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143节

  “这炮口火焰不对,关键是为什么没有烟尘?”

  很多老军官脑海中出现这些念头的瞬间,几声沉闷而巨大的爆炸声已经在远处和身边同时响起。

  刘彪和田意明都懵了,感觉自己脚下的整个地面,都跟着炮声颤抖了一下。

  最恐怖的是,刘彪已经看到,远处的城堡的一面墙壁上,出现了一团格外猛烈的火光。

  然后碎裂的砖头石块,以及城墙上的阿曼士兵,都被爆炸吹得四散纷飞。

  三个炮弹落点都在墙壁上,都出现了类似的恐怖景象。

  最后一个炮弹似乎运气比较好,直接在墙壁炸出了一个硕大的豁口。

  火炮的射程,作为开花弹的爆炸效果,都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刘彪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愣神了好几秒钟。

  然后彻底绷不住作为旅长大人的姿态了,扯着嗓子发出了一声怒吼:

  “我操——这炮太他妈给劲了!这肯定又是大王的新发明!”

  然后他也很快反应过来,也来不及思考了,举起指挥剑发出了怒吼:

  “全体都有!冲锋!进城!”

  桑给巴尔城堡内的景象更明显,三次爆炸的时候,整个城堡似乎都颤抖了起来,好多士兵差点没站稳。

  “哪个仓库爆炸了?”

  桑给巴尔总督没有看到爆炸是怎么发生的,下意识以为是城堡里面的火药库爆炸了。

  但是很快就有传讯兵惊慌异常的跑到了总督前面:

  “总督大人,我们的城墙塌了!被大明的炮弹炸塌了!”

  桑给巴尔总督完全懵了:

  “什么塌了?什么大明的炮弹?大明的火炮在两公里之外!”

  但是在这个时候,城外的大明吴国日本新兵陆军部队士兵,已经欢呼着发起了冲锋。

  那三门看上去不起眼的火炮,很就快完成了第二次炮弹和火药装填,速度比传统的火炮快了很多。

  伴随着新一轮的三声炮响,三发炮弹在城墙上又炸出了更大的豁口。

  一公里前的步兵,在一公里后的火炮支援下,冲向了被己方新火炮逐步撕开的古典城堡。

  吴国的工匠们忙活了一年,生产出了一批实验性的八十毫米新火炮。

  开始在专门的部队和战场上开始实战检验。

  熟铁内管以缠丝加固,再套铸铁的外壳,后装线膛设计。

  使用硝化棉发射药,苦味酸装药。

第150章 扫清东非海岸线

  田意明带着自己的属下,冲到了桑给巴尔城墙下面的时候,那面墙已经被炸塌了一块。

  坡口内外堆满了散落的砖头石块。

  凌乱的砖头堆上没有办法直接跑过去,但是小心一点快步走是没问题的。

  如果城堡内的守军有反应足够敏捷,带着步枪和刺刀来堵住这个缺口的话,田意明等步兵也很难冲进去。

  但是猛烈的火炮爆炸,以及持续的城墙坍塌,让城堡里面的守军吓破了胆。

  就算是炮击已经停了,也根本没有人敢靠近城墙。

  田意明的连冲的最快,最先爬过了那个城墙的豁口,冲进了城堡的院子里面。

  然后按照命令,在豁口内侧布置战列线,守住这个突破口。

  后面的步兵还在呐喊着继续往上冲,一群一群的穿过了炮战炸出来的豁口。

  越来越多的士兵涌入城堡院子内部,军官开始指挥多余的步兵展开兵线,朝着城堡内部推进。

  城堡内的将领搞清楚了情况后,用鞭子和枪托指挥,强行组织了几次兵线。

  但是守军士气已经崩溃了,两轮对射之后就撑不住了。

  反倒是田意明等大明吴国日本军团,本来就因为火炮轰击而士气异常的高昂。

  几轮对射打崩对手后,更加的气势如虹了。

  越来越多的日本军团士兵涌入城堡,院子中的大量守军被逼到了墙角。

  在投降还是死的选择中,陆续有士兵放下了武器。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混战后,大明日本军团成功占领了整个堡垒,阿曼桑给巴尔总督投降。

