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方面,更是有着令人惊叹不已的巨大进步。
大秦过去一直用于记载文字的沉重竹简,早已被轻薄柔软、易于书写和保存的纸张所取代。
在那些从外地引进的优秀人才助力之下,大秦各郡基本上都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造纸工厂。
在这片广袤的大秦土地之上,这些造纸厂犹如一座座神奇的工坊,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各种类型的纸张。
它们不仅大量生产着供文人墨客们尽情挥洒笔墨、创作出优美诗文和书法作品的高质量书写用纸,还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需求——卫生纸也应运而生!
这一创新之举极大地方便了民众的生活起居。
说来有趣得很,政哥的儿子公子高竟对这看似不起眼的卫生纸产业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关注,并积极投身于推动它向前发展的工作之中。正因如此,他在大秦可谓声名远扬,成为了众人皆知、口口相传的“卫生纸皇子”!
历史上闻名遐迩的秦直道自然不会再去建设。
不过,大秦已然初步构建起了自己的交通网体系。
四通八达的公路如同一条条坚韧的纽带,将大秦主要的郡县紧密相连在一起,并且正以势不可挡之势向着周边地区不断延伸拓展。
此时,大规模的电站尚未崛起,不过一些小巧玲珑的火力发电站和水电站却已悄然登场。
繁华热闹的大秦咸阳城,道路两旁矗立着一排排整齐而又明亮的路灯。
每当夜幕降临,这些路灯就宛如璀璨的明珠般绽放出耀眼光芒,照亮了咸阳的每一个角落。
除了寒冷刺骨的冬季之外,许多老百姓以及莘莘学子都喜欢在夜晚时分聚集到路灯周围,享受那份独特的欢乐时光。
想必后世耳熟能详的“凿壁借光”故事,在如今这般灯火通明的环境下怕是再也难以重现。
大秦的教育事业已然取得显著成效。
惊讶于后世教育的先进。
政哥对于教育事业可谓是不遗余力地投入大量资源。
几乎就是照抄后世的教育,只是稍作改动,适合大秦的国情。
对于大秦这个时代来说,可谓是非常的先进。
大秦帝国的教育体系呈现出一番崭新的景象。
在乡村地区,每相隔不远的几个临近村庄必定会设立一所小学,以便让孩子们能够就近接受基础教育。
而在镇一级别的行政区域,则至少会配备一所中学,以满足更多学子进一步深造的需求。
不过,大秦由于目前尚无足够多具备升入高中资格的学生,所以高中以及大学的数量相对较为稀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必然会逐步得到改善。
在学生入学方面,政哥不仅抄袭后世,甚至更加的严厉。
凡是家中有处于适学年龄阶段孩童之人,无论是男童还是女童,都必须毫无保留、无条件地将孩子们送进学校接受教育。
所有的学杂费全部免除,就连每日的午餐都由学校方面全权负责供应。
不仅如此,学校还会向学生们统一发放得体的着装。
倘若有哪户人家胆敢公然违抗这项命令,那么等待着这些家长的将会是大秦律法严厉的制裁。
他们不仅会被没收之前所分配到的土地,失去赖以生存的根基,更会遭到大秦衙役的抓捕,送入那冰冷阴暗的监狱之中。
除此之外,还要承受被拉出去游街示众这般羞辱性的惩罚。
要命的是,还会实行株连。
大秦律法尚未采取行动,那些同住在村庄里的邻里乡亲,也绝对不会坐视不管。
若是哪家父母狠心不让自己的孩子去上学读书,恐怕不等官府来人,愤怒的村民们便会率先打上门去,直接送到衙门,免得被波及。
学校的教学科目安,和后世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别,但也有着其独特之处。
以历史课本为例,它的厚度相对于后世的版本而言明显要轻薄许多。
关于远古时期人类的记载几乎没有,而像后面的大汉、大唐、大明等朝代的内容,自然而然也是不会出现在这本教材中的。
