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朕是假的,如履薄冰 第177节

  三个时辰后,横山岛上挂满了倭寇的尸体。

  这一战之后,无数经过横山岛的商队,海盗等,都看到了那挂满的尸体。张伦也有了一个新的称号:帝国屠夫。

  或许张伦自己都不知道,这个称号伴随了他一生,屠横山岛只是个开始。人屠张伦,将名震天下。

  ……

  京城,乾清宫。

  朱祁镇看完手中的捷报,朝着杨贵芳一笑:“张伦这小子威风了,帝国屠夫。”

  内阁首辅商辂眉头皱起:“陛下,我大明以德服人,张将军这样做,不太合适,有损陛下的仁德。”

  “仁德个屁!”朱祁镇哼一声,“就要狠!让倭寇下辈子都不敢侵犯我大明。”

  杨贵芳附和:“仁德,对我们自己百姓就好,对敌人仁慈?倭寇杀我百姓时,他们可没有半点仁慈。”

  商辂叹息一声,没有再说。他心中隐隐担忧,如今大明的少壮派逐渐进入核心,他们这些人的风格,跟皇帝一样,狠厉果决,总感觉不是好事。

  “陛下,高丽,安南,暹罗,还有东瀛,他们派来学子入我朝国子监读书。”礼部尚书杨善禀报,“我们该如何招待?礼部的意思是学费就免了,我们提供住,吃穿等他们自己负责。”

  朱祁镇沉思了下,点头:“准!”

  他想着这些人不就是留学生吗?以后没准有留下来为大明效力的,都是人才啊。光这些国家的,还是太少了,得从西方引进些人才。

  “不仅这些国家,西洋人来国子监也可以,我们都免学费,提供住宿。”他挥手道。

  “遵旨。”杨善领命。

  朱祁镇目光扫过,沉声道:“商阁老,杨爱卿,很快就是科举开考了,你们多盯一下,这跟打仗一样,也是大事。”

  他交代了一番,群臣退了下去。

  ……

  英国公府。

  贤妃回来看望英国公,自从上次英国公进宫怼了皇帝后,他回到自己的府邸,就再也没出去过,闭门谢客。

  府邸后院,冷风阵阵。

  贤妃挽着英国公走在那片竹林下,贤妃看着满头白发的爷爷,轻叹:“爷爷,你也是一把年纪了,很多事,可就不要管了。”

  英国公哼一声:“听说你弟弟在东南取得大捷?还得了个‘帝国屠夫’的称号?”

  “那也是你孙子。”贤妃没好气。

  “那伪帝利用他罢了,他以为自己有多大能耐?”英国公冷道。

  贤妃停了下来,犹豫了一会儿后,道:“爷爷,我现在是你口中伪帝的妃子,你孙子是他倚重的将军,你想怎样?还要把他拉下来吗?那我们一家百余口,一个都活不了。”

  英国公身体微微一颤,浑浊的双眼闪过悲伤,他愣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贤妃挽着他,继续道:“爷爷,你看看如今的大明,蒸蒸日上,没人在乎皇帝的真假,天下百姓需要的就是这样的皇帝。陛下的威望甚至超过了先帝,他还年轻,之后成就会更大,甚至超过太宗皇帝。”

  “即便如此,他也是假的。”英国公冷道。

  “不!他就是真的。”贤妃道,“后世史书会这么记载,大明朝也一直姓朱!”

  英国公急了:“青史中总有人会说他是假冒的。”

  “谁在乎?”贤妃摊手,“几百你之后,史书只会记载陛下的赫赫功勋,而你说的,只不过是野史罢了,谁在乎呢?后世之人只会当个茶余饭后谈资罢了。但是,后世的读书人读到正史陛下这一章,他们会热血沸腾,一代雄主,开疆拓土,大明帝国雄霸天下。”

  英国公沉默了。

  谁在乎?

  这三个字似乎击垮了他。

  “不!有人在乎!”

