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了,将军,回援吧,台山县主力被我们调过来了,里面守军仅仅千余人。”亲卫急了。
张伦似乎并不慌,他直接砍了那几个俘虏,并下令留下五百人,把这三千倭寇的尸体挂到海边去,挂成一排,要壮观。
他这是充分学习了杨贵芳在漠北筑京观,下令之后剿灭倭寇,都要把他们的尸体挂在大海边上。
一道道命令下去后,他率军回援台山。
“将军,加速吧,否则台山就被攻破了。”
“台山不会被攻破!”
“为什么?那可只有千余守军。”
“因为沈曼青在!”
……
台山县。
沈曼青站在城楼上,刚刚探子来报,五千倭寇奔著台山县来了。作为台州知府,他亲赴前线,守卫台山,这里是他做县令的地方。
他在这里做了两年县令,深得人心。所以,当他得知五千倭寇来了,尽管县城只有一千守军,他也并不慌乱。
首先,他下了告示,号召全城的百姓守城,并且打开军械库,给百姓发武器。他当然知道靠没有经过训练的百姓守城,只能是壮大声势,战斗力肯定是不行的。
而他要的就是壮大声势,拖延时间。他相信张伦一定会取胜,会回援台山,他只需要坚持到张伦归来就行。
天刚亮,那五千倭寇就到了,嗷嗷叫的冲向台山县,想著进城后大肆抢掠后,大吃大喝大玩。可当他们抵达城楼下时,麻了。
城楼战旗飘扬,喊杀声震天,站满了人,似乎等他们很久了。倭寇想试探性进攻,沈曼青一声令下,箭矢和火枪齐发,气势滔天。
场面实在是太大,在倭寇看来,这城楼上起码数万人!这么多兵,还怎么打?对方火力还挺猛。
实际上,沈曼青把半个县的人都号召上了城楼,女人都来了,负责挥舞大旗。倭寇见这阵仗,不敢贸然进攻,后退扎营,准备摸清楚情况。
可老天没给他们机会,到了夜里,张伦回来了。带著大军直冲敌阵,城内的沈曼青果断带著城内打大军杀出,前后夹击。
那城楼上的百姓摇旗呐喊,五千倭寇感觉自己起码被十万大军包围,抱头鼠窜。
……
京城,乾清宫。
太子少保于谦,捧著一个折子急急进来:“捷报!捷报!陛下,台山大捷啊,斩首倭寇一万,重创倭寇,另外两路的倭寇,都自行退去了。”
朱祁镇接过折子,匆匆扫过,大赞:“嘿,这张伦,怎么跟杨贵芳你一个尿性,还把倭寇的尸体挂在海边,不不不,这比你筑京观更有威慑力,想想那一万尸体挂成一排的场面,壮观!”
杨贵芳扶额,接过折子与徐有贞,董与昌他们分享。于谦则是微微皱眉:“陛下,挂尸体这事,是不是有点过了?人都死了,我们……”
“哪里过了?”杨贵芳插话,“对付倭寇,就得这么狠!得告诉张伦,以后对倭寇,不留活口,全部杀光!”
