鼙鼓揭天破宋来 第83节

  不是你自己说的嘛。

  坚定守住,就有办法!

  与其想著怎么办,不如募兵筹饷,全力援边。只要常州不瓦解,杭州斗得你死我活都不至于让伯颜摘桃子。

  其实张巡也是想得美,要是伯颜勇的很,学邓艾派三万人走丘陵山区,舍弃后勤辐重,有死无生直冲杭州。守个屁,杭州肯定立刻跪。

  但现在一片混乱,你也是猜,我也是猜,大家都在猜都在赌。最后能赢的,

  不是赌码最多的,也是不是胆子最大的,而是错误犯得最少的。

  “报知元帅,前移中军至无锡,甚至是前移至横林。”张巡得知伯颜调集阿刺罕一军会师常州之后,就预感到秋后伯颜可能会边围边打。

  围是断绝常州的援兵援粮,打是用生力之军,以及刑徒新附配合,攻破无援的常州。

  溧阳失守一事,极大地鼓舞了元军。宋军能守,元军就能攻,这么多年胜下来,好容易因为顿兵常州而下坠的军心士气,又提了起来。

  秋后天气凉爽,正是用武之时。

  “这———”来援的刘师勇稍有些疑惑。好好地,为什么要移师到常州呢?

  “常州兵寡,鞑子众数二十万,四面围打,无法支应。必须有重兵在外,方可支开鞑虏。”张巡也是和其他常州官校商议过得。

  现在并不是需要文天祥带兵来攻伯颜,不需要援兵送死,给元军围点打援的机会。而是让文天祥带著数万大军驻扎横林,如此则伯颜必须分数万大军警戒和盯防文天祥。

  那么围常州的元军就会减少,城内的压力也会相应减弱。如今战场在两浙腹心,花钱还能够筹集到粮草军需,那说明地方的民力财力尚未彻底耗尽,还有和元军拉扯的空间与时间。

  常州失守,无锡和苏州肯定也守不住。在苏州只能为奥助,而不能为强援。

  只有迁移到无锡或者横林,才有联营分兵,寻求战机,令敌疲,最终克而胜之的机会。

  “确乎如此。”张世杰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张巡

第203章 203.车轮快船敷铜皮(莱茵尼斯冠)

  伯颜从速攻到顿兵城下,再转重点围攻,常州城的压力越来越大。虽然一再设法抵御元军的攻势,可外线溧阳的失守,对浙西整体防线的影响,还是明显的。

  不能再死守了,还是得保持机动灵活的作战方针,利用两浙地区水网密布的地理优势,加强对前线的援护。

  如果溧阳城外能够有一万人立营,成角之势,则阿刺罕也不敢全力攻城。

  这是保持机动野战兵团的最大作用,倚靠坚壁,内外呼应,就有办法。

  文天祥只要前移至无锡,伯颜至少五万人得留在手里一动不动,专门防御文天祥。别看宋军劣质化严重,但几十万人摆出来,就很唬人。

  五万头猪,三天也捉不完。五万个两浙本地的人,如果带头的文天祥不裹挟他们投降,那抓这五万宋军,十三天也未必够。要是往太湖里一窜,参考明末太湖义军,那三年恐怕都得剿抚并用才有概率捉齐。

  “留后此议,乃是正论!”张世杰不愧是好兄弟,见来援诸将有些迟疑,攘臂大呼。

  其实可以理解,苏州在常州之后,又是天下益名的大城。历史上臣构一度准备以苏州为行在,进行过部分营建。况且苏州城内诸般调集容易,驻扎在苏州也更舒适一些。

  当然啦,重点是在苏州,可以避免和元军的直面交锋。只需要援粮常州时,

  冒险冲突一次即可。和驻兵无锡,乃至于横林,日夜面对鞑虏的探马赤军可不同。

  “也是,只让留后苦守常州,确乎不妥。”刘师勇仔细一想,也表示认同。

  “那便请诸位,代我向元师极言陈谏。”张巡瞧见城外元军掘小沟,预防城内通地道出城,就在考虑这件事。

  指望现在的宋军裹粮进战,那是绝对不可能了。宋军不仅战斗力逊色于元军,实际数量上,恐怕也未必能胜过元军。尤其是让文天祥率兵来战,属实不靠谱。不如让他入驻无锡或者横林,分薄伯颜的兵锋军势就是胜利。

  反正他在无锡,也可以居中沟通杭州和淮东。身为元帅,往前线移动,那自然就不是跑路,不会引起军心民心的震动。

  对了,城里有五条车船,刘大哥哥带两条出去。

  什么?因为援粮船只都在卸粮卸盐,这会儿刘师勇他们是不会走的。所以有时间可以和张巡在城内到处瞧瞧。大白天的元军也不会顶著高温攻城,白天算是双方休息躲懒的停战期。

  先前张巡不是打造了不少船只嘛,原本是预备送给伯颜,做个孝敬,方便他补充损坏船只的。后来还借给李让,数千里援粮四川呢。现在大多数在城内,城中无有水军,暂时无用。

  现如今有五条改造成了车船,按照张巡的要求,加设棚仓,以棚仓权且代替龙骨。主要是铺设龙骨需要对木材进行加工和调整,时间紧张,根本来不及。利用棚仓加固船身之后,减少载货量,而在船顶铺设铜皮。

