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大宋如今所用的年号叫做靖康对吧?哈哈哈……看来这‘靖康之耻’必将成为咱们大金族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一段佳话呀!”
“也不知道宋朝的小皇帝准备的怎么样了,让人去催一下。”
北城门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朱棣身先士卒,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十万大军如汹涌潮水般迅速抵达此地。
负责守卫北城门的宋军将士们瞬间惊呆了,他们瞪大双眼,满脸难以置信地望着眼前这支气势磅礴的军队。
北城门守将李玉更是惊得目瞪口呆,嘴巴张得能塞进一颗鸡蛋。
无论如何也未曾料到,这看似平静的城中竟然隐藏着十万之众的精兵强将。
一时间,惊喜之情溢于言表:“哈哈哈哈,好啊,实在是太好了!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真没想到城中竟有如此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精锐部队。”
要知道,此时城外正被金人的大军所围困。
虽然外城失守,但是内城还在。
出现寥寥几个或者十几个金兵还有可能。
整整十万金兵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城中,那绝对是天方夜谭之事。
所以,李玉想当然地认定这些人马必然都是大宋自己的士兵。
于是,他壮起胆子,高声喊道:“你们的将军是谁,让他来见我。”
话音未落,老赵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轻蔑的冷笑,嘲讽道:“哼,自身实力不怎么样,摆起架子来倒是不小。”
听到这话,李玉顿时火冒三丈,怒喝道:“你竟敢口出狂言!”
就在这时,朱棣猛地挥动右臂,随着他的动作,身后的万朝联军如同下山猛虎一般,毫不犹豫地发起了冲锋。
刹那间,喊杀声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李玉和他的部下们哪里见识过步枪和大炮的巨大威力?
只听得一阵轰鸣声响彻天际,火光冲天而起。
紧接着,密集如雨的子弹和炮弹呼啸而来。
仅仅一个照面,李玉连同部下就被这恐怖的火力吓得魂飞魄散,肝胆俱裂。
几十名亲兵瞬间乱作一团,士兵们纷纷抱头鼠窜,完全丧失了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气。
李玉被万朝联军特战队擒获。
万朝联军轻轻松松,便占领了北城门。
“不知道小朱什么时候回来?”
话音刚落。
周围突然多出数万人影。
“哈哈哈哈,小朱掐的时间还挺准确,”
朱明摆摆手:“什么准确,刚才我自己回来看了一眼。”
兵多将广。
两万人负责守住城门。
城门缓缓打开。
朱棣冷笑一声:“众将士,随本帅出城迎战,送给金人一个‘靖康之耻’!”
第349章 五万人的‘献宝’队伍
外城的一些金人,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全神贯注地留意着城门方向的任何风吹草动。
就在离城门不远处的地方,有一个由三个人组成的小队正静静地蹲伏在那里,远远地观望着北城门的情况。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三个人时不时的看向城门。
突然,原本紧闭的城门缓缓地打开了一道缝隙!
看到这一幕,三人的脸上瞬间露出了惊喜之色。
原来,他们三人乃是完颜宗翰特意安排在此处观望的眼线。
在出发之前,完颜宗翰就已经明确地告诉过他们,如果发现宋朝皇帝带领人马来此献宝,一旦城门打开,必须立刻将这个重要的消息带回营地。
对于当前的战况,这三个人心里跟明镜儿似的。
大宋国都的外城早已被金兵攻破,如今只剩下内城还在做最后的苦苦挣扎。
在这种形势下,城门自然不会轻易打开。
所以,能够让城门开启的原因,恐怕也就只有宋皇亲自带人来献宝这件事了。
眼看着城门刚刚开启,三人之中的其中一人迅速站起身来,嘴里嘟囔道:“奶奶的,可算是把我们给盼来了,害得老子在这里苦等了这么长时间!你们两个继续在这里盯着,我现在立马赶回去向将军汇报这个好消息。”
听到这话,另一个人连忙凑上前去,满脸谄媚地笑着说:“队长,这点小事就交给小弟我去办吧,您在这儿歇着就行。”
然而,那位被称为队长的人却毫不客气地瞪了他一眼,大声呵斥道:“什么叫小事?这可是关乎全局的大事,你给我老老实实待在这儿看着,要是出了半点差错,我饶不了你!”
说完,只见那名队长翻身上马,扬起马鞭狠狠地抽了一下马背,然后便如离弦之箭一般朝着完颜宗翰所在的营帐疾驰而去。
马蹄声在空旷的原野上回荡,仿佛预示着一场重大变故即将来临。
“哼,说到底,还不是为了赏赐!”其中一人满脸不屑地嘟囔道。
另一人随声附和:“就是啊,如果我们去报信,大帅一高兴,说不定还会给咱们记上一大功呢。”
尽管心中有些许不情愿,但两人还是无可奈何地继续蹲守在原地,眼睛紧紧盯着前方。
此时,城门缓缓地开启了一道缝隙。
紧接着,只见一支穿戴得整整齐齐、威风凛凛的士兵队伍,迈着沉稳而有力的步伐,从容不迫地从城门内走了出来。
蹲伏在不远处观望的这两个人,将眼前的情景尽收眼底。
“真没想到啊,这宋皇还挺注重排场的嘛!瞧瞧这些全身披挂着铠甲的士兵,放着战场不去奋勇杀敌,却偏偏跑来这里充场面,简直太浪费了!”
