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朕是假的,如履薄冰 第124节

  郭登却是摇了摇头:“不是我们杀进去,而是他们会南下破关抢掠。我们要面对一群饿极了的狼,你想想会有多可怕。”

  杨贵芳心中一凛。

  如果漠北缺粮,那他们大军南下,是为了吃饭为了不饿肚子,他们会不顾一切。

  “得把这个消息传回京城。”郭登道,“开春后,我们将会迎来一场大战。”

  杨贵芳点头:“我明日要去宣府,正好跟那边的石将军说下这个情况,我们得提前做好准备。”

  石亨坐镇宣府,统筹整个北疆军务。

  ……

  京城,也下雪了。

  雪花纷纷扬扬,自铅灰色的天幕中悠然飘落,静静覆盖在每一寸土地上,将喧嚣尘世缓缓包裹进一片洁白的宁静之中。

  朱祁镇一早起来,推开窗棂,眼前的世界已被大雪装扮得银装素裹,一片苍茫。天空呈现出一种茫茫然的苍白,天地间只剩下这单一的色彩,既广阔又孤寂。雪花无声地堆积,一层又一层,渐渐地将宫墙、屋檐、街道乃至远处的山峦都掩埋,使得整个京城显得更加深沉。

  他凝视着这漫天飞舞的雪花,心中却泛起一阵莫名的压抑。这雪,虽美,却也有无形的重量,铺天盖地的笼罩而下。

  “都说瑞雪兆丰年,怎么朕有种不祥之兆啊。”他喃喃自语。

  此刻,于坤宁宫之内。

  太后身披华贵的狐裘,亦立于窗前,手中紧握着一封信笺,此乃襄王特意遣人送来的。信中,襄王言辞激烈,竟大骂她为妖后。作为先帝的亲弟弟,身份尊贵的亲王,他对她这位太后毫无敬意,言语间甚至不乏粗鄙之辞。

  太后心中悲恸难抑。自先帝崩逝,将大明江山之重托于她,她便未曾有片刻懈怠。而今,却遭此“妖后”之骂,被指责不知羞耻,意图与伪帝共谋篡夺大明江山。

  腰间柔顺的秀发随风轻舞,两行清泪悄然滑落,划过她白皙秀美的脸庞。此刻,她的嘴角勾起一抹凄苦的笑意,尽显心中的无奈与哀伤。

  眼角的两行清泪,如同晨露般晶莹,为她平添了几分柔弱与哀愁。唇色如樱,紧抿的唇角透着倔强。那柔顺的秀发随风轻舞。

  太后的身姿婀娜而优雅,站在那,宛如冬日里的一株寒梅。

  脚步声传来,朱祁镇走进来,喊了一声:“太……你这是怎么了?”

  他看到太后慌忙的收起信,伸手擦去眼角的泪。太后摇了摇头:“我……没事,看到下雪,感伤罢了。”

  “你这年纪,还悲春伤秋呢?”朱祁镇走到她面前。

  被提起年纪,太后不像之前那样炸毛,而是抿了抿嘴唇,眼中泪花说有就有:“是啊,我就该死去。”

  小声且自卑,擦拭一下眼角,眸子带着泪水,柔弱的令人心碎。朱祁镇伸手把她拥进怀抱,轻拍她的背,柔声道:“开个玩笑嘛,你是最美丽的,依然艳冠后宫。”

  太后这次没有躲开,脑袋搁在他肩膀上,那带着些许泪花的修长睫毛微微轻颤,一双水润的眼眸缓缓闭上,泪水汹涌而下。

  朱祁镇感觉到自己的肩膀被泪水打湿,他正要松手看她,被她制止了:“别动,我只是想靠一会儿,一会儿就好。”

  他没有动,轻轻抚着她那柔顺清凉的发丝。过来一会儿,太后轻轻推开他,低着头,几缕发丝垂落在白皙秀美的脸上。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朱祁镇直接伸手,捧着她的脸。

  “一把年纪了,我悲秋伤春,不行吗?”太后拿开他的手。

  朱祁镇巧妙的躲开,伸手擦了擦她眼角的泪水,咧嘴一笑:“可是,现在是冬天啊。”

  噗嗤~

  太后被逗笑了,横了他一眼。

  她心想,骂我妖后,骂我不知羞耻,本宫也认了,本宫还是得继续忍辱负重,直到夺回大明江山。

  估计有错别字,上传后再改。

第150章 刺杀正统皇帝,真假皇帝只能留一个

  敦煌城,夜。

  暴风雪犹如怒吼的巨兽,席卷而来,带着刺骨的寒意和不可一世的威势。风声呼啸,如同千百个幽灵在夜空中尖叫,雪花被狂风裹挟着,疯狂地拍打在城墙之上,发出阵阵令人心悸的声响。

