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第71节

  她做梦都想自己弄一本流传千古的兵书,以此来证明她在军事方面卓越的才能。

  而楚世昭一下子就铸就了一本可以名垂青史的兵书。

  【你一时好奇,决定观摩楚世昭所写的兵书,当你看完了开头的几段话后,你不由惊叹——“观诸兵书,无出此书左右。”】

  【你的统率能力,在查阅了这本《世昭新书》的开头篇目后,得以提升3点。】

  不是。

  你大周王朝的祖坟冒青烟了是吧?

  李凤宁想过楚世昭很厉害,因为先前李氏倾力帮助楚世昭,他们一起也取得过天下,可是李凤宁没有想到楚世昭这一次能厉害到这种程度啊。

  这次楚世昭的发家史,在史书上都不知道可以能开多少页,在李凤宁看来,至少三四页都写不完楚世昭的文成武功。

  【晟武二十一年,草原上的匈奴人互相征战,终于在一位可汗的率领下,统一了十余年的纷争。】

  【看到了日益强盛的大周王朝,匈奴人为了表示自己态度的友好,希望能够和大周王朝恢复和亲的制度,以此保全两家之好。】

  【楚世昭同意了此事,并催促匈奴一方的新任可汗尽快将自己的女儿送入长安,方便两家达成同盟的关系。】

  ?

  ???

  李凤宁多看了一眼,以保证自己没有看错上面的文字以及不断进行着的画面内容。

  前周王朝的和亲,难道不是大周皇室把自己的公主给嫁给匈奴人吗?怎么到楚世昭这边,直接是反过来了,和李凤宁想象中的和亲画面不太一样。

  为什么是匈奴可汗把自己的女儿嫁到长安来?

  你这是几个意思啊?

  翻天了还?!

  但是李凤宁看到这里,身为主战派的她还是挺爽的,前周王朝天天和匈奴人搞什么和亲和亲,把自己公主嫁过去,面子丢完了快,问题是和亲也没效果,匈奴人该打大周王朝还是要打的,完全没有把和亲当回事,一点都没有契约的精神。

  如今,我大周王朝兵强马壮,这规矩啊,是要变一变。

  岂有我大周王朝嫁公主,没有你们匈奴人嫁公主的道理?!

  干得好!

  不对!

  等一下。

  那他娘的匈奴人嫁公主,嫁给谁啊?

  李凤宁的脸色忽然之间彻底涨红了。

  这不能还是嫁给楚世昭的吧?

  你楚世昭都几房了?

  怎么还嫌不够啊?!

  第二更晚了。

  这是11号的更新。

  上一章补了些设定说明,所以有点水,见谅。

第94章 晟武之治终于迎来了它的全盛期!

  【晟武二十一年二月,匈奴一方得知了长安的意思和态度,表示出了极度的诧异和困惑。】

  【他们派遣使者再度入京,再次得到楚世昭的诏令后,意识到楚世昭的态度坚决。】

  【楚世昭作为大周的皇帝,他坚持认为自己没有女儿,只有五个儿子,要是匈奴想要和亲,那就只能嫁女儿到大周王朝来,除此以外,一律免谈。】

  楚世昭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治理天下,大周王朝稳中向好,你一个匈奴刚打完内战,就想要来我大周王朝这边打秋风。

  还想要娶大周王朝的女人,它居然还想偷楚世昭的女儿。

  可能吗?!

  楚世昭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女儿生出来,真有那么一个女儿,这不得好好宝贝起来。

  再者,楚世昭是连找个宫女假扮成公主嫁出去的欲望都没有。

  真理只存在自己的剑刃之上。

  我楚世昭干脆先发制人,只要你匈奴人一个态度,你真心愿意和亲,就把女儿嫁过来,不愿意嫁,那就只能说明你不是真心实意的。

  而且楚世昭也只接受这样的和亲方式。

  其他的方式就不用谈了。

  【晟武二十一年三月,楚世昭建立的东周王朝迎来了第一个王朝鼎盛期。】

  【这个全新的王朝经历了晟武早年的各类混乱,其中晟武大帝楚世昭是逐步统一南北分裂的局势、复兴了几乎完全覆灭的前周王朝,他南征北战,攻克了南方的起义军,又打掉了北方那些拥兵自重的军阀,凭借卓越的战功,楚世昭彻底瓦解了节度使制度。】

