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简烜颇为认真拱手应下了:
“儿臣遵旨。”
朱简烜问老爹要了一副圣旨,两天后接见清国来的使团。
在武英殿的大殿正中,皇帝的御案下方前面,摆了一副条案和圈椅。
朱简烜坐在椅子上,身后两侧站了几个文武官员,摆出了一副接受朝见的姿态。
这不是非常正式的会谈,乾隆的意思是先跟大明先打个招呼,也探探大明对清国的态度。
所以这次使团成员的官职和爵位都不是特别高。
首领就是纪昀,也就是朱简烜前世电视剧上的纪晓岚。
纪昀现在的官职,是清国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既不是大学士也不是尚书。
清朝的汉官需要考科举,如果三十岁才能中进士,那熬到六十岁也未必能当的上尚书。
满官不需要走科举通道,再加上乾隆晚年喜欢年轻官员,二三十岁就身居高位的满官比比皆是。
这次跟着纪昀一起过来的,就有一个年轻满洲官员,富察·丰绅济伦。
丰绅济伦今年刚刚十七岁,就已经是正二品的镶蓝旗汉军副都统了,相当于现代集团军副司令的级别。
因为他是乾隆的外孙,清国一等忠勇公富察·福隆安与乾隆四女和硕和嘉公主的长子。
福隆安就是还珠格格中福尔康的原型,他妻子差不多可以当做是紫薇。
丰绅济伦在清国自然是贵不可言的人物,未来也是前途无量的,本人自然也是骄傲的很。
丰绅济伦跟着纪昀进南京紫禁城的时候,忍不住好奇的对着周围指指点点:
“这南明的皇宫跟咱们的紫禁城基本一样啊,不过似乎修缮的比较勤快,看上去新了不少……”
纪昀在心中叹息一声,只希望别出什么事端,同时小心的跟丰绅济伦解释:
“都统大人,咱顺天府紫禁城,最初是明成祖朱棣比照南京紫禁城建设的,格局确实是相同的。
“南明工商外贸发达,朝廷税赋更加的充足,自然能够经常修缮宫室……”
丰绅济伦听了这个解释,似乎忽然对南京紫禁城失去了兴趣:
“咱们这是要去武英殿,应该是要见南明的皇帝吧?
“南明鸿胪寺的官员也没有说要怎么行礼啊?
“总不能和见万岁爷一样三跪九叩吧?”
纪昀也觉得奇怪,为什么明朝鸿胪寺官员没有陪着自己觐见,而是安排了几个护卫领着自己进宫:
“本以为南朝官员更擅长礼,没想到竟然安排的这么粗陋,最关键的礼数都没交代。
“按照史籍上记载,南明崇祯朝以前,面君的大礼是五拜三叩首。
“但崇祯皇帝粗鄙不文,要求非大仪不需要大礼。
“日常面君只要躬身拱手礼即可。”
丰绅济伦顿时笑了:
“这倒是省事了,我本来就不想给南明的皇帝老子叩头。”
一行人走到武英殿外,领路的护卫指示他们在门外等待,同时让内监进去通报。
纪昀老老实实的低着头看着眼前。
丰绅济伦大刺刺的站着,开始不耐烦的左顾右盼,打量周围卫兵的军服和武器。
不久之后,殿门口的侍卫大声喊话:
“大明奴儿干都司建州左卫指挥使属官纪昀、丰绅济伦觐见吴王殿下。”
听到这声宣号,纪昀和丰绅济伦明显都是一愣。
纪昀知道这个建州左卫是怎么回事,所以立刻跟身边的护卫和内监们争辩:
“这位大人,这个说法不妥吧?这都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了?”
丰绅济伦更是直接反问:
“什么奴儿干都司?什么是建州左卫?他们人在哪里?这里不只有大清的人吗?”
武官右手一挥,周围的护卫立刻聚拢过来,几十把火枪对准了这边。
武官板着脸反问:
“你们不是建州左卫指挥使的属官?那是什么人,贸然闯进紫禁城,是要造反吗?”
丰绅济伦吓了一大跳:
“你们要干什么?我们当然是大清国的使臣!”
武官立刻大声喊:
“原来是伪清胡虏叛贼,给我拿下!”
丰绅济伦彻底的懵了,我们不是来谈判的吗,你们怎么直接要抓人!
不是两国交战也不斩来使吗?