  要让阿拉伯人投降大明,难度比投降其他阿拉伯国家高一些。

  但却比投降欧洲国家稍微简单一点。

  包括阿曼人在内的阿拉伯人,在历史上长期跟神洲帝国打交道,当了上千年的二道贩子。

  对于神洲帝国的文化特征,大部分阿拉伯的知识分子和商人都比较清楚。

  神洲人和神洲皇帝都是泛信徒,他们可以拜任何神明。

  但也不会把任何神明当回事儿。

  他的臣子只要不将信仰凌驾于皇权之上,只要老老实实得生活不犯法,自然就不会被皇帝惩罚。

  只要愿意向神洲皇帝宣誓效忠,神洲皇帝通常不会赶尽杀绝。

  投降大明之后,自己的信仰将不再受重视,但也不需要跟面对欧洲人那样,直接进入信仰对抗的环境。

  不过,主力军投降了,不代表战争就完全结束了。

  朱简烜这次出兵,如果只是单纯的想要收几个附庸国,那用大明的农民兵过来打就行了。

  打败当地的主力军,接受统治阶层的投降。

  保留原有统治阶层的部分特权,再给给地方上足够的自治权。

  那样战斗也就基本结束了,自然也不会有太高的伤亡。

  但是这种附庸也不会有任何忠诚度。

  只要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和支持,甚至只是心血来潮就会直接背叛。

  毕竟,阿拉伯地区的主要国家,在这个时代属于文明世界的一份子,还是非常强势的一部分。

  他们可不是北美、非洲土著那种近似于原始社会的简单族群。

  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有相对成熟的地方治理经验,有能力相对强大的统治阶层。

  与此同时,他们的社会制度、主流文化、宗教信仰,三者之间是高度绑定的。

  他们自己的制度还能用,就不会轻易接纳新的治理方式。

  神洲本土改朝换代的手段都没用。

  也就是拜访和召集当地“乡贤”,承诺保护他们的特殊利益,依靠他们的势力控制地方。

  本质上是新旧统治阶层妥协,吸纳原有统治阶层进入新体系。

  但是阿拉伯地区与神洲文化制度相差甚远,根本没办法使用这种吸纳的方法。

  朱简烜没办法来当他们的伊玛目。

  只有其他阿拉伯国家才能这么做。

  朱简烜想要将真正的统治这些地方,只能采用类似处理欧洲贸易港的方案。

  但要更加严格一些。

  欧洲目前还是天高皇帝远,但是东非已经足够近了。

  武力打败当地守军之后接受投降,保障当地统治阶层拥有的合法利益。

  但是要剥夺他们在社会地位、经济和文化上的特权。

  安排足够的驻军直接镇守地方。

  持续输送移民实际控制地方,进而改变当地主流文化制度。

  这当然会损害当地统治阶层的利益。

  肯定有人不甘心完全失去地位,肯定有人无法接受大明的文化和法律。

  出身沙漠地区的阿拉伯文明群体,天生拥有超过其他地区居民的坚韧性格,更加难以被彻底的征服。

  未来多半会有保守派和狂信徒造反,应该要打几次治安战。

  这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桑给巴尔总督投降后,刘彪所在的部队依次进城,首先接管衙门和军事机构。

  解除当地所有士兵的武器,接收原有的地方政府机构。

  大明吴国日本军团用了十天的时间,基本控制了桑给巴尔原有的居民区。

  最后留下一万军队当地屯田镇守,等待移民抵达。

  其他的士兵再次登船,一部分前往桑给巴尔地区的另一个大岛,一部分登上对面的非洲大陆。

  开始征服和占领这些地区的居民点,无论原来是属于阿曼的还是当地土著的。

  未来整个东非的海岸线,都应该是受大明完全控制的。

  这些地方基本没有成建制的部队,基本都不会拖慢大明日本军团的前进速度。

  ——

  刘彪所在军队攻占桑给巴尔的时候,另一路主力军也抵达了蒙巴萨地区。

  蒙巴萨和周边的大陆土地,名义上仍然属于阿曼。

  但是当地的实际统治者,是阿曼这个部落联盟中的主要部落之一的马兹鲁伊,他们的部落首领也自称苏丹。

  阿曼本土陷入内乱的时候,蒙巴萨的马兹鲁伊家族就事实上独立了。

  蒙巴萨的守军比桑给巴尔要幸运一些,在大明水师逼近的时候,把自己的战船释放了出来。

  所以双方首先爆发了一场中等规模的海战。

  马兹鲁伊一个部落的军队,当然无法与大明一个都督府相提并论。

  战船总数虽然也有上百艘,但是按照大明水师的标准统计,能算得上是战列舰的,总共只有三艘。

  能算是四到六级辅助战舰,也就是能编进大舰队的船,也只有三十多艘。

  剩下的在大明随时都算不上是正经战船。

  这场海战也没有什么悬念,大明仗着战舰体型大、数量多、火炮多,一次围殴就把蒙巴萨船队打散了。

  然后冲进了蒙巴萨港开始了登陆战。

首节 上一节 143/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