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484节

  这种围堰方格水库不会专门清淤,方格水库中的泥土会越来越多,水自然也会越来越浅。

  浅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改种菱角和莲藕。

  继续变浅到一定程度,可以直接种植水稻的时候,这个围堰方格也变成了耕地了。

  这样通过池塘淤积而形成的耕地泥土更加肥沃。

  关键是地势高度会与河谷两侧的岸边基本齐平,而不在河堤下面的随时被洪水淹没的状态。

  只是这个淤田改造的速度太过缓慢了。

  高度依赖于两岸的河流干流和支流输送进来的泥沙数量。

  原始状态的北美大河流域内植被完整,所以冲到下游来的泥沙并不算多。

  北美的官员和工匠们,在的实际勘探和活动中,发现大河下游的洪水泛滥区并不平整。

  泛滥区内部隐约也有两条纵向的隆起的地方。

  工匠们请示皇帝,是不是可以顺着隆起修建围堰,那样能将泛滥区的宽度直接削掉三十到五十公里。

  关键是能够节省很多修筑围堰所用的砂石材料。

  这个计划倒是得到了皇帝的批准,北美官员在有些意外的同时,也开始尝试大规模分割泛滥区了。

  然后经过了持续十几年的建设,这两条隆起上的纵向围堰已经建成。

  围堰内侧仍然是一百公里左右的泛滥区。

  围堰为外侧的几十公里宽度,已经变成了大大小小的格子。

  如果乘坐飞机从空中俯瞰,就像是看到了一块巨大的,已经碎裂的镜子。

  方格子的大小和形成的时间不同,目前的状态也各不相同,显现出的颜色也各不相同。

  皇子们在太平府中央码头登上来时的客船,正式去北美大河下游参观。

  太平府的这个码头,其实位于环境条件更合适的美河(俄亥俄和)岸边,而不是情况复杂的北美大河岸边。

  美河汇入大河的地方,其实是美河上游的径流量更大,如果按照流量算的话,美河才是大河的干流。

  而且美河两岸多丘陵地貌,与神洲东南部类似,河水清澈且河岸坚固,适合建设大型建筑。

  太平府的城区,就在美河汇入大河之前的河道两岸,基本上是顺着河岸建设的。

  而美河下游的主河道的两侧,也就是泛滥区内现在仍然是滩涂状态。

  皇子们乘坐的船只从城中的码头启航,先顺着美河的河道向西航行,在城市的西侧边沿转向南方。

  船只在这里脱离美河河道,也脱离了成熟的近代城市环境,进入了河水随时泛滥的滩涂地带。

  北美大陆中部的气温年较差比较大,冬季降水量较大明本土北方为多,五大湖的水汽又能产生对流雪效应。

  北美大河又是自北而南流淌的,相对寒冷而且降水丰富的上游地区,冬天的冰雪融化后容易形成春汛。

  春汛和凌汛,在大明本土的北方,都可能是非常危险复杂的自然灾害,在美洲却不算个大问题。

  美洲大河中上游的槽型河谷中,现在已经修建了大量的堤坝,河谷变成了狭长的水库。

  水库能够蓄水,削弱洪峰的冲击力,让上游来水缓慢均匀的流入下游的河道。

  春季河道的冰块也会被堤坝拦住,没有办法顺着河道直接冲击下游。

  而大河下游有宽阔的泄洪泛滥区,泛滥区内没有大规模的居住和开垦区域,可以放任洪水自由的流淌。

第426章 重点方向

  太平府基本上就是大平原的中间点,但是太平府各个方向上的景象却相差甚远。

  向北出城,翻过城北的低矮丘陵,就能看到广阔的长草草原,草原上分布着稀疏的树林。

  而如果向南出了城区之后,却是一望无际的茂密丛林,少数没有森林的地方,也是河滩沼泽地。

  实际上,就算是朱简烜前世的二十一世纪,密西西比河下游东侧的广阔地区,仍然有大量的原始森林。

  潮湿的亚热带丛林环境,从无到有的农业开发难度,远高于干燥的温带草原环境。

  皇子们乘坐的船队出城之后向南行驶,倒是没有直接在丛林之中前进,但是却钻进了河滩沼泽地之中。

  美洲大河下游的河滩,就算是被移民从一侧开发了几十公里的宽度,内部仍然剩下近百公里。

  普通的船只行驶在河滩沼泽中的时候,甚至一眼都望不到这些沼泽的边沿在哪里。

  从大平原上过来的皇子们,终于体验到了北美大陆的荒凉和原始。

  大皇子朱靖坤站在船头,眺望着河岸两侧的景象,对身边几个兄弟们随口感慨了几句:

  “本土的各种说明和记录,对美洲太平府以南地区的说明,大多是丛林密布,湿热多雨,瘴疠之地。

  “诸如此类的描述我们却并不陌生,对于秦汉时代的江南地区,基本也是这样的描述。

  “到了宋元时期的时候,东西、福建的偏远地方,也是类似的描述。”

  十皇子忙怀着感慨说:

