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朕是假的,如履薄冰 第352节

  朱祁镇心中豪情顿生:“诸王之战,岂能少的了朕?”

  大臣们眼中熠熠生辉,都不再劝阻。徐有贞一拜:“陛下,臣愿追随你西巡。”

  “你当然得留守京师啊。”朱祁镇一笑,“正好,我们都议一议,朕西巡后,各项的安排。”

  ……

  朝天官。

  这是朝廷铸造兵器的地方,这天,皇帝朱祁镇亲临。石亨在前方领路,边走边激动的介绍:“陛下,为你打造的剑,是稀有的天外陨铁所铸。铸剑大师欧冶子后人出山,为你铸剑。”

  “朕很期待。”朱祁镇道。

  说着,他们走进了剑炉。

  走进剑炉,一股炽热的气息扑面而来。炉内,火光冲天,炉火熊熊,将四周映照得通红一片。

  一位年迈的铸剑师,手持铁锤,正专注地敲打着剑胚,每一次敲打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和韵律。

  接着,他把这把剑插入了炉中。

  朱祁镇眼中满是期待,一把好剑不仅仅是武器,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这把由天外陨铁所铸、由欧冶子后人亲手打造的剑,无疑将成为他御用之剑,伴随他征战四方、威震天下。

  “臣欧阳继参见陛下。”那年轻铸剑师朝着朱祁镇一拜。

  “平身。”朱祁镇抬手。

  欧阳继气度从容,朝着朱祁镇傲气道:“臣会超越祖师爷,为陛下打造一把真正的天子剑。”

  “哦?”朱祁镇饶有兴致,“剑分三等,庶人剑,诸侯剑,天子剑。朕是天子,就缺一把真正的天子剑。”

  欧阳继微微一惊:“看来陛下也看过庄子的论剑。”

  朱祁镇朗声一笑,点头,庄子的《论剑》,颇得他心。

  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卫为脊,周宋为谭,韩魏为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

  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愕,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谭,以豪桀士为夹。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以无上,案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此诸侯之剑也!

  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瞑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陛下,剑虽双刃,关键在执剑之人。”欧阳继道,“陛下,天子剑唯你可驾驭。”

  话音落下,剑炉忽地一震。

  “陛下,剑成了!”欧阳继看向剑炉兴奋道。

  一把闪耀着寒光、散发着凛冽剑气的剑终于出炉了。

  朱祁镇握着那把剑,猛地一挥:“朕亲赴诸王之战,用天子剑诛众凡王。”

  ……

  十日后。

  文武大臣都聚在城门口,送皇帝西巡。朱祁镇御立于龙辇之前,眸光所及,群臣跪拜如林,扬声道:

  “诸卿平身,朕此行西巡,意在亲临前线,激励将士,开疆拓土。然,国之大者,在于内外兼修,前方战事虽紧,后方亦需稳固。故,朕有数事相托,望卿等勉力行之。”

  “首当其冲者,乃民生之事。卿等需勤政爱民,确保百姓安居乐业,无饥寒之虞。农耕、工商,皆需妥善安排,以保国家之经济命脉畅通无阻。”

  “次者,安防之事。边疆虽远,然京师乃国家之心脏,安防不可有丝毫懈怠。卿等需加强巡逻,严防奸佞之徒趁机作乱,确保京城及各地之安宁。”

  “再者,文教之事。国家之强盛,在于人才之兴盛。卿等需重视教育,鼓励士子勤学苦读,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以备将来之用。”

  “朕在西线,亦将奋勇向前,不负卿等之期望。诸卿。待朕凯旋。”

  群臣磕拜,望着庞大的西巡队伍逐渐远去。徐有贞眉头紧皱,对身边的李贤道:“我怎么感觉陛下要长待西域啊,交代的这么细。”

  “陛下毕竟年轻嘛。”李贤一笑,“况且还碰上一个强大的对手,奥斯曼帝国啊,一时半会肯定拿不下。”

  徐有贞面色古怪:“所以,陛下把阿依莎都带上了?”