  “这个错是我铸成的,那我就要拨乱反正。”

  他心中默念,还有很多人在乎,受了朱家恩惠的人,他们都该在乎。

  ……

  暮色四合。

  朱祁镇走在御道上,寒风穿透了他的袍子,让他不禁裹紧了衣服。虽然没有了寒霜,可还未开春,温度依旧很低,尤其是晚上。

  他跑进了坤宁宫,瞬间暖和了。太后没有在看书,拿着笔在写着什么,一袭淡青色长裙,身段呈现出一种迷人的曲线,一笔写完,抬起手,长袖缓缓滑落,露出了白皙的皓腕。

  “今儿这么有兴致,练字?”朱祁镇走过去笑问。

  “随便写写。”太后放下笔,美目落在他身上,“听说东南大捷?又打了大胜仗,倭寇以后应该不敢来了吧?”

  朱祁镇无奈的摊摊手,摇了摇头:“倭寇主力还在,不能松懈呀。再说,东瀛内部将会大乱,倭寇只会增多。他们没有饭吃,只能来抢。”

  太后微微蹙眉,一颦一笑之间流露出一种说不出的绝美,轻叹:“看来,还是得靠你的计划能成功实施咯?待宁荣荣能牵制东瀛,再加上我们自己的防御,就不会有倭寇了。”

  “但愿吧。”朱祁镇在软席上坐下,“来帮我按按,眼睛和后脑勺又疼了一下午。”

  太后眼中闪过担心,走到他身后,伸出纤纤玉手开始轻按,疑惑道:“上次太医不是看过了吗?要方子不管用?”

  朱祁镇靠在她身上,闭着眼睛道:“很明显,不管用!估计是太疲累了,靠药是不行的。我还是得开启我的锻炼。”

  太后按着他的肩膀,微微俯身,嘴凑到他耳边低声道:“你……要注意节制,肯定是男女间的事做的太多了。”

  说完,她自己脸红了,绝美倾城的俏脸泛着一抹醉人的晕红,令得她的容颜气质更加万千。

  “我……没有啊。”朱祁镇扶额,“我已经注意了,最近都是一个人睡乾清宫。”

  上次太医的确有这方面的暗示,他自己也觉得是该节制,可贤妃和德妃两个磨人的妖精为了怀上龙种,花样百出啊。

  ……

  东南大海,某海域。

  好几艘大船,或残破不堪,或已完全倾覆,正缓缓沉入那海底,它们的桅杆断裂,帆布烧焦,还有火焰跳跃。

  海面上,数百具尸体随波逐流,有的被海浪轻轻摇晃,有的则被无情地推向远方。海鸥在低空盘旋,偶尔发出几声凄厉的鸣叫,为这死寂的海面增添了几分生机。

  一身黑色劲装的宁荣荣站在船头,她的身后排列着百余战船。就是他们刚刚灭了这个海域的海盗,从此,这片海域她说了算。

  她冰冷的目光落在海面上,那还有几个幸存的海盗,或是紧紧抓着浮木,或是相互依偎在残骸之上,目光中满是惊恐与绝望。

  “全都杀了!”她挥了挥手。

  很快,就有船开过去,那最后剩下的几个海盗,全部被火枪打死。海风吹过,带着淡淡的血腥味。

  “宁大家,我们继续向东瀛的方向前进吗?”一个属下上来问。

  “当然,我们就是要去东瀛。”宁荣荣转头,“白无起,你锦衣卫那边还没有消息传来吗?”

  原来这个属下是锦衣卫,皇帝派来数十个锦衣卫保护宁荣荣,他就是百户长。他朝着宁荣荣一拜:“来信了,在台州外的横山岛海域,大明军会派人来见宁大家,商议后续的计划。”

  “好,去横山。”宁荣荣命令。

  船队重新出发,宁荣荣回到了船舱中。白无起立在船头,迎着海风,他吐出一口浊气。这段时间,他跟着宁荣荣纵横东南海域,越发觉得这个宁大家比男人还狠。

  这个女人,能成大事,难怪能得陛下亲睐。

  白无起受皇帝之命,保护宁荣荣,他对宁荣荣十分尊敬。当然,他一方面也是监视宁荣荣,在海上漂了这么久,他有太多的情报要传给皇帝了。

  ……

  十天后,横山岛外大海。

  宁荣荣看到了岛上那一排排壮观的尸体,背脊也冒寒意,心中嘀咕:“真是帝国屠夫啊,我还是差远了。”

  她心中突然升起一股沮丧,一个女人要和男人们争霸,实在是太难了。她在心中问自己,能像那张伦一样吗?

