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185节

  朱简烜打发走了和珅跟纪昀之后,下令调派一个仆从师向东进攻,夺取顺天府以东的主要城镇。

  命令吴国主力第四师总体负责天津府驻防,包括天津府城和大沽码头的驻防。

  让原来驻守码头的第五师乘船出海,负责夺取山海关。

  朱简烜做好了安排之后,就在南海子里面住了一天,第二天去了城北的圆明园、和颐和园参观。

  这个世界的圆明园跟历史同期没法比。

  现在没有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三园联体的万园之园。

  只有一个单独的圆明园,也不如历史上那么大,只是普通皇家园林的规模。

  颐和园情况也类似,应该还是正德到崇祯朝时期好山园的规模,没有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扩建。

  这个世界的清国远不如历史上那么富裕,没那么多钱修建。

  朱简烜感觉乾隆可能还不是很急,但是自己现在更加不急,需要等着地方上的战报送上来。

  需要等北直隶、辽东、草原的清军援军。

  朱简烜参观了圆明园和颐和园后,干脆又去了一趟昌平的皇陵,简单拜祭了自己的祖先们。

  ——

  黄河北岸的大明吴国主力第七师,配合黄河南岸的吴国主力第九师、大明朝廷扬州部五万主力军合围。

  在黄河南岸淮安段,消灭了清军海兰察所部五万人,淮安伯的叛军三万人后,淮安以东的黄河两岸就都被大明控制了。

  第九师随即将当地驻防交给大明朝廷主力军,本部乘船南下进入长江,然后逆流而上过应天府,在铜陵上岸。

  然后北上去刘安州,本来准备去要求淮南侯出兵,配合第九师过淮河北伐。

  结果淮南侯的反应比第九师更快。

  第九师抵达六安的时候,从淮南侯府留守官员处得知,淮南侯已经率军三万北上。

  去了淮河南岸的罗山县河口寨,准备配合朝廷和吴王渡河北伐。

  第九师有些意外,当即继续赶路。

  抵达河口寨的时候,淮南侯已经准备了大量的船只,正好跟第九师一起渡河。

  有了第九师的新武器支援,淮南侯的渡河作战非常顺利。

  击溃北岸防守的清军后,随即开始分兵攻占周边地区,包括汝宁府、颍州府下属州县。第九师发现,淮南侯有几分乃祖黄得功的特点,领军作战确实比较勇猛无畏。

  但是军队的素质着实很一般,在传统燧发滑膛枪线列步兵中都不算好,跟吴国的主力师更加没得比了。

  主要是军官大部分都是大老粗,基本都不识字,也管不了复杂事情。

  让他们占领地方,那就是纯粹的暴力占领,军队可能随便抢劫打砸,淮南侯也基本不管,或者是根本管不住。

  再加上第九师是吴国军队,本身也有自己的想法。

  于是就在每个县留下一个排,让淮南侯每个县留下一个连,接受吴国主力师这个排的管理,一起控制这些占领区。

  淮南侯当然也有自己的想法,理论上淮河北部也有自己祖宗曾经的封地,自己有权夺回来。

  但是看到了吴国主力军的战斗力后,淮南侯这些想法都被按捺住了。

  淮南侯就老老实实的当配角,第九师要求自己怎么做就怎么做,负责给第九师打下手。

  淮南侯的军官当然不想接受别人的管理,但是真打不过那也只能认怂。

  与相对顺利的第九师相比,第十师的情况就明显麻烦了很多。

  第十师乘船进入湖北边界的时候的时候,就直接被鄂国公安排的炮船拦在了长江上。

  炮船上的军官声称,为了避免水匪贼寇,外来船只一律不得进入湖北区域。

  第十师理所当然的拿出吴王的命令,要求鄂国公率军配合自己北伐。

  鄂国公的水师将领得到消息后,马上犯了和淮安伯所部的错误,理所当然的采用拖延策略,理所当然的顾左右而言他。

  甚至还直接说:这里是鄂国公的封地,其他藩王命令在这里没有用。

  他们和淮安伯一样,远远低估了吴国北伐军的急躁程度,这种程度的拖延和推诿,已经是在阻碍北伐大业了。

  其他兄弟部队跑得快,自己要在这里跟他磨牙,这可不是阻碍北伐吗?