  “这不挺好么?”李贤笑道,“路上还有个女人能伺候陛下。”

  “我怎么觉得陛下没安好心啊。”徐有贞大笑,“打仗,把对手的小妈带上了。”

  两人相视,阵阵奸笑。

  ……

  马六甲城。

  那宏伟的宫殿中,双喜一早就起来了,她还是亲自去做饭。在京城的时候,妖后就习惯吃她做的菜,到了这遥远的南洋,本地的饮食更不习惯,妖后还是吃她做的。

  妖后起的也早,这边天热,她睡不着。一早起来,在院子里给花浇水。穿着一袭白色的薄纱长裙,尽显身材曲线美妙,秀发随风飞舞,不经意间透露的华贵更是极美。

  “夫人,用膳了。”双喜端着饭菜出来,放在院子中的桌子上。

  妖后去洗了洗手,来到桌前坐下,轻叹了一声:“还真想京城的酱菜。”

  “夫人是想京城的人吧。”双喜一笑。

  “小妮子。”妖后瞋目,“以后啊,只有我们在一起咯。”

  双喜脸微微一红,给她盛一碗汤。两人正吃着,齐姝进来了,挥舞着手中的一封信:“师娘,京城来信了。”

  “快给我。”妖后放下筷子,接过齐姝递过来的信。

  她匆匆打开,目光仔仔细细扫过,秀眉微蹙:“陛下西巡了,他这是要去打仗?大臣们都不拦着吗?前方多危险,他不知道吗?一个帝王只会在关键时刻亲征,他这都忘记了?”

  一连串的发问,一旁的双喜面色古怪。

  齐姝却急切的问:“师娘,小天他怎么样了?师傅没……为难他吧?”

  “哦,你师傅没有见他。”妖后面色闪过黯然,“哼,他这是不在乎我们了呗,他肯定知道是小天帮我出大明的,居然连问的不问。”

  齐姝也狡黠一笑:“师娘,那你是希望师傅找到这里,还是不希望师傅找到这里?”

  “不希……齐姝,你胆子也大了啊,该取消师娘了。”妖后瞪眼。

  “师娘,你还是很担心师傅的嘛。”齐姝笑道,“师傅这回西巡,估计去很久,也不知道会不会忘了师娘。”

  妖后哼一声:“他敢!”

  说完,她又有些烦躁,挥了挥手:“忘就忘了吧,我来南洋,不就是想忘了以前的一切么?吃饭吃饭。”

  “师娘,西洋也很有很多商队来马六甲城的,肯定会带来与奥斯曼帝国开战的消息。”齐姝眨眨眼。

  妖后猛地抬眼:“得让一个人专门去收集消息。”

第341章 伪帝:妖后,朕会把你抓回来

  敦煌城。

  大明皇帝西巡的队伍抵达,轰动全城。当然,城中的防卫顿时无比森严,不过也没影响各个商队的进出。

  朱祁镇正立在城中宫殿的楼上,俯瞰整个敦煌。

  市集上,商人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街巷间,孩童追逐嬉戏,欢声笑语不断;远处,沙漠与绿洲交织。驼铃声声,货物琳琅满目,从东方的丝绸、瓷器到西方的宝石、香料,在这里交汇。

  “陛下,各部首领都来了。”李东阳上来一拜。

  这次,跟随皇帝西巡的都是些年轻大臣,李东阳居首。朱祁镇有意培养下一代大明的肱骨之臣。

  “走。”朱祁镇挥手,下了楼。

  他来到大殿上,在那等着的关西各部首领,立刻齐齐跪拜:“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关西还是那个关西,只不过由之前的六部,变成了如今的十几部。分化后的关西各部,完全由朝廷控制,听命于布政使司。

  朱祁镇召见他们,是要彰显大明对关西部一视同仁,都是大明的子民。他的目光落在众首领身上,停了一会儿,道:“都平身吧。”

  各部首领这才起来,为首的是布尔玛,也是这座宫殿的主人,沙州部的首领。她从京城回来后,在朝廷大军的扶持下,坐稳了沙州卫的首领之位。

  “陛下,你西巡经过敦煌,我们关西各部倍感荣幸,各部百姓欢欣鼓舞。”布尔玛拜道,“特准备了晚宴,恭迎陛下。”

  朱祁镇微微含笑,这么短时间,布尔玛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弱弱的布尔玛了,恢复了她关外女子的英姿。