朱祁镇也赞同:“他们是凶殘海盗,我们用不著讲仁义。”
于谦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说了。他受的是儒家正统教育,讲究个以德服人。可现在的陛下,还有陛下看中的杨贵芳和张伦等年轻一代,走的都是邪门路子。
“陛下,接下来,是否让张伦乘胜追击?”徐有贞问。
朱祁镇沉思了下,道:
“倭寇退到海上,茫茫大海,就难找了,我们的战船还未成规模。贸然去海上,反而危险,倭寇对海域比我们熟。当然,如果能找到倭寇盘踞的海岛,是可以选择性攻击的。”
“要想解决倭寇,就得解决本质问题才行。东瀛很快就会进入战国时代,会持续一百多年,他们乱,倭寇就不会绝。”
他是读过这段历史,于是跟他们详细讲解了下目前的东瀛。当前大明和东瀛几乎断了邦交,根本不知东瀛情况。
这个时期的东瀛,各地大名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室町幕府的权威几乎荡然无存,无法有效地控制地方势力。地方势力割据一方,形成了多个政治军事集团。这些大名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和领地,不断进行战争,导致整个东瀛陷入了长期的战乱之中。
再过几年,东瀛会迎来应仁之乱,标志著东瀛战国时代的开始,
应仁之乱的直接起因是室町幕府的八代将军足利义政的家督继承权问题。足利义政因没有儿子,打算将将军之位传给弟弟足利义视,但随后妻子日野富子生下儿子足利义尚,使得继承权问题变得复杂。幕府管领细川胜元和山名宗全分别支持不同的继承人,形成了两大对立集团。
1467年,应仁之乱正式爆发。细川胜元集结16万军队据京都东北,称东军;山名宗全集兵11万京都以西,称西军。战火从京都开始波及到全国,守护大名有三分之二加入了战争。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互有胜负。
朱祁镇仔细想过,趁著东瀛大乱,可以好好整活,就算不能占据东瀛,起码让他们内部不断消耗。不能让后来的丰成秀吉有机会。
在东瀛大乱的时候,扶持代理人,控制东瀛。
“陛下,这是我们大明的机会啊。”杨贵芳听完朱祁镇的介绍,眼放精光。
殿上的大臣,没有意识到不对。唯有于谦,他注意到了,陛下刚刚讲的是未来的东瀛,陛下是怎么知道的?推理?
其他人都以为是陛下的推理,于谦却怀疑了,他越来越相信英国公说的,眼前的皇帝陛下来自未来啊。
……
翌日,早朝。
朱祁镇公布了台山大捷的消息,这一战,是灭倭寇最多的一战,不仅东南明军士气大振,就是朝堂群臣听了,也觉得带劲。
内阁首辅商辂拜道:“陛下英明神武,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台山大捷,实乃陛下天威所至,倭寇闻风丧胆,我军士气高昂。此皆陛下圣明之化,天佑大明之兆。”
接著,此辅徐有贞拜贺:“台山大捷,实乃陛下威德所至,将士用命,倭寇授首。此胜非但振我军威,亦彰陛下圣明。臣等愿随陛下,共赴国难,誓死保卫大明江山。”
杨贵芳见于谦没说话,他只好作为军方代表拜:“闻台山大捷,臣心澎湃。此乃陛下英明决策,将士英勇之所致。倭寇嚣张,今遭此败,实乃大快人心。陛下圣明,天佑大明,臣等愿随陛下,共谋国是,以保社稷安宁。”
最后,群臣跪拜齐声大贺:
“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于谦望著群臣,又抬头看向龙椅上的年轻皇帝陛下,他心中感慨,如今朝野上下,都尊陛下,陛下已经彻底坐稳了皇位。
这一切,都是陛下自己挣来的。内推新政,得天下百姓之心;外击退也先,这回又击败倭寇,守住了大明边疆。
陛下的圣名,又更隆了。
坐在龙椅上的朱祁镇,目光扫过跪著的群臣,他心潮澎湃。
普天之下,谁还会相信朕是假的?
……
下朝后,他没有坐轿子,而是步行回乾清宫。
秋天的冷风,让他大脑清醒,如今只是坐稳了皇位,并不代表没有危险。若是想满朝大臣,还有天下百姓彻底承认他这个皇帝。
那只有给他们带去利益,无法抗拒的利益,就算天下人都知道他是假的,也只会说他是真的。
什么是无法抗拒的利益?当然是巨大的财富啊!
大明要打开大航海,率先占据那些未被发现的地方,尤其是美洲,那里可是有著巨大白银矿,金矿啊。
前世看史书,西班牙帝国就是因为大航海带来的巨大财富,才成了当时的第一帝国。当然,后来衰败,有他自己的原因。
第184章 妖后:这一刻,就此堕落吧!
黄昏,坤宁宫。
用过晚膳后,妖后慵懒的坐在软椅上,身段呈现出一种迷人的曲线,修长笔直的玉腿交错,不经意间透露的华贵之意却是极美,尤其是那股成熟的韵味。
伪帝走过去,抓住她的双手直接把她拉进了怀中。妖后顺势伸出双臂勾住了他的脖子,仰起秀美的脸,美目一瞪:“别闹,待会双喜就来了……嗯……”
话未说完,红唇就被堵住了,忘情的拥吻,互不相让,都想是主动引导的一方。
良久,妖后推开了他,面脸通红:“要窒息了!”
