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和百姓们开发武器、供应军需智慧勤勉。
吴国上下各方面的所有人员,都是北伐作战能够顺利的重要因素。
总体上表彰和鼓励所有人之后,宣布最终的封赏内容。
枢密、秘书、军长基础月俸提升到五百金票。
师长、郎中、掌柜、总工基础月俸提升到三百金票。
主力师士兵、吏员基础月俸提升到十金票,辅助师士兵、仆从师士兵、普通工人月俸提升到六金票。
按照服役年限和考核成绩,主力师士兵和吏员最高可以得到二十金票,辅助师和仆从师以及工人最高可以得到十六金票。
对于阵亡的士兵和军官,按照当前的新俸禄标准,首先直接发放相当于五年俸禄的抚恤金。
此后二十年内,每年发放一次相当于其一年俸禄抚恤金。
吴王金票价值绑定黄金,一金票直接对应一克黄金,在这个时候的市价比一块大明银元价值略高一些。
按照购买力折算,一金票大概相当于两百元人民币,大概能买七十到八十斤大米。
士兵这十几张金票的饷钱,看上去似乎相当于三千块钱左右。
但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非常高的收入了。
水旱灾害持续了好几年,现在的普通工人和农民没有什么要求,大部分都处于能活命就行的状态。
吴国士兵这十几金票的饷钱,是普通工人的好几倍。
而且士兵在军营生活,吃穿都是朝廷的,军饷是完全的纯收入。
这批军队刚训练完成的时候,月俸禄才只有四到五金票而已,现在直接涨了三到五倍。
因为吴国刚刚接收了原清国的核心土地
这里还没有完成开始真正的工业化,但是这里有大量成熟的土地和海量的人口,以及大量基础手工业工厂。
这片土地的常规税收潜力能比整个吴国都要高一个数量级。
而且现在刚刚完成了一轮清田换契,士兵直接驻扎在基层征收赋税,行政效率是最高的时候。
该收的税能完完整整的收上来,还抹掉了传统官僚的层层加码。
对于高级将领和官员们,除了基本的职位俸禄之外,还有额外的爵位封赏。
枢密、军长、作战总指挥,全部封郡候,年俸六千金票。
主力师师长根据作战范围,歼灭和俘虏的敌人数量,封郡伯、州伯、州子,保底州子,年俸五千到三千金票。
仆从师师长根据情况封州子、县子、县男,保底县男,若已经是县男爵的则保底县子,年俸三千到两千金票。
秘书府秘书全部封县子,各司郎中全部封县男,主要工厂掌柜和总工也封县男。
最后还有吴国北方农业公司和吴国北方工业公司,未来所有纯利润的一成,拿出来作为北伐开始时所有官方人员的分红。
官员、吏员、将领、士兵、王国直营产业工匠、工人,所有吃俸禄的人都算,但不包括外籍仆从军人。
公司利润分红权为终身权利,不世袭,对于战争中阵亡者,其亲属可以享受二十五年。
分配方案注重均衡,最高所得不得超过最低所得的十倍。
封赏的具体内容结束之后,又是一段总体上的勉励,鼓舞所有人继续为王、为国、为民、为天下大同而奋斗。
下方的所有文武官员和工匠们,听完全部内容之后都是喜形于色,一起高高兴兴的躬身谢恩。
朱简烜的封赏大方又吝啬,大方主要是因为那两个公司的股份。
虽然只有一成,还是所有人一起分享,但那相当于未来北方所有工厂纯利润的一成。
没有分享的那九成,也不是国王本人拿走了,那还是王国朝廷的财政收入。
现在也许没有多少收入,但是随着北方地区的工业建设和开发,未来肯定会迅速上升的。
应该很快就会超过俸禄和爵位封赏,最后能达到什么程度没有人能够想象。
与此同时,既然把这两个公司的分红权拿出来了,那现在整个吴国上下都不可能再放弃北方的土地。
吝啬主要在于爵位。
北伐中原,消灭清虏,收复故土旧都,完成了这么大的事情,最后最高也只给了郡候。
上面还有郡公和国公两级爵位,大王这是一个都没有漏出来。
但是有机会染指最顶级爵位的人,也都能够意识到自家大王这种安排中的某些潜在意义。
没有把最高爵位放出来,意味着大王还有非常重要的事情没做完,现在还不是跟臣子们一起安享太平的时候。
所有人都知道,现在王国正在北方扩军,可能会募集超过一百万陆军,未来肯定还有大战。
北伐中原之后,还有什么事情的分量够高?只剩下“削藩”了吧?