英语课?这是什么鬼,根本就不会存在。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
大秦刚刚建立,百家摩拳擦掌,准备大力发展。
结果,还未发展起来。
大秦全民教育,给了百家当头一棒。
适龄的孩童都去上学了,谁还去百家门下学习,以为会慢慢没落直至消失。
发现学校的各个科目,百家顿时来了精神。
都能在各个学科中,看到自己学说。
为了延续下去,百家不得不拆解并转化成为一门门相互独立又别具一格的课程。
进入学校成为教师。
其中,儒家显得颇为郁闷,身为百家中的佼佼者,结果儒学在语文教材中的篇幅居然只有短短数章而已,远远不及《祖龙诗词三百首》所占的比重大。
平日里的考试也少。
被视为奇淫巧技的墨家,成为了一门重要的学科。
面对技术人员短缺的局面,政哥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毅然决然地决定专门创建好几所技术院校。
这些技术院校犹如一座座璀璨的灯塔,照亮了大秦迈向科技进步的道路。
它们源源不断地为大秦精心培育并输送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技术人才。
这些技术人才就像是一股股清新的甘泉,又如同一股股鲜活的血液,迅速而又顺畅地融入到大秦的各个领域之中。
在经济领域,令人欣喜的变化悄然发生。
一家家规模不一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许多大秦的普通百姓不再仅仅依赖传统的种田方式维持生计,而是勇敢地踏入工厂大门,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和精湛的技艺,通过辛勤劳作换取丰厚的报酬。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化的趋势初现端倪。
人们的生活水平节节攀升,大秦百姓的消费能力相较于以往更是有了数倍的增长。
这种显著提升的消费能力宛如一股强劲的东风,极大地带动了商业的繁荣发展。
繁华热闹的商业街人头攒动,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熙熙攘攘的集市里吆喝声此起彼伏,交易场面热火朝天。
商业的兴旺发达使得大秦的财政收入逐年递增,国家日益富强。
第318章 景帝怀疑汉武帝是亡国之君
打开通道,朱明带着政哥消失在皇宫中。
当他们踏出通道时,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广袤无垠、崭新而又陌生的疆土。
这片土地上,数十万勤劳勇敢的人们正热火朝天地投身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之中。
放眼望去,处处都是繁忙的景象,工地上尘土飞扬,机器轰鸣声响彻云霄。
安息帝国,曾经在地中海周围拥有不可小觑的势力,但与大秦相比,其国力实在相形见绌。
基础建设落后,这里的大部分地区都显得破败不堪,亟待彻底的改造和重建。
政哥站在高处,极目远眺,然后豪迈地张开宽广的胸怀,高声说道:“听闻此地自古以来从未实现过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
朱明微微点头,表示认同:“的确如此,纵观历史长河,这里始终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后世周边更是林立着数十个大小不一的国家,其中一些小国甚至还不如你平日里跳广场舞的场地那般广阔呢!许多国家的面积也就仅仅相当于咱们大秦的一个郡罢了。”
政哥闻言,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声音震耳欲聋:“哈哈哈,由此观之,他们此处正是缺乏如朕这般雄才大略之人啊!且拭目以待吧,不出数年光景,朕定要将这眼前的地中海化作我大秦王朝的内陆之海!”
