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师师长不管对方的军官是什么人,直接拿着吴王的命令要求对方配合,一起歼灭淮安叛军和南下的清军。
大明朝廷的军官也没有在这种问题上纠缠,当即表示可以配合第九师的行动。
于是吴国主力第九师和大明朝廷军队合作一处,共同对剩余的清军和淮安叛军发动全面进攻。
第九师作为尖刀,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往前冲,朝廷军队作为侧翼部队负责推进战线。
清军和淮安叛军被打的节节败退,根本抵挡不住大明军队的进攻。
海兰察下令斩杀了好几个将领,依然无法控制溃败的局势,不得不下令退回到黄河边,看情况是否渡河北上。
结果他们来到黄河河滩上的时候,就发现对岸飘荡着大明和吴王的旗帜。
海兰察看到这些旗帜直接懵了:
“这……南明吴王军队已经去了河北!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啊!”
淮安伯也彻底的崩溃了:
“北岸的退路已经没了,这可如何是好啊!”
海兰察惊愕异常的时候,对岸开始有炮弹飞过来,在涌上河滩的清军人群中爆炸。
对面是刘彪的吴国主力第七师,他们把部分火炮拉上了黄河河滩。
黄河的河堤非常宽,但是河道通常只有几百米,常规火炮都能隔着河道轰击,更不用说吴国的线膛炮了。
而在清军的后面,吴国第九师和大明朝廷的部队也开始涌上河堤。
这次换清军和淮安叛军被围了。
对于清军和淮安叛军而言,后面追赶的敌人又异常凶残,根本没有办法抵抗。
撤退的过程中,本来就越来越混乱,士气也越来越低落。
撤退回北方是他们最后的心理寄托。
现在这条后路已经确定被敌人断绝,剩余的一点士气也彻底见地了。
士兵也不再理会他们的将领了,开始成批的投降或者四散奔逃,还有的恐慌到极点的直接跳进了黄河。
战斗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天才终于全部结束。
清军和淮安叛军总计八万余人,最后被抓捕的俘虏数量超过三万人。
在混乱中被直接杀死留下的尸体也有两万多人。
还有两万多人不知所踪,可能是幸运的跟大部队走散,也没有被大明朝廷部队发现,也可能是掉进黄河冲走了。
淮安伯见事不可为,早早的宣布投降,最终完好的被俘。
海兰察为首的清军将领大部分在混战中被杀,少部分和淮安伯等人一样被俘。
第182章 抓俘虏是浪费时间
咸宁四十二年二月二十七日上午,登州外海的渤海海峡中,清国内海主力舰队里面。
舰队统帅福康安,按照应对南明北伐的传统方案,要求大舰队保持防御应对姿态,等待南明水师舰队靠近。
福康安为首的清国水师将领们,对于守住渤海海峡的任务还是胸有成竹的。
这个时代的木质战舰、滑膛炮、实心弹海战,很少出现单方面的全面溃败,通常是承受不住代价逃跑。
只要愿意坚定不移的顶住,只要愿意付出足够的代价,就算是在战局上处于劣势,也能坚持很长时间。
两个多小时之后,明朝北伐舰队出现在了清军内海舰队的视野中。
清国内海主力舰队有六十多艘战列舰,一百多艘护卫舰,总共有将近两百艘各式战船。
大明吴国北伐舰队规模要小得多,总共只有三十八艘专门的战舰,剩下的就都是只有少量武器的武装商船了。
发现敌方主力舰队的时候,武装商船队伍都会主动放慢速度,不会进入直接交战的区域。
所以双方舰队直接接触的时候,福康安发现己方舰队比南明多了好几倍。
福康安听着瞭望员送下来的报告,下意识的觉得这一定是南明的前锋舰队,甚至可能只是一支诱敌舰队。
所以后续双方进入彼此目视距离的时候,福康安带着十二分的警惕性,要求放出去足够多的侦察船队探查周围海域的情况。
不过无论如何警惕,福康安都不能躲避,否则顺天府危险,他只能带着警惕性参战。
双方舰队只剩下几公里距离的时候,侦察船队也始终没有放出任何警告,也就是说周围确实只有这一支明朝舰队。
“只有这一支舰队?明朝人是来送死的吗?”
福康安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双方船队距离缩短到了两公里以内,大明吴国北伐舰队直接开火了。
清军舰队之中立刻出现了一个接一个的大火球。
福康安为首的清军水师将领们,终于见识到了大明吴国海军战舰的真正威力,终于意识到自己错的离谱。
那几个溃兵说的都是客观描述,几乎没有任何夸张的成分。
清国主力舰队战舰数量,是大明北伐舰队的四倍还多,但清国战船一碰就碎。
就像是鸡蛋碰石头,鸡蛋数量再多也没用。
福康安听着此起彼伏的爆炸声,眼看着整个舰队都要毁于一旦,异常惊愕和惶恐以及愤怒。
福康安猛地抓起了一个朝鲜回来的溃兵将领:
“你为什么不跟我们说实话!为什么不说明白明朝战舰有这样的威力!”
