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心里在悄悄给孙策默哀。
不知道孙策看到数以百计甚至上千的各种铁甲战舰,换成自己的话,说不定就被唬住了。
“给你一个建议,想要退位,赶紧弄孩子吧,熬上十几二十年,你就能从政务中解放出来,不然的话,老朱能扒了你的好皮。”
洪武朱棣没脸愁闷。
没有接班人之前,肯定是没有办法退位的。
洪武朱棣甚至都在盼着有人推翻自己。
第二日清晨,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孙策带着几位亲信又一次来到了这熟悉的江边的一个凉亭。
面带微笑,满心欢喜地欣赏自己未来的水师。
正当孙策兴致勃勃、想要吟诗一首以抒怀时,原本风平浪静的江面上却发生了惊人的变故。
只见一艘庞大无比的战船如同幽灵一般,突兀地出现在江面上。
战船犹如一座移动的山岳,气势恢宏,令人瞠目结舌。
孙策和他的同伴们都愣住了,一时间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看花了眼。
“你们……可有看到,江中竟然突然冒出这么大一艘船?”孙策瞪大双眼,满脸惊愕地问道。
“大人,属下也看到了!这艘船可比咱们这边的大多了啊!”一名下属连忙回答道,声音中难掩惊讶之情。
“真没想到,你们居然也都瞧见了。本将军刚才还以为只是我一时眼花呢,如此巨大的船只,想必应该是来自海上的战船吧。”
孙策眉头紧蹙,心中暗自思忖着。
紧接着,他当机立断地下达命令:“立刻派人前去打探一番,务必弄清楚这艘大船究竟从何而来,若能获取其建造之法,那就再好不过了。”
孙策等人尚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毕竟,此时江面视野开阔,能见度极高,仅仅只有一艘巨型战船骤然现身于此。
即便它真是敌方的船只,单枪匹马也难以掀起多大的风浪。
仅仅过去了短短几分钟而已。原本风平浪静、波澜不惊的江面上,就在距离那艘庞大战船不远处的地方,毫无预兆地再次冒出了一艘同样令人瞩目的战船。
这艘新出现的战船,其体积和规模相较于先前那艘而言,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宛如一座移动的水上堡垒。
孙策等众人见状,不由得齐齐惊讶得站起了身来,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色。
其中一人忍不住失声惊呼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居然又多出了这么一艘巨型战船!”
孙策的眉头紧紧皱起,表情瞬间变得无比凝重起来,沉声道:“这实在太不可思议了!今日天气晴朗,视线良好,整个江面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根本就不存在可以藏匿如此巨大战船的可能啊。”
众人面面相觑,心中皆是充满了疑惑与不解,纷纷暗自思忖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刚才第一艘巨船悄然无声地现身时,或许还能用他们之前疏忽大意未曾留意到作为解释。
然而此刻,当第二艘巨船就这样明晃晃地出现在所有人的眼前时,孙策等人可是将整个过程都瞧得真真切切。
它就像是从虚空中直接冒出来似的,完全没有丝毫的征兆可言。
正当孙策等人还沉浸在震惊之中,尚未想通这两艘巨船为何会这般突兀地出现之时,更为惊人的一幕发生了——只见在他们几人的注视之下,第三艘巨型战船竟然也如鬼魅般突然出现在了江面上。
这下子,孙策等人再也无法保持镇定自若了,一个个惊惶失措地叫嚷起来。
“大人小心,看这样子,对方恐怕来意不善!”
另一个人则附和着说道:“是啊,如此神不知鬼不觉、鬼鬼祟祟的行径,说不定他们就是冲着咱们来的呀!”
一时间,紧张的气氛弥漫开来,压得众人几乎喘不过气来。
孙策脸色阴沉。
自己如今正在暗中发展阶段。
一旦战斗的话,肯定会暴露。
到时候朝廷和曹操肯定容不下自己。
“马上派人去前去询问,一定要弄清楚对方的来意。”
第342章 孙策怀疑人生
时间悄然流逝,一个时辰转瞬即逝。
在此期间,平静的江面上忽然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上百艘大船如幽灵般缓缓浮现出来。
孙策和他身边的众人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愕地望着这一幕,心中早已被震撼得麻木不仁。
在他们目不转睛的观察之下,只见每隔一小会儿,便有一艘大船从那看似空无一物的江面冒出头来。
无论他们怎样努力去寻找蛛丝马迹,却始终未能察觉到任何端倪,仿佛这些大船真的是凭空出现一般!
而更令他们瞠目结舌的是,这些突如其来的船只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每一艘都极其庞大。
即便是其中最小的一艘,与孙策麾下最大的战船相比起来,也要大出许多倍。
经过一番仔细观察后,孙策等人还惊奇地发现,这些陆续现身的大船显然并非普通的运输船,而是清一色的战船!
它们在江水中整齐划一地排列着,犹如一支威武雄壮的舰队,散发出令人胆寒的气势。
如此众多且规模宏大的战船突然出现在江河之中,自然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岸边很快就聚集起了一大群好奇的百姓,人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天老爷,真是活久见呐!想不到世上竟还有这般巨大的船,可比俺们老汉平日里打鱼所用的渔船大多啦!”一位年逾花甲的老者惊叹道。
“看这样子,恐怕是又要有战事发生了吧?”有人忧心忡忡地猜测道。
“谁说不是呢?哪户人家打个鱼能用上这么多的船啊,也只有打水仗的时候,才会出现这么多的船吧,不知道船上面的大王是谁。”另一个人附和着说道。
“唉,这才刚刚打完一场大战役没过多长时间,如今又要打仗了,真不知道样的日子何时才能到头哟……”
“唉,要是能有一个利害的大王出现就好了,赶快终结这没完没了、三天两头就要打仗的苦日子。”一位满脸愁容的老者摇头叹息道。
旁边另一位中年人也附和着说道:“是啊,看那架势好像挺厉害的呢,但愿这位大王成功占领此地之后能够牢牢守住。这三天两头地打仗,我家老汉田地里种的那些庄稼,可都被糟蹋得不成样子啦!”