  整座城池在这突如其来的暴风雪中显得风雨飘摇,街巷间,原本微弱的灯火在狂风中摇曳欲灭,投下斑驳陆离的光影,更添几分鬼魅与不安。

  十几个人影朝着城中的宫殿掠去,如幽灵一般,很快就到了那宫殿前。犹如风雪太大,宫殿的守卫都去躲避风雪了,十几个黑衣人轻易的就进入了宫殿。

  他们的目标似乎十分明确,而且对宫殿内部很熟,掠过曲折的回廊,到了一个寝宫前。他们没有丝毫犹豫,拔出了寒刀,冲了进去。

  接着,里面传来激烈的打斗声,惨叫声。没多久,有个声音传来:“中埋伏了,撤!”

  只有五六个黑衣人从寝宫里冲出来,追兵也跟着冲出,大喊:“来人,拦住他们!”

  但是,风雪太大,声音根本传不出去,宫殿的守卫都躲避风雪去了。那五六个黑衣人速度极快,很快就消失在黑夜的暴风雪中。

  “穷寇莫追!”许彬喊一声。

  这么大暴风雪,又是夜里,也没法追。他转身回到寝宫里,里面躺着数十具尸体,袁彬正在查有没有活口,最后摇了摇头:“一个活口的没有,这帮人是做足了准备来的。”

  “幸好,我们早有防备。”许彬感到后怕。

  这时,内殿墙壁传来‘咚咚’声,袁彬在墙壁某处一按,竟然有机关。墙壁有个暗门开了,正统皇帝从里面走了出来。

  “陛下,惊着你了。”袁彬一拜。

  正统皇帝目光扫过那些黑衣人尸体,冷问:“这些,都是来刺杀朕的?”

  袁彬和许彬齐齐点头,他们早就想到会有被刺杀的一天。正统皇帝眉头皱起:“是谁的人?”

  “看服饰和外貌,应该就是关西七卫的人。”许彬面色凝重,“看来,关西内部分歧很大,有人想我们死。”

  袁彬却盯着那些黑衣人尸体,沉默了好一会儿道:“这些人的手法,行事方法,很像锦衣卫。我出身锦衣卫,这个感觉不会错。”

  “啊?”许彬大惊,“意思是那伪帝要对我出手了?”

  袁彬点头:“有可能,你不是说现在的锦衣卫指挥使石彪,是那伪帝的心腹么?这手段,够阴的,用当地人来刺杀我们。如果我所料不错,敦煌城中肯定进了许多锦衣卫暗卫,我们以后出行定要小心。”

  “也对!”正统皇帝倒是十分淡定,“直接刺杀了朕,一切问题就解决了,不需要大动干戈。”

  许彬一拜:“陛下,这事明天还是得知会一下牙罕沙,看看他的态度。”

  三人目光相视,都点了点头。

  ……

  京城,阴霾笼罩,寒风呼啸。

  朱祁镇早朝之后,就窝在了乾清宫的暖阁里,有暖气,就是舒服。他差点就准备搞个小火锅,独自小酌几杯了。

  锦衣卫指挥使石彪来汇报,狗狗祟祟的。朱祁镇心领神会,挥手让太监和宫女都退了出去。石彪这才压低声音道:“陛下,刺杀敦煌那假皇帝失败,他们早有防备。不过,陛下放心,我们还有手段。”

  朱祁镇拧了拧眉。

  能刺杀正统,当然最好,成本最低,真假皇帝只剩下一个,假的也都是真的。可敦煌是别人的地盘,没那么简单啊。

  “陛下,得防止关西七卫作乱。”石彪道,“他们敢收留,肯定有了谋逆之心。陛下你虽然多封了十几个卫所,但那些都是小部落,被七卫压着。”

  朱祁镇缓缓点头:“是得做些准备了,明年漠北也先应该会南下,到时候我们与漠北作战,关西七卫在乱西北,那就麻烦了。”

  他心念电转。

  与关西七卫相连的是陕甘,那么陕甘的军队防卫就尤为重要。目前是由那边的都指挥使负责陕甘军事,这个人是谁?

  新宁伯谭祐!

  这个人是靖难名将谭渊的玄孙,怎么会是他?于谦亲选的?

