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492节

  不同自由邦之间的法律有着巨大的差异,在一个自由邦可能合法的事情,到了相邻的自由邦可能就是非法的了。

  同时所有的自由邦,都会想方设法的收过境税,绝不让任何一件商品免费通过自己的辖区。

  这这些症状,都是自由邦官方机构制度性腐败的表现,这些问题都都严重影响跨区域经营的产业。

  要解决这些问题,同样只能废除自由邦,由王国朝廷统一管辖。

  三个民间代表说话的时候,其他的民间代表时不时的都会主动鼓掌,偶尔会故意叫好来表示自己的支持。

  贵族代表们大多是咬牙切齿的,多次想要开口打断或者现场辩解。

  但都马上被皇子们安排的护卫制止了。

  朱靖坤也几次三番的提醒,现在还不是辩论环节,必须让发言人自己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所以贵族们只能强忍着爆发的冲动,一点点的挨到了民间代表的发言结束。

  大皇子朱靖坤转向官吏代表,让他们作为官方机构人员发言。

  而这些官吏代表的观点,也跟朱靖坤最初猜测的大差不差,就是没有什么倾向的和稀泥。

  他们大多是跟自由邦贵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与贵族们有着某种利益纠葛,不好直接公开批评贵族们。

  他们也不是平民,他们在自由邦当下的环境中,总体上是能够受益的。

  不过他们本身都不是贵族,他们现在看似掌控着官方机构,但实际上只能听命于贵族们。

  如果未来自由邦改成了自治领或者省份,他们就有机会脱离贵族的掌控,真正掌控地方上的实际权力。

  所以他们大多也不想反对民间的呼声,不想表达明确的观点。

  贵族和民间代表的发言,让所有当事人都感同身受,或者是同仇敌忾,或者是怒不可遏。

  所有人的精神都比较亢奋。

  但是等到官吏代表发言的时候,两边的代表都感觉找不到什么重点,以至于让人有种昏昏欲睡的感觉。

  不过所有人也都没有什么情绪了,默默地等到官吏代表发言结束,进入第二阶段的批驳环节。

  朱靖坤控制会议流程,还是先从贵族开始,让他们安排代表去批驳其他代表的观点。

  贵族和民间代表双方憋着的劲立刻就释放出来了,开始唇枪舌剑的批驳。

  这个环节名义上不允许反问,不允许额外提问,只能就对方已经提出的观点表示质疑和反驳。

  但实际上很难完全控制局势,最起码双方都可以用比较严厉的语气来表达。

  没有发言的其他代表,也会对言辞表现好的代表鼓掌,对表现不好的代表放出嘘声。

  原本比较安静的大殿里面,很快就变得格外吵闹起来了。

第433章 官吏和议员代表的态度

  参加会议的民间代表,大多是“摇笔杆子”、“卖嘴皮子”的,像是记者、编辑、律师、作家等等。

  他们本来就以直接辩论和阐述内容为生的,所以基本都是颇为能言善辩的。

  历史上的美国开国元勋们,本来大多也都是能言善辩的人,他们的成分主要是律师和商人。

  这个世界的美国第一代贵族中,仍然有很多是这样这样的人物,比如亚当斯。

  但是他们投靠大明之后成了贵族,开始逐渐学会了传统贵族的颐指气使,不再将纯粹的辩论和商业能力作为基础技能。

  二代贵族更是越来越像传统贵族,能力比之一代贵族更加的衰退。

  会议现场的质询环节,开始的时候颇为热闹,但局势很快就变成了一边倒了。

  民间代表面对贵族的质疑,基本都能条理清晰的解释明白,让贵族的质疑变得好像无理取闹。

  而当民间代表开始质疑的时候,又通常很快就将贵族代表问的哑口无言。

  最后经常变成无赖式的回答:这是我们父辈与大明皇帝的协议,是我们父辈和美国的荣耀。

  大皇子朱靖坤让现场的代表各自问了三个问题之后,时间已经接近中午了。

  就宣布会议第二阶段结束,会议也暂时停止,下午两点重新开始,将直接进入第三阶段。

  所有代表起身,首先恭送皇子们离开,然后各自起身去王宫的食堂吃饭。

  民间代表们起身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喜气洋洋的状态。

  在他们看来,皇子们安排的会议,就是一次辩论会,看现在的情况,自由邦贵族已经必败无疑了。

  下午的辩论会更加的直接,要让普通代表提出咨询,还可能进入自由辩论环节。

  现在按照最严格的规则互相咨询,贵族的代表就已经招架不住了,到了更宽松的环节他们更加顶不住。

  在民间代表们看来,既然这场辩论他们必定会赢,那辩论结束之后,那自由邦改自治领的议案,自然也肯定能够执行的。

  他们觉得光明的未来已经在向他们招手了。

  而贵族代表们大多阴沉着脸,不过他们却并没有太过惊慌,反而带着几分轻蔑。

  因为皇子们已经向他们通过气了,无论这场公开的会议结果如何,自由邦的地位都是不会变的,不会变成自治领。

  所以他们觉得现在这些刁民怎么闹都没有用的。

  不过他们也同时已经答应了,这次会议之后终究是要做出一些让步的。

  这些刁民闹得越欢腾,皇子们迫使自己让步的幅度就可能越大,所以他们当然也高兴不起来。

