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372节

  “既然有了煤炭和机车,东北的冬天已经不会死人了,已经能够开拓种田了,那将整个三江泽灌水,是否浪费了啊?”

  朱简灿瞪了自己大儿子一眼:

  “创造了条件就能干,和本来就比较好干,以及本来就很容易容易做好,是相差甚远的几种不同情况。

  “东北有了煤炭和机车才能比较好开发,但是中原的平原地区呢?美洲和霖洲的大平原呢?还有非洲呢?

  “现在大明人口已经足够多了,多到已经难以管输的程度,开荒种田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安置百姓。

  “将过多的人口输送到东北,跟输送到澳洲、美洲、霖洲、非洲相比,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朱靖城也跟着跟大哥提醒了几句:

  “按照我的判断,在三江泽蓄水完成之前,这条沿着山脚修建的大运河,是无法达到最高运力的。

  “在这条运河贯通之前,送往东北的物资更是几乎都要依赖火车,火车的运力与船舶相差甚远。

  “用火车运输货物和人口上千公里,成本可能比海船运送上万公里还要高。

  “没有三江泽蓄水倒灌形成的巨型运河,向东北输送人口不会比送去澳洲、非洲、美洲西海岸更方便。

  “有了三江泽蓄水……那都已经蓄水了,也就无所谓浪费与否了。

  “大哥你这种说法着实欠考虑。”

  朱靖圭听着这些念叨,就忍不住皱眉看了弟弟一眼,想要找个角度去反驳他,却被父亲梁王朱简灿拦住了。

  朱简灿挥了挥手:

  “都给我打住吧,这是大明本土的朝政大事,不是你们两个藩国王子能置喙的。”

  两兄弟这才都闭嘴不言了,但是却仍然忍不住观察对方。

  周围的其他几个兄弟,虽然没有来得及发言,但也都暗中较着劲。

  朱简灿和自己的儿子们心中都有猜测,未来藩国君主的继承规则可能要变了。

  很可能不会继续采取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了,要有其他的方案了。

  朱简烜拟定的竞争继位规则,虽然没有普通朝臣和藩属国体系公开,但却已经开始实际操作了。

  作为大明皇帝的他自己没有立皇后,关键是也始终不立太子,也不给藩国封世子。

  除非在朱简烜继位之前就已经有世子的藩国国王,后来的藩国请封世子的奏疏都没有被批准。

  再加上现在的皇帝本身就是属于竞争上位,很可能要让皇子和王子们也继续竞争。

  只等有藩王直接向皇帝请示确认,或者等一个没有世子的藩王去世,具体的规则就应该会公开了。

  现在的藩国王子们有了这种猜测,大部分也都无法安于现实了。

  最难受的就是各个藩王的嫡长子,其中又以朱简灿的朱靖圭心中最为郁闷。

  如果没有自己那个叔叔,自己父亲会成为皇帝,自己会成为太子,并在父亲去世后继位。

  关键是,朱简灿当太子的几十年里面,他本来都已经以太孙自居了。

  结果那个活圣人叔叔横空出世,以北伐成功的巨大贡献,在爷爷面前抢走了父亲的太子之位。

  自己不但太子乃至皇帝的位置没了,就连一个国王的位置都要努力争抢了。

  朱简灿已经认命了,已经接受了现实,但是朱靖圭却仍然心中常怀怨念,以至于语气和表情都不够平稳。

  梁王朱简灿对自己这个儿子的未来也比较揪心,不知道那个皇帝弟弟到底准备怎么办。

  朱简灿沉默了许久之后,觉得自己还是趁这个机会直接去问问吧。

  朱简灿一家乘坐的客船,不仅顺着运河慢慢行驶到了顺天府城,还直接从大开的北外城城门驶入了城内。

  朱简灿一家再次感受到了一种奇特的震撼。

  现在的顺天府城的格局,是朱简烜和老爹朱仲林两父子互相扯皮的产物。

  朱简烜本来想在城外建新城当首府,老爹想要把嘉靖的烂尾工程干完,把外城完整的圈起来了。

  于是朱简烜重新规划,准备在北外城建立办公机构,作为新的行政中心。

  但是朱简烜巡视了一趟北美,老皇帝在老家又把内城给改造了,可以继续作为行政中心了。

  北外城的实际职能规划,就变成了首都的总体管理、供应、服务机构所在地。

  负责城市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城市本身的卫生管理、治安巡逻等。

  还有负责供应皇室和朝廷所需的水、电、暖、煤、柴、粮、油等保障和消耗品的机构和仓库。

  还有皇室、贵族、官僚专用的火车站、机场、运河码头。

  在北水南调工程建设到顺天府,完成了顺天府本身的水系重塑之后,朱简灿乘坐的大船就能直接开进北城了。

  朱简灿阔别京师二十年,现在归来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全新的了,好像已经不认识了。

