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被老朱绑架,我反手踹他大胯 第25节

  “还有那什么内阁又是什么制度?”

  朱元璋有些好奇,边上还没做过这些的朱棣亦是等着顾渊解释

  “东厂,是由内臣组成,从永乐开始,宦官有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宦官自此成为皇帝心腹,耳目!”

  嗯?

  朱元璋转头,目光怒视朱棣

  “咱说没说过,宦官不得干政,你小子是把咱的话当成耳旁风了不成?”

  朱棣嘴角抽搐:“爹,我没做,不是我啊!”

  “给咱记住,宦官不得干政!”

  朱元璋哼了一声,继续看向顾渊:“那内阁又是什么?”

  “说到内阁?”顾渊看着朱元璋嘴角含笑:“这还是因为你!”

  “自从你废掉丞相,独领六部大权,皇帝的权力倒是集中了,但要处理的事却也变得多了”

  “不是谁都跟你一样,处理朝政起来像是个铁人!”

  “朱棣一开始也是学着你的,只是后来发现自己撑不住,所以便设立了内阁制度”

  “所谓内阁,便是选拔翰林院官员为殿内大学士,入职文渊阁,随侍皇帝,帮着皇帝处理国家政务,此谓之,内阁大臣”

  “但内阁大臣只有提议权,并无决策权,所有决策皆在皇帝一人身上

  此举,在加固皇权的同时,也算是分担了皇帝的压力”

  顾渊话音落下,朱棣眼神都亮了:“好,这个内阁好啊,不愧是我!”

  “好个屁,咱看你就是懒得,咱能日复一日处理朝政,你就处理不着,是把你累着了?”朱元璋喝骂

  “这什么内阁,看起来是好,但咱也看出来了,若后世皇帝昏庸无能,这内阁只怕会做大,怕是比那丞相,权力都要大吧!”

  听到朱元璋这般说,顾渊倒是有些讶异

  没想到老朱竟然看的这么远

  确实,后面大明内阁的权力是变得越来越大,到张居正的时候,几乎到了内阁权力的顶峰

  不过,这话顾渊没说,他只是突然想到朱标英年早逝,后世说累死的也不少

  而前两天他去洪武朝的时候,也发觉朱标似乎有些憔悴了

  “老朱,内阁自然有内阁的好处,你以为谁都跟你一样勤政?”

  “未来的朱棣还勉强可以,但往后的皇帝可就不一样了,再者就因为你如此勤政,后世还说标兄,是因为你,才累死的呢!”

  “什么?”

  朱元璋瞳孔放大:“咱标儿是因为咱累死的?”

  朱棣抿了抿嘴:“爹,大哥帮你处理朝政,事无巨细,事必躬亲,顾兄这话,也不无道理”

  记忆中,他大哥的身体也算是不错的,结果自从成了太子之后,似乎就很少停下来过

  那个时候,对于大哥,朱棣是极为佩服的

  而这些天,和朱元璋一起处理朝政后,朱棣才知道自家大哥有多么厉害,有多么不容易

  朱元璋有些沉默,标儿英年早逝的事他知晓,但顾渊之前说是染病

  眼下想来,自家交给标儿的事,是有些多了

  “咱知道了,这内阁倒也可以考虑考虑!”

  朱元璋已经打算好,等回到洪武朝后,就和自家标儿商量商量这内阁的事

  眼下倒不急那么一两天

  “好了内阁咱知道了,这小子还有没有其他举措?”

  朱元璋继续发问,朱棣这功夫也回过神了

  老爹这哪里是批判自己啊,这分明就是想要抄自己未来的制度

  不过,这话他不敢说,眼下能知道未来自己设定的制度,他也打算对着抄

  有答案不抄,那不是傻吗?

  顾渊点头,继续开口:“永乐初期,先是发布了大量恢复民生的政策,后又疏通漕运,保证边疆粮食无忧,此举大大推动了明朝的经济发展”

  “最重要的是,因为觉得自己得位不正,在登基之初,永乐便命人修撰书籍,此书用了五年修撰而成,被称之为《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广采天下书籍,分类编辑成书,不厌浩繁,编成后,又命人继续重修”

  “自有书契以来,凡、经、史、子、集、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无不包罗其中”

  “全书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其中仅目录便有十六卷,共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总计约三亿七千万字”

  “自先秦到明初,引用文献多达七八千种,其内有大量的文献资料,极为珍贵”

  “永乐大典,亦是近代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甚至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整个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

  “后世称之为,千古第一奇书”

  说到这,顾渊不由的有些失落,可惜的是,这般厉害的永乐大典,到后世保存的已经很少了,大部分都因各种情况失遗了

  “永乐大典,好名字,好名字啊!”

