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376节

  以前的王室战争即将变成全民战争,明式国家的君主与外国联姻也没有意义。

  大明平民子女或者本国平民之女确实是未来的最佳选择。

  这次拿破仑真心实意的拱手道谢:

  “谢陛下教诲,臣铭记在心。”

  朱简烜轻轻颔首,把话题转到了另外的正事上,问了个历史与现实交织的问题:

  “如果朕让你率领军队,从欧洲进攻俄国的内陆地区,要求用最快的速度迫使俄国彻底投降。

  “至少要俄国向大明称臣朝贡,同时放弃乌拉尔以东和以南地区,放弃高加索地区和黑海沿岸地区。

  “你认为需要多少军队,最短能在多长时间之内完成任务?”

  拿破仑再次愣了一下,心中几乎是本能的感慨,大明果然是要收拾俄国的。

  不过拿破仑也有些意外,听大明皇帝这个意思,难道想要让自己担任从欧洲进攻俄国的统帅?

  他真的放心把军队指挥权交给自己?

  不过这个疑问只在拿破仑的脑海中出现了那么一瞬间。

  拿破仑立刻就反应过来,自己拿到大明主力和其他藩国军队的指挥权也没有用。

  自己只有进攻大明皇帝指定的目标的时候,他们才会服从自己。

  而且自己无法供应他们的装备和补给。

  不过拿破仑仍然颇为期待,作为天生的军事将领,对指挥更强和更多的军队,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

  而且拿破仑明白,大明皇帝愿意给自己安排任务,说明自己对大明而言是非常有用的。

  关键是自己也被视为正常的藩国君主,而不是当时不得已才册封的藩镇。

  自己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未来的地位才能更加的稳定。

  拿破仑脑子里面闪过了一堆念头,然后赶紧开始认真考虑皇帝的问题本身:

  “敢问陛下,臣可以指挥哪些军队?是大明的主力部队还是臣的军队,亦或者是其他欧洲传统军队?”

  朱简烜随口回答:

  “都可以让你指挥,但你要用尽可能小的代价完成任务,这就是我的问题。”

  朱简烜已经得到了西厂的确切报告。

  知道顺王李策凌已经与俄国和奥斯曼私下订立了盟约,他们三国已经做好准备抱团对抗大明了。

  等到大明武力压服顺国的时候,俄国和奥斯曼有很大的概率会加入战争。

  那将是自己此生面对的规模最大的战争。

  三国的面积是欧洲其他地区面积的两倍以上,三国的人口也是欧洲其他地区的两倍以上。

  就算是以大明现在的体量,想要一口吞掉三国也不现实。

  而且这次战争将不会有太高的突然性,双方都有时间专门做好战争准备。

  战争一旦正式开始之后,烈度也会是前所未有的。

  所以朱简烜考虑,将整场大战拆分成几个方面,按照不同的阶段来处理。

  也要尽可能发挥藩国的力量,让他们分担一部分任务。

  拿破仑仔细考虑了一下:

  “首先需要大明海军完全封锁海上航线,陛下再调派十万大明地面主力部队。

  “臣自己可以从波兰抽调的二十万军队,奥地利等藩国再提供二十万军队应该就足够了。

  “如果俄国敢与我军正面决战,那最快至少三到六个月就能解决。

  “如果俄国搞坚壁清野,那我军也只能步步为营,在占领区搞土地均分。

  “俄国贵族投降才能保留土地,不投降那就等着被彻底废除。

  “这样应该能在三到五年内完全控制俄国。

  “如果陛下能另遣大军自东向西进攻,速度可以更快一些。

  “同时俄国内陆冬季气温比欧洲西部低很多,如果出现持久战必须确保补给安全。

  “所以臣建议在战线逐步向内陆推进的同时,从波罗的海沿岸的港口向俄国内陆地区修建铁路和公路。

  “这些准备需要时间,所以臣以为战争最早也应该在两年以后开始……”

  拿破仑现在当了大明的波兰国王,全家的兄弟都当上了大明的贵族,都有了一块稳固的封地。

  最关键的是不需要被局势推着不得不继续作战了。

  拿破仑现在的心态也与前世完全不同了,可以选择休养生息并做好完善的准备再开战。

  拿破仑当然也知道,让大明朝廷在波兰内部修码头、铁路和公路,等于是让大明加强对波兰的控制。

  但拿破仑也知道,大明之所以如此强大,就是因为有了这些设施代表的新力量。

  波兰如果没有这些,那就只能继续停留在旧时代。

  那样的波兰就算是独立的,面对大明的强大力量也仍然是不堪一击的,会不会灭亡根本不是自己能决定的。

  所以拿破仑主动提请,希望大明朝廷能来波兰搞这些建设。

  朱简烜觉得拿破仑这个建议非常沉稳可靠:

  “嗯,说的不错,要从欧洲方面进攻俄国,需要在波兰东部做好基础建设。

  “码头、铁路、公路都要有,还要有火炮、枪械、机动车组装维修厂,要有存放煤炭、燃油、弹药的补给仓库。

  “你来年回去之后就开始准备人手,等朝廷的工程人员过去与你接洽。

  “这些设施不只是对朝廷有用,对波兰也是有好处的,至少能让当地得一批普通百姓多赚多一些钱。”

  拿破仑明白这些基本的道理,所以马上认真的领命道谢:

  “臣领旨,谢陛下恩典。”

第339章 “李策凌是要薨了吗?”