  “是啊,这美洲东南部,就是一个尚未开发的新江南。

  “现在北美的‘中原’地区开拓的差不多了,我们在这里也有了足够的人口和资源。

  “接下来的重点开拓方向,可以放在东南部这些更加温暖湿润的地方了。”

  九皇子听到两人的对话,几乎是下意识的表示反对:

  “北方的草原还有很多可以开发的地方。

  “根据农业部的报告,艄公河流域的开发目前仅限河道两侧。

  “在稍微远离主河道的地方,还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平方公里的长草草原。

  “那些地方的开发难度,显然远低于太平府南方的沼泽和丛林。

  “就算是看历史经验,看我们神洲本土的土地。

  “也是先完成了中原地区的开发,然后才逐步扩展到江南地区的。

  “接下来的任务应该是扩大艄公河流域的开发。”

  十皇子听了之后微微蹙眉。

  过去的两年时间里面,类似的情况已经出现了不知道多少次。

  经过这两年的锻炼,皇子们已经基本习惯了这种讨论方式,这种随时都可能发生的针锋相对的辩驳。

  现在再次遇到类似的情况的时候,当事人皇子已经不会出现明显情绪波动了。

  十皇子对于主要开发方向的说法,本来并不是非常在意,只是觉得这是可以讨论,可以做出安排的事情。

  但是九皇子既然公开反对了,那自己情况正面坚持了,于是也迅速整理了一点语言:

  “美洲的降水量,总体上也是东南方向多,西北方向少的。

  “艄公河中上游地区,降水量已经算半干旱地区了,实际并不能承载太高强度的农业生产。

  “根据父皇的教导,对干旱地区的过度开发,破坏当地的原始植被,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河流的含沙量迅速上升。

  “黄河之所以变成了黄河,就是因为黄土高原的过度开发,导致的严重的水土流失。

  “对艄公河上游的过度开发,会让美洲的大河变成水量大几倍的黄河,让下游变得更加难以治理。”

  九皇子立刻继续针对相对的回怼:

  “但是水土流失也不是没有好处啊,美洲大河下游的滩涂不正好缺少泥沙吗?

  “大河能从上游带来更多的泥沙,大河两岸的滩涂就能更快的垫高地基,进而更快的开发出来。”

  十皇子马上反问了一句:

  “从上游带来更多的泥沙,然后下游变成曾经的黄河一样的地上河吗?

  “你难道忘了,父皇在继位之初就开始治理黄河,然后就开始在陕西和陕西两省筑坝淤田,同时推动以煤代柴了。

  “现在美洲大河上游的植被并未严重破坏,你却要主动破坏并主动增加泥沙。

  “你觉得父皇会乐意看到吗?”

  九皇子心中觉得十皇子说的有点道理,但是嘴上仍然本能的继续反驳了一句: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没变和神洲本土不能相提并论,美洲大河的下游情况与黄河下游也是截然不同。

  “对于美洲大河的情况,父皇也未必不会支持……”

  十皇子无语,而七皇子这时候开口了:

  “既然九弟如此的自信,我们直接投票,然后把结果上报给父皇吧。”

  十皇子和十一皇子立刻表示赞成:

  “好。”

  五皇子也开口跟上了:

  “继续扯皮没有意义,还是直接投票吧。”

  大皇子朱靖坤也终于决定插嘴了:

  “那么要投票吗?关于未来美洲的重点开发方向,是大河以西的艄公河上游,还是大河中下游的河滩两侧?”

  九皇子口头上虽然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是心中觉得自己老爹应该不会喜欢主动破坏植被。

  但是现在话赶话的情况下,自己已经被几个兄弟架住了,那就不能不硬抗了。

  反正不过是个建议而已,父皇就算是不同意,也不至于专门把自己怎么样。

  过去的这两年里面,自己这群人递上去的建议和设想可太多了,肯定有很多不符合父皇心意的。

  但是父皇从来没有这种提议而专门训斥过,只是会把他的理由和分析说出来,教导和说服持有不同意见的皇子们。

  “大皇兄如果觉得这种问题需要投票,那我们就投票好了,先去会议室做个记录吧。”

  朱靖坤稍微迟疑了一瞬间,就直接应下了:

  “好,那我们就正式开个会吧……”

  皇子们随即前往船上的会议室,按照这两年形成标准会议流程开会。

  作为会议主持的大皇子朱靖坤首先说话,将这次会议的议题明确为:美洲未来的重点开发方向。

  十皇子提议,选择太平府以南,美洲大河的下游河滩两岸地区,现在主要是森林和沼泽。

  九皇子提议,选择美洲大河以西,太平府以北和以西,主要是长草草原的范围。

  双方代表各自表述自己的主要观点,然后支持双方观点的皇子们也各自表达自己的观点。

  经过两个小时的辩论和互相说服之后,作为主持人的大皇子宣布举行投票。

  这是新成员加入之后的第一次投票,皇子们也都想要看看其他同伴的反应和态度。

  经过两轮举手选择,最终的投票结果定格在了九比六。

  结果出来的时候,包括直接提出争执意见的双方,以及主持会议的大皇子,都稍微有点意外。

  一方支持者过半,但又不到三分之二,就要请示他们的父皇来做决定了。

首节 上一节 484/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