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朕是假的,如履薄冰 第354节

  从撒马尔罕一路向西,跨越千山万水,终于来到了这巴格达城外,与大明的这支精锐主力大军汇合。

  这一路走来,他见了无数风景,真正体会了世界之辽阔。

  如此秀丽江山,好男儿岂能不把它踩在脚下?

  此刻,大风呼啸而过,卷起阵阵黄沙。

  他缓缓转过头,扫视着身后那十万雄师。只见将士们个个精神抖擞,铠甲鲜明,战旗猎猎作响,他们的眼中燃烧着冲天的战意,一群即将出鞘的利剑,就等他这个皇帝的一声令下。

  “去,派人去发出挑战!”他沉声命令,“告诉巴耶济德,朕明日在城外的广袤平原上等他,朕给他机会,双方大军堂堂正正,面对面的厮杀。”

  “遵旨。”杨贵芳颔首领命。

  很快,一骑出阵,快速到了城楼下,向着城楼上的守军,发出了大明皇帝的挑战。

  城楼上的奥斯曼帝国年轻皇帝,豪情大笑,接受了大明皇帝的挑战。

  ……

  夜晚。

  中军大帐,朱祁镇召集诸将,战前会议。

  杨贵芳,王越,曹钦等站在他的面前,他目光扫过这批年轻的将领,自信大笑:“有你们,朕信心十足。”

  “陛下,明日一战,你坐镇中军即可。”杨贵芳道。

  “是啊。”王越挥手,“陛下,你就看着,臣愿为先锋,破他们的中军,我们在天黑前彻底击垮他们,不耽误陛下你进城用晚膳。”

  曹钦却横他一眼:“当然是我为先锋!王越,你是主将,当然是和杨帅一起,指挥左右两路大军啊。我没你们有谋略,但是我能打啊,我为先锋。”

  两人互不相让,争起来了。

  朱祁镇挥手打断他们,笑道:

  “你们都不要争了,你们每个人,都有本来职位的。杨贵芳是统帅,坐镇中军。王越是左路主将,曹钦你丫是右路主将。”

  “朕最闲,朕来做先锋!”

  “将士们看到朕冲锋在最前,一定会士气大振。”

  三人异口同声:“万万不可!”

  杨贵芳一脸的无语,道:“陛下,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就是死,也不能抵罪。你不能去冲锋,哪有皇帝亲自冲锋的?”

  “怎么没有?当年的太宗皇帝,就身先士卒。”朱祁镇哼一声,“再说,要说能打,你们一起上,也不是朕的对手。”

  三人都不说话了,因为皇帝说的是事实,要说全军谁最能打,就是皇帝。

  “太危险啊。”王越道,“刀剑无眼。”

  朱祁镇毫不在乎:“不碍事,朕能自保,再说,朕的身边都是精锐锦衣卫,情况不对,他们会保护朕的。”

  杨贵芳还是不放心,道:“奥斯曼帝国跟罗马帝国学了重骑,明天一定会用重骑挡我们。他们的重骑兵,战力极强。”

  “很好,朕就破他们的重骑。”朱祁镇道,“而后,我们的枪骑兵跟在后面,他们横扫之后,分在两翼,后面的骑兵压上,步兵最后上去收割。”

  见皇帝心意已决,他们也没办法,只能这么办。

  ……

  翌日。

  广袤无垠的平原上,大风呼啸,穿梭在两军之间,将战旗拉扯得猎猎作响。

  大明帝国的大军,铠甲鲜明,阵列如峰。士兵们手持长枪,眼神坚毅,尽管风中夹杂着细沙,却丝毫不减他们的斗志。战旗上绣着的龙凤图案,在狂风中更加生动,引领着战士们。

  对面,奥斯曼帝国的大军同样严阵以待,他们的盔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奥斯曼的战旗,以星月为标志,在风中高高飘扬,那是信仰与荣耀的象征,激励着每一位战士,为帝国的荣耀而战。

  空气中弥漫着战马不安的鼻息,以及偶尔传来的兵器轻轻碰撞声,这些细微的声响,在这片寂静中显得格外刺耳,每一下都敲打着双方士兵紧绷的心弦。

  唰!

