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皇帝抬抬手:“以后就是一条船上的人了,呵呵,希望朕能打回京城,到时候,朕再重赏你。”
“臣誓死效忠陛下。”铁颜再拜。
正统皇帝又鼓励了几句,铁颜退了下去。大殿上只剩下正统皇帝,许彬和袁彬三人,正统皇帝面色冷了下去,问:“都处理干净了吧?不会被铁颜查到什么吧?”
袁彬肯定的点头:“他只会查到是锦衣卫干的。陛下,你之前就与铁颜结交,起了大用。”
正统皇帝一笑置之,揉了揉眉道:“算起来,乌思藏那批人应该进京了吧?”
“算时间,该到京城了。”许彬道,“陛下,你提前给了乌思藏那些法王去信,就算没有拉拢,那些法王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把有用的消息带给那个伪帝。”
正统皇帝无奈摊摊手:“没法子啊,若朕是伪帝,肯定会趁关西内乱,以调停为名,派兵进入关西。朕只能提前安排破局,接下来,就得靠我们自己了,要迅速掌控整个关西七卫。”
袁彬和许彬对视一眼,对如今的陛下非常佩服。许彬一拜道:“陛下,哈密卫的卜列,过两日到敦煌,是个机会。”
正统换地嘴角勾起冷笑,眼中杀机闪过。
……
京城。
乌思藏使团进京,礼部隆重接待。其中那些首领住进了会同馆,当中的僧人则是住进了法海禅寺。
安顿了使团之后,徐有贞急急进宫面圣。朱祁镇正在批折子,头也不抬的问:“怎么这么快回来了?不是让你跟他们多扯扯吗?了解下如今乌思藏的情况。”
徐有贞面色凝重:“陛下,那阐化王请陛下去法海禅寺,有要事密奏。”
“哼!”
朱祁镇听了,冷哼一声,“朕去见他?他哪来的胆子?”
徐有贞连忙解释:“陛下,那阐化王收到了一份从敦煌送去的圣旨,他说有些事在宫中不好谈。”
朱祁镇大惊。
尼玛,那正统皇帝竟然给乌思藏阐化王送去了圣旨?他提早布局乌思藏了?都还有谁收到了他的圣旨?
在乌思藏,有八大王,其中大宝法王,大乘法王,大慈法王是宗教三王,还有阐化王,护教王,赞善王,辅教王,阐教王这五大地方王,等同于诸侯。
大明采取的“众封多建”的策略,地方王各有封邑,互不统属,咸受命于朝廷。通过各种封官,再进行茶马互市,能基本保持乌思藏的稳定。
“那朕就去见他。”朱祁镇道。
说走就走,半个时辰后,一身便服的朱祁镇在法海禅寺后院禅房,见到了远道而来的阐化王。那阐化王表面十分恭敬:“臣参见陛下。”
“平身。”朱祁镇抬手,“坐下说,咱们开门见山,不绕弯子。”
阐化王坐下后,取出一个金黄色的卷轴递给了朱祁镇。
朱祁镇打开,还真特么是圣旨。正统皇帝在圣旨上表明了身份,说现在京城的皇帝是假冒的,让他们勿要尊他。
“那伪帝好手段。”朱祁镇冷哼。
“陛下,臣自然是不信的。”阐化王皱眉,“不过,不止臣收到了,其他王都收到了,另外四个地方王,这次都称病没来朝贡。”
朱祁镇面色阴沉:“怎么,他们还想造反?”
“那不至于。”阐化王连连摇头,“他们再看再等,等那个最后胜出的人。陛下,臣还得到一个消息,那西北的伪帝大婚的时候,察合台派去了使者,据说他们密谈了一个时辰。”
朱祁镇眼中杀机毕露:“怎么?他还想引入外敌?”
