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
心中暗自点头的张巡面上淡淡的,甚至还好整以暇的询问王效节,那些被派去修补城墙的兵,以后发挥什么作用?
正兵直面敌锋,剩军打杂后勤,顺道做炮灰,这张巡都很容易理解。中间第二等天天干活的兵,是有什么安排?
按王效节的说法就是简单的军事任务分类,正兵只负责打仗和操练,其他的一概不管。所以逢山开道,遇水搭桥,筑路修营的事,都要这些人去干。
这些人也并不是不能够充当正兵,不过是气力稍差,或者勇略缺乏罢了。用苦役来打熬掉个人那种刺头劲,再将养好气力,真要大会战打起来,这些也是好替补。
别的不说,跟在后面装填弩箭总是可以的吧。况且现在宋军野战的能力相当薄弱,常常化野战为攻城战或者守城战。
对于军事营垒的修筑,有非常大的需求。军队里保有一支专门的“工兵”,实属必要。
有点道理,估计和王效节他爹在四川钓鱼城结硬寨和蒙古人对对碰的战斗经验有关,不一样的带兵风格,带出来的兵差别也蛮大。
之所以张巡跑来试探王效节,也是有原因的。之前不是派张喜去行在给陆秀夫跑动,买二百张神臂弓,以及联系张逞,了解朝廷对荆湖前线的决策嘛。
张喜是回来了,神臂弓也买到了,但是另外两件事没有办妥当。陆秀夫在夏粮归仓之后,还是回返杭州,差事并没有出现调动。
朝廷显然还是需要能办事,或者说至少是愿意办事的救火队员的,没有把陆秀夫调去守仓库。但是帮著陆秀夫又挪了一级,加到朝议大夫。没什么太大意思,管的还是御前军器所,宋朝的官制就是如此。
另外担任起居舍人的张逞则明确回复张巡,赵禥本人还在犹豫迟疑到底该怎么决策。后来汪立信抵达杭州,赵禥同汪立信召对一场。
参考赵宋官家的决策长期听从最后一个和他分析解释的人的惯例,那么大概率朝廷之后的决策会是死守鄂州。
汪立信倒也算沾点实际,知道现在宋军没有收复襄阳的能力。希望朝廷死守鄂州二三年,好让四方的军兵云集到长江,并进行有效的整训。等军队操练完毕,再去和元军碰一碰。
如果还像之前五六年那样,一次又一次的把准备不完全的军队送到襄阳。就趁了忽必烈围点打援的意,凭白消耗了带宋的国力。
死守鄂州这个方略,是张巡乐意见到的,但是朝命始终没有下达,反而四方募兵之令愈发的严厉。这才有张巡悄悄试探王效节的事。
谁叫王效节是从杭州派出来的,临行之前,王效节甚至专门拜见过赵禥。或许能体悟到一点赵禥的心意呢。
就是一直没有明令……
不知道是不是张巡天天念叨的缘故,朝廷在夏粮逐渐征集到位,各地的仓储能够支应之后,终于下达了明令。
调集十万大军,进援鄂州。
十万!十万哪里来?当然不是从今年年初各地重新招募的军队里面来。到底朝廷现在有几个明白人的,知道刚招募的都是纯纯的炮灰,屁用没有,于是尽量选用老于行伍的军队。
比如通州(南通)副统制姜才的八千人,就奉命向鄂州驰援去也。姜才原系李庭芝部将,也是勇武善战之士。
自然的,连通州兵都调上了,淮东安抚使高达肯定也跑不了。奉命检点淮东兵马堪用之人,裁汰老弱,捏集草制,算上姜才的人马,凑了四万的样子,已经开拔去鄂州了。
淮西安抚使夏贵就算马上八十岁了,一样得上阵,奉命抽调无为军、镇巢军和庐州本镇精锐人马,往赴鄂州。
老夏贵也只好带上两千五百艘船,并四万水兵、梢手、剩员出发。实际带兵的是庐州本地出身的庐州都统制、衡州防御使刘师勇。
两路人马约七万余,号称二十万,与此同时,原镇鄂州的张世杰募兵五千,凑合为一军万人,预备陆战。
另有安庆范文虎二万人会后援,负责运输器械和军粮,并照管沿江警戒和屯守。十万大军算是勉强凑出了数,能不能顶住攻克襄阳的虎狼元军,那就不得而知了。
没抽常州的兵就行。
想来朝廷也是知道两淮的精兵早就荡尽了,所以另外添派王效节的哥哥王安节,带领四千御营兵加入郢州或者鄂州的城防。
宋军的水师需要面对刘整为忽必烈打造的蒙古水师,能够夹守住汉水和长江要道就很不错了。陆上还得步兵去守,想找两个能野外浪战的步兵不易啊。
王安节过常州的时候,还跟他弟弟王效节来拜访了一下张巡呢。一来是感谢张巡的协助,二来是了解常州兵勇的情况。
双刀王!
