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卫国笑着说:
“确实需要很多钱,不过大明现在有钱,大概率不用波斯出钱的,至少不会全部让波斯出。
“至于混凝土和沥青是什么,等咱们出了波斯高原,到沿海地区的时候就知道了。”
马卫国虽然嘴上说到了沿海就知道了,但也是觉得这路上过于无聊,再加上法塔赫也确实好奇。
所以后续的一路上,马卫国还是继续跟法塔赫聊天,跟他讲了沥青和混凝土是什么。
法塔赫明白了混凝土的成分,也知道了沥青是一种火油沉淀物。
但是还是觉得,用这种手工制作的材料,修建上千公里的路面,那成本肯定是任何国家难以承受的。
大明也真的是太有钱了,竟然在本土修了几千公里的这种路面。
现在的大明皇帝这么折腾和浪费,不知道大明本土的民怨纷腾成什么样了,也不知道这个局面能维持多久。
如果大明的局势崩了,俄国、顺国、奥斯曼乃至波斯,是不是会直接回到原来的情况?
当然,这些想法只能在心中酝酿,法塔赫可不敢说出来。
法塔赫稍微暗示了一下:
“这么多的混凝土沥青路面,需要的钱财和人力肯定是海量的。
“大明不愧是天朝,竟然能拿出这么多的钱,能发动这么多的劳力,还要给波斯修路。
“大明的百姓……会不会承受不住?不会闹出什么乱子吧?
“不过大明天兵无敌,就算是出了民变,应该也能轻易镇压下去的。”
马卫国听到这种话,却像是听到了最大的奇闻:
“修路确实花钱,但现在大明朝廷和百姓,相比几十年前而言也真的有钱啊。
“你可能无法想象,大明天下现在正是烈火烹油的盛世,是神洲乃至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
“大明百姓对于朝廷修路也是喜闻乐见的,花这点钱是值得的。
“因为朝廷修了路,他们用自行车也好,开机动车也罢,才能更加的舒适安逸啊。
“如果大明本土没有那么多的平整路面,大明百姓谁还买这种车去外面颠簸?
“就我们现在坐的车,很多大明百姓都有类似的,不过不是我们乘坐这种厚重结实的军用车。
“而是更加舒适、轻便的民用车,平时就走城市和周围的平整路面的,不会出来越野。
“至于民变更是奇谈怪论,现在大明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对圣上和朝廷也是忠心不二。
“现在大明本土要是有人想要造反,那甚至不用朝廷的官差和天兵动手,周围的百姓都能把他抓了解送官府。”
法塔赫将信将疑,但是也不敢过多的质疑。
万一对方说的都是真的,自己以后见到真相就会很尴尬。
对方如果对大明皇帝格外忠诚,这些话只是为了给皇帝掩饰,那自己继续追问可能会激怒他。
所以法塔赫就呵呵干笑着跳过了这个话题。
继续询问一些大明民间的风俗习惯,以及自己去了大明之后要注意的事情。
马卫国也是知无不言。
两人一路聊天,晃晃悠悠的走在高原上的土石路上,慢慢的煎熬着走出了波斯高原,进入了两河流域的边沿地区。
这里是天方地区的传统农业区,也是人口相对周围比较密集的地方。
大明在战争开始的时候,第一时间就占领了这些地方,通过底格里斯河运送物资,迅速修建了一条临时的道路。
道路沿着底格里斯河河道延伸到海边,然后跨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转到科威特港。
马卫国和法塔赫的车队,也首先来到了这条新路上,继续前往科威特。
来到这片区域之后,不用马卫国提醒,法塔赫就已经发现了,这里的道路已经是平整的了。
一条黑色的平整地面,从眼前一直延伸到了远方。
车辆走在这里上面,也已经完全不再颠簸了,自然比在土石路上的时候舒服太多了。
马卫国也跟着明显放松了许多:
“这就是混凝土沥青路面,以后大明的主要道路就都是这种路了,以后给波斯内陆也修一条……”
法塔赫此时心中的想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大明真的有钱。
竟然在这种占领区修建这种道路,这地面上可都是工匠手工折腾出来的材料,就像是把钱直接铺在了地上啊。
但法塔赫的惊讶才刚刚开始。
车队顺着公路靠近科威特城的时候,当道路的尽头出现城市的景象,法塔赫下意识的以为自己看到了海市蜃楼。
但是随着距离不断拉近,海市蜃楼却越来越清晰。
法塔赫才意识到,那根本不什么是海市蜃楼,而是真的有一片巨大的城市。
那里面有高耸的塔架和烟筒,还有看不到面积的大片楼房建筑,还有看不到尽头的忙碌的工地。
海边真的有一座巨大的城市。
法塔赫意识到自己将要去的目的地的时候,就下意识的发出了疑问:
“难道这就是科威特?”
