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国舅 第697节

  替怀恩惋惜之余,又觉得自己遇到了挑战,人家怀恩致仕后,在家中一边养病一边安静地等死,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公公,现在要回宫吗?”

  扈从问道。

  覃吉这才回过神来,抬头看了眼皇宫方向,道:“立即回宫。若有人问及,定不要说我来过此处!”

  ……

  ……

  乾清宫内。

  覃吉把刘吉的意思,如实传达给朱祐樘知晓。

  朱祐樘脸色明显带着不悦,问道:“老伴,你说他为何非要给朕找麻烦?让他在背后请奏,回头再写一道敕令,真有那么难吗?”

  显然皇帝不能理解,你刘吉到底是在较什么劲儿?又有啥凭仗?

  如果没有张峦的存在,或者说没有徐溥的对比,皇帝或许还觉得刘吉是个能人,毕竟在他那“英明神武”的父亲手下当过阁臣的人,水平料想不会很差。

  但凡事就怕有对比。

  现在的皇帝心里其实已经很清楚了,刘吉在内阁属于占着茅坑不拉屎的那种人,尸位素餐,踢还不好意思踢,因为资历确实太深了。让你在背后做点儿实事,联络一下君臣情义,你还故作清高,卖弄起自己来了?

  我呸!

  覃吉想到怀恩对自己的忠告,也认为之前自己太过胆小怕事了。

  于是乎他拿出了自己勇敢的一面,直言不讳道:“回陛下,以老奴料想,刘阁老大概不愿让张国丈入阁,同时也不希望张国丈一家在朝中地位得到擢升,免得影响到他在朝中的威望。”

  说完这番话,覃吉感觉自己好像彻底解脱了。

  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说完后却又有些后悔,心想,我刚才都说了些什么?那是我该说的话吗?要是陛下因此而对刘阁老产生嫌弃,把人赶走,那我岂不成了罪人?

  朱祐樘临时转变话题,问道:“岳父的病现在怎么样了?能进宫来,让我跟他好好谈谈吗?”

  “恐怕……还不行。”

  覃吉显得很无奈。

  那位张国丈的病确实没好,这是他亲眼见过的,而张家小国舅人又不在京师,皇帝好像彻底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朱祐樘感慨道:“难道封岳父为寿宁侯,这件事真有那么难吗?要不你去问问岳父,看谁在背后能帮忙转圜一下?

  “这件事,总不能让我自个儿在朝会上提出来吧?那像什么话?”

  覃吉道:“回陛下,其实朝中已有人提出了……”

  “哦?何人哪?”

  朱祐樘也很惊讶。

  刘吉这边拒不配合,张峦那边又好像有意躲避,就在自己为谁能帮张家人提请爵位时,这边竟已经有人提前发声了?

  覃吉一脸认真地道:“乃吏部右侍郎徐琼。”

  “对啊,我怎么把他给忘了?”

  朱祐樘顿时感觉轻松了许多,终于有人能替他分忧了,欣慰之余,他问道,“不知徐琼是怎么提请的?”

  覃吉道:“徐侍郎请奏的是早日册封张家爵位,并没有提及是要封侯还是封伯,也未帮张家两位小国舅争取过,或许是他觉得……两位国舅尚年幼,还不到赐爵的年岁吧。”

  朱祐樘点了点头,道:“如此提请,也算合理。那再跟他说一句,让他帮鹤龄和延龄争取一下,改一下说辞,应该不难吧?”

  覃吉问道:“陛下,此事是否该征求一下张国丈本人的意见呢?”

  “老伴,你认为不妥吗?”

  朱祐樘很好奇。

  怎么看起来,你覃吉似乎也在阻碍这件事推行。

  覃吉急忙道:“回陛下,奴婢只是认为,如今这时候,能让张国丈顺利入阁,会比什么事都更加重要。

  “封爵迟早可进行,再者两位小国舅尚且年幼,未曾给朝廷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再给他们一些历练的机会,建功立业,以便得到朝中人的认可。”

  朱祐樘奇怪地问道:“身为国舅,还要做事和历练,得到别人的认可才行吗?”

  这下覃吉彻底明白了皇帝是什么意思。

  朱祐樘想给两个小舅子封爵,绝对不是因为张延龄办事能力强,或者说是很讨喜,纯粹就是因为……皇帝把俩小舅子当成自己弟弟对待。

  从关系上来说,可能比弟弟还要亲。

  这导致他这个做皇帝的,觉得应该馈赠弟弟一点儿东西,心里才会舒坦。

  至于张延龄能办事,那纯属就是锦上添花,并不妨碍皇帝要给其赐爵的想法。

  换句话说,哪怕张家两兄弟就是俩窝囊废加草包,没事喜欢添乱、惹事,也不会影响皇帝把他们当自己人,不影响皇帝要给他们赐爵。

  覃吉道:“陛下,事情不是得一步步来吗?”