这可是大名鼎鼎的双刀王安节啊,继承王坚武勇最多的,应该就是这位王安节了。现任朗州防御使、侍卫亲军步军右厢指挥使,好壮的一个汉子。
瞧见这位,张巡才真的意识到什么叫膀大腰圆。这双臂的肌肉,一用力,夹死一条狗恐怕也不是难事。难怪被人赞呼为双刀王呢,能舞两臂长刀的,绝非俗人。
聊啥?张巡其实没啥要聊的,朝廷死守鄂州的方略符合张巡的利益。用最少得兵,拖最久的时间,很完美。
“恐怕二郎还不知道吧,鞑虏已命其伪丞相伯颜,统率数万兵南下,势要一战功成。”王安节从杭州来,知道的军事机密似乎也不少。
“伯颜南下了!”尽管张巡早就在为伯颜南下做准备,但听到这个消息是,仍旧不免惊讶。
“那是自然,其先锋现在想必已入襄阳。”王安节重重点头。
第54章 54.谁家降表修的好
原来朝廷不单单是因为夏粮已经归仓,有粮食有钱可以打仗了。也是因为得知忽必烈下定决心,一战灭宋,已令伯颜统蒙汉大军数万人南下。
宋蒙之间,其实各有不少“地下工作者”。毕竟北方汉人,或者说的符合当下时代一点,北方有相当部分“金人”,他们和蒙古有血海深仇,意图依靠南宋的力量去抵抗蒙军。大量北方降人,在南宋任事。不可避免的,自然有一些人混杂在南下的降人之中。
北方其实也一样,由于蒙古在南下的过程中,对各民族一视同仁的屠杀和灭绝,使得其在中原的统治并不稳固。
当然啦,等忽必烈带著汉世侯们,狂暴轰入哈拉和林,把带汗的怯薛军都干死之后。元朝廷的汉化程度大大加深,其在中原的统治,就有了帮手,有了利益集团,开始逐步稳固起来。
在此之前,北方同南宋暗通款曲的大有人在,别说一州一县了,统一省一路的,都有人暗中勾连南宋。
总而言之,有人告诉了带宋,伯颜带著蒙汉大军南下,也就这旦夕之间的功夫。
难怪朝廷急了,募两淮之勇,选御前之兵,星夜兼程往鄂州去呢。
来就来吧,张巡先是站起来惊呼出声,等想明白之后,又觉得这好像也没啥太大的问题。早就预备著伯颜要来的,早一天晚一天没啥区别。
王安节跑来也不是为了恐吓张巡,就是通知一声。张巡的名声传及上下江,即便于行在,也是多有耳闻。
况且又帮了他弟弟王效节一把,让张巡早做准备也是应当。不论仗打不打得到常州,这消息都有价值。
把王家两兄弟送出门去,张巡转头就开始构思降表。
等提起笔来,才想起来自己似乎没有这种“优越”的才能。怎么把自己顾念百姓之安,忍辱含垢,苟且偷生给融合起来,写出一种不得不为之的架势。
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怎么办?要不去自己大哥的书房里搜一搜,找找看有没有什么历代的降表可以抄袭一下的。
转念一想,自己哥哥张逞那是意气慷慨之辈,别说投降了,被俘都不肯被俘的。要是听说蒙古人打进常州,保准上吊自杀。
之所以不跳水,是因为他会水。张巡小时候学游泳,还是这个便宜哥哥教的呢。身出江东,操船凫水,都是最基础不过的技能。
“初九,初九。”张巡突然想起,就朝外头喊。
“在在在。”原本守在廊下的初九立刻应是,跑到门外边。
“你现在进城问问,有没有姓孔的州学生。”张巡下意识的就吩咐初九道。
主要是“世修降表”孔家的名头太大了,张巡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这个。可话一出口,张巡就后悔了,这种事是能够叫人知道的吗?
现在就传扬出去要写降表,你看带宋朝廷砍不砍头就完了。
“算了算了,回来吧,别去问了。”初九已经应命转身往外跑了,张巡又把他叫了回来。
“什么事啊,瞧你把初九差使的。”李让从外头走进来,就瞧见在走廊上转的如同陀螺一般的初九。
“嗐,问问今年发解试什么时候下场。”张巡立刻就找了个其他的由头。
“快了,下个月的事。你先看这个。”发解试关乎李让能不能参加明年的省试,但是李让本人似乎并不很上心。
“嗯?”接过一瞧,是李株的书信。
仔细一算,李株离开无锡也超过半年了。此时大江航道还在宋军的手中,蒙军尚未突破汉水河口,杀入长江。是以重庆的消息还能够快速的送抵常州,等蒙军过江,想送回来就难咯。
瞧瞧什么事吧,快速的通读了一遍之后,张巡心下了然。李株检点全郡文书,又连续走访和调查,得出了一个令人心惊胆寒的数字。
此时在宋朝廷治下的四川领地内,仅有不到八十万口,丁壮满打满算不超过十七万。重庆还是夔峡两路最大的城镇,治下不超过二十万口。
就这点百姓,别说动员起来,去策应荆湖的战事了,连自保都有些困难。
如今朝廷对四川的投入又大量减少,即便他在重庆且屯且战,也很难维持。所以李株希望李让,赶紧起运十万斛粮食,以及亟需的布、铁、钱等项,发往重庆。
无锡李家自然是有这些东西的,但是没有这么多的船。别人不知道,李让却知道,张巡自顾自的打造了几百条纲船。
原本以为是给陆秀夫筹集润州和建康司农仓夏粮用的,但是后来发现陆秀夫用完之后,也没有带去杭州,就这么留在了常州。
所以李让就跑来向张巡借船,船走的快点,一个半月就能从常州发到重庆。到时候还能从重庆拉点药材、皮革、木材和银回来,权当是做买卖了。
啊……
且不说那些纲船都是为了伯颜准备的,单单是现在发船去上江,要是半道上就被伯颜俘虏了怎么办?