其中一个人忍不住摇头叹息起来。
另一个人则接口说道:“可不是嘛!如此精良的护甲,居然穿在了这群胆小如鼠的家伙身上,你再瞅瞅,他们手上连根像样的兵器都没有,就只是握着一根破木棍而已。”
言语之间,充满了对这支士兵队伍的鄙夷和轻视。
“唉,真是暴殄天物!要是这些护甲能够归我们所有该多好……希望大帅到时候能想办法把它们统统讨要过来。”
两人一边小声嘀咕着,一边继续目不转睛地观察着这支看上去很有气势的队伍。
然而,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他们的心里开始犯起了嘀咕。
“有点奇怪,怎么一下子出来这么多人?”最先开口的那个人眉头紧皱,面露疑惑之色。
身旁的同伴也同样感到不解,迟疑片刻后猜测道:“难道说,他们并不是前来向我们献宝的吗?”
这个想法刚一冒出来,便立刻遭到了对方的否定:“应该不会吧,你看他们连一件武器都没携带,想必是由于所要进献的宝物数量众多,所以才不得不派出这么多人手前来押送吧。”
“有可能,你看看那一辆辆的小车,上面装着一个带着筒子的东西,看上去很有份量,估计是好东西。”
两人就这样蹲在那里,满心狐疑地望着越来越近的人群,试图从中找出一些端倪。
一炷香的时间悄然流逝,两人静静地伫立着,身体和精神似乎都已陷入一种近乎麻木的状态。
遥望那高大厚重的城门,源源不断的士兵从里面鱼贯而出。
两人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一幕,心中暗自估量起来。
粗略一算,出城的士兵数量已然超过五万之众!
而且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士兵无一例外,皆身穿着统一制式的护甲。
其中一人不禁感叹道:“早就听闻大宋富庶无比,今日一见,果不其然啊!这数以万计的士兵,竟然人人都身披重甲。”
另一人附和着点头称是,并接着说道:“幸亏咱们先前遭遇的那些宋军并非如此装备精良,要不然鹿死谁手恐怕还真不好说呢。”
这时,先开口那人忽然皱起眉头,一脸狐疑地说道:“不过话说回来,这宋皇的脑子是不是有些不太正常?拥有如此众多的优质护甲,却不让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们穿戴,反而拿来装点这城门的门面,实在是荒唐可笑至极!老实说,我都怀疑他们是出城战斗的。”
身旁之人闻言略作思索后,摇了摇头表示否定:“依我看,肯定不是。你看看,他们虽然人数众多且全副武装,但手中所持之物尽是些棍棒而已,并未见有人携带弓弩刀剑等兵器。想必也是担心会引起我们的误解吧。”
与此同时,在内城的皇宫之中,气氛却是异常凝重压抑。
满朝文武大臣们面色阴沉如水,一个个神情肃穆地站立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上。
此时此刻,大宋的都城仿佛置身于一片黑暗的深渊之中,四周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
如狼似虎、凶神恶煞般的金兵已经将这座繁华热闹的城市围得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犹如铜墙铁壁一般。
整座城池摇摇欲坠,危在旦夕,每一刻都有可能被敌人攻破而彻底沦陷。
一旦城门失守,城中的人们恐怕都将会成为金兵的阶下囚,任人宰割。
那些往日里贪污受贿得来的巨额财富,此刻却再也没有机会去肆意挥霍享受。
这些不义之财极有可能会被贪婪成性的金人尽数掳走,一分一毫都不会留下。
不仅如此,就连他们如今所拥有的崇高地位和权势,也都将化为泡影,消失得无影无踪。
即便是最终双方能够通过和谈来解决这场危机,让金兵撤离此地,但这一段屈辱的历史仍会在史书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日后每当有人提及本朝之时,“耻辱”二字必然会成为无法回避的话题。
想到这里,不少人的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悔恨之意。
暗自懊恼当初为何要如此贪恋权力,不择手段地排挤那些能征善战的将领;
又为何要那般贪心不足,大肆侵吞宝贵的军资。
倘若当初能够稍微收敛一些自己的欲望和行为,或许今日就不至于落到这般田地。
“陛下现在何处?”有人忧心忡忡地问道。
“我等也不知晓啊,想必陛下正在某处大发雷霆吧。”另一人无奈地回答道。
众人纷纷对那帮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的金兵表示愤慨与不满。
“这群金人简直就是毫无礼数可言!竟敢公然羞辱我们尊贵的陛下,真是胆大包天!”一个大臣怒不可遏地说道。
“哼!他们不过是一群尚未开化的野蛮之人罢了,即便其兵力强盛一时,说到底也只不过是一群粗鲁无知的兵痞子而已。”另一名官员满脸不屑地讥讽道。
尽管心中充满愤怒与怨恨,但大家还是怀着一线希望,期盼着在下一次会面时,双方能够顺利达成和谈协议,从而结束这场可怕的噩梦。
众人议论纷纷之际。
一名士兵急匆匆的跑来。
“各位大人,大事不好了,北城门失守!”
满朝文武如入冰窟,通体发寒。
“怎么会,金人不是一直在城外,狮子大开口等着我朝进献宝物吗?”
“难道说,他们改变主意了?”
“陛下呢,快去找陛下,只有陛下出面,才能重新回到谈判桌上。”
前来传信的士兵摇头说道:“各位大人,不是金兵攻城,是一支不知道来意的大军,足足有十万人,突然出现在城内,奇袭城门,北城门落入他们手中,并且打开城门,朝着金人方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