  船屋两侧设置蒙皮的坚盾,战时立起,用以预防外部攻击。平时放下还可以充当跳帮的踏板,或者上下船的走板。

  另外加装青铜撞角,运河或者长江下游内,水流平缓,帆船的速度都很慢。

  倒是桨船和车船能在短时间内爆发出高速,借此冲撞敌船,远比跳帮要来的容易。

  当然啦,也就只能在平静和运河和长江中下游使用。

  “诸位也看到了,城外子正在掘壕,一旦长壕贯通,则大小兵船畅通无阻。”张巡也不需要多解释,援军诸将看的分明。

  “单论跳帮,瞎-—.”张巡还准备继续往下说来著,看大伙儿气氛不对。

  “然则运河狭窄,宽广不过四十步。”刘师勇立刻提出了一个疑问。

  四十步换算一下七十来米,眼前的车船就有二十多米长,五六米宽,冲就罢了,怎么掉头,怎么转弯?

  “换个座反踏就是了,不过倒走慢些。”张巡指著车轮和踏板。

  至于倒车走得慢,那是因为船尾有舵,不是尖头,破水要慢一些,阻力要大一些。

  “车轮在明,还得加个车轮板罩起来。”刘师勇如此而点头,还要把明轮车船改成暗轮车船。

  “不错!”张巡这是来不及改,因为援军已经进城了。

  “留后,鞑子何时来夺运道?”

  “秋初必来。”

  现在宋元两军之所以没有大规模的实际交锋,主要还是因为热。一旦告秋,

  最高温度光速从四十度滑落到三十度,那么元军就可以整日作战,或者至少在上午和下午作战。

  加上到那时,长壕也基本掘通,元军的水军可以正常进入到城东的大运河河段。有所准备的元军一定会猛攻横林镇和横林水寨,打破常州的外援通道。

  而常州城兵与苏州文天祥中军,肯定也要围绕横林同元军激烈争夺。这等于是保常州之粮道,粮道没了,还打什么仗?

  有依托的围绕城交战,好列可以限制元军的机动范围。真要是让伯颜把横林打下来,在大运河上修筑大规模的土坝,彻底截断运河,常州必败无疑。

  “明白。”诸将纷纷转向张巡,朝张巡拱手施礼。

  “只望诸位到时,莫忘了我这一郡穷民。”张巡也向一众援军将校下拜,希望他们说动文天祥前移,并且积极来援常州。

  “必不教留后同常州一郡寒了心!”张世杰连忙把张巡扶起来,就差拍著胸脯保证了。

  “拜托了,拜托了————”张巡不肯起,硬著身子朝诸将一一下拜。

  诸将纷纷偏过身子去,不肯受张巡的拜。张巡拜完,也不再多说。命人开府库,赠予每位军将三千两白银。另外将购买军粮米和盐巴的钱,也多算了一些,

  作为他们辛苦来援的脚费。

  恩义相结,义是一回事,恩也是一回事。给钱给的宽也是恩的一种,张巡两千万的家都破了,这时候根本不在乎这点,就是全给了他们又如何,只求大伙儿齐心协力。

第204章 204.两军卌万再对决

  收到了张巡的回信,文天祥其实并没有如何犹豫。慷慨于王事,刀山火海也肯冲的是他。时而天真,觉得和议可成的也是他。悲情英雄身上闪光点无限巨大,缺点也无限巨大。

  既然张巡请他出阵无锡,魔下诸将大多也觉得应当前移督府,以示抗战之决心。那么就动起来,到前线去布防。

  并不畏惧作战的文天祥上书朝廷,要求任命浙西安抚副使仇子真为知平江府,由他率领六千官军进驻苏州,以为后军。他自己则总统各路兵马,前出呼应常州。

  文天祥担任右丞相·枢密使,成为朝廷首,当然不是啥也没干的。至少他整编旧军,招募新军,还两次给常州送了援粮。

  朝廷这会儿倒确实熄了在军中多立两个山头的心思,主要是也没钱没粮来偏袒拉山头。于是从浙东招募的李世达一军万余人,冯骥一军五六千人,都被文天祥带上。再汇集姜才、张世杰、苏刘义、刘师勇诸军,不下六万之众。

  文天祥自己还有万余赣兵,由麻士龙统带,作为中军。合计七万大军,倒也赫赫,前出至无锡之后,无锡士民都以为朝廷要展开反攻,打击顿兵常州城下已经半年之久的元军,居然纳了价值白银七千两的款,以充军饷。

