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停留在聚居区的周围,不到远离居民区的森林里去,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李宝柱的安排也就是在城区边沿砍伐树木,不过要顺着现有的巴拿马城区一路向西砍伐。
李宝柱的目的跟巴拿马城拉开距离,另外建设一个新的大明的居民区。
两天之后,大明船队搭载的卫兵、工人、机械全部下船,李宝柱安排的伐木队也开始工作了。
大明来的工人,拿着新式的汽油锯,铲除城区西侧的树木并简单修建。
西班牙工人负责指挥黑奴,将砍倒的树干堆到一起,将周围的杂草全部铲除,与树叶一起用泥土覆盖填埋。
人类在农业时代的时候,对森林的开发或者说破坏,速度算不上特别快,人力工具效率有限。
但是到了工业时代之后,这个速度会直接提升一个数量级。
特别是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驱动的链锯有着恐怖的破坏力,换个角度看就是有着极高的伐木效率。
本来按照天算的工作量,现在直接按照小时算了。
与此同时,大明人操作的那些大型汽油锯,让西班牙的工人和黑奴都惊骇莫名。
用绳子拉开开关,就能持续高速旋转的钢铁锯齿链条,除了作为工具之外显然也是非常恐怖的武器。
可以想象的是,普通人只要碰到一下,就算是没有直接斩断四肢,也会变成血肉模糊状态,整个人都痛不欲生的。
虽然大明得这批工匠只带来了两千多人过来,但现在的工作效率和威慑力却是划时代的。
伐木队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从巴拿马城一路伐木到了古兰德河以西,也就是历史上美国人修建运河利用的天然河道以西。
并且在河口两侧开发出了一大片空旷地带。
西班牙的工匠领着黑奴,跟在大明的工人身后除草、平整土地、挖掘水渠、筑坝蓄水。
如果地上没有树也没有草,雨水就会冲走大量的泥土,而当地原有的草是混乱的杂草,不一定能固定足够的泥土。
同时杂草下的积水也是蚊蝇滋生的地方,这里的很多草地其实都是小块的淡水沼泽。
要先开挖排水渠将原有的积水排干,再将小块的沼泽所在的低洼地带平整出来。
而后再在周围修建低矮的拦水堤,让原来的沼泽地再次蓄水变成水潭,再种上大明人带来的水稻种子。
巴拿马总督看着大明人做的事情,就忍不住隔三差五的在心中念叨:
“种田原来是这么麻烦的事情……”
第289章 巴拿马和意大利
天工四年十月底,巴拿马地区的雨季到了尾声,开始出现持续的大晴天。
一支庞大的大明船队,载着数万大明移民、大批的农业器具和工程机械,走北太平洋航线,在十一月一日抵达了巴拿马。
巴拿马运河工地以西,未来属于大明的土地上,大明的新巴拿马城港口和城市的建设,现在正式开始。
大部分移民,负责继续扩大港口和城市周围的开拓区,用当地的木材修筑临时房屋。
正常修建长期使用的房子,肯定要预先处理木材的,但现在时间上来不及,只能先用原木直接造房子。
未来有足够的时间,烘干了足够的木材之后,再修建长期居住用的房子。
同时安排专门的开拓队伍,沿着西班牙人当初铺设的碎石道路,以及现有的半成品的运河河道,向内陆地区伐木拓荒。
同时开始重新勘探既有运河工地、预定运河路线、周围地区的河流和山脉的情况。
原有的八万黑奴,现在也被全部利用起来,部分跟着处理被砍伐下来的树木,在建房子的工地上干杂活。
更多的被安排去挖掘树根、铲除杂草、修筑水渠、平整土地、构建农田。
原有的运河工程建设本身暂时完全停下了。
到了十一月中旬的时候,巴拿马地区的雨季彻底结束了,当地开始进入几乎完全无雨的旱季。
从原来两天一场雨的降雨频率,变成了每个月两场雨的频率,总体降水量降低到了半干旱地区的水平。
但旱季这段时间,也是当地一年之中最适合干建设各种工程的时候。
段玉裁和刘权之组织的另一批移民,也从另一边走印度洋和地中海航线,从大西洋一侧抵达了巴拿马地区。
开始在大西洋一侧的巴拿马地区开荒建设港口和城市。
按照李宝柱的规划,两侧的移民团分别派出的开拓队伍,同时顺着运河工地和碎石路向内陆拓荒。
两支开拓队伍成功在内陆相遇后,开始转而向西方拓宽这片开拓区。
另外两支工程队伍,同时进入开拓出来的地区,开始修建临时的铁路,连接地峡两侧的港口城市。
天工五年的雨季到来的时候,开拓区的新水田开始蓄水施肥,同时将准备好的稻苗插到的水田中。
巴拿马地区预热充足,整个雨季加上前后较为湿润的时间,总共八个多月的时间,配合提前育苗,正好能够收获两季水稻。
雨季没办法像旱季那样全力开工。
大雨下来的时候什么都看不清,人在暴雨之中也根本站不稳,再加上地上到处都是水,也没有办法正常干活。
但李宝柱还是安排大明的工人,在开拓区的边沿搭设临时的工棚。
每隔一段距离,砍树的时候保留一部分树木,砍掉树冠以下的多余枝丫。
用距离较近的几棵树的树干当柱子,用钉子和木板搭设避雨的临时工棚。
下暴雨的时候,就让工人带着奴隶躲在工棚下休息,雨停就就出去继续砍树、挖水渠、平整土地。
这样的工作进度当然快不了,但大明的工人认为不能让几万奴隶闲着白吃饭。
