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谦自己还是很分得清到底是谁给他的权力。
黑锅自己背就好。
至于郭谦为什么很爽利地愿意帮上楚世昭一把,道理也是极简单的,他和士大夫们不一样,他不需要过于明确的站队。
郭谦如今的官位已经做到头了,不管怎么往上爬,武德司指挥使就是他这种臣子的尽头。
任何一位皇子碰到些困难,他都可以帮,因为他的权力来自于皇权,只要新继位的皇子是个聪明人,就不会贸然做出太大的变更。
陛下的圣体安康,在郭谦看来,最起码十年内他是无虞的,等到十年后,他早就衣锦还乡了。
清算也清算不到他的头上。
还得念他劳苦功高。
所以郭谦就做一个最笨的土办法,那就是每一个皇子,他都尽量巴结,做到每个都不得罪。
郭谦心里也清楚,站队不明确,就是忠心不绝对,下一任继位的天子不一定会喜欢他这样的人。
可他主要忠于的对象还是永晋帝,现在这局势,谁看得出来哪个皇子赢面大,等到局势明朗的时候,他早就不在朝堂上混迹了。
“郭君能借多少?”楚世昭眼眸微亮,心中窃喜万分。
楚世昭变卖了手上所有的地契。
都要天下大乱了,靠雇佣农户来种地,变现速度太慢了,不如直接把地都给卖了。
如果不是这座晋王府,是官家的,是朝廷的,不是楚世昭私有的,他也一起卖了。
不过,一般情况来讲,楚世昭敢卖,也没商户敢收。
郭谦这幅表态,很明显是私下示好的表现,楚世昭干脆把这件事情从‘送’定性为‘借’。
因为送的话,郭谦能给十成的情况下,他最多出两成,毕竟这种相当于白给。
谁没事这样送钱啊。
你当他真傻啊?
但是,楚世昭转变思路,将这种事情定性为‘借’,有借有还的借,郭谦能给十成的情况下,他甚至能拿出十二成。
他或多或少都要给楚世昭一个面子,而且楚世昭是拿皇家的信用来借的。
在潜意识里,郭谦定然认为楚世昭是没办法跑路的,他父皇还在京城里头呢!
而且作为堂堂亲王,没道理借了不还。
可是,咱们玩战术的,心包脏的。
楚世昭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信息差,他知道天下会大乱,也知道父皇会驾崩。
我楚世昭是借了,也一定会还,只是身逢乱世,郭君下落不明,我也没法还啊。
就算郭谦下落很明,那我楚世昭也得等到平定了天下再还。
到了那个时候,楚世昭自然是能还上的。
别问还的速度快不快,你就说还没还,守没守信。
要是郭谦在乱世之中恰好跟了楚世昭混,那就更不用担心还不还的问题了,咱老郭八成直接认为这是家族投资。
郭谦看着脸上忽然变了神情的晋王。
突然感觉眼前之人和永晋帝有几分相似。
“殿下.你想借多少?”郭谦犹犹豫豫地开口问道。
“郭君.你有多少。”楚世昭再度正色道。
?
郭谦感觉自从这晋王殿下喊他郭君开始时,味道就很不对了。
果真对方这一出口,就有永晋帝当年的风范了。
英果类父。
第27章 再次模拟,这次定要干碎匈奴人!
郭谦最后给了500两银子。
作为武德司指挥使,正经的俸禄里,500两银子,几乎是郭谦十年的积累。
但是,怎么可能有大臣.是靠俸禄过日子的呢。
可惜的是,郭谦又不可能将俸禄以外的其他收入借给楚世昭,这种来源的收入不明。
再者,借太多了,被陛下知道了,郭谦又能作何解释,他能拿出来这么多的银子,已经是他的态度,他的善意。
500两银子,放在一个人的身上还是很多的。
可是放在一个群体,放在一个想养军队的亲王手上,那就极不够用,不过拿来接济百姓,蓄养名望,也足够了。
不管怎么样,郭谦能拿出来500两银子,楚世昭还是很感谢的,至少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郭谦出了力。
所以,不管怎么样,只要楚世昭有能力,他或多或少都可以保一下郭谦的后人。
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楚世昭盯着自己脑海里的【大帝成长计划】,准备开始新一轮的模拟推演。
没办法。
以他现在这个地位,他很难了解、认识朝中的大臣,甚至没有认识的渠道。
只有【大帝成长计划】的模拟功能,可以带着楚世昭认识到更多的人。
现在楚世昭遇到过有名有姓的人物里,【郭谦】算一个,【桓盛】也算一个。
可永晋帝拿来维持统治的大臣,又何止这些人,甚至于后起之秀,后来崛起的【桓盛】,在永晋帝一朝也是一个受气包。
这一次模拟推演,楚世昭显然有了更成熟的计划,对于上一次模拟推演也有了新的认知。
外放就藩是真有机会。
控制在自己手上的军队,是立足前期的最大关键。
节度使里,人心可用,并非全部都是和大周王朝对着干的,有很多举棋不定的将领,这些人都是可以拉拢的,只要他们没被部众的利益捆绑,被迫当推土机。
南方起义军千万不能给他们发育的时间,一旦发育起来,割据南方会让局势非常难打,很被动。
大周王朝会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北有匈奴人,南有起义军。
起义军会给匈奴人拖发育,匈奴人也会给起义军喘息的机会,大周王朝疲于奔命,首尾难顾,就会滋养节度使这样的势力,让他们拥兵自重。
在北方四镇里,能力最强的是李瑾为首的晋阳李家。
马溯安如今来看是必反的,早有反意,异族身份让他对大周的忠诚度非常低。
上一次模拟推演里,楚世昭没有击碎匈奴人,这次模拟推演,他要直接让对面知道什么叫残忍。
前三次模拟推演,楚世昭都是输在没兵权上,在京城憋到能拿到兵权的时候,大周早崩完了。
第四次的联合晋阳李氏。
这一次,楚世昭决定继续联合晋阳李氏。
道理很简单,因为她强!