阐化王苦笑:“不知啊!如今关西的局势复杂,我们乌思藏也受到了影响。陛下,你得三思而行啊,这会儿可不能直接派兵入关西。到时候,不仅关西人认为朝廷要来收拾他们,就是我们乌思藏,也会怀疑朝廷的动机,是不是要派兵实控我们。牵一发而动全身啊,陛下。”
朱祁镇目光如刀。
他明白这个阐化王的意思了,就是不想朝廷派兵入关西。那样的话,不仅关西各部反而会抱团,还可能把察合台牵进来。甚至,他们乌思藏也会举兵。
不管是关西还是乌思藏,虽然归顺了朝廷,但实际是自治。他们可不想朝廷大军进去,被实际控制。
“当真以为朕怕了他们?”朱祁镇起身,直接走了。
阐化王懵了。
他这次来,就是要向皇帝表明乌思藏的意思,他以为皇帝听了,肯定会怀柔。哪知道,皇帝语气强硬,甩袖走了。
……
乾清宫。
朱祁镇回来后,就召来了徐有贞和杨贵芳,把刚刚在法海禅寺的事说了。
“这帮老狐狸,就是要保持现在的平衡。”徐有贞道,“这步棋,那伪帝走到我们前面去了,占了先机。”
杨贵芳点头:“他精准的利用了关西和乌思藏各部的心思。陛下,我们还真不好派兵,他们联合起来反对,那就是第二个漠北。这也是那伪帝想看到的,他这招毒啊,朝廷派兵,是他的机会,不派兵,他可以慢慢来。”
啪!
朱祁镇猛拍桌子,怒道:“朕还能被他们要挟了?”
这时,太监总管曹吉祥急急进来禀报:“陛下,于少保求见,有紧急军务。”
朱祁镇深吸一口气,镇定了下,挥手宣于谦。很快,于谦上殿来,手里拿着一份折子,禀报:“陛下,东南紧急军报,倭寇大举进犯。”
曹吉祥接过折子,恭敬的递给了朱祁镇。朱祁镇打开,快速扫过,这是张伦送来的折子,说海上倭寇正在集结,会在今日大举进犯。
“怎么突然冒出这么多倭寇?”他冷问。
“最新谍报,说是东瀛各地大名混战,越来越多的人无家可归,成了倭寇。”于谦眼中带着愤怒,“那些大名还扶持倭寇,因为东瀛缺各种物资,大名扶持倭寇从大明抢掠。”
朱祁镇朝着三人摊手:“怎么办?西北和东南,都麻烦了。”
君臣四人商议了一个时辰,还是决定先对付倭寇,安抚关西。不过这安抚,并不是容忍,锦衣卫可以加派力量,让他们内斗更汹涌。
这也是个办法,扶持几个代理人,支持他们武器和钱,让他们去打。
……
黄昏。
朱祁镇来到坤宁宫。
太后坐在软席上,倚着一个软垫,一双美腿盘曲着,双手捧着一本书在看,冷艳端庄,眉目如画。
双喜带着宫女们在忙碌晚膳,他们看到皇帝就要跪拜,朱祁镇挥了挥手:“别跪了,小心摔了盘子。”
他一边说着,走到太后面前,直接在软席上躺下,长叹一声。太后放下书本,美目落下,问:“接待乌思藏使团,有这么累?”
朱祁镇抓过她的手,捏了捏,道:“倭寇大举进犯了,东南又要打仗了,一年到头都不得安宁。”
太后收回手,轻轻揉着他的眉头,道:“如今漠北没有战事,正好趁机解决倭寇。”
朱祁镇闭着眼睛道:“哪那么容易?打也先和打倭寇,完全不同的战法,现在我们战船都缺,短时间内是解决不了的。”
“若是缺银子,用内库的顶上。”太后柔声道。
“这么爽快?”朱祁镇睁开眼。
太后瞪一眼,低声一哼:“对外,我这个妖后和你这个伪帝,那是一致的。内部怎么争,是我们大明自己的事,总不能让外敌逮住了机会。”
伪帝忽地起身,对着她的红唇凑了上去。妖后吓得连忙后仰,转头看向双喜她们,幸好,她们进厨房了。
“你要死啊。”妖后面色慌乱,瞪眼,“双喜她们看见了,就……就……说不清了。”
伪帝继续躺下,一笑:“给我继续揉揉,双喜那丫头,精的很,什么看不出来?”