西班牙的奴隶们已经发现了,他们跟着大明人生活的时候,相比跟着西班牙的时候生病的次数少了,因病而死的人少了。
但是活儿却多了很多,除了暴雨倾盆的时候,几乎没有闲着的机会。
除了可以理解的砍树、挖水渠之类的活儿之外,还有很多他们无法理解的,填埋垃圾和粪便的活儿。
大明人好像有很多没事找事的要求,让很多黑奴叫苦不迭。
但是他们大部分却也没有胆子逃跑,大明人的武器比西班牙人更加的恐怖,那些步枪隔着几百米都打中人的身体。
还有那些非常恐怖的链锯,能把人的肢体直接打烂。
再加上黑奴们确实能吃饱饭,而且生病和死亡的概率确实小了,所以绝大部分奴隶也没有逃跑的想法。
黑奴们只能愁眉苦脸的继续干活。
在这个雨季,西班牙人准备的粮食耗光了,不过大明从美国调配的粮食开始输入运河区。
由于朱简烜的提醒,北美大陆开拓了大量的农田,前些年持续向欧洲输送粮食,最近这几年出口的粮食减少了。
现在北美的粮价几乎是全球最低的,送到巴拿马的运河也远比运到欧洲更加的便宜。
四个月后,巴拿马地区的水稻田大获丰收,在充足的化肥的供应下,每亩稻田的产量达到了六百斤。
西班牙的工匠和黑奴们,虽然没有得到这些水稻的具体的亩产量的数据,但是他们看着那旺盛的稻杆和些沉甸甸的稻穗,就知道是大丰收了。
大明人在收获的同时,已经提前准备好了第二批秧苗,割了第一季稻子马上再次施肥插秧。
又是四个月过去,天工五年的雨季结束之后不久,补种的第二季水稻也收获了,亩产也超过了五百斤。
两季水稻的总产量超过了一千斤,这是以往任何地方都不敢想的产量。
在这个旱季,已经停工了一年的运河仍然没有重新开工。
李宝柱让其他工匠指挥铁路施工队,加快速度全力铺设铁轨,自己指挥另一批工匠和黑奴,在当地河谷之中修建水坝。
大明本土也送来了第二批两个卫的移民,被分别安置到了地峡两侧新建成的居民区里面。
在天工六年的雨季到来之前,连接两大洋的铁路完全贯通了。
利用原有河谷修建的小水库也完成了两个。
有了铁路和两个小水库,李宝柱仍然没有去折腾运河,雨季的运河河道里面都是积水,也没有办法施工。
大明的大部分移民带着剩下的黑奴,仍然留在运河工地以西继续开拓更多的土地。
等到天工六年底的时候,现有的农田又收获了两季水稻,巴拿马地区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
大明本土来的船队,也送来了第三批移民,以及更多的工程机械。
在新一轮的旱季到来的时候,李宝柱终于下令将大部分人力和工程机械调派到运河建设上。
天工七年初,停滞了两年的巴拿马运河工程终于恢复。
首先疏通已经完成的部分河道,用挖掘机挖掘和铲除坍塌滑落的泥土,用预制水泥框架配合砾石和草固定河道。
少部分人力和工程机械去修建更多的水库和水渠。
有了足够的水库和水渠用于灌溉,这里的农田在旱季还能再种一季水稻。
运河的前期准备基本结束,未来就是修筑运河本身了。
——
在北美大陆上,在天工四年秋天的时候,大明北美靖安卫的官员,收到了大明朝廷和西班牙的通知。
马上安排民兵渡过了北美大河(密西西比河),接管对岸的圣路易斯。
圣路易斯位于北美大河和艄公河(密苏里河)的交汇点,也基本上是北美大平原的中心点上。
同时这里还是一块台地,明显高出旁边的河道二十多米,不会被大河洪水淹没。
这里的正西方,有一些低矮的山丘,西北方向就是一望无际的长草草原,城区和周围适合建城,西北方向适合开荒种田
本来是法国人在三十年前专门选址建设的一个毛皮贸易据点。
从周围活动的土著手中收购野牛皮革,或者组织人手亲自去猎杀野牛剥皮。
此时的欧洲人,在美洲内陆的据点,绝大部分都是商业据点,与开荒种田没有太大的关系。
欧洲本土的土地承载力都没有达到极限,绝大部分人不会专门跑到美洲内陆去种田。
就算是冒险者,也通常是去美国,在美国东南部的各个州,就能自己想拿地种田,根本不需要去内陆。
这些内陆的据点人口通常都非常有限,圣路易斯是西班牙在北美大平原最重要的据点,但是这时候也只有不到两千人。
靖安卫首先派了民兵接管治安,而后就开始持续向这片适合开荒的地方输送移民。
从白虎前卫和太平后卫各调了一个满编千户过来,将圣路易斯本地的人口直接增加到了一万人。
原有的法国人和西班牙人直接成了少数群体。
负责圣路易斯地区的军官,直接通知当地的法国人和西班牙人,要么按照大明的标准编入屯田卫所,要么自行离开。
当地人大部分都是商人,并不是很乐意变成农民,所以大部分直接选择乘船离开了,最终只剩下了不到一千人。
大明未来还会持续向当地移民,未来可能有两个数量级的差距,他们早晚会完全融入这批大明移民群体的。
——
在欧洲大陆上,反法同盟与法兰西共和国的战争,也在这几年全面展开。
拿破仑本来就是天生的将领,此时率领着十万法国新军,还有新式苦味酸手雷的支持,在意大利半岛上一路势如破竹。
首先再次攻入撒丁王国,撒丁国王发现军队根本无法抵挡法国攻势,直接跑路去了威尼斯。
拿破仑攻入都灵,宣布废除原有的国王,成立撒丁共和国。
褫夺撒丁众贵族头衔,没收他们的财富,但不是分给当地平民,也不是交给新成立的共和国,而是直接送回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