这几个将领这时候都绝望了,在朝鲜遭受过一次的局面,现在第二次出现了:
“我们当时就说了实话了,我们当时说了南明战船火炮的威力,我们当时诅咒发誓自己说的是真话!”
福康安仍然异常的窝火,或者说是恼羞成怒了:
“作战的报告,你们只是单纯的证明自己说的是真话就行了吗!你们应该让统帅知道战场到底发生了什么——”
几个朝鲜回来的溃兵将领觉得莫名其妙。
我们不单纯的说明情况还能怎么样?
我们直接下命令,要你赶紧逃走的话,你这当朝红人又不听我的,说不定还会直接砍了我。
我们可不是没有说明战场的情况啊,我们当时全都老老实实的说了。
但是你们完全不放在心上而已,你们仍然自以为是的自己判断。
福康安的真实意思,是认为这些溃兵将领应该想办法,让福康安理解和接受朝鲜战场上的局势。
而不是单纯的简单介绍事实完事。
换个角度描述:我没有理解你介绍的事情,不是我的问题,而是你的问题,是你能力不足也不称职,没能让我理解局势。
很显然,福康安的要求不可能实现。
别说朝鲜地方的普通将领没有这个能力,就算是有能力描述清楚了,福康安同样不会接受。
仍然会自以为是的自己解读。
普尔普来到福康安身边提议:
“大人,这样的战斗没法打,舰队留在这里只会被全歼,我们必须分散撤退了!
“南明舰队火炮虽然犀利,但是战舰数量毕竟不多,无法追击所有战舰。”
福康安双眼冒火的反问:
“明朝人的战船全都是蒸汽帆船,分散撤退等于是让下面的东西分散投降!”
普尔普马上继续劝说:
“我们这么多的船,就算是让南明抓俘虏,也得好几天的时间。
“有他们投降的掩护,我们才能有机会赶回京师,让万岁爷知道这里发生什么。
“然后做好最后的准备,如何应对南明的继续进攻……”
普尔普话没有完全说出来,但是福康安立刻就明白了。
南明的新战舰如此恐怖,黄海和渤海很快就会被南明完全控制,周边沿海的显然都会被南明迅速占领。
天津守不住了,京师自然也就守不住了,所以应该考虑是否撤出关外了。
福康安自己也不想死,只有让普通战船当俘虏,给明朝舰队去抓,自己才能有机会离开战场。
于是福康安稍微考虑了几秒钟,就下达了分散撤退的命令:
“对,立刻离开这里,我得回去向万岁爷报告,这海战没有办法打了,必须得立刻撤离!”
就如福康安所说的那样,分散撤退就是分散投降。
福康安的命令通过旗语传下去之后,各个分舰队还活着的战船立刻分散逃窜。
有勇气一点的跑一段距离再挂白旗,没有勇气的直接先挂白旗再逃跑。
但是后续的情况发展,却与福康安和普尔普预测的大相径庭。
明朝舰队根本没有停下来抓俘虏,而是四面出击。
朱简烜当然想要彻底一鼓作气的剿灭清军剩余船队,但对自己的首要目标有非常清醒的认知。
清军船队亏溃败之后,肯定会有人马上逃回顺天府,提醒乾隆赶紧跑路。
“现在的任务不是抓俘虏,而是控制清国统治中枢”
所以朱简烜发现清军舰队溃散之后,也立刻下令北伐舰队按照计划分头行动。
第四舰队,八艘北河改型一千五百吨级钢铁战舰,率领吴国的武装商船负责封锁渤海海峡。
第三舰队,八艘北河改型战舰北上,带领一个仆从师攻占旅顺口,占领周边城镇和岛屿。
第二舰队,八艘北河改型战舰南下,带领吴国主力第六师攻占登州,占领登州周边城镇和海峡中的岛屿。
第二、第三舰队配合登陆部队占领登州和旅顺口之后,以两个港口为基础袭击和剿灭清军残余兵力。
朱简烜亲自率领第一舰队,四艘澳洲改型六千吨级铁甲舰,八艘北河改型一千五百吨级钢铁战舰。
护送搭载五个主力师和四个仆从师的运输船队直插天津港。
福康安和普尔普等几个清军主要将领,发现大明舰队的动向之后都彻底的绝望了。
北伐第一舰队追着向西逃跑清军舰队,将其再次击溃之后仍然没有留下来抓俘虏,而是直接全速向西航行。
就像二战德国进攻法国的进攻部队,不但不会停下来抓法国俘虏,反而觉得降兵碍事一样。
所以朱简烜的第一舰队比福康安等其他所有船都先一步赶到了天津。
然后在咸宁四十二年三月一日正式发起登陆战。
与此同时,一百五十多公里外的顺天府城内,市面上仍然没有多少紧张的氛围。
大明吴王的讨清虏檄文,在二月中旬就传到了顺天府,城内当然稍微紧张了一点,但是远远没有战争降临的感觉。
市面上的茶楼、酒馆、店铺都与平日没什么区别。
市民更担忧的是天灾,都祈祷今年真的别再来了。
虽然因为有东北的粮食供应,清国京师也不至于闹饥荒,但粮价也连续翻了两三倍,市民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