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56节

  “我们为什么要与你们签署一份相对‘公平’的条约?”

  朱简烜的意思很明显,公平?见鬼的公平,我大明现在就是要敲诈你英国,你又能如何?

  朱简烜有时候经常想要吐槽一件事情。

  前世网络上键政的时候,经常有人将“战场夺取的土地一寸不让”,视作强势的外交策略。

  然而这在外交上不但不是强势,反而是典型的战略层面心虚的表现。

  对手会立刻意识到,你们已经对当前的占领区非常满意了,已经不会再继续索取其他条件了。

  真正的外交强势做法,可以参考沙俄对满清的几个边界条约。

  沙俄当时没有直接发动战争,单纯就是通过恐吓和威逼,陆续夺走了满清边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反正你现在局势恶劣,已经有几个大敌在侧,你现在不给我点好处,我也上去一起打你。

  甚至于,你就算是没有与别人作战,因为我跟你的领土挨着,但是我又比你强大的多,我就是索要边境的土地。

  二战前的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就是如此,我找个理由索要你的领土,你惹不起我,就得认怂割地。

  这些操作说难听点是“趁火打劫”、“敲诈勒索”,说好听点是“借势取利”。

  “战场夺取的土地一分不让”更多像是猫狗护食而已。

  猫狗抓着眼前的食物啃的时候,眼里面是看不到其他地方放着的其他食物的。

  龇牙咧嘴的嘶吼,不一定是本性凶悍,也可能是只能做到嘶吼了。

  真正掌控局势的一方,会好整以暇的分析对手的局势有多恶劣,告诉对手不拿出更多的代价来,他的局势会继续恶化。

  现在的朱简烜对英国就是后者的态度。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是英国外交上最孤立的时候,也是最适合敲诈它的时候。

  原本的历史上,没有大明的参与,英国相对法国和西班牙还不算特别弱势,所以保住了很多东西。

  现在就不一样了,朱简烜现在不觉得英国有资格保留海外殖民地。

  最多是为了给美国多造个威胁,把魁北克和蒙特利尔留给英国,把北美的保王党和效忠派集中过去。

  但那也得是大明最后施舍给它的,而不是它现在凭借局势应得的。

  拜伦听完朱简烜的分析就短暂的失语了。大明的威胁虽然不算特别的直白,但也已经让人非常难受了。

  关键对方说的似乎还都是事实。

  迫切的想要结束战争,让大明退出战争的是英国,英国不拿出条件来,大明为什么要与英国单独停战?

  拜伦下意识的想要说,大明不应该这么的霸道。

  但是拜伦很快就意识到,这种话根本就没有意义,语言犀利与否不能改变现实局势。

  只能用实际利益来交换。

  也就是在大明占领区之外再给一些土地。

  此时的拜伦,对面前的少年亲王已经没有任何轻视了,反而感觉到了巨大的威胁。

  这个年龄就这么的霸道狠辣了,以后他成年了那还得了吗?

  眼前的谈判显然已经无法继续了。

  拜伦深吸一口气:

  “殿下,我个人是很难接受您的这种要求,也没办法给您任何保证。

  “但是我会被大明的意思带回伦敦,伦敦的先生们应该会考虑的。”

  朱简烜无可无不可的说:

  “你个人接受不接受都无所谓,这些就是大明给英国的条件,你可以带回去在议院上讨论。

  “你们可以提醒你们的那些议员们,可以先等等北美方面的更多消息再做决定。

  “也许大明远征军大败亏输了,你们在北美又打了几场大胜仗呢?

  “那样我们就能够以实际占领区为标准,以我们的战线作为双方未来的边界线了。”

  拜伦不知道什么叫阴阳怪气,但是听了这段翻译之后就很难受。

  朱简烜说的是自己肯定会开心的情况,但那同时又是自己明知道不可能发生的情况。

  拜伦心中堵得慌却又无可奈何,只能老老实实的再次行礼告辞。

  初步的谈判结束了,大明的停战条件拿到了。

  条件本身算不上极端恶劣,当然也绝对算不上有多好。

  大明同时展现了他的高贵与傲慢。

  他像是整个世界的主宰,对地球另一边的英国予取予求。

  英国不想接受,但却只能在其指定的范围内做抉择。

  拜伦现在意识到,单凭大明自己的国力,根本做不到这些。

  这是通过国际关系,借助了多个国家的势力压制,取得的外交胜利。

  拜伦带着满心的感慨和忧虑,继续执行自己最后的任务。

  观察大明民间的思想倾向,评估大明的市场经济状况,判断大明能否继续作战。

  如果大明国内民间出现明显的反对战争的思潮,如果大明市场的经济状况开始持续下行衰弱。

  那英国就可以在战场上坚持一下,也在谈判桌上坚持一下,以拿到更好的条件。

  如果情况相反,那英国就得下决心割肉,尽快结束战争了。

第69章 “战争繁荣”

  拜伦来到大明之后最先注意到的事情,就是大明的城市确实如冒险者和旅行家所说的那样干净。

  大城市街道上铺着石板或者砖块,街道两边没有人和牲畜的便溺。

  街道上自然也就没有各种难闻的气味了。

  应天府城的主要街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处“公共便所”,便所旁边还有一组“秽物桶”。