  不能,至少现在做不到。

  “宁大家,明军的船来了。”白无起过来一指。

  “靠过去。”宁荣荣挥手。

  没多久,两艘船在海上相遇,中间架起长板,张伦从板上走了过去。他到了对面船上,朝着那清冷如仙的女子抱拳:“是宁大家吧。”

  宁荣荣目光清冷,微微欠身:“小女子拜见张将军。”

  “不用多礼。”张伦抬了抬手,“早闻到宁大家的大名,今天终于见到了。”

  宁荣荣微微含笑:“我也没想到会是张将军亲自过来。”

  张伦无奈的摊摊手:“没办法啊,陛下的旨意,要我全力助你。不然啊,我回京,他要打断我的腿。”

  宁荣荣嘴角闪过不易察觉的笑,伸手做了个请的手势:“将军,里面谈吧。”

  张伦颔首,跟着她进了船舱。他这次来,就是要和宁大家商议,如何帮她在东瀛站稳脚跟。

  一个时辰后,他们出了船舱。

  “宁大家,多保重。”张伦抱拳,“一切按计划行事,陛下说了,无论如何,宁大家的生命安全最重要。”

  “以后还多靠张将军了。”宁蓉蓉欠身一笑。

  张伦回到自己船上,手中还有白无起给他的东西,需要尽快送到京城给皇帝陛下。

  ……

  京城。

  终于出太阳了,朱祁镇微服走在街上,已经看到了一丝春色。偶尔,一两株早醒的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细长的枝条上,嫩绿的芽尖勇敢地探出头来。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草木复苏的清新气息。街角处,几位孩童追逐嬉戏,沿街的小贩也开始忙碌起来,摊位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春日小物件。

  “师傅。”朝小天跟在他后面,一边啃烧饼一边问,“那宁大家真的离开京城了?会馆换成了柔嘉主持,介娘们也不像好人呐。”

  朱祁镇饶有兴致的问:“怎么不是好人了?”

  朝小天满脸鄙视的摊手:“她和那些男人拉拉扯扯,哪像是正经女子?天下女子都应该像师娘那般,端庄娴雅。”

  你师娘?她那是百变,一会儿端庄一会儿浪。

  朱祁镇在心里吐槽,嘴上岔开了话题,问:“要你调查君山会,怎样了?”

  “他们肯定是离开京城了。”朝小天道,“后来,再也未出现过。”

  朱祁镇拧了拧眉。

  莫非君山会隐藏起来了?暂时没有活动?

  “他们肯定还会再出现的。”朱祁镇交代,“这事你不能松懈,交代你下面的人盯紧了。”

  朝小天重重点头:“是,师傅。”

  朱祁镇伸了个懒腰,挥手:“你滚吧,为师要自己一个人逛逛,深度思考下。”

  这是他的习惯,一个人一边走一边深度思考,每每都很有收获。

  ……

  天空如洗,阳光落在身上暖洋洋的。

  朱祁镇手里也拿着个烧饼边走边啃,抬眼看到一队豪华马车从城门口方向行来。待车队近了,他仔细一看,发现是高丽人的车队。

  他这才想起来,高丽那边派出了一些年轻学子来大明国子监求学,马车里的人应该都是高丽学子。

  一辆马车停在了他的面前,从马车里跳下两个人,一个少女,秀丽无双,明媚动人,插着小蛮腰,一双美丽的桃花眸子睁的很大,满是好奇:“这就是大明京城啊。”

  说的还是大明官话,虽然口音有点怪,但是能听明白。她身后站着一个青年男子,十分英武,面色警惕:“公主,上车吧,先去国子监,等安顿好了,以后你有的是时间逛呢。”

首节 上一节 177/3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