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到这些先产品,也是第一次看到实际产品,也都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汉考克把玩着一把转轮手枪,眼睛里面除了惊喜之外,还看到了巨大的利润。
萨缪尔倒是相对简单的,自然而然的念叨出来了:
“这些都是大明吴王殿下的发明……”
大明的军官本来也准备介绍的,听到萨缪尔说出来之后非常认真的点头说:
“是的,都是我们吴王殿下发明的。
“吴王殿下还发明了蒸汽机机床,能够快速生产线膛枪的枪管。
“吴王殿下改进了炼钢工艺,设计了效率更高且精度也更高的新型机床。
“所以才能生产你们看到的这种转轮手枪。
“虽然是手枪,但也是线膛枪,就算是后装枪无法避免的漏气,最终的有效射击距离仍然有近百米。
“与传统的滑膛步枪的差距不会太大。
“关键的还是这上面的火帽,只要捶打就能迸发出火焰,直接无视了天气变化。
“也才能让转轮手枪的设计能够实现。
“但是,这些装备的生产工艺毕竟要比传统工艺复杂很多,所以目前产量还不是很大。
“大明正规军都没办法完全普及,也没办法向你们大规模出售。
“只能给你们的机动猎兵临时装备。”
萨缪尔周围的民兵和自由之子们把玩着手中的东西,经过大明军官的这些介绍,对于这位素未谋面的大明亲王殿下,都开始有了非常简单崇拜和敬仰。
“这位殿下真聪明,能够发明这么巧妙的东西。”
“我能发明这一样,也能发大财了。”
“有了这些枪,就算是只有几个个人,也能打退那些扫荡队了。”
大明的军官教了这些人怎么用这些武器之后,还要教他们怎么骑乘自行车。
最后还要教他们怎么简单的修理和养护武器和自行车。
到了最后的修理环节,这些美国年轻人了解了武器和自行车的细节,惊讶和感慨就是接连不断了。
“这些钢条,这车轮,这轴承,这么多设计……这每一项都巧妙到了极点啊。”
“这可真的太难以置信了,吴王殿下是怎么想出来的?”
“不只是要想出来啊,关键是还能真的做出来,我们城里的铁匠和制枪师可没有这个手艺。”
“关键是,为什么橡胶可以不再怕太阳暴晒呢?”
汉考克跟这些年轻民兵在一起的时候,很少说话,大部分时间都在思考这些东西的商业架子。
听到这里的时候,终于忍不住插嘴:
“强化橡胶,这当然是最高的商业机密,不可能平白无故的告诉普通人的。
“我们如果真的想要,那就得等殿下来了的时候,向殿下买专利授权就是了。
“我肯定会购买的,如果殿下能够许可,我会在波士顿建立一个自行车厂。
“我保证,大家以后有机会都能买到属于自己的自行车。”
周围的民兵立刻有人惊叫:
“吴王殿下会来我们这里吗!”
汉考克看向了大明的军官:
“如果我们正式独立之后,正式邀请殿下来访问的话,殿下应该会来的。”
不需要朱简烜自己直接做什么,汉考克这种商人能够看到利益,就会主动为朱简烜做宣传的。
不只是跟这些民兵接触的时候,再跟其他的商人讨论合作的时候,汉考克也会有意无意的提起朱简烜。
汉考克让其他人知道,这位殿下的那些发明,未来能够给美利坚带来多大的利益。
有了现在慢慢打下的心理认知基础,等到大陆会议正式公开邀请朱简烜担任美利坚国王的时候,应该也就不会生产太过巨大的冲击力和抵触情绪了。
第56章 纽约湾海战
大明陆军与北美民兵联合训练的时候,大明的海军也没有闲着。
秦南星亲自率领舰队,完全锁死了纽约外海的航道,并开始寻找机会消灭英国在北美的舰队。
秦南星安排侦察舰队稍微观察了一下,就放弃了突击锚地的战术。
一百多年前,第二次英荷战争的时候,英国人被荷兰人偷了锚地,被荷兰人打的损失惨重。
以后英国人对锚地的警备就变得格外严格。
纽约港外的巡逻船也是里三层外三层,越是靠近纽约港就越多。
以至于大明船队过来的时候,在距离纽约港三百多公里外的海面上,大明船队就遇到了英国的巡逻船。
秦南星觉得,如果强行突击港口,这些数量众多的巡逻船,肯定会交替把信息传回港口。
大明船队真正靠近纽约湾的时候,纽约港内的英国舰队也该出来迎敌了。
英军还在纽约港周围的岛屿和陆地上建设了大量的炮台。
大明船队冲进港口范围交战,等于是扩大敌人的火力点数量,降低己方的火力规模优势。
所以秦南星最终决定在外面守株待兔。
不断地抓英国的巡逻船,英国人早晚要把大舰队派出来调查。