马卫国却笑着说:
“这就是科威特,现在是大明的科威特。”
从现在开始,来自波斯的君主法塔赫,将直面最为直接的工业化冲击。
因为在他这个波斯国王的家门口,就有全世界最为繁忙的矿区之一,也有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
波斯湾周围的石油储量异常丰富,而且油井基本都是沿海,或者靠近沿海的自喷井,所以无论开采和运输都非常方便。
大明现在有整个波斯湾在手,朱简烜对西伯利亚内陆的油田看都不想看一眼的。
汪莱提议将西西伯利亚变成湖泊水库,通过冰川大河为中亚的荒漠干旱地带供水,其实会淹没俄国最大的秋明油田所在地。
朱简烜当时就知道这一点,但是根本就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西伯利亚那种地方,本来就不适合人类生存,搞工业建设的成本和效率,也都远高于更加温暖的地区。
热量就是一种最为基本的能量,寒冷地区的人居住生活以及生产,相比温暖地区都需要额外的能量。
西伯利亚虽然资源丰富,但对于世界帝国和海权帝国而言,却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石油、煤炭、铝土、黄金、白银、铜矿、铀矿等各种矿产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更好的产地。
全球帝国和海权帝国肯定优先开采温暖海岸线周围的矿产。
除非像是历史上的俄国内样,被外部力量封锁在了大陆内部,才不得不去开采自己内部的资源自力更生。
单就石油产地而言,霖洲(南美洲)都比西伯利亚更有吸引力。
最优秀的还是波斯湾。
波斯湾经过大明这些年的建设,现在已经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产区。
其他地方的油田产量加起来都不到波斯湾周围的一个零头。
波斯湾自然也成了天方地区最为繁忙的航道。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产业,包括内燃机电器产业全面铺开,为石油产业提供的堪称恐怖的需求。
刺激着波斯湾的油田开采规模不断扩大,波斯湾的原油产量每年都在创新高。
石油产业也在波斯湾聚集了大量的工业人口,当地大明人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本地非常稀少的土著。
石油的开采和初步的冶炼,以及配套的石油产品的储存和运输,以及石油产业和人员所需的材料和生活物资运输,也让波斯湾附近的航道变得越来越忙碌。
朱简烜为了牢牢地掌握两河流域,在军队夺取了这片地区之后,就立刻开始在这里建设和开发油田。
石油产业是现在的高新产业,本身就利润高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源,正好可以直接驱动工业移民和工业建设。
在去年的一年多时间里面,科威特的油田已经建成投产了。
全新的现代化的科威特城区,也已经建成了大量的厂商和居住区,现在城区周围还有规模更加庞大的工地。
到处都是人和机器。
这件事情在朱简烜看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波斯湾肯定是忙碌的地方啊,特别是几乎没有战争和冲突的波斯湾,未来肯定会比前世更加忙碌。
但是在法塔赫这个波斯人的印象中,波斯湾周围原本都是荒无人烟的地方。
现在竟然会变得如此繁忙,这真的是梦幻般的事情。
第381章 沙漠中的大都市
法塔赫跟着马卫国一起,乘坐大明鸿胪寺的越野车,靠近建设中的科威特城区的时候,就被眼前的繁荣景象惊呆了。
总觉得自己看到的景象不真实,忍不住直接去问马卫国:
“马先生,这里真的是科威特?这里的这些人都是从哪儿来的?
“这么多人需要多少的食物和水啊!大明从怎么为这么多人供应生活物资?”
马卫国倒是理所当然的直接回答: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大明本土直接过来的,绝大部分都是大明的工匠。
“他们需要的食物和水少部分是本地种植和抽取的,一部分是从两河流域内陆和波斯运过来的。
“但更多的还是从非洲和印度运过来的。
“你看远处的码头和海面上,那些冒着黑烟的钢铁大船,人和东西都是这些船运来的。
“只要船足够大,足够多,多少东西都能搬过来。
“一座大城市都能搬过来。”
法塔赫听完就更加的震惊和疑惑了,也有了一些猜测:
“大明有这么多庞大的钢铁船只,所以有能力运输无限多的人口,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既然本地无法供应这么多的食物和水,大明为什么还要把这么多人运到科威特来?还要从外面运输食物和水?
“我记得先生曾经说过,大明在海外开疆拓土,主要是为了安置大明的人口。
“但先生你也说过,大明最优先的安置方向是美洲,其次是非洲和澳洲,再其次是欧洲,最后才是波斯、印度这些地方。
“这个顺序是根据当地土地的生产和承载能力,以及当地现有的人口数量决定的。
“大明本来不会往这种荒漠地区送人……
“所以大明为什么要往这里运送这么多人呢?
“如果马先生以前没有故意诓骗我,那多半是因为这里有什么特殊的产物?
“足够吸引大明圣上安排这么多的人类过来劳作?”
法塔赫这个波斯国王并不蠢,他自己其实能判断马卫国以前说的话并不是诓骗,马卫国以前讲的道理确实是符合逻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