  朱祁镇拔出长刀,策马出阵,声音如雷一般落下:

  “大明的儿郎们,今日,紧紧跟随朕的战旗,随朕跃马扬鞭,将万里山河踏于足下!”

  “我要你们和我一起,马踏连营!”

  “我要你们和我一起,血战沙场!”

  “朕乃天子,朕之所往即为王道!”

  说完,他率先策马冲阵,先锋大军紧紧跟着他,汹涌而去。皇帝都在玩命了,谁还敢不冲?

  坐镇中军的杨贵芳,目光紧紧锁在冲锋的皇帝身上,看着他如一柄利剑,破开了敌阵。皇帝手起刀落,人头翻飞。

  “羽之神勇,也比不上我们的陛下吧。”杨贵芳感慨。

  ……

  激战至黄昏,天边最后一抹夕阳,缓缓沉入地平线,将整片战场笼罩在一片昏黄而悲壮的氛围之中。

  朱祁镇手中紧握着一杆残破的长枪,枪身斑驳,血迹斑斑。他的盔甲早已在激烈的战斗中变得支离破碎,浑身被鲜血浸染,那抹鲜红中既有敌人的,也有他自己的。

  奥斯曼帝国的大军却展现出了超乎想象的坚韧与顽强。他们仿佛不知疲倦,不畏生死,即便面对大明帝国的猛烈攻势,也誓死不退。每一次冲锋,每一次交锋,都有无数人倒下。

  战场上,硝烟弥漫,火光冲天,两军的呐喊与战马的嘶鸣还在继续。双方你来我往,战况异常胶着,整个天地都为之颤抖。

  战场上的每一寸土地都被鲜血浸透,刺鼻的血腥味笼罩。

  终于,大明大军突破了奥斯曼帝国最后的防线。奥斯曼大军大势已去,无法挽回败局。

  当最后一抹夕阳消失在地平线上,战场上只剩下大明帝国士兵们的欢呼。朱祁镇站在战场上,缓缓举起手中的残枪,向死去的将士致敬。

  “陛下,他们逃了,巴格达城门大开。”杨贵芳策马过来禀报。

  “进城!”朱祁镇命令。

  大明大军浩浩荡荡,进入巴格达城。朱祁镇坐在马背上,对身边的杨贵芳道:“进城后,举行庆功宴!”

  “遵旨。”杨贵芳颔首。

  “下令全军不要破坏那些清真寺,大学。”他连续下达命令。

  他并没有松懈下来,因为奥斯曼帝国的皇帝没死,奥斯曼帝国只是失去了一座城而已,他们依旧有着强大的力量。

  “陛下,你不用继续西征。”杨贵芳道,“你是陛下,让将士们知道你在,就足够了。”

  朱祁镇拧了拧眉。

  的确,作为皇帝,他不能一直留在战场上。

  “庆功宴后,再说吧。”他笑着挥手,“今夜,朕要与将士们不醉不归。”

  大战之后,将士们需要发泄,所以他才立刻举行庆功宴。而且,他还会有赏赐下去,包括抓来的那些奥斯曼宫廷女人。

  “杨贵芳,你还未成亲吧?”朱祁镇一笑,“张伦可是孩子都有了。”

  “啊,臣不急。”杨贵芳尴尬一笑。

  朱祁镇转身看向东方,心中想起一个人。

第343章 终是重逢,新开始(大结局)

  霍尔城。

  这里有着大明在海外最大的造船厂。明军一路西征,把各地的能工巧匠都送到了这霍尔城,让他们来打造战舰。

  驻守霍尔城的朱永,他的目标是打造出结合东西方优点的强大战舰,训练出属于西征军的强大水师。

  这日,他一早来到港口,心情无比激动,因为他要迎接一个人:大明皇帝朱祁镇会微服到霍尔城。

  终于,在太阳高升时,皇帝的船到了。

  朱祁镇立在甲板上,望着霍尔城的海湾,上面飘着一艘艘巨大的战舰,正是大明最新的战舰。

  那些战舰,宛如海中巨兽,一艘艘并排而列,战舰上,炮口森然,直指苍穹,那是大明最新研发的火炮,射程远、威力大。甲板上,将士们身着整齐划一的战袍,身形挺拔,眼神坚毅,他们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水师精兵。