倒是纪昀反应快,身段也足够的软,立刻张开胳膊大喊:
“不要动手!不要动手,我们是建州左卫指挥使属官,是建州左卫属官……”
然后纪昀压低声音提醒丰绅济伦:
“都统大人,别管他们怎么称呼,先活着离开这里。”
丰绅济伦终于反应过来了,这是南明朝廷的皇帝要给自己一个下马威。
虽然少年的心气很高,但最终还是决定好汉不吃眼前亏,咬牙切齿的说出了同样的话:
“我们——是建州左卫属官——”
武官本来就是按照吴王的要求故意吓唬他们,这时候直接挥手让护卫们回到原地站岗:
“原来是误会,你们赶紧进去吧,别让吴王殿下久等。”
第66章 “不灭南朝誓不成家!”
纪昀认了大明奴儿干都司建州左卫指挥使属官的身份,领着丰绅济伦一起走进武英殿。
两人抬头就看到御案上没有人,但是御案前面额外摆了条案,后面坐了一个估计也就十岁出头的孩子。
这孩子身上穿着典型的大明亲王常服,应该就是刚才侍卫喊的大明吴王了。
条案旁边的内监扯着嗓子对着纪昀这边喊:
“拜——”
纪昀就准备拱手躬身行礼:
“建州左卫属官纪昀拜见吴王殿下。”
旁边的丰绅济伦虽然满心怨气,但也只能跟着一起拱手躬身问好。
朱简烜坐在自己的条案后面,板着脸不吭声。
内监见状再次加大了声音:
“拜——”
纪昀有点疑惑,按照自己的了解,南明平日应该只需要拱手一次就行了。
自己已经行过一次礼了,这内监怎么还在喊?
而且,就算是要求多次拜礼的时候,司仪应该也会喊“再拜”、“三拜”,而不是现在这样重复喊“拜”。
丰绅济伦更加的满腹抱怨,以为这是要让自己拜三次,对应自己见外公的三跪九叩。
果然,内监继续喊了第三次,而且声音已经提到了极限:
“拜——”
纪昀越来越觉得不对劲了,感觉那内监的声音尖锐的都要杀人了。
好像是他要求自己做的事情,但是自己却一直坚持不做,他已经反复提醒和警告自己第三次了。
再联想到在大殿外面的情况,经常揣摩乾隆意思的纪昀忽然反应过来了。
南明现在这是要故意折腾自己,故意不让鸿胪寺告诉自己应该怎么行礼,反而让自己猜。
内监喊的“拜”,已经确定不是普通拱手礼了,很可能是明朝传统意义上的“稽首拜”。
在拱手礼的基础上,双膝继续向下跪倒在地上,双手交叠放在身前的地上,最后把额头放在双手手背上。
动作与大清三跪九叩的直接扣头不太一样。
纪昀在太监的第三声呼喊出来后,终于急中生智的选择尝试稽首拜。
但是他已经来不及提醒丰绅济伦了。
纪昀这边拜倒的时候,丰绅济伦正在闭着眼睛第三次躬身拱手。
太监再次开口,但是音调恢复了正常:
“再拜——”
纪昀心中松了一口气,暗叹自己果然是猜对了,起身来做第二遍稽首拜。
丰绅济伦这边却就已经忍不了了:
“你们南朝到底什么规矩?我平时见我们万岁爷也就最多拜三次而已!”
纪昀吓了一大跳,想要提醒丰绅济伦的时候,明显已经来不及了。
南明既然故意找事,那肯定就是要等着自己出错,然后好找到借口折辱使节。
丰绅济伦这样失控,纪昀无法想象南明会把他怎么样。
不过纪昀也没有太过担心,南明终究算是王朝正统,最多是折辱一下丰绅济伦。
应该不会随便斩杀使节。
但是,此时上面坐着的朱简烜,却板着脸吐出了一句话:
“蛮夷小儿果然无礼,拖出去斩首!”
外面立刻跑进来两个士兵,直接架住了丰绅济伦往外拖。
丰绅济伦再次惊呆了,一边挣扎一遍大声喊:
“你们要干什么?你们不能杀我!两国交兵都不斩来使啊!”
朱简烜板着脸继续说:
“你是大明建州卫属官,拜见我大明吴藩国王,算什么外国来使?
“如果你是伪清贼寇奸细,那就更加该杀了,剐了都不算过!”
纪昀下意识的想要质疑,但是立刻反应过来质疑多半没用,所以马上改口直接求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