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第87节

  【很快事态影响到了长安城中。】

  【很多朝臣高呼——‘晋王谋反’,而和这些朝臣对峙的兵士又高呼着——‘晋王替父报仇,以清君侧’。】

  【围观的百姓不知真假,看着两边人马的捉对厮杀,但那些朝臣身旁的大多都是常服家奴,反倒是楚世昭这边的人,都是身着制式的官军武装,很多分辨不清情况的百姓,下意识地支持官军,朝着另外一方人围追堵截。】【在这一刻,长安的九门,早就被郭谦派出去的武德司兵士控制,而三千先登武士立刻是将那些试图叛乱,甚至已经是处于叛乱的朝臣诛杀。】

  【等到战事休止,再由武德司的兵士来接管长安街道上的治安,避免有些士卒趁火打劫,劫掠百姓。】

  【而楚世昭麾下的先登武士,他们军纪严明,看到士卒趁乱而为的想法,就会加以制止,甚至是出手处置。】

  【由于晋王楚世昭在民间影响力颇深,这一次政变,百姓大多都选择了围观其中的变化。】

  【当天亮的时候,楚世昭脸上满是鲜血地站在皇城的入口,他手持着的长剑,一步一步朝着承天门走去。】

  【楚世昭僭越帝礼,代行先帝君权,替父皇下诏判处昨夜叛乱的朝臣,并且没有经过三司的会审,直接是处死了那些叛乱的大臣。】

  【这一夜,又称——‘承天门夜变’。】

  【桓盛上书,宣称‘东宫与王氏合谋,进献红丸,谋害了先帝,又想要诛杀晋王,而晋王为图自保,这才不得不讨伐祸乱天下的王氏外戚。’】

  【而楚世昭深知以他的功绩,是极难服众的,哪怕现在暂时控制住了长安,这也不意味着江山社稷就在楚世昭的手上了。】

  第一步惊险完成。

  但楚世昭毕竟不是李世民。

  也不是朱棣。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前,他所干下来的功绩,放在任何一个朝代,他都是开国皇帝了。

  所以他的玄武门之变,说是皇权之争,更像是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对李渊发起的挑战。

  和李世民对线的,压根就不是李建成和李元吉。

  他们两个,就是李渊手上的傀儡,李世民真正对线的人是李渊。

  是功臣李世民和皇帝李渊之间的对抗。

  朱棣也是一刀一枪,靖难之役打出来的名望,哪怕是内战,可还是实打实地从北平一路打到了南京。

  这两个人在军队之中的声望太高了,就这一点便是现在的楚世昭没法比的。

  可即使是朱棣这样雄才大略的君王,为了掩盖自己得位不正的问题,他都要继续打漠北,打游牧民族来刷名望,来给他的皇帝之位拿出证明来。

  楚世昭呢?

  他别说李世民的功绩了,就连朱棣那种在军队之中说一不二的声望都没有。

  能暂时控制住长安,都能说是险中又险。

  现在的楚世昭接任天子这个位置,出一次错,他就彻底崩盘。

  李世民的路,楚世昭已经学不了了,他只能像朱棣那样,拿功绩证明一切。

  但,这个摊子一样的天下,楚世昭能不能给它板起命来,都很难说。

  【永晋三十年,你没有立刻顺理成章地接受天子之位,而是以监国的形式,暂时总督天下事务。】

  【不久之后,你命令桓盛在长安城外,立下一个无题空白的字碑。】

  【“是非自有公论,功过后人评说。”】

  【面对近乎于窒息的压力,楚世昭只能竭力承受这天下之重。】

  【至于楚世昭立下这无字之碑的理由,何尝不是自己心中志向的体现。】

  【有些事情,做了就做了,无须解释,也不必解释。】

  【后世之人,辱我,骂我,攻我,又能如何?!】

  【我这无字碑文,就是留着给你们后人评说的机会,而这就是楚世昭的气度所在。】

  模拟界面,楚世昭手上的先登武士这个兵种已经消失了,为了提高三府军的控制力,楚世昭是将这三千人化为了三府军之中的中低级将官编制。

  如此一来,九万之众的三府军,在楚世昭手上的掌控度,才堪堪从32点突破到了68点。

  低于40点,这支军队是会有随时哗变的可能性,楚世昭不将他的骨干嫡系放进三府军,直接就从内部瓦解了,那楚世昭还用得着考虑身外之事吗?

  但是,楚世昭看到自己的统治界面,立刻是被父皇留下来的这个面板给气晕了。

  他自己打天下,无论是从南方打到长安,还是从晋阳打到长安,走的每一步,楚世昭都能一点一点的种地,一点一点的运营。

  等楚世昭打到长安的时候,他的声望不仅高的吓人,民心也很充裕,所以完全就不怕坐在天子之位,被这个位置给反噬的可能性。

  现在不一样了。

  楚世昭是政变取得的天下,他的声望很低,而且永晋帝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财政窟窿,整个国家的财政都是赤字的。

  要是楚世昭是打天下拿下来的江山,他还能一边打一边靠打地主,踩豪强和世家的头换经济,以战养战。

  现在楚世昭这个声望,他敢乱动,下场就是一堆人起兵造反。

  不过,看到这里,楚世昭的眸光变得犀利了起来。

  他要是不乱动的话,不就成了第二个永晋帝,从昂首满志的少年,一点一点地蹉跎为一个只为权力奔波,勉强安稳朝堂而只想着保住国本的私欲皇帝?

  干都干了,那就全干了。

  头硬到底!

  先把你们这帮朝臣治住,内部平稳了,立刻祭出【一条鞭法】强化国力。

  声望不够?