  朱棣已经决定了,等他过两天登基,年号就定永乐了

  边上的朱元璋眉头轻挑:“顾小子,你说咱也修部书,咋样?”

  登基之后,朱元璋倒也下令过让人修书,但可没有《永乐大典》这般浩繁,眼下听到这千古第一奇书的名头,他瞬间便心动了

  什么永乐大典,一点也不好听,不如叫洪武大典

  “不是,爹你这?”朱棣有些瞠目结舌,儿子的功劳你也抢?

  “你小子什么眼神?”

  朱元璋瞅了朱棣一眼,撇了撇嘴:“这书你现在修了吗?”

  “咱修个洪武大典,跟你永乐有什么关系?”

  说话间,老朱朝着顾渊看了看,瞧着对方说完话突然情绪不高,连忙便跟着问道:“小顾,你咋了?”

  顾渊回神,看着两人叹了口气:“后世的永乐大典,原本已经遗失了,副本,也只剩下寥寥无几,我只是有些可惜”

  “可惜什么,等咱修好了,直接送你一套!”朱元璋拍着胸脯大气开口

  朱棣不甘示弱,跟着附和:“顾兄,我也送你一套!”

  这话一开口,顾渊顿时反应了过来

  是啊,自己都到大明了,还愁看不到永乐大典?

  现在的朱棣没有,但他锚定的时空可不止一个大明,这边没有,另一个永乐那边,一定有!

  顾渊决定,抽个时间过去,一定得搞到一套永乐大典

  “顾兄弟,未来的我,还做了什么事?”

  知晓了封狼居胥,永乐大典,此刻的朱棣算得上是百爪挠心,对于未来的自己充满了好奇

  听到这话,顾渊索性一股脑全部开口

  “永乐三年,朱棣第一次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就是你现在身边的太监马保!”

  “而郑和下西洋,从永乐初期,一直到宣德时期,一共七次”

  “每一次的规模都极为庞大,是有史以来华夏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长的海上航行”

  “后世称其为,郑和七下西洋

  郑和亦是成为了正史上鼎鼎有名的三宝太监,其七下西洋,远航大明洋和印度洋的举动,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七下西洋,也被称之为海上的丝绸之路”

  “此举,不仅仅宣扬了大明的国威,更是大大开发了大明的经济,贸易,甚至于与各国交邦”

  “自此,天下九州四海,皆知大明,大明也因此达到了万国来朝”

  ——

  

第25章 那是你么?那就不是你!

  下西洋,海上的丝绸之路,万国来朝!

  听到顾渊的描述,朱元璋不禁有些恍惚

  大明立国之初,他便严格施行了海禁之策,没曾想海上之路竟然能比肩古时候的丝绸之路

  朱棣这小子,所行所策,完全是跟他反着来啊!

  老朱目光幽幽的朝着朱棣看了一眼,后者还沉浸在顾渊描述的万国来朝之中

  顾渊没有停顿继续开口

  “纵观历史,古之帝王,但凡能做出一件大事,便能威名赫赫,青史留名!”

  “秦皇、汉武、唐宗,皆有功绩!”

  “永乐皇帝所做的一桩桩事,在后世看起来,皆不比这些人差!”

  “后世尊称这些有大功绩的人为华夏大帝,永乐皇帝便是其中之一,亦是华夏最后的一位大帝!”

  “大帝!”

  朱棣嘴角微张,那深邃的瞳孔内像是有精光闪烁,连带着浓厚的眉间都跟着跳跃了起来

  边上的朱元璋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好家伙!

  大帝!

  永乐大帝

  某种莫名的情绪像是压制不住了,连带着面容都仿佛跟着扭曲

  朱元璋脸色发黑,嫉妒之心喷薄欲出

  好小子,你成永乐大帝了,你老子算什么?

  咱恢复中华,驱除鞑虏,创建大明,日日披肝沥胆,咱难道还不如你小子了?

  “对了,我前些时日刷视频,正好有永乐皇帝一生的总结,要不要看一下?”

  说话间,顾渊将手机掏出来,随手便点开了某短视频的收藏

  回过神,边上的两人将脑袋凑过来

  黑色的屏幕,下一刻,一道声音便跟着响了起来

  “哒哒哒!”

首节 上一节 25/1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