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236节

  蜀国公谢恩之后马上主动说明来意:

  “臣愿意卫国戍边,愿意率蜀国上下移藩海外,请皇太子殿下安排移藩之地。”

  朱简烜让侍卫把一张空的非洲地图拿过来铺开,在刚果河南部的安哥拉地区圈了一下:

  “这里名义上是葡萄牙的地,但是他们的在这里势力其实很虚弱,主要产业就是向南美贩卖黑人奴隶。

  “朝廷可以组织运输船,送蜀国移民和军队在这块地区的南部登陆,由南向北的蚕食当地内陆的荒野地区。

  “葡萄牙人若是忍让便罢了,若是与大明对抗,那就直接出兵夺取他们的殖民点。

  “朝廷会为蜀国公提供一个栓动步枪主力师的装备。

  “蜀国公现有的封地,可以为新开拓之地提供财政和移民支援。”

  朱简烜给蜀国公安排了未来的任务,最后也解释了一下朝廷可以给他们的待遇。

  与闽国公郑家的条件类似,也是用原封地的税收支持开发,但是支持的比例和周期不同。

  自咸宁四十四年起,每三年减两成,总支援时间是十五年。

  十五年内移民无限制。

  蜀国公张传勋不知道其他藩镇的条件是什么,听着朱简烜的这些安排感觉还能接受。

  不过他不想就这么接受,几乎是下意识的开始抱怨哭穷,希望朝廷多给点支持和照顾,本质上就是想要提提条件:

  “太子殿下,蜀国僻处内陆,周围群山环绕,自古就有蜀道之难,资产和子民迁徙多有不便……”

  但朱简烜可不会纵容他这个毛病,蜀国公府在北伐上可没有任何贡献。

  除了闽国公和淮南侯之外,其他藩镇没有北伐功劳抵以往的罪孽,朱简烜没有直接剿灭就已经算是仁慈了

  所以朱简烜听了两句就直接打断了:

  “既然蜀国有困难,那就把财政和移民支持改成十年吧,每一年减少一成。”

  蜀国公张传勋听到朱简烜开口,本来以为自己的抱怨生效了,朱简烜要给自己加条件。

  结果听到后面半截就愣了,这怎么还直接给降低条件了……

  不过张传勋也不是傻子,要是傻子就不会提前来找朱简烜。

  他马上就意识到朱简烜对自己的反应很不高兴。

  自己刚才的行为,在朱简烜看来是蹬鼻子上脸,甚至于给脸不要的性质。

  张传勋立刻起身弯腰拱手求饶:

  “臣瞎了心,求殿下恕罪,恕罪……”

  朱简烜面无表情的摆手:

  “回去准备吧。”

  张传勋张了张嘴,想要再问一句,朝廷给的支持,最终到底是十年,还是十五年。

  但是偷眼瞟了朱简烜板着的脸,最终还是没有敢再开口。

  万一再给降到五年就麻烦了。

  张传勋只能再次躬身行礼,带着十二分的懊恼,小心翼翼的退出了文华殿。

  张传勋心情复杂的在顺天府住下,时间也慢慢来到了八月份。

  其他藩镇的藩臣开始陆续进京,有的互相打听情况,有的尝试去求见朱简烜。

  但是朱简烜没有再见其他任何人。

  截止到八月十二日之前,大明的绝大部分地方藩镇君主都来到了京师。

  极少数君主本人不敢来的,也假托自己生病了,没办法远行,然后安排了自己的臣子来京师报道看风向。

  朱简烜带着自己的移藩方案,去西苑拜见了老皇帝。

  朱简烜觉得,撤藩这件事情,最好是老皇帝来宣布,不是自己这个太子。

  老皇帝弄明后朱简烜的来意之后,就颇为无语的白了他一眼:

  “好好好,我这个老头子再替你当一次恶人吧……”

  中秋节这天,大明皇帝朱仲林在武英殿举行皇家朝会。

  皇长子梁王朱简灿,皇太子朱简烜,率领所有皇子和亲藩君主的一起朝拜。

  皇室亲藩主要集中在崇祯朝之后新拓之地,基本都在南洋。

  崇祯中后期,南洋地区原有的土著国家和地区,被崇祯组织藩镇南下征服并拆散。

  交趾北部、暹罗南部沿海地区、马六甲海峡两岸、婆罗洲北部地区、爪哇岛五地由中央朝廷直辖。

  其他地区一部分给皇室子弟封藩建国,一部分交给合作的藩镇统治。

  崇祯自己分封的藩国,加上后世几代皇帝分封的藩国,传承到现在的海外亲藩还有三十三个。

  行礼完毕,老皇帝下令让朱简烜宣读圣旨。

  以老皇帝的口吻和角度,说明未来大明本土不再保留藩国,所有现有藩镇必须全部撤藩或者移藩海外。

  若是撤藩,朝廷为藩王在京师附近修建王府,未来每年可领取十万银元的俸禄。

  若是移藩,可以领取一个师的新装备,在原藩国财政和移民的支持下,到非洲去建设新的藩国。

  朝廷支持时间均为二十年,税收支持每两年降低百分之十。

  要求所有藩王在三日之内做出决定,上报宗人府等候朝廷进一步的通知。

第230章 移藩移民

  咸宁四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宗室藩王朝会上,皇帝让朱简烜宣布了撤藩和移藩的圣旨后,就宣布朝会结束了。

  皇帝和皇太子依次离场,其他的几十个宗室亲王和藩王们松了口气。

  内地的宗室亲王们仍然颇为小心,没有敢在大殿上随意喧哗议论,而且这次的事情也跟他们无关。

  但是海外的藩王们,早就习惯了一国之君的身份,没有那么多的顾虑。

  等皇帝离开之后,藩王们就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一边不紧不慢的往大殿外走,一边小声议论起来了:

  “果然如传说那样,皇太子给的出路确实是移藩,还是陛下出面宣布的……”

  “咱们现在倒是不用担惊受怕了,但是要开始发愁了……”

  “你们怎么想的?是撤藩还是移封?”