  楚世昭可不认为周围的这些节度使和士族是能安稳下来的。

  敢反?楚世昭他就敢打。

  打完内战打外战,平完长安平天下。

  路在自己脚下,怎么走都看自己。

  既然楚世昭不想碌碌而为一辈子,那就拿命去拼!

  说得好像我楚世昭怕过事一样!

  没米?

  那我就找你们这些蛇鼠一窝的大族狠狠地爆米!

第110章 纯粹的数值,纯粹的强度,纯粹的霸道!

  如今的大周王朝,各地民心都处于三十、四十左右,这是一个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叛乱起义的状态。

  而这个民心之下,楚世昭也很难有变法的空间,民意是不支持的。

  不过,楚世昭初步的掌权已经做到了。

  但是接下来该怎么进行人事调动,是楚世昭最头疼的地方。

  大唐王朝之中那么多的宫廷政变例子里,其实也很难有像楚世昭那么惊险的。

  楚世昭除了有个宗室的身份,完全就是武装政变,军事政变,在朝堂里,他是没有根深蒂固的绝对地位。

  这也意味着,只要楚世昭用错了一个人,他就要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比玩狼人杀还要恐怖。

  狼人杀里的狼人,那是帷幕之下可以确定为狼人的。

  大周王朝的朝堂,这里面的朝臣随时可以跳反,不是说身份上是忠臣,他就一定是忠臣,这种东西都是能通过一些事件转变的。

  李瑾跟过楚世昭,当过忠臣,可是李瑾就是次次都能当上忠臣的吗?

  种种条件下,李瑾也会变成野心家,这不是一成不变的,全看经历的事件所提供的条件。

  也就是说,没有明确的忠臣,也不可能有明确的奸臣,全看楚世昭怎么定位,怎么自行去判断这些人到底能不能忠于自己。

  楚世昭在朝堂之中能够确保是自己人的臣卡,满打满算不过三人。

  【郭谦】、【杨方】、【桓盛】。

  郭谦为了保住自己武德司指挥使的位置,是半‘胁迫’的状态下,帮助楚世昭取得了宫廷政变的进一步优势。

  但他已经没得选了。

  接下来楚世昭若是被群臣推翻,这三个人就是第一批被清算的人。

  身为既得利益者,既然享受了胜利的果实,就得付出一定的代价,而代价就是他们四人就是一个共同利益体。

  楚世昭完了,他们三人都要跟着一起陪葬,所以这三个人,楚世昭是能放心去用的。

  奈何,【郭谦】的能力实在是有限,让他当个武德司指挥使,明明是一个情报机构的重要位置,却能给你打出什么小道消息都打听不出的效果。

  楚世昭还不能替换【郭谦】,只能让他挺在这个位置,不然又没人能用了。

  相较之下,桓盛这一次,却成为了楚世昭这边的绝对核心臣卡。

  不管桓节有没有向楚世昭宣誓效忠,楚世昭都能拿凉州作为绝对的威慑力恐吓群臣。

  因为桓节是桓盛的弟弟。

  楚世昭是能利用这个信息差,唬住别人的。

  何况现在的朝堂,就是被楚世昭的武力所镇住的,你拿什么威压朝廷,就最好这个东西别丢了,一旦丢了,那就是墙倒众人推。

  先给桓盛上地位。

  【永晋三十年二月,你让朝中大臣彻查红丸案,桓盛在宫廷残余的红丸之中,发现这种红丸是由多种大补之物而成,确实是有滋养身体、强身健体的功效,但是永晋帝身体虚弱,贸然进补,必然有失,认为东宫此举是为了借刀杀人,以此谋害永晋帝。】

  【桓盛又在王氏的家中,搜刮出来五百副甲胄,谋反之意昭然若揭。】

  【于是,你将红丸案定性为东宫楚世煦伙同王氏密谋颠覆朝权,毒杀永晋帝的证据。】

  【永晋三十年三月,你表露自己此番作为,这是‘替父报仇’、而王氏实有‘外戚乱政’之举,东宫楚世煦更是为了皇位不择手段。】

  【桓盛有拨乱反正之功,于是楚世昭将其拔擢为宰相,尚书左仆射。】

  【但是朝堂之中,有一位言官却站了出来。】

  【此人姓董,名费,他在朝会之上,直直地将自己的官帽摘了下来,直言不讳地说道:“殿下因为东宫弑杀陛下,将其处死,这是拨乱反正,是行自己的孝义之道,甚至愿意担上弑杀兄长的恶名,但是,殿下又为什么要杀死您的另外两位兄长吗?”】

  【“是他们犯了什么不能容忍的过失,还是殿下您另有图谋?”】

  【“我曾经拜读过您呈献过的治安疏,其中的内容不免让为臣之人热泪盈眶,故此,我也要说出一些作为臣下认为不对的事情。”】

  【“以此来正君子之道。”】

  【桓盛却是不慌不乱地说道:“您的意思是,殿下这是为了天子之位,所以干脆弑杀了他的三位兄长?”】

  【董费站着身板反问道:“难道不是吗?”】

  【“东宫弑杀陛下,只是东宫一人之罪,秦王和鲁王又有什么过失?”】

  【桓盛淡淡答道:“东宫进献红丸的时候,唯有晋王殿下亲自劝说陛下,再三叮嘱要小心服用,可是秦王和鲁王却是支持的态度。”】

  【“其次,秦王和鲁王都是东宫的亲弟弟,王氏外戚乱政,被夷灭了三族,秦王和鲁王都在这三族之中,他们被处死理所应当。”】

  【“东宫之事,就算其二人没有主动作为,但作为知情人,却不愿意向陛下坦露实情,这是何等的不忠不孝。”】

  【“你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是作为臣属的无能。”】

  【“更何况,陛下崩殂,东宫顺势继位,秦王、鲁王都是其中的受益之人。”】

首节 上一节 87/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