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彪自己颇为满意。
但随着奖赏到来的还有调令,刘彪的完成北部平原河流探索后,回归驻扎在王都曹振东团部。
不能继续在森林里自己找金子了。
澳洲中卫第三千户所将会接管南澳海湾的会金矿勘探和开采工作。
这次来到澳洲的十二艘蒸汽帆船,卸完全部的乘客和货物之后,留下两艘交给澳洲中卫使用。
负责澳洲本地的货物运输、消息传递,以及海外探索。
澳洲南部海湾周围没有发现煤矿,后续要从吴王都北河口煤矿向南部海湾运送煤炭。
后续还要在澳洲南部海湾以西,平原北部河流入海口附近,以及吴王都以北寻找合适位置,建设多个煤炭储存补给仓库。
供应以后往来各地的蒸汽帆船使用。
接下来还要在合适的时间深入大洋,探索澳洲东部可能存在的岛屿。
主要目标就是朱简烜前世的新西兰。
另外的十艘蒸汽帆船,卸载货物之后直接返回澳洲北部,拖拽普通帆船通过逆流带。
又是半年之后,截止到咸宁三十二年九月份的时候,澳洲中卫两个千户的三万移民全部输送到位。在南洋各地组织的牲畜群也全部输送完毕。
此时吴王都北河谷的探索也已经基本完成了,探索队伍顺着河谷成功穿越了海岸山脉。
确定山脉西部确实有面积广阔的平原,不过都是草原。
山脉以西远不如山脉以东湿润,除非当地有特别丰富的地下水,否则很难开垦成为农田。
但对于大明而言,广阔的草原的同样价值巨大。
大明本土缺乏足够规模的草场,没有办法用相对低成本的方式,获得足够的马匹和牛羊等牲畜。
现在澳洲有了大面积的草原,非常适合发展畜牧业。
在澳洲南部海湾的探索方面,刘彪指挥的探索队伍完成了对海湾北部平原基本勘察。
基本确定了平原上那条较大的河流的走向。
它自大陆东南部的山脉脚下发源,倾斜着向西北方向流淌。
最终在澳洲大陆中部,一条南北走向的南脉脚下转而向南,在大陆南方总部一个海湾流入大海。
这条河流两岸的区域,越往下游就越是干旱,河流下游的水量反而不是很多。
上中下游的主干河道基本上一样宽。
河流入海口还有漫长的沙坝,以及浅滩遍布的潟湖沼泽,入海口的具体河道位置都不好分辨。
所以当初海岸勘探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这条河的流域颇为广阔,干流长度也颇为漫长。
刘彪带着勘探结果,乘坐留在澳洲的帆船北上,回到王都向团长曹振东报告。
曹振东整合了南北两个方面的勘探结果,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
吴王都西部山脉后的大草原,与南部海湾北部的大平原,可能是连在一起的一个巨大平原。
于是曹振东给刘彪安排了新任务,让刘彪手下的探索队伍进入澳洲内陆,去确认自己的猜测。
澳洲南部千户经过半年的准备,海湾西部的金矿开发也正式开始了。
勘探队伍早期的工作,基本就是在矿区周围仔细的巡逻,收集直接暴露在地面上的金矿石。
这个过程简直就是在地上捡金子。
就算是有各种监督手段,也不可能完全避免藏私。
黄金的利益太大了。
只能收集到多少算多少,再给他们足够的分红,配合足够恐怖的惩罚。
澳洲中卫第三千户负责金矿的相关人员肯定会富起来。
但最终大头肯定还是大明吴王的。
应天府的大明太子,在第二批移民全部送达的时候,再次完成了第三批吴国移民的组织。
第三批移民还是会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澳洲中卫最后的两个千户,仍然全部从大明本土核心地区组织。
另一部分是澳洲前卫的五个千户,将从中南半岛和南洋群岛各地的移民之中征集。
此时的蒸汽帆船数量达到了三十艘,使用的传统帆船数量也达到了八十艘。
九月入秋之后,主要风向将转为由北向南,运输速度会比夏季更快。
再加上大部分移民是从距离澳洲更近的南洋组织,接下来的总计九万移民预计只需要四到五个月就能送完。
经过持续两年的高强度运用,蒸汽帆船的名声现在已经完全打开了。
蒸汽帆船的运输效率相对传统帆船的优势太大了。
同样的航线,普通帆船跑一趟的时间,蒸汽帆船能够跑两趟。
关键是可以适应各种复杂的风向环境,航线和船期相对传统帆船更加可控。
哪怕蒸汽帆船比传统帆船成本贵一大截,也仍然越来越受大明朝廷和商人的重视。
官方和民间都在加速原有帆船的蒸汽化改造,也都在专门设计和建造全新的蒸汽帆船。
预计到明年底的时候,大明官方和民间商人手中,可能会有超过一百艘各种规模的蒸汽帆船。
