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朕是假的,如履薄冰 第177节

  ……

  乾清宫。

  朱祁镇回来后,就召来太监总管曹吉祥,了解他离开这两天的情况。还好,宫中一切安好,各宫的娘娘都无事。

  他又问这两天有没有紧急的折子,曹吉祥也说没有。正月初一初二,能有什么事?他便松口气,不能因为妖后,耽误了国事。

  否则,朕不是成昏君了?

  “陛下,贤妃娘娘求见。”曹吉祥拜道。

  “宣。”朱祁镇挥手,“你们也都下去。”

  没一会儿,贤妃上殿来了,朱祁镇直接上前把她抱起来,上了龙床。这两天,在那小院,实在是憋坏了。

  一通狂风暴雨后,贤妃无力的躺在软榻上,心中有些后悔,我怎么就自己送上门来了呢?今天的陛下,实在是太猛了。

  “找朕有事?”朱祁镇问。

  “臣妾想回家一趟,特来请旨。”贤妃柔声道。

  朱祁镇疑惑的问:“这事,你不是要去问太后么?她主管后宫。”

  贤妃俏脸泛著一抹还未散去的红霞,道:“太后说以后她不管这么多,还说要臣妾负责管理织造局。”

  朱祁镇拧了拧眉。

  织造局属于内廷,一般都是派太监去各地织造局负责管理,而太监要么听皇帝的要么听太后的。如今太后指定贤妃管理,那也挺好。

  “那你就管!”朱祁镇捏了捏她的脸道,“宁大家会与织造局合作,你多留意一下,选几个能干的太监外出办事。”

  贤妃点了点头:“臣妾尽力!”

  朱祁镇双手作怪,兴致又来了,贤妃有些慌乱,连忙爬了起来,下了龙床。一头漆黑的长发如瀑,披散在身后,一身薄纱长裙遮掩不住那美丽的风景,眼神含羞:“陛下,臣妾去请德妃妹妹,她也想念陛下呢。”

  ……

  接下来几天,朱祁镇作为皇帝,主持了几场祭祀,这是他这个皇帝每年必做的事。一晃,就到了正月初六开朝了。

  新年的第一次大朝会,倒没什么大事,就是走个流程。大朝会后,朱祁镇召见了礼部尚书杨善,讨论科举的事。

  二月就是科举,有些学子估计已经在路上了,所以他得过问一下,各项准备都做好了没有。毕竟,这也是杨善做礼部尚书后,第一次主持科举。

  当然,这次科举的总中正官是商辂,像他这样的老臣,又有文章传世,才能担得起中正官的位置,压得住。朱祁镇心中也感慨,有时候,还是需要些老臣。

  “陛下放心,一切都准备妥当。”杨善介绍完后道。

  朱祁镇点了点头,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事,问:“朕记得,之前有个神童,上一次被胡老刷了下去,让他去国子监读书了,再历练历练,那个学子会参加这次科举吗?”

  “陛下说的是李东阳吧,他当然会参加。”杨善一笑,“李东阳还拜师了柯潜大学士,臣很看好他。”

  柯潜收了李东阳为弟子?

  朱祁镇心中嘀咕,两个都是人才,再来几个人才就好了,朕缺人啊。

第190章 大明无敌舰队,日不落帝国的开始

  会馆,宁荣荣香闺。

  软榻在剧烈摇晃,伴随著一声低吼,终于停了下来。帘纱之中,两个人紧紧相拥,似乎想融合了对方。

  “明早,朕去送你。”朱祁镇轻轻松开宁荣荣。

  宁荣荣双眸微闭,绝美的俏脸带著一抹红晕,更显几分迷人妩媚,犹如一朵盛开的花朵,娇艳动人。

  “陛下,我走后,这会馆还请多多照拂。”她轻叹一声,“都是跟了我多年的伙计。”

  朱祁镇点头:“我会让锦衣卫盯著的。朕还从锦衣卫挑选了几十个好手,跟你去海外,保护你。你放心,不是监视的意思,你是朕的女人,朕当然护你周全。”

  其实,就是监视的意思。

  宁荣荣当然不敢拒绝,微微颔首:“谢陛下。”

  朱祁镇捧著她那艳丽的脸,道:“朕已经交代过张伦,他也会帮你,助你成为海盗之王啊。想想,女海盗之王,还挺威风。”

  宁荣荣双臂拥著他,一笑:“我会努力实现陛下的愿望!这次回海外,也会向族人说明情况。他们很期待回来,尤其是老人们,想著落叶归根。”

  “到时候,朕下旨便是!”朱祁镇皱了皱眉,“只是目前还有些难,朕赦免他们,等于是打太宗皇帝的脸。朕需要更大的功劳,盖过太宗皇帝,到时候就没人敢说话了。”

  宁荣荣赞同的点了点头。

  朱祁镇又搂紧了她,眨眨眼:“还行吗?”