  海风拂过,带来一丝丝凉意,却无法吹散那股从战舰群中散发出的凛冽战意。战舰间,旌旗猎猎作响,大明龙旗高高飘扬。

  朱祁镇望着这一幕,心中涌动着无比的自豪与骄傲,大笑道:“有了强大的水师,与奥斯曼帝国双线开战。”

  站在他身后的丁秀,眼中满是羡慕:“陛下,臣都想留下来了。”

  这次,朱祁镇从巴格达出来,仅仅只带了一队锦衣卫随行。他打算从霍尔城坐船,从海上回大明。

  等船队到南洋,他要去马六甲城。

  “朕耽误你立功了?”朱祁镇瞪眼。

  “嘿嘿,陛下,臣没那意思。”丁秀笑道,“再说,到了南洋,臣也有立功的机会,张伦将军不就是在南洋么?”

  朱祁镇摇头一笑:“那可不一定,张伦或许会去东瀛海。东瀛那边,宁荣荣已经强势出兵,强占地盘,东瀛的那些大名估计会联合起来抵抗她,这就需要张伦的支持了。”

  “哼,东瀛,弹丸之地。”丁秀自信道,“大明无敌舰队去了,他们肯定投降。”

  “没那么简单哟。”朱祁镇一笑。

  这时,船已经靠岸。

  朱永带着一批将领上船来,朝着朱祁镇跪拜:“恭迎陛下。”

  “都起来吧。”朱祁镇抬手,“朕这次来,可是找你要东西的。”

  “臣都准备好了。”朱永拜道。

  他领着朱祁镇下船,带着他参观大明船厂。

  走进厂区,最先看到的是那密密麻麻、高耸入云的桅杆和帆布,它们或直或斜,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桅杆下,工匠们忙碌的身影在光影中跳跃,他们或手持锯子,熟练地切割着木材;或挥动锤子,精确地敲打着铁钉;或低头细琢,精心雕刻着船上的每一处细节。

  作坊内,工匠们正忙着缝制巨大的船帆,油漆师傅们手持刷子,细心地在船身上涂抹着防水的漆料;木匠们正雕刻着船上的装饰物。

  船坞中,一艘艘巨大的宝船正在紧张地组装中。船体上,工匠们或站或蹲,忙着安装甲板、固定船舵、调试火炮。船舱内,另一批工匠则在忙碌地布置着舱室,安装着各种航海仪器。

  朱祁镇参观了后,暗暗心惊,如今大明的造船技术已经是遥遥领先。

  三日后,一支舰队从港口出发,准备回大明。

  ……

  南洋,马六甲城。

  马六甲河穿城而过将城中分为东西两部分,河西几乎都是灰瓦白墙的大明建筑。当地人都知道,那边住的都是大明富人。

  此刻,河西一座茶楼。

  妖后和双喜正在一个雅间里,她们今天来,是要见一个人。据说这个人有着庞大的船队,常年来往与南洋和西洋,还办了一个报纸,知道各种消息。

  她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这个人提供大明皇帝的消息,最好是每天都有消息来。原本,大明贸易公司有更详细的消息,可妖后还是偷偷来雇这个人,是因为她知道,大明贸易公司的消息,是过滤了后,才到她这里。

  而她,要知道所有消息。

  “夫人,贵客到了。”茶楼掌柜的声音在雅间外响起,“请夫人过去。”

  妖后和双喜起身,走出雅间,跟着掌柜的到了另外一个更大的雅间。

  雅间中,正坐着一个男子,低着头。

  他听到脚步声传来,眼角余光中,一抹身姿曼妙、曲线勾人心魄的身影进入视线。那是一位身着紫罗兰色长裙的女子,体态丰满而不失窈窕,每一步移动都摇曳生姿,平添了几分绝世风华。

  女子很美,于端庄之中融合了一抹难以言喻的娇媚。她就像一朵盛放至极致的玫瑰,美得毫不造作,艳得脱俗非凡,万千风情中更透露出一种雍容华贵的气质。

首节 上一节 354/3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