  “嗯。”

  这次朱祐樘出奇地没有动怒。

  或者说,皇帝也看出来了,现在要一次给张家父子三人赐爵,连刘吉这样喜欢当墙头草的废物,都不乐意配合。

  在这种情况下,赐爵的事似乎就得一步步进行,且要找到更为适合的、愿意打配合之人……而徐琼这个吏部右侍郎,怎么看,好像在资历上都显得不足。

  朱祐樘道:“老伴,你去找徐卿家,跟他说明白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听听他的意思,让他酌情办理。朝会上由他提出来,后续我自会配合,岳父入阁之事需及早敲定,毕竟已经耽搁很久了。”

  “是。”

  覃吉赶紧领命。

第740章 付出就得有回报

  徐琼也没想到,自己不过是“例行公事”一般,提请给自己小妾的兄长,也是自己的便宜大舅子张峦赐爵,竟能得到目前司礼监实际掌舵人覃吉的亲自来见。

  徐琼在府上接待贵客,等详细问明白是怎么回事后,才直言不讳道:“来瞻封爵,可说顺理成章,但最好是从伯爵做起。若陛下坚持要让来瞻封侯,也无不可,只是他入阁之事恐怕就得……”

  覃吉连忙道:“张国丈入阁之事,陛下更为看重。”

  此时此刻,覃吉觉得,在徐琼面前,没什么好隐瞒的。

  该怎样就怎样。

  皇帝都把徐琼当成自己人看待,自己还要藏着掖着不成?

  这不是人为地制造难度吗?

  但他不知道的是,其实在徐琼这里,就算再为张峦说话,他也不太赞同张峦入阁这件事。

  不管再怎么说,徐琼也是翰林出身,属于馆阁中的佼佼者,他也是翰林院选人入阁制度的拥护者,认为张峦入阁会坏规矩……且徐琼自己也有私心,他还想入阁呢。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派个心腹太监找他商议帮大舅子入阁事,他觉得,自己可能会成为皇帝破坏规矩的帮凶,是要惹人非议,甚至会招来谩骂的。

  徐琼问道:“这件事,非得放到朝会上去说吗?来瞻他的病尚未痊愈,不能亲自去争取,该如何推进呢?”

  覃吉试探地问:“徐侍郎,您看,由您在朝会上提请,以内阁目前缺乏人手为由,提议增加阁臣人选,再在举荐人选上,把张国丈给提出来,然后找一些人附和……”

  徐琼打断覃吉的话,道:“朝中大事,自有陛下做主。既然陛下认可张来瞻入阁,那为何非得以如此方式提请呢?一道旨意下来,不更权威吗?”

  徐琼就差说,你们这是在害我啊!

  别人不懂规矩,提出让张来瞻入阁也就罢了。

  我明明自己就是翰林院出身,对于规矩什么的最为知悉,且还有很多人在背后以我马首是瞻。

  我这么公然破坏规矩,可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以后怎么在朝中立处?

  覃吉愣了一下,随即问道:“徐侍郎,您也不支持张国丈入阁,是吗?”

  徐琼哪里敢跟皇帝唱反调?当即解释道:“如今内阁缺人,找合适的学士入阁,本无不妥……想来瞻他虽非进士出身,但也是馆阁之臣,如果陛下以其能力突出,并曾辅弼陛下登基为由,特例拔擢,朝中众臣僚也不会说什么。但如果是由臣子去提请,会不会不太好……”

  “原来,您担心的是这个。”

  覃吉微笑着摇了摇头。

  感情你徐琼也不是一往无前之人。

  你隐身在幕后,既想帮张峦,又怕自己背负上骂名,属于典型的既要还要,世上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难道你不知道,其实连你屁股下吏部右侍郎的职位,都备受人诟病?许多人都认为是李孜省和张峦给你开辟的特殊渠道,才让你晋升上的位?

  你还真以为自己行得端坐得直,以至于眼巴巴地跑去拥护原来的秩序,维持你那并不存在的好名声?

  覃吉道:“那您认为……除了陛下跟你之外,由谁来提请张国丈入阁,更为合适呢?”

  “为何不找内阁中人?”

  徐琼试探地提出人选,“刘阁老,或是徐阁老,再或是翰林院哪个学士均可!”

  “没用的。”

  覃吉直言不讳道,“之前内阁和翰林院提报的入阁候选者名单中,就未曾把张国丈列在其中。”

  徐琼惊讶地问道:“陛下已在朝会上明确说过,有意拔擢来瞻入阁,在此前提下,来瞻竟不在名单中?这……”

  覃吉无奈叹息。

  心说,我跟你的想法一样,那群人也太不给陛下面子了。

  明知道皇帝想要做什么,他们非要以这种极端方式来对抗,闹得陛下很不愉快,这才出来找人配合。

  要是那位张国丈真在候选者名单中,陛下只需在朝会上着重提一句,一切不就水到渠成了吗?

  还用得着来找你?

  覃吉道:“徐侍郎,提请张氏一族封爵之事,您都已经开口了,那首倡张国丈入阁事项,您也得支棱起来才行啊。”

  “嗯。”

  这次徐琼没有再顾忌身份和颜面,直接点头表示同意。

  不为别的。

  皇帝都到这份儿上了,属于四下求助无门,找到我这里来,让我帮忙。

  我要是还绷着,不肯屈服,那我不跟朝中那群迂腐之徒一样了?如此我还凭什么获得来瞻和陛下的信任,甚至是跳过固有规则,继续晋升高位?

  “这件事,我得找人好好商议一下,看看该如何操作。”徐琼耐心解释道,“翰林院中,我也得通过相熟之人,疏通关系,找到可以联名上疏者,一起发力。”

  “您能找到吗?”

  覃吉一脸关切地问道。

  徐琼皱眉想了想,还是点头,“应该可以。但如此一来,就等于是跟那些反对来瞻入阁之人针锋相对了,会让我跟我的盟友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明白了。”

  覃吉先是颔首,随即问道,“需要替你的那些朋友隐瞒吗?不过……若只是暗中署名支持的话,不对外公开,怕是难以服众。”

  徐琼道:“来瞻乃先皇指定的掌院学士,名义上主持翰林院事务,推举他入阁,情理上并无不可!以此为由,或许真可以联络到一批人,为陛下效力!”

  ……

  ……

首节 上一节 697/7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