不是看不上高达,主要是怕伯颜他赤手空拳拆高达啊。
要是高达被伯颜打垮了,蒙军进入长江,别说什么药材和银子了,就连拉过去的粮食都保不住,全都要便宜了蒙古人。
“朝廷不是刚发了王观察的兵去鄂州嘛,正好跟著王观察一道走。”王坚当年和李株有过同僚的情分。
要不王效节到常州,也不会先去找李株。只是李株去了重庆,这才在李让的介绍下,来找张巡。
“那回来呢?”跟著王安节去鄂州,那多少还有点保障,可回来就未必啦。
“回不来,我照价赔你的船嘛。对了,你要这么多船做什么?”李让终于想起了这一节,话说到这儿了。
“行行行,初九,过来带表兄去船场。”张巡被这一问,立刻岔开话题,让初九带著李让去船场。
初九方歇一会儿,复又转到门口。张巡应了李让的请,李让还得给他爹送粮食,便也没有再追问,立刻起身跟著初九出门。
第55章 55.此时来问结亲事
回到降表的事上,张巡是不是得找一个文采斐然,还没有什么硬骨头的人,加入到自己的投降派小团体里边?
很可惜,周围人看著,各个都是慷慨义气,忠心王事的。即便是小厮仆役,道士僧俗,也瞧不出什么格外的软骨头。
历史上带著建康,也就是南京投降的人是谁啊?带著润州投降的又是哪个?应该都是吕文焕家的门生故旧。具体是不是如今在任的官吏,就不清楚了。
安庆的范文虎倒是投降的很快,但他比张巡还不如,张巡好歹还粗通文墨呢。等等,江西的吕师夔肯定是要降的,保不齐他已经和吕文焕勾搭上了。
不过这厮似乎也没啥文化啊……
烦。
“哆哆哆。”张巡正烦著呢,瞧见张母和她的老侍女在厅外敲门。
“母亲。”张巡连忙起身,招呼张母入内坐下。
张母倒也没啥大事,就是夹著一封信来给张巡看。前头张逞不是来信,让张巡劝阻陆秀夫赴任军器所嘛,张巡就让谢拉护著来人回信去杭州。
方才谢拉带著张逞的回信返常,瞧见张巡在和李让商议事情,便轻车熟路的去找张母。张母又是给他点心,又是给他汤的,塞得满嘴都是,才说张大哥有信来。
拆开一瞧,两件事,一是张逞询问张母有没有帮张巡挑选良人。最早的时候张巡还小,之前四五年在守孝,也不方便提。现在张巡都二十了,合该尽早挑选。
陆秀夫回到杭州,就和张逞聊起了这件事。陆秀夫的意思是李庭芝的女儿怎么样,妆奁什么的保证准备好,少说五万贯,就看老张家什么想法。
另一件事还是谣言,但在杭州的朝堂,谣言往往就意味著事实。一旦朝廷出来辟谣,则完全坐实谣言。
刘整奉命担任河南行枢密院枢密使,奉命领四万兵,往攻淮南东西两路。现在大军已经进抵沿淮各边,恐怕淮南也要事起。
重点是淮东和淮西的安抚使,都被调去了汉水,死守汉水和长江的汇口,防止蒙古水军过江。扬州和庐州都没有人坚守,朝廷恐怕会另选能员。
谣言嗷,纯谣言,据说主政的贾似道,有意排挤张逞,出外为淮南两路安抚副使,知扬州,加显谟阁待制。
哈?
娶李庭芝的女儿?张巡先是惊讶于陆秀夫拉得什么郎配。又担忧张逞真的出外为扬州知州,一旦他进入扬州,怎么挡得住刘整这般宿将。
假使扬州城破,张逞必然自杀殉国。这种事是张巡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到的,之所以投降,就是打著骂名我来担,亲亲眷眷,一门郎党,满郡乡亲,都可以逃一个活命的主意。
要是张逞带著老婆孩子自杀殉国,那张巡不就白投了嘛。
瞧见张巡眼珠子不停的转,张母还以为张巡正在思索自己的婚事呢,便张口说李潭州家的女儿想必是极好的。可以先偷偷写一封信去润州,张巡的大姐不正在照顾李庭芝的家眷嘛,瞧瞧人家的模样性格。
要不是无锡李家没有合适的女儿,张母早就给张巡订亲事了。
不是,我的妈诶,你不担心担心你的大儿子要去守扬州了吗?张巡抛出这个问题,张母倒也没有如何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