  “好,朕与诸位同乐。”朱祁镇大笑。

  ……

  夜色醉人。

  宴会后,朱祁镇来到后殿,直接无视了一旁的侍女,径直走向风姿绰约的布尔玛。他毫不犹豫地伸出手,轻轻环过她的腰际,将她那盈盈一握的纤腰紧紧揽入怀中,热烈道:“朕很想你。”

  布尔玛双臂轻绕,温柔地勾住了他的颈项,那双妩媚而修长的眼眸蕴含了无尽的柔情蜜意,凝视着他,那一刻,她的心似被融化,柔情似水。在一旁的侍女见状,不敢有丝毫打扰,连忙以细碎而急促的步伐,悄然退出了房间。

  “朕这一路,就想着快点到敦煌。”朱祁镇深情道。

  布尔玛直接搂紧了双臂,踮起脚尖,主动吻了上去。

  朱祁镇环抱她的腰肢,倒在了一旁的软榻上。

  风雨皱起。

  半个时辰后,这才停歇。

  布尔玛套着一件外袍,身材纤细曼妙,依偎在他怀中,面容略显羞涩,红晕悄然爬上脸颊,细眉轻轻皱起,呼吸间透露出几分娇弱。而她那双露在外的脚丫子,更是微微蜷缩着。

  “吃些我们敦煌的瓜果吧。”她坐了起来。

  “好啊。”朱祁镇嘴角含笑。

  布尔玛轻盈起身,步至桌边,端来一盘瓜果,随后优雅地跪坐在他身旁。她以指尖轻柔地捻起一枚鲜果,缓缓递至他的唇边,动作中充满了无尽的柔情。她的眼眸仿佛两汪深潭,盈盈闪动,满是他的身影,那流淌其中的爱意,浓烈得几乎要溢出眼眶,温暖了整个空间。

  “这边都还顺利么?”朱祁镇边吃边问。

  布尔玛颔首,美目柔媚:“有朝廷的支持,一切顺利。”

  “有难处,就直接跟都指挥使司那边说,朕招呼过了的。”朱祁镇道。

  “是,谢陛下。”布尔玛嘴角勾起一抹温婉的微笑,身躯微微前倾,不经意间展露出胸前两抹如雪般韵白的肌肤,以及那引人遐想的深邃沟壑。她的手掌轻柔地抚过他的脸颊,动作中充满了细腻与深情。

  她再次起身,去取了一壶茶,缓缓移动身姿,来到他身旁,妖媚的眸子荡漾着情意:“陛下,能在敦煌待多久?”

  “后天就走。”朱祁镇轻声道。

  布尔玛瞋了一眼,薄唇抿着,俯身对着他亲来。

  ……

  三日后,皇帝继续西巡,这日到了阿里麻城。

  如今这座城是大明察合台行省的首府,巡抚刘定之领着察合台行省的官员,在城门口恭迎了皇帝的到来。

  朱祁镇站在龙辇之上,目光扫视后,沉声道:

  “朕闻之,察合台行省之官员,自临斯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从零开始,迄今而行省安然有序,且能输粮馈饷,支援前方征战,实乃劳苦功高,朕心甚慰。”

  “今日,尔等齐聚于此,恭迎朕之驾临,朕视之,皆乃忠良之士,勤勉之臣也。巡抚刘定之,领众官于城门之外,迎朕之至,其忠诚可鉴,其勤勉可嘉。”

  “朕念尔等辛劳,特赐嘉奖,以彰尔等之功。愿尔等再接再厉,勿忘初心,继续为朕守土安民,为朝廷分忧解难。

  三日后,朕将继续西巡,以观天下之势,察民生之艰。今日至此阿里麻城,见城郭巍峨,人民安居乐业,皆乃尔等之功也。朕心甚悦,特赐尔等宴饮三日,以表朕之欢欣。”

  “尔等当知,朕之嘉奖,非仅为一时之荣,乃望尔等能以此为勉,继续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察合台行省之未来,寄望于尔等之身,愿尔等不负朕之厚望,共筑大明之盛世。”

  众臣磕拜,热泪盈眶。这几年,他们远离故土,来到这察合台,所做的一切,终于得到了陛下的肯定。

  当日,设宴,皇帝与他们共饮。

首节 上一节 352/3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