侍卫禀报。

  朱祁镇看了眼太监总管金英,金英会意,沉声道:“传击鼓之人上殿。”

  群臣暗暗心惊,这登闻鼓已经多少年没有响了?实际上,也就是在太祖爷时期,登闻鼓响过,那还是在应天城。

  太祖设登闻鼓,百姓可直接进京告状,直达天听。据说,设登闻鼓后,太祖召见了二百多个状告之人,为他们洗刷了冤屈。

  当今陛下,这是处处在学太祖高皇帝啊。

  “学生刘定之,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一个中年进殿参拜,“恳请陛下为学生做主啊。”

  这中年虽然穿的破旧,但眼神坚毅清澈,进入奉天殿,也不见他怯场。朱祁镇心中暗想,丁秀厉害啊,会选人。

  “看来,你也是有功名在身。”朱祁镇沉声道,“有什么事,直说无妨。”

首节 上一节 37/3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