第336章 梁国能搞点什么产业

  梁王朱简灿一家抵达顺天府之后,在北外城的皇家专用码头上岸,乘坐宗人府安排的客车前往东外城的王府。

  现任宗人府宗正朱简烣,是朱简灿的三弟,咸宁皇帝的第三子,是最年长的庶子,只比朱简烣小五岁,今年也六十四岁了。

  按照传统宗法制度,朱简烣的继位顺序排在嫡幼子朱简烜之后,他的身份不算特别的敏感,也没有到海外去当藩王。

  在朱简烜叔叔辈的宗正去世之后,朱简烜就任命了自己这位庶兄来当宗正,主持一些宗室礼仪性质的工作。

  梁王朱简灿虽然是长兄,但是当皇帝的朱简烜出迎并不合适,朱简烣这个当弟弟的正好亲自去迎接。

  朱简烜和朱简烣两兄弟坐在一辆车上,随便聊着当前的情况和阔别二十年的心情。

  过去的二十年间,无论是移藩还是新设藩国,都在开拓建设期间。

  都是在真正的在蛮荒之地开拓建设,与明初在北方设立藩国的形式截然不同。

  而且现在的藩国距离本土遥远,特别是非洲内陆的藩国,往来顺天府的过程非常麻烦。

  再加上朱简烜登基继位的情况特殊,所以在过去的二十年间,都没有要求主要藩国进京朝拜。

  甚至连老皇帝去世的时候,朱简烜都没有让他们回来。

  朱简灿自二十年前离京去非洲当藩王开始,到现在真的是第一次再次回到顺天府。

  梁王朱简灿都已经上岸了,还隔着窗户看不远处的大运河码头:

  “圣上真的太厉害了,海船能直接开城顺天府城,我真的是想都没想过可以这么做。”

  宗正朱简烣虽然已经习惯了现状,但是别人提起的时候也忍不住感慨:

  “确实如此,以前我们都没有想过,工匠、工业、工程的能力能够做到这种程度。

  “陛下选的天工年号,当初稍微有些特立独行,现在看来真的恰如其分啊。”

  两兄弟交口赞叹了好一会儿,等着车转向之后逐渐远离码头,才终于切换了话题。

  梁王朱简灿随口问了一句:

  “看这方向似乎要去东城?顺天府的规矩还是没有变吗?”

  宗正朱简烣随口说:

  “是的大哥,内城的所有房屋全部属于公宅,是给所有在职的官员、勋贵、工匠们居住的。

  “长安街以南分给了普通官员,长安街以北部分的内城,皇城以西归工匠们,皇城以东分给了所有的勋贵。

  “不在朝廷当官的勋贵就对应安排到了东外城,不过现在的官员和勋贵其实更喜欢住外城。”

  梁王朱简灿笑着说:

  “你也不用给我卖关子,按照圣上当初的规划,内城不得有民营设施。

  “内城的管理,内城的生活物资供应,全部都是朝廷负责,供应的东西应该都很不错,但花样多半比较有限。

  “相对应的外城,肯定是允许民营设施存在了,吃喝玩乐的花样肯定较内城更加繁多。

  “所以官员和勋贵喜欢住在外城,那样才能随时享受到这些民间的东西,而且也会更加的自由。”

  宗正朱简烣也笑着说:

  “王兄英明,确实还是如此,圣上的规矩一直没有变。

  “四个外城的规则也都不一样,东城只允许经营被朝廷称为文化相关的产业。

  “具体来说就是报纸、小说、影音、古董、字画等产业,所有的戏院、影院、勾栏、寺庙都在东城。

  “东城当然也有吃饭的地方,不过只能搞小饭馆,不准开大型酒楼。

  “西城主要是朝廷开办的各种学校和科研设施,同时经营最新的工匠产品,包括各种机器和电器,自然也销售文房用品。

  “同样不准开办大型酒楼,也不能有风月场所和寺庙。”

  “北城的所有产业都是朝廷直接经营的,负责储备和供应整个顺天府城所有人的用度,普通人也能去买东西。

  “南外城则完全没有限制,所以最热闹的也是南城。”

  梁王朱简灿马上说:

  “那等我安顿下来之后,你个老小子得带我到处逛逛,我要看看都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

  宗正朱简烣这边却马上颇为为难的说:

  “这个……等王兄安顿下来,先适应了京师的气候之后,小弟当然可以带王兄到处逛逛。

  “但王兄在外面的时候,却不能随便饮食,以免病从口入,病倒了可就麻烦了。

  “圣上特别叮嘱了,务必看护好王兄的身体健康,绝不得有任何疏漏。”

  梁王朱简灿也反应过来了:

  “我明白圣上的苦心,我在外面不乱吃东西就是了,你先带我到处看看……”

  这次宗正朱简烜倒是答应下来:

  “那没问题,不过得先见过了圣上,然后再说游玩的事情。”

  梁王朱简灿被宗正朱简烣送到了一处位置最好的王府,宗正本人安排人手在这里观察了整整十天。

  确认朱简灿没有出现什么水土不服的情况,才安排朱简灿进宫见皇帝。

  天工十六年四月十六日,在顺天府皇城西苑,朱简烣引着朱简灿进宫,见到了皇帝朱简烜。

  兄弟两个见面,朱简灿准备向朱简烜跪拜,却被朱简烜直接给托住了:

  “兄长不必多礼,你我兄弟见面,拱手示意即可。”

  朱简灿没有强行继续下跪,但也没有马上直接站起来:

  “陛下……不宜为了老臣废了礼数啊……”

  朱简烜这边笑着提醒说:

  “现在除非祭天和祭祖的大事,朝廷都已经不许普通朝臣跪拜了,只需要拱手躬身拜即可。

  “兄长不需要担心这是专门针对你的特例,三哥每次来见我也都是拱手。

  “现在就算是普通百姓,见到我的时候也不需要专门跪拜,兄长你安心即可。”

  朱简灿回头看了一眼朱简烣,朱简烜对着他拱了拱手。

首节 上一节 372/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