  “河南布政使刘定之,还没进京吗?”朱祁镇突然问。

  “陛下,奴婢一早问过了,说是今天会到。”曹吉祥禀报,“按照规矩,他进京会先来见陛下。”

  朱祁镇点了点头,挥手让曹吉祥退下。

  ……

  他之所以召刘定之进京,是心中已经有个安排,那就是让刘定之这个自己人,为陕甘巡抚,总领陕甘政务和军务。

  并且,要把巡抚这个职位确定下来,成为定制。如今大明朝十三省的布政使和都指挥使,他都是不大信任的,那就搞几个巡抚按在他们头上。

  读过历史的朱祁镇制度,皇帝是一直警惕地方官做大做强的。

  在永乐时期,太宗皇帝就派遣尚书蹇义等26人“巡行天下,安抚军民”。但那时候,永乐皇帝还是坚持他爹的三司制度,也就是他爹搞出来的‘布政使司,监察御史司,都指挥使司’的三司相互制衡的制度。

  那时候的巡抚,是朝廷派出去到地方,任期都比较短,处理完事,都是要回到朝廷的。

  但是,三司那个内耗的制度,到了宣宗时期,实在是扛不住了。于是,宣宗派遣于谦等6位侍郎巡抚各省,督理税粮及与税粮有关的地方事务,这标志着各省专设巡抚的开始。

  于谦在巡抚任上,干了十几年。不过,这时候的巡抚依旧不是地方官,他们要一年或者两年回到朝廷禀报工作。

  直到成华十年,明宪宗宣布,巡抚就别回京了,呆在地方吧。巡抚自此成了常设的地方最高长官了。不过,从制度上被落实,还是到了嘉靖十一年。大明都察院拟定了巡抚的职权与礼仪,嘉靖帝批准了这份新规,下令永远遵守。

  巡抚的权力极大,万一与地方豪强士绅联合,那就是大麻烦,必须给出各种限制。朱祁镇揉了揉眉,低声自言自语:“没办法啊,陕甘必须搞个巡抚去总领那边的军政,防止关西七卫作乱。”

  ……

  下午。

  刘定之来了,风尘仆仆,看上去整个人都显得消瘦,可又带着一种精干的气质。他参拜之后,朱祁镇抬了抬手:“定之,你还没找媳妇吧?”

  “啊?还……没有。”刘定之没想到皇帝会先问这个问题。

  “那得赶紧找啊?要不朕给你赐婚?”朱祁镇一笑,“朕有个人选,那姑娘烧的一手好菜,知书达理,是太后的贴身宫女……”

  刘定之麻了,连忙摇头:“陛下,臣还不打算成家,臣许多事才铺开,风里来雨里去的,不想耽误人家姑娘。”

  朱祁镇微微含笑。

  他其实也只是试探下,不可能把双喜赐婚给刘定之的,那岂不是给刘定之身边安插了个太后的眼线?

  “行吧,等你以后想成亲了,朕给你赐个郡主什么的。”朱祁镇大笑,“不过,那你得当大点的官,那样才门当户对。”

  刘定之面色坚定:“当官的,无非就是两头,一头是朝廷一头是百姓,只要能为百姓做些实事,臣就知足了。”

  朱祁镇赞许的点头:“河南这两年在你的治下,百姓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陛下,臣正要向你汇报呢。”刘定之眼中精光闪过,“陛下大修黄河,河南是重中之重,臣与河道总督王涞也见过了,臣会竭力配合他……”

  朱祁镇挥手打断他的话,道:“河南的事,不需要你操心了。”

  刘定之大惊失色:“为……为什么?”

  朱祁镇目光直视他,沉声道:“朕决定升你为陕甘巡抚,全权主持陕甘的军政。”

  “这……不行啊,河南的很多事,臣才铺开,臣……”刘定之急了。

  朱祁镇嘴角含笑,还是头一回看到不想升官的人,他叹口气:“定之,河南的事已经基本定型,找个人按部就班去干就行了,但是陕甘需要你,朕需要你啊。”

  刘定之看到面色真诚的皇帝,他恭敬的一拜:“臣遵旨!”

  “来,朕跟你说说陕甘的情况。”朱祁镇走到地图边轻叹,“关西七卫蠢蠢欲动,朕实在是担心啊。朕不希望西北乱,因为朕当前主要精力要放在漠北。如果大明两线开战,那就危矣。”

  刘定之听了,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两个时辰之后,刘定之退出了乾清宫,他没有任何停留,当天离京,赶往陕甘。离去之前,他给皇帝磕头,认真道:“陛下,你要保重!不管这天下人怎么造谣,你都是臣心中的大明皇帝,是河南千万百姓中的大明皇帝。”

  ……

  英国公府。

  郕王朱祁钰来看望英国公,两人并肩走在后院。大雪初霁,天空湛蓝如洗,一抹淡淡的阳光穿透薄云,洒在皑皑白雪之上。

  原本挺拔的翠竹被厚厚的大雪覆盖,枝头低垂,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冰凌。空气中弥漫着清新而微凉的气息,偶尔有几声远处的鸟鸣穿透寂静,更添几分生机。雪地上,偶有几行不知名小兽留下的足迹,蜿蜒曲折。

  “国公爷,还是你会享受啊。”朱祁钰看着雪景,“你这院子,清幽雅致,文人骚客定然喜欢。”

首节 上一节 124/3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