听到政哥这番豪言壮语,朱明连忙附和道:“政哥威武霸气!到时候看看,你们谁能第一个统一这里。像是老朱的大明王朝,他们在航海技术方面本就有着不小优势,以往便能自行建造大型海船,所以早就开始在此地开疆拓土了。”
政哥的脸色微微一沉,眉头微皱道:“那头该死的肥猪不讲武德!凭借人多势众以及发达的造船业耀武扬威。好在,大秦也是有优势的,这现在这个时代,除了大秦之外,其他地方,要么还是原始部落时代,要么就是奴隶社会,基本上没有什么实力,就算是以前的大秦,也能轻易的打败,更不要说现在。或许再过数年光阴,我大秦定能迎头赶上。”
说罢,他冷哼一声,眼中闪过自信的光芒。
一旁的朱明则是嘿嘿地笑了起来,露出一排洁白整齐的牙齿,调侃道:“政哥,那你可得加把劲!以咱们大秦目前的实力而言,自是不在话下。要知道,如今这欧罗巴大陆和中冻地区都尚处于极度落后的状态,若真动起手来,简直易如反掌。像老朱、老杨他们所处之地,虽然打败对方不是问题,但是文化信仰等等一方面形成,改变的难度,相对于大秦来说要难上一些。只是大秦的人口,相对于其他几个朝代,一时半会很难赶上。”
政哥心中自然明白。
在其他诸多方面,各国之间皆可共享先进的科学技术,彼此间的技术水平差距其实并不大。
惟独在人口数量这一点上,大秦着实吃了大亏。
为此,政哥近来一直潜心钻研如何有效提升大秦的人口规模,以期弥补这一短板。
正在此时,朱明突然间听到一阵清脆悦耳的提示音在自己脑海中响起。
“叮——有大汉客人前来,请速速前往迎接。”
朱明先是一愣,随即便面露喜色,自言自语道:“未曾想到此次前来的竟是大汉的皇帝陛下。想那刘哥平日里总是喋喋不休地埋怨大汉皇帝众多,却鲜少有现身者。此番终于盼来了一位,倒是可以让我们的阵营愈发壮大了呢!”
政哥疑惑的看着自言自语的朱明:“小朱,怎么了?”
朱明微微一笑:“没什么,就是大汉来人了,估计是哪个皇帝出现,我得去迎接一下。”
闻言,政哥脸色铁青。
实在是,大秦已经人全了。
怒骂:“胡亥和赵高这两个畜生,要不是他们干的好事,说不定历史上的大秦,不会这么快就灭亡,大秦也不用二世而亡,就算是从大秦重新分裂成七国,也能多出了几个皇帝。你把我送回皇宫,我去打一顿赵高。”
朱明心里竟然对赵高生出了些许同情之意。
想那赵高,自从嬴政知晓了大秦未来的历史走向之后,他的日子可就变得无比悲催起来。
每天不仅要像个小丑一般卖力地表演着类似于指鹿为马这样荒诞不经的戏码,而且还时不时就得承受来自嬴政、李斯等一众大佬的亲切“问候”。
这其中的辛酸苦楚,恐怕也只有赵高自己才能够深切体会得到。
从一百八十斤的胖子,锻炼成了一百二十多斤的反骨。
唯一的乐趣,可能就是天天幻想着,如何推翻大秦。
朱明来到汉武帝的御书房,发现汉武帝不在,询问后知道汉武帝正在上朝。
于是躺在御书房中的沙发上睡了起来。
正迷迷糊糊地躺在沙发之上假寐呢,忽然间听到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
紧接着,只听得“吱呀”一声轻响,房门被人缓缓推开。
朱明微微睁开双眼,抬眼望去,但见来人正是汉武帝刘彻。
此时的刘彻刚刚结束早朝,脸上还带着几分尚未褪去的威严之色。
老刘走进御书房,一眼便瞧见了横躺在沙发上的朱明,当下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好你个臭小子,怎的这般懒散,大白天的竟在此处呼呼大睡!方才你可是错过了一场好戏啊,你刘哥我在朝堂之上那叫一个威风八面,霸气侧漏!”
朱明闻言,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好奇之情,忙坐起身来问道:“哦?朝堂之上究竟发生了何事?能让刘哥如此高兴?”
汉武帝嘴角微扬,得意洋洋地说道:“也没啥大事,无非就是些周边小国派来的使节,一个个争前恐后地上书,表示愿意尊崇朕为天下共主罢了。”
朱明听后却是撇了撇嘴,不以为然地嘟囔道:“这个嘛……即便没有这些小国的使节上书,咱们大汉本就是当之无愧的天下之主啊。”
刘彻先是一愣,随后摇了摇头笑道:“话虽是这么讲,可当有那么一群小弟围在身边高呼‘666’的时候,那种感觉还是相当舒爽畅快的!”
朱明嘴角抽搐一下,想不到刘哥也有傲娇的一面。
“刘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这次可算是遂了你的心愿啦!大汉那边来人了,你想不想过去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