  宁荣荣含羞的抿了抿唇,美眸闭上,绝美的脸带著期待这最后的欢愉。她心中也疑惑,这么久了,自己怎么没怀上孩子。

  ……

  翌日,大通桥码头。

  朱祁镇立在码头上,望向运河。冬日的余寒依旧刺骨,但空气中已悄然弥漫着新春将至的气息。河面上的冰层已悄然融化,波光粼粼。

  船只虽不如往昔全盛之时那般络绎不绝,却也已有不少穿梭其间,或缓或急,载著各式各样的货物与希望,向著京城或更远的地方进发。船工们的号子声、船桨划破水面的轻响,以及偶尔传来的欢声笑语,都预示著随著新年的钟声敲响,这里的繁忙与热闹将会更甚往昔。

  “陛下,保重。”宁荣荣一笑。

  她披著狐裘,整个人清丽脱俗,美眸闪过一丝不舍。朱祁镇伸手直接把她拉进怀中,温柔道:“保护好自己,朕在京城等你成为东瀛的王”

  这一刹那,宁荣荣感觉眼前的皇帝似乎动了真情,她眼中泪花浮动,眼眸垂落,靠在他宽广的肩膀上呆了一会儿。

  “走了!”她深吸一口气,朝著那柔嘉道,“在京的一切,都听陛下的,可明白?”

  “是。”柔嘉点头,“小姐保重。”

  宁荣荣转身,大步走向那大船。她的身后,是几十个锦衣卫。朱祁镇看著他们上了船后,转身大步回宫。

  柔嘉看著皇帝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媚笑。

  大船起航,宁荣荣站在船头,望著渐渐远去的京城,她心绪极为复杂。

  自由了吗?也不是!

  ……

  朱祁镇回到乾清宫,召见了工部尚书高谷。

  高谷详细禀报了战船的情况,这一次龙江船厂,共建造了五百艘战船,二百艘巡船,还有两百艘运粮船。

  朱祁镇拧了拧眉,想著现在的水师虽然还不能与太宗颠覆时期相比,但总算是又有了新的开端,并且新造的战船,比之前的更先进。

  他前世读过明史,穿越过来后,他也看了太宗时期的水师资料。发现后世人有个误区,以为明军水师落后,实际上,明军水师非常强大,完全处于这个时代的领先地位。

  在明成祖鼎盛时期的1420年,明王朝拥有3800艘船,其中1350艘巡船,1350艘战船,以及驻扎在南京新江口基地的400艘大船和400艘运粮漕船,其中250艘是远洋宝船。此外,还拥有大量护洋巡江的警戒执法船和传令船。这些船只构成了明朝水师庞大的海上力量,其规模在当时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

  明朝水师的装备也十分先进,主要以福船为主,这是一种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的船型,建材主要为福建的松、杉、樟、楠木。福船高大如城,非人力可驱,全仗风势,在海战中具有明显优势。同时,随著火器的大量应用,水师战术也发生了重大改变,明朝水师在装备上也大量使用了火器,提高了战斗力。

  明朝水师在近300年的历史上,无论内战还是外战,都未曾遭遇败绩。其战斗力之强,从多次海战中可以得到验证。

  郑和下西洋:郑和船队是明朝水师的一支海上机动舰队,拥有200多艘海船、2.7万多人,沿途拜访了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了东非、红海和美洲一带。这不仅彰显了明朝水师的强大实力,也大大提升了明朝的国际影响力。

  抗击葡萄牙:16世纪初,葡萄牙舰队试图侵占中国沿海岛屿,明朝水师在屯门海战和新会西草湾海战中两次击败葡萄牙舰队,保卫了国家海疆安全。

  露梁海战:16世纪末,东瀛发动侵朝战争,明朝水师在露梁海战里大败东瀛舰队,全歼东瀛战船,使东瀛在近百年内不敢再染指朝鲜半岛。

  抗击荷兰:明朝末期,荷兰舰队试图侵占中国沿海和台湾,明朝水师在澎湖之战与料罗湾海战中将荷兰舰队击败,并一举攻占荷兰控制下的台湾。

  明朝水师在技术和战术上也处于这个时代的领先地位。明朝水师在对抗葡萄牙舰队时,通过研究葡萄牙火炮的设计图纸,成功仿制出了“弗朗机”火炮,提高了自己的火力水平。同时,明朝水师还善于运用火攻战术,在料罗湾海战中利用大量无人火船冲向荷兰海军的战舰,最终取得了胜利。

  “该向西方学习的地方,还是得学习。”朱祁镇道,“取长补短嘛!”

