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国舅 第488节

  “并非如此。”

  朱骥耐心解释,“嫌犯的作案细节太过错综复杂,涉案人等又那么多,没法一并给您老送来……所有卷宗加起来得有几箱子多,一时间哪里看得完?所以就把最后的结果,以及定案的依据,还有涉案人等的口供和人证、物证等,送呈您面前。”

  张峦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你的意思是……张善吉的案子也定下来了是吗?三法司是怎么判的?”

  朱骥有些傻眼,心下更是好奇……你咋什么都不知道?

  就这样,还奉皇命过来断案呢?

  你这皇差办得很不负责啊!

  难道你不提前做好功课,把事情先大致了解一下?

  心中虽这样想,朱骥表面上却满是谄媚的笑容,恭敬回道:“初步定的是流戍辽东。”

  “太便宜他了!”

  就在此时,旁边响起张鹤龄的声音。

  朱骥下意识以为是张峦说出的这番话,因为在他的印象中,张峦就是这么个直来直去的性格,正要随声附和,忽然意识到……

  去他娘的,谁在这儿打岔呢?

  差点让我着了道!

  张峦瞪着一旁擦着惺忪睡眼,犹自气愤不过的大儿子,皱眉问道:“这里有你啥事?”

  张鹤龄道:“爹,我有说错吗?先前你表现得有多气愤?可见这家伙得罪你有多厉害……哼,这家伙都跟你作对了,你对他也看不过眼,现在他终于落到你手里,你能让他好受?干脆定个死刑,一了百了。”

  此话一出,最震惊的要数旁边闷头坐着,一直默不作声的李华。

  他在想,这是什么情况?

  难道大明朝谳狱体系败坏至斯?

  不就是个国丈么?连进士都不是,居然堂而皇之公开审案,甚至还喊打喊杀……连他儿子都要跳出来掺和意见?

  这要是谁得罪了他……能落个好?

  张峦斥道:“臭小子,不知缘由就给老子闭嘴!骂我归骂我,但不妨碍为父断案!这张善吉又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最多就是糊弄皇帝和朝中大臣,败坏科道言官的名声,再就是……让为父瞧不起他……仅此而已!

  “真要论罪行,此人远没到要死的地步……判流徙都稍显重了点,不如革职还乡,让他改过自新吧。”

  朱骥心说一声“卧槽”。

  这位张国丈,看起来不着调,但仅就表现出的架势,那是真仁义啊!

  居然可以做到恩怨分明,不把私怨带到公事中来,能将公私分得如此清楚,难怪人家能过来主审案子。

  换作一般人,听说曾经自己的政敌落罪,且已经被法司定了流放的罪名,不落井下石都是好的,岂有宽赦的道理?

  “朱指挥使,我这样断案可有问题?”

  张峦再次用征询的口吻问道。

  朱骥拱手道:“并无问题,您老说了算……但跟上个案子一样,总归这件事还是要请示陛下定夺!”

  “是啊,总归是陛下做主,我只是给出我的意见罢了!”

  张峦点点头道,“不过陛下登基以来,以宽仁治朝,除非是那些扰乱朝纲非死不可的,否则能免死就尽量免死,能宽罪的就多赦免,尽量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朱骥笑道:“亏得有您这样宽广的胸怀,才能把陛下的仁政执行下去。”

  张峦摆摆手道:“朱指挥使,你不用说这些奉承话,我肚子里有多少墨水,你早该看清楚了,实在谈不上有多会办事,但就一点……我这人吧,实在是心慈手软,有时候都算是妇人之仁了。

  “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却正好符合陛下宽仁治国的理念,或许这才是陛下属意我来断案的缘由吧!”

  “对,对。”

  朱骥已经把张峦当成顶头上司了。

  而顶头上司只需要哄着就行。

  管你说什么呢,只要我随时跟你保持步调一致,那不就得了?

  别说你指鹿为马了,你就算是说自己是马,我也得奉承几句。

  “张善吉我就不见了,就断他革职回乡……”

  张峦将面前的卷宗拨到一边,吩咐道:“咱换下一个案子吧!”

  朱骥随即指着旁边厚厚一摞卷宗:“这些都是涉及梁芳案的官员,眼下有不少看押在诏狱内。是否……一并放了?”

  “都放了?这倒不至于。”

  张峦赶紧劝阻,“像李监正这样的,我与他有过往来,知道他人品,我可以放心为其作保。

  “至于其他那些人……以前多为传奉官,很多都只在僧录司和道录司活动,我从没见过,他们做了什么事情,有没有欺男霸女的行为,我全不知情,作何要着急放了他们呢?”

  李华听到这儿,心中一阵感动。

  原来曾经相识一场,是如此重要的一件事啊!

  不仅死罪免了,说不一定还因祸得福,得识了一个大靠山!

  可惜啊,当初要是我坚定跟你站在一道,现在估计非但不用背负罪责,甚至还可以继续当我的钦天监监正。

  当时怎么就觉得身为文臣的倪岳,那么值得信任,全力追随呢?结果一扭头就把自己给坑了!

  张峦道:“这样,每个人情况不同,但之前定死罪的,一律免死。再看情况是断流放还是罢官免职,再或是徒刑。最后是本身判徒刑的,那就施以杖刑。本来定杖刑的,那就……罚没了事。

  “朱指挥使,我这么安排可能笼统了一些,具体你可以斟酌着办,明后两天把所有名单交给我就行。”

  …………

  二月第一天,求保底月票!拜托啦!

第510章 天生大善人

  张峦好像个随和的邻家老者,显得非常好说话。

  且他似乎就是专程来给大明这帮罪臣谋福祉的,死罪可免死,重罪可减刑……轻罪则可免于处罚……

  连朱骥都在想,若是有你在,那以后大明罪臣可就有盼头了,都等着你张大青天老爷去给他们申冤呢!