  行人不能在街道上随地便溺,必须去公共便所里面解决,各种垃圾也必须扔进秽物桶。

  否则若是被在街道上巡逻的锦衣卫当场抓住了,就会被拉到街道中间当众鞭打。

  捡街道上的经过的骆马屁股上都带着一个皮兜子,粪便不会落到地上。

  有专用的大车,每过一段时间进城,更换便所中的恭桶,带走所有便溺物。

  据说这是大明一百年前的崇祯皇帝制定的法律。

  这些法律让大明的首都应天府城成了世界上最为干净的城市,现在应该没有之一。

  大明的其他大城市不如应天府干净,但大部分也都远超欧洲主要城市。

  单就这一点,拜伦就希望能够永远生活在应天府城,不需要担心随时随地踩到粪便真的太好了。

  这些在欧洲人看来异常干净的城市每时每刻都非常的忙碌。

  街道两边的店铺全都开着门,没有一家会在白天关着门,还经常能看到新开的店铺促销。

  大部分店铺一直都有顾客在进进出出,各种大大小小的交易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在城市之中,现在最为热闹的店铺,可能是销售各种自行车的。

  那是一种两个轮子或者三个轮子组成的小车,整体的结构非常简洁轻便而又非常的坚固。

  成年人全力蹬踏起来快如奔马,还能承载近上百公斤的重量,遇到过不去的地形还能扛过去。

  停放和行驶中占用的空间比马匹和马车少太多了,在城里面使用也远比马匹和马车更加的安全,关键是使用者也不再需要再维持养马的开支了。

  据说自行车就是跟拜伦自己谈判的吴王殿下发明的,推出之后就迅速在民间和市场上流行起来了。

  大明的警察被称为锦衣卫,原本是一种皇家秘密警察,崇祯皇帝时代被改造成了普通警察机构,现在有部分现在也开始骑自行车巡逻了,邮差和商贩也开始用两轮或三轮车。

  这种两轮和三轮自行车显然已经取代了马匹和马车的很大一部分作用。

  在应天府城外郊区,很多地方政在建设新的工厂房屋,经常能看到招募工人的招牌。

  如果站在高处眺望,能看到影影绰绰的不知道多少烟囱和高炉,日夜不息的释放着升腾的热气。

  如果站在长江边,又能看到江面上如游鱼般往来穿梭的船舶,那是水上运输和工商业繁荣的直接表现。

  拜伦早就通过地图知道,大明的长江流域有多广阔,流域内又有多少农业和工矿产业。

  英国人引以为豪的内陆水运系统,在长江流域面前宛如蚯蚓与巨龙。

  大明未来的潜力更加巨大,因为大明的工商业和英国一样繁荣,面积和俄国一样巨大。

  大明就算是没有南洋,单纯依靠长江流域,也会成为世界级的强国,很容易超过领土有限的英国。

  除非英国在新大陆的殖民地也变得和本土一样繁荣,英国的得潜力才能和大明相提并论。

  但是英国现在即将失去新大陆的殖民地了,未来想要获得相似规模的殖民地,只能把目光投向非洲大陆了。

  拜伦一行人离开应天府,沿着长江顺流而下,观察长江沿岸的城市,发现状态都可以算得上繁荣。

  都没有出现大量工厂和店铺倒闭的情况,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失业工人聚集的局势。

  随行的翻译们,从大明民间的各种报纸上得到的消息,更让拜伦一行人更加担忧。

  虽然有反对战争的文章,但通常是一些文学、艺术、生活类型的报纸,很难影响整体思潮。

  更多的商业方向的报纸上,刊登的分析北美战争的文章,大部分倾向于支持。

  大部分文章认为,英国人因为在上次欧洲战争中胜利,以至于骄傲自大到犯了众怒的程度。

  大明皇帝和朝廷选择加入战争的时机和方向都非常好。英国与法国和西班牙在欧洲相持不下,大明正好可以迅速收割美洲土地。

  英国现在已经找不到能够抵消大明海军实力的盟友了。

  这是将连横之策用到了实处。

  再加上纽约大捷的消息已经公开,几乎所有文章都认为英国此次战争必败。

  剩下的问题就是英国会失败到什么程度的区别。

  在这样的基础上,各种报纸都已经开始分析,战后大明能得到什么,未来的美洲局势又如何了。

  与独立后的美国直接通商是基本的,大明商人未来肯定可以直接到美国经营。

  官方没有公开,但民间认为这肯定是大明支持美国的基本条件。

  大明肯定还能够获得部分北美大陆和中美洲的土地,后续朝廷肯定会组织官方的移民开拓行动。

  很多文章提醒,相关行业的商人可以提前开始准备了。

  大明人对北美的大平原有着浓厚的兴趣,几乎所有相关报纸都做了地理方面的专门介绍。

  从水土环境到人文状况到各方势力都有分析。

  还有一些文章对当前局势感到遗憾,因为西班牙人现在是盟友,所不能直接夺取西班牙的殖民地。

  只能考虑北美站稳脚跟之后,再寻找机会对西班牙动手。

首节 上一节 56/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