第177章 妖后试探伪帝
朱祁镇还是隆重的接待了乌思藏的使团,专门设宴,并重赏了他们。赏的最多的是茶叶,包括名贵的茶叶。
乌思藏地区,需要大量的茶叶,因为他们吃肉食,需要茶叶来助消化。可乌思藏就是没有茶叶,所以小小的茶叶起了大作用,大明以茶制番。
“以马为科差,以茶为酬价,使之远夷(为)臣民,不敢背叛。如不得茶,则病且死,以是羁縻之,实贤于数万甲兵,此制西番以控北夷之上策也。”
茶马互市,从洪武时期就开始了。朱祁镇跟乌思藏阐化王再次确认了继续‘茶马互市’,阐化王当然高兴。
朱祁镇他没办法,先安抚乌思藏诸部,保持他们的稳定。而关西那边,交给锦衣卫去扶持那些新封的卫所,让他们内部继续乱。待大明搞定了东南的倭寇,腾出手来再收拾关西。
最后,乌思藏使团领到了丰厚的赏赐,高兴的回去了。朱祁镇对这种朝贡实在是无语,除了挣点面子,什么都没有,亏大了。
“朕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万国来朝!”他站在奉天殿前,望着远去的乌思藏使团。
他伸手搓了一把脸,让自己清醒。
乌思藏这步棋,那正统皇帝走到前面去了。他那几道圣旨过去,肯定是起了大作用。
“大意了,之前疏忽了乌思藏。”朱祁镇嘀咕一声。
……
乾清宫。
早朝后,朱祁镇召见了工部尚书高谷,问他关于龙江船厂的事。龙江船厂是洪武初年就创立了,位于应天城西北的下关三叉河处,东抵护城河,西北抵仪凤门,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船只的制造和下水。
郑和下西洋所用船只多建造于此,鼎盛时期的龙江船厂有着强大的造船能力。
龙江船厂设有工部分司,以提举司综理造船业务。同时,还设有帮工指挥厅作为办事机构,以及篷厂、细木、油漆、铁、索、缆等六个作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产体系。船厂的工匠就有400多户,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效率极高。
船厂主要建造战座船、漕运船、巡船、哨船、快船、渔船、黄船等船只。在郑和下西洋期间,船厂还建造和改造了数量众多的海船。
在造船过程中,他们不断创新和完善技术。例如,采用铁钉连接方法和榫接技术来增强船体强度;应用水密隔舱技术来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和航行稳定性;使用多种船钉和帆篷结构来优化动力推进系统等。
“船厂现在还正常吗?能造船吗?”朱祁镇问。
高谷回答的十分有礼貌:“陛下,给钱就能造!”
朱祁镇:“!!!”
特么,就是缺钱啊,打败也先,把国库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造郑和下西洋那种规模的战船,需要多少银子?”他再问。
高谷不愧是工部尚书,想了下道:
“五百料外海官船造价为1000两银子,四百料的外海官船造价为800两银子,而200料的外海官船造价则为400两银子。每料的平均造价大约为2两银子。”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是五千料,陛下你想想要多少银子。”
朱祁镇面色尴尬的一笑:“那倒不用全是五千料的大船。眼下要抗倭,你去一趟应天的龙江船厂,给朕上个折子上来。”
“遵旨。”高谷领命,退了下去。
朱祁镇坐在椅子上揉眉。
船厂一定要大举投入,以后造出更好的战船。朕还要开海,成为海上霸主呢。
……
转眼已经入秋,京城渐渐褪去了夏日的炽热,换上了初秋的温柔。天空如洗过的蓝,高远而清澈,几朵白云悠然自得地游荡着,给这宁静的季节添了几分悠远的意境。
朱祁镇走在街道上,微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他不由自主地紧了紧衣襟。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初秋独有的景致:街道两旁的树木,叶子开始泛黄,偶尔有几片迫不及待地飘落下来,轻盈地在空中旋转,最终静静地躺在青石板上,铺就一条金黄色的小径。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古老的屋檐上。街角的小贩们吆喝声此起彼伏,朱祁镇慢悠悠的走过,来到了宁荣荣的会馆。
“朱公子,好久没来了。”宁荣荣热情相迎。
她穿着一袭典雅的长裙,裙裾及地,身材修长,气质柔雅。朱祁镇哪会想到这高冷仙女,会是个心狠手辣之人呢。
人不可貌相啊!
他心中嘀咕,面上却是温润公子,微微含笑:“入秋了,来你这讨杯茶喝。”
宁荣荣把他领进那个雅间,安排侍女上茶。朱祁镇假装随意的问了句:“好久没见小彩了,她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