  “要是去应天府居住还行,十万银钞的俸禄也不算少。”

  “这顺天府跟个军营似的,城内一个百姓都没有,会喘气的全是在衙门当差的。”

  “连做饭的厨子都是皇商的伙计!”

  “反而就我们这些宗室,在这个城里是真的无权无势,陛下若是不照顾,指不定被官员怎么欺负的。”

  “以往咱们在海外,好歹都是一国之君,到了顺天府就变成亡国之君了。”

  “当这样的亲王还不如去非洲当国王呢。”

  “谁说不是啊,要是能跟崇祯以前那样,在地方府城内建个王宫也行啊。”

  “你们想什么好事呢,崇祯以前的规矩到崇祯朝就没了,咱们这些宗室只有去海外开荒才能有权,”

  “这哪是移封啊,这又是去开荒,和崇祯年一样的……”

  “话虽如此,该去还是得去,崇祯以后内地宗室爵位是要代降的,出五服之后直接出籍为民。”

  “就算是我们能接受,子孙也接受不了……”

  “非洲的天气……应该跟南洋差不多,咱们在南洋习惯了,去了非洲应该也不至于水土不服。”

  “哎——走吧,走吧——”

  已经当过国王的藩王,与尚未建国的亲王,思维方式相差甚远。

  南洋藩国的君主们,大多都是从小生长在南洋的,他们早就已经习惯了南洋的生活,同时并没有长期体验本土的生活。

  已经当了多年实权国王,习惯于在一国之内唯我独尊,就很难放弃现有的身份和权力。

  而且,藩王不只是要考虑自己,还要考虑自己已经成年的子孙们的想法,贸然决定撤藩留京可能会导致父子反目。

  非洲虽然是更加遥远的海外,但南洋同样不是什么好地方……

  甚至于,就算是有些藩王现在南洋的封地不太好,现在还希冀着到非洲之后重新选封地,新封地能比原来的封地更好。

  结果现有的三十三个海外藩王,最终只有四个撤藩,剩下的二十九个决定继续去非洲开荒。

  咸宁四十三年八月十九日,大明皇帝朱仲林再次在武英殿举行朝会,召见大明本土所有外姓藩镇君主。

  崇祯所授藩镇,只有公、侯、伯三种,公使用单字国名封号,侯、伯使用双字封号,大多是地名或者是区域名。

  没有郡伯、州伯之分,也没有子、男封号。

  所有的外姓藩镇,本来以闽国公郑芝龙、蜀国公张献忠、渝国公李定国、鄂国公左良玉、黔国公沐天波五个本土国公为首。

  现在鄂国公因阻碍北伐被废,淮南侯以北伐有功进封,还是五个国公。

  崇祯中期的时候,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南等地,也有一些候、伯级别的小藩镇,最初的君主是当地的士族家族。

  是崇祯南迁之后,为了重建和控制南京朝廷,将这些地头蛇封到了地方。

  崇祯中期以后威权越来越盛,也逐步掌握了更多的军事力量,再加上南洋地区也逐渐开垦出来了。

  崇祯就半威逼、半强迫的,将这些武力虚弱的中小藩镇迁到了南洋。

  朝廷控制了淮河以南的南直隶大部分地区,浙江、江西、湖南、广东的绝大部分地区。但是封地广阔,主要是掌握着大量军队的大藩镇,实在是折腾不动。

  现在终于有机会动一动他们了。

  老皇帝升座,再次让朱简烜宣旨。

  首先正式宣布,因鄂国公、淮安伯阻挠北伐、勾连清虏,罪无可恕,夺爵治罪,当事人处死,家族亲属终身劳役。

  然后宣布闽国公世子、淮南侯协助北伐有功,闽国公世子郑瑞安封州伯爵,淮南侯进封皖国公。

  最后宣布本土和南洋不再保留藩镇,现有全部全部藩镇撤藩或者移藩非洲。

  撤藩和移藩的条件与宗室藩王类似。

  以现有封地财政和人口支援新封国的建设,不过支援的周期比宗室更短。

  普通藩镇为十年,自咸宁四十四年开始算起,每年减少百分之十。

  有功藩镇特批,皖国公由湖北布政使司支援,周期为二十年。

  闽国公由现有封地支援,周期为三十年。

  朝廷为国公提供一个师的新步枪装备,为侯爵提供一个旅的新步枪装备,为伯爵提供一个团的新步枪装备。

  朱简烜也给了所有人三天的时间考虑,是撤藩还是移藩。

  外姓藩镇的选择比宗室更加的果断,全部都决定移藩去非洲开拓,没有一个决定留下的。

  宗室藩王就算是撤藩了,名义上也还是天下最尊贵的人。

首节 上一节 236/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