伪帝搂著她的柔韧腰肢,要进一步,被妖后捧住了脸,瞋目:“又想使坏?就是想看我控制不住自己是吧?”
她在他脸上亲了下,美目眨动:“适可而止哦。”
伪帝不强求,头埋在她白皙的颈项间,深吸一口道:“帮我揉揉,今天眼睛又疼了。”
妖后在软席上坐下,伸直了她那双美腿。伪帝熟练的躺了下去,枕著她的双腿,微微闭上眼睛。
“不是台山大捷么?怎么还愁眉苦脸的?”妖后柔声问。
她伸出那双纤纤玉手,开始温柔的给他揉眉。秀发垂落,落在了伪帝的身前,他能闻到那阵阵幽香。
“这才哪到哪?”伪帝闭著眼睛轻叹,“倭寇主力只是退到了海上,还会再来的。”
妖后轻揉他的额头,道:“如今明军战力强大,不怕。”
伪帝叹息一声:“年年打仗,国库撑不住啊,我得想个法子挣钱才行。”
妖后的手微微一顿,失神了片刻。
……
秋风萧瑟。
街道两旁,枯黄的叶子如同疲倦的蝴蝶,被无情的秋风一次次卷起,又无力地落下,最终堆积成一片片金黄色的哀愁。树枝裸露,伸向灰蒙蒙的天空。
朱祁镇迎风走在街道上,紧了紧身上的袍子,试图抵挡住这穿透衣衫的寒意。街道上行人稀少,偶尔有几个匆匆而过的身影,也是埋头前行,无暇顾及四周景致。远处的宫殿楼阁,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与庄严,平添了几分孤寂与冷清
他来到了会馆,有段时间没来了,宁荣荣看到他,心中竟然有欢喜。她眼眸垂落,再次睁开时,满是清冷。
“陛下。”她微微欠身。
她领著朱祁镇进了自己的闺房,而后,她脱下外套,坐在了床边,像个小娇妻等待宠幸自己丈夫。因为她知道皇帝陛下每次来,都是先折腾自己的。
让她羞耻的是,她自己竟然隐隐有些期待。可这一次,皇帝并未像之前那样,蛮横的把她抱起来,然后就是狂风暴雨。
“给朕煮茶吧。”朱祁镇摊手一笑,“朕是真的想喝你煮的茶。”
宁荣荣一愣,脸瞬间红了,穿上外套坐到了茶几前,开始熟练的煮茶。朱祁镇坐在她对面,开口道:“朕打算重开泉州和广州的市舶司,打开海外贸易。”
“啊?”宁荣荣大惊,抬起她美丽的眸子问,“这么快?不是在打倭寇么?”
“首批战舰已经快完成了,我们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商队。”朱祁镇道。
宁荣荣把泡好的茶放到他面前,问:“需要我做什么?”
朱祁镇端起来喝一口,摊手:“当然是西洋客户啊,瓷器,丝绸,对西洋南洋来说,都是供不应求吧?朕也不影响你的生意,你大胆接单。”
宁荣荣面色狐疑:“陛下,我们之前走私,你都……算了?”
朱祁镇痛快的点头:“既往不咎,但是,以后你们通过市舶司光明正大的与外洋交易,只需要交税即可。大明的无敌战舰,还会保护你们。”
他心中补了一句,等朕急需银子的时候,再收拾你那些商人。现在,需要你们帮朕大开商路。
“若真如陛下所说,我们当然愿意。”宁荣荣道。
如果有官方保护,谁还愿意冒险走私呢?
朱祁镇喝口茶继续问:“如今南洋,西洋,一年能消耗多少匹丝绸?”
宁荣荣微微蹙眉,沉思了一会儿道:“所有商会加起来,一年顶多卖出50万匹,但这远远不够外洋的商人所需。我估摸了下,起码的五百万匹往上。”
大买卖啊。
朱祁镇心中嘀咕一声。
丝绸卖到内地是6两一匹,而卖到西洋是15两一匹,一来一回,就是9两银子,而6两银子本身还要赚钱,也就是说,五十万匹的利润就在500万两上下。
五百万匹,那岂不是五千万,超过国库收入了。
“要想提高丝绸产量,这涉及很广,桑户,织布的作坊等等。”朱祁镇皱眉,“先一步一步来吧,不能一口吃成大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