  两帮人各自带着不同的情绪,同时也都等着最后的决定,现在都互相都离得远远的。

  把和稀泥划水的官吏代表夹在中间,三波人各自抱团离开了大殿去吃饭。

  当天下午两点,会议再次开始之后,事情的发展,也确实如民间代表上午预料的那样。

  民间代表再次轮流上阵火力全开,把贵族代表驳的说不出话。

  但是优势大了的时候人就容易骄傲,人骄傲自满了就容易做出不合适的事情。

  民间代表发现喷贵族很轻松的时候,就有人顺带着喷了一下官吏代表。

  关键是他们有人大声斥责,说这些官吏大多也是不称职的。

  要么是贵族的走狗,要么就是单纯混饭吃的,根本没有将公共事业作为自己的理想。

  关键是他们并没有为普通百姓主持正义。

  改自由邦为省份或者自治领之后,肯定要按照王国的法律通过科举选拔。

  这些话说的没有什么问题,就是自由邦官吏的实际情况。

  关键是,把这些现有的官吏赶走,也恰好符合现场的民间代表的利益。

  他们可以取代这些官员,直接当上新设立的治领或者省份的官员,或者是地方议员。

  所以有代表说出来这些话后,普通的民间代表马上送上了掌声。

  只不过这种表态却破坏了一个微妙的平衡。

  现场官吏出身的代表们,本来大多是划水状态,想要保持两不沾的态度。

  如果民间代表的辩论胜利之后,皇子们倾向于支持民间代表的诉求,要求直接将自由邦改为自治领。

  那自由邦的贵族们肯定是不会直接答应的,他们一定会用各种手段展开对抗行动的。

  虽然不一定是武力对抗,但是民间和官方的各种手段肯定会有。

  对抗一旦开始,自由邦官吏们就要站队了。

  如果他们站在民间代表这一边,那只能跟现在的贵族们直接决裂了,贵族自然不会再雇佣和支持他们。

  他们现有的工作自然也就没有了。

  而国王和朝廷未必能够马上掌控所有自由邦,极大概率不可能马上给失去工作的他们安排好工作。

  也就是说他们可能会暂时失业。

  就算是国王和朝廷最后胜利了,自由邦成功改成了自治领,他们未必能够维持现有的地位。

  国王和王国朝廷未必完全信任他们,他们很多人都是依靠贵族的关系上位的。

  如果他们站在贵族一边,那现在肯定不能跟贵族们对着干。

  如果皇子们最终没有支持民间代表,反而决定支持贵族们,不改变自由邦和贵族的地位。

  那官吏们还要继续在自由邦当官,继续给贵族们干活呢。

  那他们更加不能得罪贵族了。

  这些官吏本来是应该支持贵族们的,要让他们反过来支持民间代表的条件非常脆弱。

  第一,民间代表在辩论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第二,皇子们和王国朝廷都支持民间代表,决定改自由邦为自治领或者省份。

  第三,王国朝廷在与自由邦的对抗中获胜并迅速控制局势,成功将自由邦完全改为自治领或者省份。

  第四,作为官吏的他们也站队王国和民间代表。

  第五,王国政府将他们直接留任,担任新成立的自治领或者省份的官员。

  这些条件是递进的,全部满足的难度非常高,关键是中间的任何一环崩了,就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

  他们现在摆出两不沾态度的真正原因,只是因为现在民间代表的声势太大了,有很大概率会真的引发皇子们推动的改革。

  那样他们就不得不站队到皇子和民间一方了,只是在真正尘埃落定之前,他们不敢公然表态而已。

  结果现在民间代表直接说,就算是自由邦改成自治领了,他们也不能留任。

  那他们支持民间代表的脆弱条件就直接崩溃了。

  很多官吏代表很快就想到,如果皇子们因为民间代表的呼吁,就开始了自由邦改革。

  关键是在民间代表的配合下完成了改革,那这些民间代表在改革的过程中和之后,必然获得巨大的声望和话语权。

  他们未来的地位接近于原有的贵族,甚至可能成为新的贵族。

  有人意识到,只要自由邦的改革开始了,他们无论如何都无法保持现有的收入和生活了。

  官吏们最不想面对的就是没有确定路线的改变。

  那么,如果他们完全占贵族,坚决反对自由邦改革的话,有没有机会阻止改革呢?

  皇子们都是刚来美洲,关于美洲的情况也要通过他们了解。

  关键是,如果贵族和官员全都反对,他们真的会冒险支持自由邦改革吗?

  大概率是不会的吧?

  于是本来大部分只想和稀泥的官员代表们,开始有人比较鲜明的支持贵族自由邦,反过来攻击民间代表了。

  普通官员和吏员,本来也是摆弄文书的专家,议员更是要有辩论能力,他们都要能够糊弄住贵族。

  所以官吏代表们的辩论水平明显比贵族们普遍高一些,与民间代表之间也没有等级差距。

  关键是官吏们更加的“专业”,能够拿出很多衙门、法院、议会工作中的困难,来堵民间代表质疑的嘴。

  同时用这些具体的困难和问题,去质问民间代表们“你懂不懂”、“你想得太简单了”。

  官吏们开始帮贵族们说话之后,会场上的局势也稍微偏转了一些。

首节 上一节 492/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