  拿破仑抵达之后,除了顺国之外的所有大明藩国君主,已经全部抵达顺天府了。

  这件事情作为一则消息,很快就在藩国君主中传开了。

  最终的期限还没到,顺天府的藩国君主们在日常娱乐消遣的同时,也都在猜测这个大明顺王李策凌到底会不会来。

  同时大家也都在讨论,如果李策凌真的不来了,大明皇帝会怎么做,会不会马上去灭了李策凌。

  以至于有人已经私下里开了盘子,众多藩国君主和随行人员已经开始下注了。

  拿破仑听着这些消息,也终于确认皇帝为什么要问自己那些问题了,怎么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征服俄国。

  大明的下一场战争,要同时解决俄国、顺国、奥斯曼三国。

  大明本土主力可能会用来对付顺国,俄国和奥斯曼应该就会交给自己这些藩国了。

  这场战争结束,大明将真正统一天下,全世界的整个天下。

  虽然肯定还剩余几个零散的国家,但是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就已经没有选择了,只能选择加入大明或者被全世界孤立。

  拿破仑满怀着感慨,继续体验世界之都的生活,天工十六年剩下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到了十二月初的时候,顺国的使团来了。

  不过李策凌本人没有来顺天府,而是安排了一个所谓的“国相”过来。

  李策凌的国相到了大明鸿胪寺,向鸿胪寺的官员声称,顺王李策凌年老,体弱多病,没有办法远行。

  如果是一般的藩国,如果是普通的事务,鸿胪寺自己就处理了。

  但是顺国情况特殊,这次朝拜也是皇帝特别要求的,特别点名要所有藩国君主都来的。

  鸿胪寺据实向皇帝上报了顺国的情况。

  朱简烜看完没有多少意外,也没有亲自接见顺国的这个国相,对方多半只是个弃子。

  朱简烜安排了大学士汪廷珍代表自己去向顺国国相传话。

  在鸿胪寺的大堂上,汪廷珍站在中间侧面的位置,表情严肃的对顺国国相说:

  “李策凌是快要薨了吗?这一年的时间都没有养好身体?要不要大明安排医生去给他看看?”

  顺国国相低眉顺眼的拱手说:

  “回大人,顺王殿下主要是年老,往日旧疾积累并发,非药石可医了。”

  汪廷珍继续说:

  “圣上特命所有藩国君主入京朝拜,若顺王李策凌本人时日无多,也应当派遣子嗣代替其前来朝拜君上。

  “李策凌本人不至,又不遣子嗣代劳,这是怠慢皇命,有大不敬之嫌。”

  大不敬的内容很多,主要是对待皇帝的物品、命令、使者不够尊重,不够重视,在皇帝直接使用的东西上搞出了纰漏。

  顺国相听到这个指控就直接跪下了:

  “大人明鉴,顺王殿下绝无此意,只是路途实在遥远,顺王本人您老体衰,也需要子嗣在身边照看。”

  汪廷珍知道对方就是胡扯,也就不跟他继续废话了。

  汪廷珍这次主动转向堂上,向着皇帝的方向虚空拱手行礼,然后再次转向顺国国相说:

  “圣上口谕,着顺王李策凌及所有子嗣,于天工十七年六月一日前抵京朝拜。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火化了要见灰。

  “自即日起,直至李策凌抵京之时,断绝顺国的封贡往来。

  “天下所有官民商贩,一律不得与顺国有任何贸易往来,否则以欺君谋反论处。”

  顺国相在来大明本土之前,就对大明皇帝的愤怒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但没想到大明皇帝最终给的命令是这样的。

  没有直接宣战,而是先拿起了非常传统的方案——“断贡”

  这会让顺国非常难受。

  以至于李策凌可能都要再次认真考虑,到底要不要真的彻底与大明为敌了。

  顺国一直是大明名义上的藩属国,与大明的贸易没有真正断绝过。

  大明的手工业全面发展,在朱简烜引导下开始全面工业化的时间,正是顺国真正全面征服印度的时间。

  顺国摧毁印度的基层统治体系的时候,印度原本颇为发达的手工业体系也被同时摧毁了。

  顺国按照神洲的方式重建了印度的统治体系,但却没有重建手工业体系。

  因为大明的廉价工业品已经在这个过程中占据了市场。

  顺国当时还没有贸易保护的概念。

  大明出口的钢铁材料和制品,质量远远超过了铁匠手工锻打出来的,关键是价格还要更低。

首节 上一节 376/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