  【在选官上,楚世昭设立了分科考试制度的选拔官员。在官僚制度上,采用《内阁制》,《考成法》。】

  【而楚世昭更是以一己之力,成功地建立了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并且励精图治,崇尚节俭,发展生产,对社会各个领域进行一系列改革,对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起了积极的作用。】

  【他大力推动了造纸术、航海术,使得大周王朝的工匠技艺得以提升,开凿大运河,编撰《世昭新书》以流传后世。】

  【因此,大周王朝在二十余年内,步入了全国安宁的景象,编户人口因此大增,仓储丰实,穰穰满家,南北民众都得以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繁荣景象,史家称之为“晟武之治”。】

  【你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黄金时代。】

  【你的文明迎来了新的阶梯。】

  【晟武二十一年五月,草原经历了长时间的混乱纷争,如今的匈奴王庭与其说是同一个民族,不如说是一个民族集团,在这其中,不光是有匈奴人,还有鲜卑人柔然人,而统一草原的鲜卑族可汗决定称臣内附,给晟武帝楚世昭上了新的尊号“圣可汗”。】

  【而这位可汗也给他取了一个中原名字,自称‘宇文功德’。】

  【“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圣人可汗。今是大日,愿圣人可汗千岁万岁常如今日也。”】

  【不久之后,宇文功德将自己妻子最年幼的妹妹阿史那氏嫁入了大周王朝,推动其为楚世昭的妾室,染干可汗也给她取了一个中原姓氏,宇文照玥。】

  【而宇文功德为楚世昭所上的尊号‘圣可汗’,意指圣贤的、富厚贤德的君主。】

  【从这一刻起,晟武帝楚世昭不仅身为东周的开国皇帝并且兼任匈奴王庭名义上的君主,是为中华天子兼异族国君的首例。】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臣民所到之处,皆为我大周国土。”】

  【恭喜你解锁了全新的立绘皮肤——晟武之治·楚世昭。】

  只见画面上呈献了一幅全景式的鸟瞰图,自宫殿狭长的走廊路口再到楚世昭的皇座,在宫殿的两旁站着神色各异的文武群臣。

  有捋须作思索状,神情泰然自若的大将军晋国公李瑾,有抱着双臂,动不动朝着其他人的位置望去,眼神凶戾的镇西将军蓝殊吗,有眉眼之间冷静异常,英姿俊容但缄口莫言的定北将军韩顾,亦有满目愁容,羞愧难当,暗自垂首的辅国将军杨方,而缓步走来,一幅桀骜不驯之色的是凉州总督兼任西域都护的桓节。

  文俞和桓盛站在楚世昭的左右相伴,此二人原先是楚世昭的左、右仆射,相当于左相和右相,后来楚世昭废除了左、右仆射的官职和宰相制度,推行了《内阁制》,如今衍变成了由文俞所主导的内阁。

  而楚世昭的长子楚济邦流露出如沐春风般的微笑,与群臣相谈。

  可最终的画面,却定格在那个负众生而立,头戴冠冕,鎏金漆黑龙袍的帝王楚世昭的身上,最后一个短促呼吸的功夫,他回过头来,威武霸气地落坐在了龙椅之上。

  那张曾经年轻、英姿飒爽的面容,如今变得愈发沧桑,唯一没变的,却是那种一往无前的锋锐。

  在楚世昭落座的瞬息,群臣立刻正襟危坐。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晟武二十一年六月,楚世昭遣周使,前往周边各个国家建立‘邦交’。】

  【“周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周使跋扈,出使各地,以上邦之国,自认为主,以大国之使,行小国之主的权力。】