  当张峦把第一批官员罪名给完全理顺后,这边朱骥实在忍不住了,又将梁芳、韦兴和彭华三人的案子卷宗,恭敬地放到了张峦面前。

  张峦皱眉问道:“朱指挥使,你这是何意啊……?”

  朱骥谄笑道:“张先生,您小事都办了,不介意把大事也一并给处置了吧?眼下这些都是悬而未决、已拖了很久的事情,在朝中争论激烈,对案犯而言也是一种折磨,不如早点儿结案,大家伙儿都能安心。”

  “这个……既然是大事,就得慢慢斟酌。”

  张峦推脱道,“我自会处置,朱指挥使切莫操之过急。吾儿……走了!”

  说到这里,张峦已经不想跟朱骥多废话了。

  我张某人做事,还用得着你朱骥来指点不成?

  我现在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你跟梁芳他们有勾结,草草结案是想掩盖罪责,只是我不愿意与你一般见识罢了!

  我那皇帝女婿既然把权力下放到我手上,我说办才能办,我不想办的,你就算勉强我,我也不会插手,谁让我做事只听我小儿子的话呢?

  “张国丈,您看在下……”

  旁边坐着的李华听说张峦要走,赶紧起身提醒了一句。

  你千万别忘了我啊,说要带我一起走,我还在这儿眼巴巴等着回府高床软枕好好休息一下呢。

  张峦有些诧异:“咦?你还没走呢?哎呀,看看我这脑子,都把李监正的事给忘了……对了,覃千户,李监正府上的人已通知到了吗?”

  覃云恭敬回答:“已经派人去通知了,尚不知李府是否已有人到衙门外边等候迎接。”

  “那咱就出去看看。”

  张峦手一扬,道,“要是没来人迎接,就找辆马车送李监正回去,怎么说咱也是同僚一场,这点儿情分还是有的。”

  李华听完,别提有多感动了。

  心里在想。

  你对我的情分,并不体现在是否送我回家这点儿小事上,你只要把我从诏狱里救出去,哪怕是让我驮着你,回到你府上,我也会把你当祖宗一样供着。

  不就是回个家吗?

  不仅死罪免了,我人也彻底自由了,回家路上一路小跑,还不得跟飞一样?

  想想都激动!

  ……

  ……

  一行人就这么出了北镇抚司衙门,沿途碰到的锦衣卫和差役,皆恭敬向张峦行礼。

  站在大门的位置,张峦四下打量,不由皱眉不已,问道:“李监正,你的家眷都不在京城了吗?既然覃千户已派人去通知过了,怎么没人来迎接你呢?”

  李华此时已经情难自己,他继续踱步向前,来到西江米巷大街上,舒展双臂,拼命呼吸新鲜空气。

  那感觉,就好像再世为人一般,连眼睛都红了。

  过了好一会儿,李华才反应过来,赶紧凑到也来到街边的张峦身前,恭声道:“张国丈,您不必为在下担心,今天无风也无雨,在下走着回去也行。”

  张峦道:“那怎么行?旁人会怎么看待我张峦?送佛送到西,既然我把你从诏狱里接出来,自然要安全送回家中。

  “覃千户,接下来就看你的了……哦对了,李监正,你还不知道吧?你侄女马上就要过门嫁给覃千户了!这次的事,多亏这个年轻人四下奔走,你得好好感谢他。”

  李华赶紧道:“是是是,前几天,我还在诏狱中,家人去探监时,曾提过这件事。能跟覃千户这样的少年英杰联姻,那是舍侄女天大的福分。”

  张峦笑道:“我也觉得覃千户一表人才,做事勤快不说,还非常重情重义……你就说这次为你之事,他不辞辛劳来找我说项过多少次吧!”

  “多谢覃千户。”

  李华赶紧对覃云行大礼,就差给覃云跪下来了。

  覃云没想到张峦会这般给他找存在感,心中激动莫名,暗忖,我哪儿找你说项过多少回?当初我对李家小姐有意思,还是人家二公子发现并主动提出来,说要帮我成就好事呢。

  其实我压根儿啥都没做,就显得我好像为这件事付出过多少一般。

  但其实……

  我就只是有这么个想法,真就只是个念头……结果就有人把我的梦想给变成现实了?

  我还觉得跟做梦一样呢!

  张延龄笑着调侃:“以后大家都是一家人了,重情重义,才好走到一块儿来……所以说你们两家也算是门当户对,以后办喜宴的时候,记得请家父过去喝杯水酒啊。”

  “对对对,覃千户,你一定得请我去。”

  张峦笑着说道。

  覃云赶紧表态:“张先生乃是卑职的贵人,您的光辉照亮了我今后的人生,不请您前去当主婚人都不行。”

  张峦连忙推辞:“主婚这种事就算了,我去就是做个见证……顺带我也是体谅李监正为人诚恳踏实,如果只就因为给梁芳送了点儿礼就判个绞刑,那也太无辜了。当然,更多还是帮覃千户你……”

  李华眼睛顿时红了,他感激涕零,近乎是泣声道:“张先生,先前在下那般对您,您还能大人不计小人过,在下真不知该说点儿什么好了。”

  张峦宽慰道:“不知道怎么说索性就不说了……以后咱好好相处,有机会的话一起喝杯酒。我这么做,更多是紧贴陛下宽仁治国的理念,跟着陛下制定的大政方针走,总归是没错的。”

  “爹,你这口号喊得不错啊。”

  张鹤龄在旁边恭维道。

首节 上一节 488/4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