  更重要的事情是,湖北这几年灾祸不断,吴国移民中有大批的湖北人,比山东人还要多几倍,几乎每个师都有湖北人。

  这些灾民对鄂国公恨之入骨,他们知道鄂国公为什么封锁航道。

  就是要榨干所有出入的灾民的资产,要求直接用土地换取鄂国公的船票,送他们去应天府。

  大部分吴国湖北籍移民都被鄂国公敲诈过。

  第十师的师长,跟手下的湖北籍军官打听了一下,顿时就觉得鄂国公“已有取死之道”了。

  其他地方的灾民听了湖北籍战友的介绍,也都出离的愤怒了。

  现在打鄂国公和北伐一样重要。

  反正占领这些倒行逆施的藩镇土地应该也算是功劳。

  第十师的师长稍微做了一点准备,就对拦在江面上的鄂国公炮船队开火了。

  第十师士气高昂,训练充足,装备水平碾压,还带着仇恨。

  鄂国公在湖北的作为,可以说是倒行逆施了。

  他知道自己的军队是自己的根本,所以训练水平和军饷倒也不缺。

  但是他的军队也都是湖北本地人,士兵的亲戚朋友在前两年还能得到最基本的庇护。

  但灾害持续了五年之后,鄂国公完全不考虑救灾的事情,就算是普通军官也很难接济自己的亲朋了。

  普通士兵也只能保证自己家人活着,亲戚已经和普通百姓一样流离失所了。

  现在的大部分士兵继续当兵,就是继续拿份军饷和粮食混日子,根本没有什么战斗意志,只是为了活着。

  欺负散乱的老百姓还行,面对其他成建制的正常军队,根本没有什么抵抗力。

  所以后续的战斗过程也就没有任何悬念了。

  第十师轻松击溃了江面上的鄂国公军队,然后继续逆流而上夺取黄州府城,接管府城之后继续上行同时攻占武昌和汉阳。

  鄂国公属下至少有五万军队,但是第十师基本没有遇到任何有力的抵抗。

  湖北本来就连续受灾好几年了,当地百姓至少已经逃亡了三分之一,因为洪水和饥荒而死的更是不计其数。

  当地剩下的百姓,除了真正有权有势的,大部分也都是苟延残喘状态。

  哪怕是曾经比较富裕的工商业阶层,也被持续的灾难和鄂国公的倒行逆施折腾的异常痛苦。

  第十师进攻武昌和进攻其他大部分城池一样,在武昌府守军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直接突袭炸开城门。

  然后朝着城内发起冲锋,继续突袭击溃城内的守军,最后抓捕城内的官员,接管这座城市。

  不过与其他地方略有不同的是,第十师在武昌府城内受到了异常热烈的欢迎。

  因为武昌府的百姓早就已经受够鄂国公的倒行逆施了。

第187章 崔二回家

  吴国主力第十师进城的速度太快,负责逮捕鄂国公的一个团冲进鄂国公府的时候,鄂国公还在与亲信下属宴饮。

  看着一大群士兵闯进府里,冲到了宴会厅的门前,鄂国公本能的反应是暴怒:

  “怎么回事?”

  鄂国公的管家立刻站出来大喊:

  “好大的胆子!你们哪个营的!你们这是要干什么!来人啊,给我拿下!”

  大厅周围的几十个鄂国公府卫兵立刻抬枪。

  迎接他们的是一连串的密集枪响,周围的鄂国公护卫全部倒地。

  鄂国公府的管家顿时吓得撒腿就跑。

  这个团的成员大部分都是湖北籍,这是师长专门安排的。

  团长看着管家似乎想要跑,直接端起自己的手枪就是啪啪两枪,看着管家哀嚎着扑倒在了宴会厅的大门口。

  团长带着自己的士兵端枪进了宴会厅,对着愤怒变成惊愕的鄂国公和下属们大喊:

  “奉大明吴王命,鄂国公倒行逆施,阻碍北伐大业,全部拿下交给朝廷处置,若有反抗者,就地击毙!”

  鄂国公直接惊呆了:

  “吴王的兵?澳洲吴王的兵?你们怎么来到这里的!”

  团长根本不理会鄂国公,对身边的属下一挥手:

  “给我拿下!”

  周围的士兵立刻上前,抓捕鄂国公以下的所有人。

  鄂国公异常愤怒的大喊:

  “你们要干什么!我是朝廷册封的国公!你们是吴王的人,你们来这里干什么!你们这是造反!造反啊!”

  团长和周围士兵恨不得直接捅死他,但是考虑这东西现在还有用,那就只能先绑了。

  等待吴王或者朝廷下令再做处置:

  “吴王殿下乃是奉皇帝陛下圣旨北伐,所有藩镇勋贵官吏百姓一体配合,所有违抗阻碍者,可以先斩后奏!”

  团长命令接管鄂国公府,将所有人员集中起来看押,统计登记国公府的物产。

  第十师占领武昌府和鄂国公府后,就以吴国占领军的名义下令,放开湖北江船出入限制。

  允许湖北民船自由出入,允许百姓自由离开,允许商船贩卖粮食和物资进来。

  武昌、汉阳、黄州三地工商阶层欢欣鼓舞,终于获得自由了。

  师长又安排了一个旅,带着吴王的令旨,鄂国公府的印信,押送则鄂国公及其主要手下,去接收湖北其他的府、州、县。

  各地的官员和守军看到吴王令旨,确认了被擒的鄂国公本人,以及国公府的主要官员的身份。

  基本没有多少迟疑,都宣布愿意接受吴王的命令,配合吴王北伐大业。

  鄂国公这种最顶级的外姓藩臣都被抓了,他们这些下属的普通文武官员才不敢闹事。

  更何况外地府州县的官员,在鄂国公府本来就是边沿人员。

  很多本来就对现状不满了,未来无论是并入吴国,还是直接归中央朝廷管辖,相比现在而言都好事。

  与此同时,第十师也开始整顿鄂国公府的官员和军队。

  国公府衙门的各部分主官和佐贰官,地方府、州、县的主官和佐贰官,军队团长及以上全部武官,全部暂时收押调查审判。

  国公府和地方府、州、县负责具体事务的办事官员,在第十师占领军军官的指挥下,继续维持地方衙门秩序。

  对于普通军官和士兵,对于不适合或者不愿意继续从军的,就收缴武器之后遣散归家。

  然后开始招募湖北民间百姓从军,以鄂国公原有军队的武器来装备,以国公府囤积的资金作为军饷。

  最后留下两个团,训练和管理新招募来的两个师,占领和维持湖北各府的秩序。

首节 上一节 185/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