  “陛下,新的战舰编队已经南下,不日就会抵达东南沿海。”高谷禀报,“张伦将军他们,底气会更足了。”

  朱祁镇眼中杀机毕露:“也是该剿灭那些盘踞在海岛上的倭寇了。”

  ……

  台州海湾,碧波万顷,天际辽阔,一抹朝霞如同血染,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

  张伦,身披银亮盔甲,英姿飒爽,与身著知府官服的沈曼青并肩而立,两人目光如炬,凝视著远方那震撼人心的景象,心中激荡起无尽的豪情与自豪。

  海面上,大明水师的战舰编队宛如一条巨龙,蜿蜒展开,气势恢宏。百艘战船巍然屹立,船身高大,甲板宽阔,每一艘都装备著精良的火炮与锋利的箭矢。二百艘巡船穿梭其间,灵活机动,它们如同龙的鳞片,在晨光中闪烁著冷冽的光芒,随时准备应对任何突发状况。而那两百艘运粮船,则如同巨龙身后的补给线,稳稳地跟随著,确保了水师远航的后勤无忧。

  战舰上的旗帜迎风招展,猎猎作响,上面绣著的大明图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张伦与沈曼青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期待。

  “是该出海去剿灭那些盘踞在岛上的倭寇了。”张伦豪气道。

  “我们好好谋划一下,这第一战,必须打的漂亮。”沈曼青摊手,“给京城的陛下,送个新年大礼。”

  张伦看著那靠近的战船,目光炽热:“那些运粮船就交给你了,本将军在开战前,要先让新军适应下大海。老沈,怎么打仗,就不用你参合了,你保证粮草供应就行。”

  沈曼青微微皱眉:“据说陛下很难啊,但还是先批了兵部的费用。”

  “难,谁不难呢?”张伦一笑,“陛下是天下人的君父,他可不更难?不过,我相信陛下,我们做好自己的事便可。”

  他挥挥手,大步走向那已经靠岸的战舰。

  ……

  京城。

  早朝之后,朱祁镇召见了徐有贞,杨贵芳,董与昌,柯潜几个心腹大臣开小朝会。

  “这个会只有一个议题,就是搞钱。”朱祁镇摊手,“兵部打仗,河道衙门治河,占去了大头,都是不得不花,批了他们的钱,朝廷都要运行不下去了。”

  他搓了把脸,确实有些担忧。偌大的一个朝廷,国库肯定得有银子啊,万一发生个大灾什么的,就完犊子了。

  幸好,去年粮食大熟,官仓里粮食还够。

  “朝廷缺钱,只有两个办法,要么打百姓的主意,要么打商人的主意。”徐有贞苦笑,“百姓这边,新政之后,才开始有派头,定然不能惊扰了他们。那只剩下商人了。”

  杨贵芳赞同的点头:“不如这样,陛下,你不是要开海吗?能不能也向新政那样,让那些走私的商人补税,就不抓他们了,但是,得补税。这些年,那些走私的,可赚的盆满钵满。”

  董与昌连忙摇头:“才开海,就要交钱,这不是把商人吓跑了吗?”

  “他们要是懂事,该主动交。”柯潜道。

  朱祁镇拧了拧眉。

  大臣们说的没错,来钱的方式就这两种,怎么选?增加百姓赋税,肯定不行。可才开海,就朝商人收钱,也不合适啊。

  这时,太监总管曹吉祥急急进来,手里拿著一份折子:“陛下,江南来的密奏。”

  “应该是宁荣荣的折子。”朱祁镇没有半点隐瞒的意思,“她离京前,朕给了她密奏的权力。”

  他接过折子,直接打开,目光扫过后,大喜:“哈哈哈,好,太好了。还是宁大家懂事啊,送来三百万两。”

  原来宁荣荣到江南后,与那些跟著她走了好几年货的徽商、晋商、闽商、苏商等商议了下,主动上交朝廷三百万两。

  朱祁镇答应过她,不再追究他们的从前。宁荣荣这女人聪明,看出了朝廷缺钱,用这份钱买个平安。

  “宁大家虽然是女子,可她这份心思,男儿不如啊。”徐有贞道。

  “可不是?不然怎么会被陛下选中呢?”杨贵芳道,“陛下,还是你厉害,臣实在是佩服啊。”

  朱祁镇松口气,摆摆手:“有了这笔银子,解了我们燃眉之急。等开海后,市舶司那边税收也会起来。慢慢来吧,市舶司那边你们盯紧点。开海之后,西洋商人会增多,能留下些人才最好,国子监那边缺术科的先生。”

  君臣开始议事,有钱了,底气都足了。

  ……

首节 上一节 177/3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