英国的真正主力舰队在本土,殖民地的船只总数量也许不少,但是绝对没有大量的主力舰。
大明船队在港口外面逸待劳,最终取胜的代价应该会更小。
接下来的几天里面,大明船队陆续抓捕了十几艘出入纽约的巡逻船和商船。
纽约城里的北美英军总司令亨利·克林顿很快就发现了问题。
克林顿本来准备放弃纽波特,然后亲自率领纽波特的士兵,与本土来的八千军队一起南下。
克林顿准备尝试进攻夺取约翰斯顿。
约翰斯顿是美利坚东南部的重要的港口,也是目前美利坚南方人口最多的城市。
克林顿本来派出了传递消息的快船,去纽波通知当地指挥官收拾东西,但送消息的船始终没有回来。
关键是有些出海巡逻的船队,已经到了本来应该换班的时间,却仍然全都没有返航。
连续多条诡异的消息汇合起来,让克林顿的警惕性不断提升。
但是克林顿根本没有想到大明,而是理所当然的觉得,可能是法国又派更多舰队来北美了。
西历1779年9月6日,亨利·克林顿做出了决定,命令纽约的英军做好战斗准备
安排海军准将约翰·拜伦勋爵率领一半战舰离港,去确认纽波特的情况,另一半战舰也整装待命。
这个拜伦勋爵就是英国著名诗人乔治·戈登·拜伦的爷爷。
拜伦率领四十多艘各型战舰组成的船队,驶出纽约湾之后没过多久,就遇到了让他惊骇异常的情况。
一支新大陆从未出现过的规模巨大的舰队,从南方的新泽西外海加速侧向切入过来。
他们全都打着大明的旗帜,似乎准备切入英国舰队的中部。
拜伦率领的英国船队若不立刻调整航向,就会被大明船队拦腰截断,变成对大明舰队最有利的阵型。
“没有法国人?而是大明人?但是这支大明舰队太可疑了!”
拜伦心中念叨了一句,立刻指挥英国舰队调整航向,准备与大明舰队逆向航行错开。
同时让人打旗语询问大明舰队的情况,并安排快船返回纽约湾报告。
但是大明舰队始终没有回复,双方舰队的距离越来越近。
英国舰队司令拜伦也越来越紧张。
虽然这支大明船队的行动非常可疑,但是北美军队还没有得到与大明宣战的通知。
拜伦也不敢贸然主动开火,只是本能的想办法规避大明舰队。
但是大明舰队提前做好了准备,又是从上风向切进来。
英国船队要强行绕开,不但需要很大的转向范围,还会大幅度的降低航速。
即便能够躲开,最终也会把双方的距离拉的非常近。
拜伦当然不希望与大明作战,那样意味着整场战斗胜利的机会降低到了无限小。
但是拜伦的脑子还算冷静,在异常紧张的气氛中迅速理清了头绪。
既然已经不可能完全躲开了,那就做好进入战斗的准备,争取对己方舰队尽可能有利的姿态。
既然不能贸然主动开火,那就准备好所有火炮,若是敌人开火就立刻回击。
拜伦的命令传达下去,所有水手和士兵立刻紧张了起来。
双方舰队的距离越来越近,最近的战舰的之间已经只剩下两百米了,甚至可能会发生碰撞了。
就在这个万分紧张的时刻,大明的舰队果然首先开火了。
震耳欲聋的炮火轰鸣声连成了片,数百枚沉重的炮弹贴出去朝着英国船队抛射出去。
预感终于成了现实,拜伦在这一瞬间就绝望了。
哪怕只是英国单独与大明作战,英国人现在也不至于要完全绝望。
双方的海军力量是基本相当,而且双方的本土隔着整个旧大陆,根本没办法打全面战争。
但是大明加入了法国、西班牙、美国的阵营,局势就恶劣到极点了。
这些念头在拜伦的脑子里面闪烁了一瞬间,他的身体已经用力地嘶吼着下达了命令:
“开火!全力开火!无论局势如何,英国海军绝不畏战怯战!”
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开始了。
大明与英国在北美的战争也终于在纽约湾外海正式打响了。
火药爆炸声,炮弹呼啸声,船壳被命中的撕裂声,军官和士兵的嘶吼声,很快就连成了一片。
原本颇为平静的海面迅速变成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不断有战舰被敌人命中,不断地有水手惨叫着落入水中。
大明船队本来就是有心算无心,在战场上处于相对有利的迎敌姿态。
大明船队的战舰数量还是英国船队的三倍左右,主力舰数量更是英国船队的好几倍。
大明船队也理所当然的迅速占据了战场上的绝对优势。
英国舰队司令拜伦站在自己的指挥台上,指挥战舰尽可能的维持阵型,尝试加快速度脱离战场。
打是完全没有胜算的,只能尽可能的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