  在无锡城留下冯骥五千众为屯营之后,其余六万数千人,前出至横林镇,夹运立寨,凭借镇墙土围,以及运河要道,构筑工事。

  元军白天固然不打仗,但该派的探马赤还是派的,得知又有“十万宋军”云集横林,伯颜非常庆幸自己把阿刺罕一军抽了回来,没有让他贸贸然的冲到杭州城下。

  同时也立刻明白宋军的意图是什么,就是用常州拖住元军。同时在城外分立营寨,以牵制元军,令元军无法全力攻城。

  剩下的就是拖,看谁先扛不住。

  不论是城内的张巡,还是城外的文天祥,都不相信。已经在襄阳城下拖了六年的元军,还有强劲的国力,再在常州城下拖六年。

  这不是符合不符合逻辑的事了,这是穿越写小说,都得有天天发方便面和士力架,还得有无限矿泉水的系统,才敢写得事了。

  当然宋军现在也熬得很难受就是了,仅剩喉咙口那最后一股气,打个隔,放个屁,可能就崩没了。

  “怕是要出伏了。”姚掐算著日子,告诉扒著城叶,眺望十几公里外烟尘的张巡。

  “我知道。”张巡两世为人,在常州蹦哒了小半个世纪,哪里能不清楚本地的气候。

  现在文天祥不仅仅是前移大军,还前移到了横林。那么即便之后入秋,气温下降,元军可以作战,也没办法全力攻城了。

  “子复来攻城如何?”

  “兵来将挡,水来土屯。”

  “派人快船出城,同元帅约定旗号。”没等姚嵩再说话,张巡回头吩咐初九“得令!”初九蹬蹬蹬往下跑,立刻招呼勇敢出城。

  元军大军在侧,天天出入联络到底不便。最好的办法就是约定狼烟这种信号,放几股表示很好,放某些颜色表示无事,等等之类的。

  实在有重要的事,再派人亮水出城,或者就八桨快船硬往横林冲。十四公里的距离,冲得快一天能打八个来回。

  张巡是这样想的,文天祥也是这样想的。要说不说,状元别的不提,学习能力肯定强。他那记性和脑子,就是比一般人转的快。打过胜仗,经过惨败,梳理过粮草,整顿过军马,这文天祥虽然到现在还不是个文韬武略的大帅臣,至少能上手了。

  战争在让南宋这最后一批文官武将快速的成长,如果还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未必不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很多人从“平时素手闲弹琴,临事一死报君王。”进化到“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死是多简单的一件事,办事才难。

  烽火连绵,三边有畔,缺的就是办事的人。

  三伏一出,不论是宋军还是元军,都骤然发觉夜里凉风起,二十度出头的时候极为舒爽。而气候舒爽,自然意味著宋元两军几平四十万人,将围绕著常州这个小小的郡邑,做起一篇恢弘壮阔的文章。

  两军哨探人马,日夜交锋,前后援继,为大军张目。伯颜和张巡的想法很快出现了共同点,要打常州,先打外援。要打外援,先打横林。

  打破横林镇,便能够彻底围死常州。

  观察常州城内数次从城外获取援粮的情形,可知常州城内的军粮并不充足。

  在开战前,张巡又将四野之民迁移进入城内,此时城内怕不是有二十万之众,人吃马嚼,所需粮草车载斗量。

  必须重围!

  时间已经来到了德佑元年九月,秋高气爽。更重要的是,在大军的保护下,

  元军绕过常州城的长壕,终于掘通。

  帖木儿不花的水军兵船,可以堂而皇之的出入城东运河,并且开始设法截断常州和横林之间的水运联系。

  当帖木儿不花的第一条大桨船进入城东运河,在常州的张巡和在横林的文天祥都知道,又一次的战斗开始了。

  城内升狼烟,横林也回以狼烟,约期并举,东西夹击。先打一场水战,权当是开胃菜。

  此时城内还是有五条车船,刘师勇离开时带走了两条样船,请苏州的文天祥仿照。这段时间张巡又补了两条,招募忠诚军中操船习水的二百人,配上二百神臂弓手,草集成军,预备出城。

  周思韩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出城,张巡自无不可,当即点将。横林的刘师勇和刘师能兄弟也擂鼓聚将,点选壮士,选了七条大车船,伴随小舟冲,径直往元船冲去。

  元军能进城东运河,就知道进了便要打仗,也是不惧。堂皇升起招摇大旗,

  强弓硬弩张搭而前,锐健水兵持刀负盾。远了射,近了战,不就是跳帮嘛。当年在襄阳,对著高达和夏贵玩跳帮,我蒙古天兵都没有输过。

第205章 205.运河狭窄车船勇

  在船上修筑板屋并非什么稀奇事,设置包裹住船只的板挡板,那更是大伙儿都习用的手段。甚至帖木儿不花的船上,也在船舷两侧树立著长木盾。

首节 上一节 83/1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