在这个忙碌的时刻,美利坚大陆会议代表,与法国国王特使一起,万里迢迢的来到了大明。
第42章 美国人和法国人的纠结
约翰·亚当斯在两年前回到费城,在大陆会议上公开了大明的条件。
当时的大部分议员,对于邀请大明皇子亲王当国王的态度,与亚当斯比较类似。
大部分并不强烈抵触,如果大明真的能给出有力的支持,他们大部分觉得折中方案可行。
甚至朱简烜索要纽约和新泽西两地,纽约和新泽西的代表也没有强烈反对。
不只是因为朱简烜承诺他们能够首先得到贵族爵位。
关键是在几个月前,纽约的核心地区已经被华盛顿丢了,包括曼哈顿和长岛等地都被英军占领了。
大陆会议连续讨论了好几天,代表们达成了初步的一致意见。
最高方案不可行,最低方案收益太小,可以接受折中方案,但不能直接完全接受。
应该将其作为谈判底线,在这个基础上争取更有利的条件,特别是要对国王的权力做足够的限制。
他们用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慢慢讨论出了他们认为合理的限制方案。
然后根据与大明的合作大方向,稍微修订了独立宣言中的细节,给君主制度留出空间。
正式批准和签署,刊登在主要的报刊上。
本杰明·富兰克林带着独立宣言副本,前往法国寻求直接的帮助。
然后就是等待了。
希望大陆军尽快打个大胜仗,这不只是大明加入战争的条件,实际上也是法国和西班牙加入的条件。
结果大胜仗没等来,华盛顿又把费城丢了。
费城是大陆会议的所在地,是刚刚宣布独立的美利坚国事实上的首都。
一群代表不得不撤离费城,有些代表对于大明的合作方案有了新的想法,认为应该尽快拉大明下场。
不然被英国人一波推平了,大明和法国来不及下场怎么办?
也别要什么限制条件和折中方案了,直接用最高方案去拉大明入伙。
但也有更多的人认为应该再坚持一下,说不定还有机会扭转局势,直接给最高方案太恐怖了。
“我们之所以要造反,不想被英国国王的总督管,造反成功了再让大明国王的总督管吗?”
“以前我们交税给英国国王,以后交给大明立的美利坚国王,我们不是白独立了吗?”
“英国国王远在欧洲,我们有的是办法偷税和走私,以后国王就在跟前看着……”
“与其接纳一个独裁的统治者,我们还不如直接向英国投降!”
“不一样,我们跟英国国王和政府已经闹翻了,现在投降也会受到处罚,独立则不会。”
双方各执一词,闹得不可开交。
按照最高方案,美国现有十三个殖民地中,一半交给国王直辖,在其他地方国王权力相当于英王。
而且朱简烜已经指定了想要的殖民地名单。
不在名单上的殖民地代表,与在名单上的殖民地代表的观点,不能说相差甚远吧,只能说完全不同。
幸亏是大陆会议的效率足够低下,代表们在扯皮的过程中,局势迎来了新的转机。
大陆军副总司令,霍雷肖·盖茨率领的大陆军在民兵协助下,在萨拉托加围住了将近一万名英国士兵。
英国军队因为种种原因,先后损失了几乎一半人手,最终不得不向盖茨投降。
这就是著名的沙拉托加大捷。
大陆会议的代表们得知消息后欣喜若狂,他们马上重新审视了与大明的条件。
大明人要求的重大胜利已经来了。于是他们一致同意将条件改回原来讨论好的折中方案。
并且立刻派人前往法国和大明,推动法国尽快加入战争,推动大明尽快做出决定。
出使过大明的约翰·亚当斯再次被委以重任。
亚当斯首先前往法国,将消息直接告诉富兰克林,邀请法国签署同盟协议。
法国人为了报七年战争之仇,已经厉兵秣马了十几年。
法国人为了提高自己的成功率,当然希望找个对英国不利的战场,最好再找个能配合自己的辅助。
所以不怎么安分的美国人才进入了法国人的视野中。
但美国与英国正式动手后,法国人却继续等待和观察了两年多的时间。
主要是想要看清美国的成色。
美国人如果就是烂泥一块,法国可能并不会参与这场战争。
而是另外寻找机会单独找英国人的麻烦。
法国人可不想在英国人对殴的同时,还要另外出力去救援美国的废物,那相当于自己一打二了。
现在萨拉托加大捷证明,美国人还是有点能力的,应该能够跟自己打个配合,不是纯废物。
那法国人自然也就不再犹豫了,立刻决定参与这场美洲战争。
于是在1778年2月6日,富兰克林和亚当斯代表新生的美国,在巴黎与法国正式签字结盟。
法国官方承认美国的独立地位,并给美国与法国自由通商的权力。
法国将在剩余的战争准备后,预计在今年六月份的时候,正式对英国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