要强度有强度,要人口有人口,要综合能力有综合能力。
娶个李凤宁,送仨猛男。
金卡岳父,紫卡弟,还有一个蓝卡守门员。
借助李氏吞并北方,我都不知道怎么输。
【永晋二十九年四月,你变卖了全部的家产,换得781两白银,又有郭谦‘借’给你的500两白银,使得你手上有白银2190两。】
【你离开了府邸,前往了长安之外,决定微服私访,体恤民情。】
【你来到了渭城县。】
有着上一次模拟推演,差不多能说是半成功的例子,楚世昭的思路就清晰了不少。
首先是好名望的作用非常高。
它最大的特征是聚拢民心。
言简意赅地说,你想要取信于民,想要更好地推行政策,那么你作为官员的好名望必须要高。
记住,必须是好名望。
而不是通过杀人、立威、屠城获得的名望。
这种名望固然高,但没办法聚拢民心。
楚世昭上一次是通过【治安疏】,给自己加了接近200点的好名望。
这个好名望带来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比如说大同后来的节度使杨柱庭,就是贫民出身的将领,因为楚世昭的名望好,又有【高祖遗风】的词条加成,他和大同其他的中层将领直接兵谏架空了原大同节度使的徐皓。
后来一直效力于楚世昭,为楚世昭稳定大同的局势,还在匈奴人冲击边疆的时候,完全听命于楚世昭之前的指令,死守边塞,跟匈奴人打到底以至于全军覆没。
正是杨柱庭的死守,给楚世昭缓和了很多时间出来,也让匈奴人很是忌惮大周王朝。
主要是正常人谁不怕这种啊?
而【治安疏】最厉害的一点是,它是无条件增加200点好声望。
声望值是越高越难提高。
这就让楚世昭没必要起手就放这种杀招,他先通过微服私访等等方式,不断地蓄养名望就好。
特别是楚世昭现在意识到了【大帝成长计划】里的模拟推演和现实息息相关。
再加上模拟记忆,楚世昭很难不对这些身处于水生火热的百姓产生同理心。
【一进入渭城县,你就听到了断断续续的啼哭声。】
【“你要拿半个月的粮去葬咱们的娘,你是疯了吧,那可是我们半个月的命啊,你不要禾儿的命了?”一妇人的哭腔。】
【“那可是咱妈啊,咱不能让她死了以后当个孤魂野鬼,至少得给她备个家啊。”汉子略带急促的声音响起,“你给咱生了三个累赘,全是女儿家的,给她们吃饭又有什么用,能下地干活吗?”】
【说到这里,汉子也知道一时失语,说了不该说的重话,却也不肯认错地沉声道:“粮的办法.我去想办法.我会去找人去借,肯定饿不着禾儿她们的。”】
【然而话音刚刚落地。】
【“喂,交粮交粮了。”】
【踉跄声,提刀声,衣袖摩擦声,声声作响。】
【屋里的汉子语气闻讯立刻低声下气了起来,“官老爷,前些日子不是把今年的粮交了吗?”】
【“去年、前年,渭城县遭灾了,咱们官府老爷厚道,准你们灾年不交粮,延期三年,到了丰年再补,今年日子到了,就得补交。”】
【“可咱们前年不在这渭城县啊?”汉子听后.立刻是着急地解释道:“我是刚从其他地方过来的。”】
【“我不管,你们种的地,之前是顾家的,他们跑了,那欠了朝廷粮税的就是你们,你们就要给他们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