  【西域三十六国不敢为敌,臣服于楚世昭的浩荡皇威,一时之间,在周使出行后,那些所到的国家都愿意以臣属的名义向大周王朝进献忠诚。】

  【晟武二十一年八月,大周王朝的文化迎来了新的高度。】

  【恭喜你触发了新的金色机缘事件——《龙虎榜》】

  【在文化日益普及,识字率得以提高,楚世昭著书《世昭新书》后,大周王朝迎来了百家争鸣,各地世家交换家学,以此共同促进教育、文化、学习的奋进时期。】

  【晟武二十一年的科举考试中,以文学见长,行大开大合的浩然正道为治国准则的文俞临时被任命为礼部试主考官。】

  【在这次科举之中,一共有四十余万的读书人参加,共录取进士388人,《后周书》有臣传的有高达24人,官至六部、入主内阁的有9人,位列东周七雅士者已有4人。】

  【东周七雅士,又称为“东周文坛七大家”,由于品行兼备,文学才能卓著,得以流传后世。】

  楚世昭看了一眼,这批进士之中,大部分人都是才识高于自身的内政能力。

  普遍都是70出头的才识,然后内政能力稀松平常,只有40左右,极个别甚至只有30多的内政能力。

  不过,也不全是这样的情况,有个叫陆季的,其才识91点,初始内政能力就有82点。

  这种就属于上手就能用的,就是脾气差了点。

  楚世昭不怕你脾气差,就怕你菜还事多。

  其余人就养着吧。

  又不是养不起这些人。

  能力差是可以练的。

  指不定到了楚世昭儿子那一代,这些人的内政能力就会逐步提高,现在楚世昭主要是抓道德。

  道德越高的官员,越难制造出冤假错案,也更加负责,不容易出现贪污的情况。

  而且楚世昭现在最没想到的就是周边国家的滑跪速度能那么快。

  可能是南越那一场战事,蓝殊这个敢干大事的将领,强势镇压所起到的震慑效果。

  既然不跑过来找事,还跑过来给楚世昭认儿子,当儿子辈了,那楚世昭也没理由出兵。

  打这些穷得要命的老弟,可能动员消费的经济,都比打下他们要划算。

  【晟武二十二年,大周王朝的民间开始有普通的百姓陆陆续续尝试对外航海,不久之后,一个名为‘夷岛’的地方被发现,你将其取名为‘台湾’。】

  【而这样的行为,虽然进一步加速了民间的造船业,拓展了航海术,也让很多冒险的人死于大海之上。】

  【晟武二十三年,楚世昭对外建立了朝贡制度,这样的朝贡体系是以楚世昭所在的中原帝国为主要的核心从而建立的一种等级制度森严的政治秩序体系,中原王朝以天朝自居,透过册封,结合楚世昭的思想体系,层层往外推拓。】

  【由于大周王朝出产的瓷器、丝绸、茶叶,都是中原王朝独有的产物,周边各个国家都有极高的需求。】

  【所以在朝贡的过程中,这些进贡的国家,将各自国家的特产拿来换取东周王朝的‘奢侈品’。】

  【“夷狄奉中国,礼之常经,以小事大,古今一理。”】

  【楚世昭确立了东周王朝所在的中原王朝为政治中心,而他命令官员悄悄地将大周王朝内,那些瓷器、丝绸、茶叶的残次品用以在朝贡的交易上。】

  【在接受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臣服或认同后,楚世昭严格控制东周王朝的商品流出。】

  【匈奴王庭非常需要茶叶这样的商品来维系族群的健康,而按照楚世昭的要求,他们不得不提供极高质量的战马资源来换取茶叶。】

  【高句丽占领了新罗和百济后,逐渐在辽东方向扩张了自身的势力,而他们无比向往楚世昭的东周王朝,学习他们的衣食出行,故此对丝绸有很高的需求。】

  【在楚世昭开放了朝贡的体制后,这些国家都愿意以‘臣民’的身份,向楚世昭进献特产,以白银、黄金来换取东周王朝的瓷器、丝绸、茶叶。】

  【一时之间,对于这些交易的渴望,原本只是名义上表示臣服的外邦,都派遣了各自国家之中的重臣前往东周王朝拜访楚世昭。】

  

  【东周王朝在楚世昭的步步统治下,终于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

首节 上一节 71/1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