又或者是灭顺?还是征服欧洲和美洲?
封赏仪式结束后,朱简烜先行离开奉天殿,首先坐车返回圆明园。
朱简烜走后,大殿里面顿时吵闹了起来。
官员、将领、工匠们三五成群,说着自己的想法和感慨,回想过去然后畅想未来。
刘彪看着老上司曹振东等其他高级将领,有些焦急和不解说:
“大家怎么都没说话?就这么让大王走了?”
曹振东板着脸反问刘彪:
“说什么?”
刘彪想说,但是又说不出来:
“说那件事情啊——”
曹振东追问:
“哪件事情啊?”
刘彪不知道曹振东是不是装傻,看了看周围之后压低了声音说:
“咱们不应该给大王整件那个衣服吗?咱们都到了这个地步了,大王怎么还只是大王啊?”
曹振东终于明白过来了:
“别胡说八道,大王是当今圣上嫡子!”
刘彪继续小心翼翼的念叨说:
“那怎么办?学成祖老爷吗?反正不能就这么僵着吧?
“咱们北伐是成功了,但是对朝廷而言,天下还是两半分开的。
“当今圣上虽然宠信咱们大王,但是他老人家毕竟已经七十岁了啊。
“那个素昧平生的皇太子,未来不满意现在的局势怎么办?
“与其等待将来的麻烦,不如趁着只有咱们有新步枪,直接一步到位……”
曹振东听了之后也是直皱眉,这估计是很多吴国将领的想法。
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直接消灭了困扰大明上百年的清国,这帮人现在的心气实在太高了。
觉得自己这支军队已经天下无敌了,那自己家大王也该成为天下的至尊。
也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保障自己目前的既得利益。
卡在大王和老皇帝之间的那个皇太子,就是所有人心中无法忽略的芥蒂。
曹振东自己也是这么想的,只是会更加深入的考虑,应该怎么用影响最小的方法达成目标。
曹振东正纠结的时候,从应天府回来的秘书费淳走了过来:
“曹枢密,大王让我们一起见他。”
曹振东连忙答应着:
“谢费先生,在下晓得了。”
刘彪听了马上小声提醒:
“老大你记得给大王提啊!”
曹振东马上回头瞪着刘彪:
“你可别胡乱说话!刚才那些话跟谁都不要讲!”
刘彪也连忙答应着:
“我知道了。”
曹振东和费淳一起,又汇合了段玉裁,三人一起乘车去见朱简烜。
第196章 吴王的态度
圆明园,九州清晏。
段玉裁、费淳、曹振东三人赶到的时候,朱简烜的弟子汪莱已经在这里等着了。
四人恭恭敬敬的行礼,朱简烜让他们就坐之后,直接开始安排活儿:
“叫你们几个过来,是要组织一个治河指挥部,负责对黄河与淮河流域的综合治理。
“按照历史经验和自然规律,黄河下游河道无法始终在一个地方。
“如果没有人为干预,自然状态下的黄河河道,应该是整个华北平原上来回摆动的。
“华北平原的中部大部分地区,应该都是黄河的泥沙堆积起来的。
“但是我们在平原上生存繁衍,不能允许黄河继续自由的来回摆动,必须将其保持在相对固定的范围内。
“所以我们修建了黄河大堤,要求黄河在这个范围内流淌。
“黄河的泥沙也会在这个范围内堆积,这导致黄河的河道越来越高。
“我们为了限制黄河,也只能将堤坝修筑的越来越高。
“直到我们修建堤坝的能力达到极限,无法继续加高堤坝,黄河就会不受控制的持续决口,乃至强行改道。
“根据历史经验,我们在黄河下游,也就是古淮河的河道里面,与黄河斗争了六百多年后,可能已经接近一个新的极限了。
“所以我要求你们去实地勘探,确认这种情况是否属实,是否紧迫。
“然后拿出一个可行的调整的方案来。
“争取在调整之后,能够让黄河在五百年内不决口,让淮河流域尽可能回复唐宋时期的安稳状态。
“大规模的勘探需要足够的人手,需要大范围的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
“所以军队方面,文官方面,都要给予支持。
“所以我把你们召集起来,组建了一个专门的治河指挥部。
“汪莱你也不用自己干,去找几个你的师兄弟们一起来,负责具体的勘探和方案规划。
“老曹、费先生、段先生,你们负责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