人群中时不时便会传出一阵又一阵沉重的叹息声。
众人忧心忡忡,对于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深深的忧虑与不安。
在古代,无论什么时候打仗,最终受苦受难的都是百姓。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此时此刻,孙策一行人正坐在凉亭之中,如坐针毡般地坐立难安。
每个人的脸色都异常凝重,尤其是孙策,他眉头紧皱,目光死死地盯着远处江面上逐渐靠近的战船。
其他人可能对此情况尚不明晰,但孙策心里却跟明镜儿似的——对方毫无疑问正是冲着他而来的。
毕竟现如今这片土地之上,唯有他孙策所率领的这股势力尚存。
不是冲着自己,还能是何人。
难道说对方浩浩荡荡地带这么多战船前来,仅仅只是为了游山玩水吗?
显然不可能!
“真是可恶至极!之前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到现在居然一个都还没有回来!”
孙策愤怒地拍案而起,额头上青筋暴起。
他已经接连派出了好几拨使者前去查探情况,然而时至今日,依旧没有收到哪怕一丁点儿关于这些使者的消息。
这种状况使得孙策愈发焦躁难耐起来。
一旁的心腹将领小心翼翼地凑上前去,压低声音说道:“大人,依属下之见,此次来者不善呐。您瞧瞧咱们这边的战船,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远远比不上人家那边。真要打起来的话,只怕咱们很难敌得过他们呀。”听到这话,孙策的脸色变得越发阴沉难看了。
“水中交战我方处于劣势,既然如此,那便想办法引诱他们上岸!一旦踏上陆地,他们的水战优势将会荡然无存。而只要我们坚守营地、清除周围田野中的一切资源,哪怕他们有几万之众,也绝非我们的敌手!”一名将领斩钉截铁地说道。
另一名谋士附和道:“没错,暂且避开敌人的锐气,无需与他们正面交锋分出胜负,只需确保不让对方得到任何粮食补给即可。时间一久,他们必然会因为缺粮而自行崩溃。”
孙策微微颔首,表示赞同这一策略,他心中自然也是十分清楚其中关键所在。
单看对方的战船,孙策就知道,自己的水军肯定不是他们的对手。
“诸位尽管放心好了,在此之前,我早已部署妥当相关事宜,绝不会有任何人胆敢向他们出售一粒粮食!”
“如此甚好!”
宽阔的江面上,波涛汹涌,浪花拍打着岸边。
而此时,说话之人正稳稳地站立于上百艘战船之中最大一艘战船的船头之上,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郑和。
只见此刻的郑和面色沉静如水,仿佛这世间再大的风浪也无法掀起他内心丝毫的波澜;他的目光冷冽如刀,直直地射向眼前的十几名使者,那眼神中的寒意令人不寒而栗。
“方才我的话语,你们可是都听得真切明白?”
郑和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犹如闷雷一般在众人耳边响起。
面沉似水,再次开口问道,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那十几名使者感受到了来自郑和身上强大的气场压迫,一个个噤若寒蝉,不敢有丝毫怠慢。他们赶忙连连点头应道:“将军放心,小人们一定将将军所言一字不差地转达给太守大人!”
然而,就在不久之前,情况却并非如此。
一开始的时候,被派来的使者可是趾高气扬、不可一世。
毕竟,在他眼中看来,对方仅仅只有区区两三艘战船罢了。
虽然说这些战船的体型颇为巨大,看起来威风凛凛,但终究数量稀少得可怜。
正所谓蚁多咬死象,即便对方的战船再怎么坚固强大,只要自己这边凭借着数量众多的老旧残破小船,持续不断地对其发起攻击,就不信不能把对方给活活拖垮耗尽。
优势在我。
怀揣着这般轻视之心,这位趾高气昂的使者起初压根儿就未将郑和以及其脚下那气势磅礴的战船当一回事。
郑和可不是好惹的主儿,面对如此傲慢无礼之人,他自然不会容忍。
身形一闪,瞬间欺身至使者面前,扬起手掌便是几个清脆响亮的大嘴巴子扇了过去。
打得那使者眼冒金星、晕头转向,一时间竟不知自己身处何地。
就在使者还沉浸在被打的惊愕之中时,更为惊人的一幕展现在了他眼前。
原本平静的江面之上,一艘艘巨大的战船如幽灵般悄然浮现,毫无半点征兆。
更令使者瞠目结舌的是,这些突然现身的大船居然全都是由坚不可摧的钢铁打造而成!
普通的弓箭射在上面,犹如以卵击石,根本无法穿透分毫。
紧接着,使者又惊恐地发现,那些站在战船上的士兵们,人手握着一根类似于烧火棍的奇怪武器。
此外,每艘战船上都有一些黑漆漆的铁管子突兀地伸出来,让人摸不着头脑,全然不知它们究竟有何用途。只能感觉很厉害的样子。
随着江面上战船数量的不断增多,后面赶来的使者们一个个吓得脸色煞白,再也不敢有丝毫嚣张气焰,纷纷变得老老实实起来。
一直等到此次需要运送的庞大军队全部抵达完毕之后,郑和这才挥挥手示意允许所有的使者离去。
于是乎,这群惊魂未定的使者们赶忙登上他们来时乘坐的那几艘小船,争先恐后地向着岸边疾驰而去,仿佛身后有洪水猛兽追赶一般,生怕稍有迟缓便会遭遇不测。
岸边,孙策心急如焚地眺望着远方,期盼着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使者能够早日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