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崇祯,杀出万世帝国 第53节

  “肃静!”

  负责维持秩序的四卫军军卒,以及一干锦衣校尉,齐齐大声呵斥,这才让场面安静下来。

  薛国观和另外两人,此时也是有些心忧。

  他们还真担心,会引起什么踩踏之类的严重后果。

  三人对视一眼,薛国观对不远处独自一人坐在那里的魏忠贤问道:“厂公,您看……?”

  “咱家只是全称旁审,主审是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

  三人闻言,低声商量了两句,最后还是薛国观站起身,朗声道:“关于王登库、范永斗……等人非法走私物资,里通外国之事,事实清楚, 证据确凿,现在本官宣布,此八人凌迟处死,其家人交付有司,审问定罪!”

  “杀了他们!”

  “陛下万岁!”

  “杀了他们!”

  “陛下万岁!”

  ……

  随着薛国观的判词出来,整个承天门爆发出了巨大的欢呼声。

  至于吴伟业他们这些人,此时已经是脸色惨白。

  经过今日的公审,他们也都反应过来,自己这些人是被人给骗了。

  但这一切都是他们自找的。

  辛辛苦苦读书,十年寒窗, 最后落得一个剥夺功名,永不录用的下场,这又怪得了谁呢?

  再说台上,再八人的哀嚎声中,薛国观三人又开始继续审判其他涉案人员。

  这其中都是以商贾、士绅,以及一些低阶官吏为主。

  至于黄立极等朝廷高官,以及军中的一些人,这次并没被公审。

  毕竟这里面还牵扯到其他一些事。

  最紧要的一点就是,朱由检要脸。

  堂堂内阁首辅和商贾勾结,出卖大明利益,说出去大明的脸都要丢尽了。

  因为涉案的人数实在太多,公审一直到下午才结束。

  这还是在魏忠贤已经将所有证据,以及供词都准备好的情况下。

  等公审结束后,薛国观他们将判决结果写成折子,三人签字画押后,立即递给宫里。

  朱由检没有让内阁和司礼监插手,自己亲自朱笔批复“可”。

  这下子,晋商的案子算是彻底结束了。

  只能过了年,就可以正式行刑了。

  对此,许多的京城百姓还有些不满。

  许多人还想着年前再看一场剐人的大戏呢,现在看来是没戏了。

  国子监。

  吴伟业正在收拾行李。

  身后传来一道声音。

  “骏公。”

  吴伟业放下手里的衣服,转身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好友国子监监生龚子明。

  “远亮兄,你怎么过来了?”

  吴伟业有些好奇的对来龚子明问道。

  龚子明没有说话,只是看向了他放在床上的行李。

  吴伟业语气有些萧索的说道:“远亮兄,看来你是对的,当日……”

  “骏公,事情已经过去了,就不要再提了,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龚子明抬手,打断了吴伟业的话,一脸关切的对其问道。

  吴伟业苦笑道:“小弟以后就回乡读书, 等着看我大明在陛下的手里再次中兴。”

  闻言,龚子明点了点头,脸上挤出一丝笑意道:“左右也不差这一天,今儿个我和几位同窗为骏公送行。”

  说着,他就上前拉住了吴伟业的胳膊。

  “远亮兄,吴某乃是戴罪……”

  “戴什么罪?走吧。”

  龚子明不由分说,拉着吴伟业就离开了屋舍。

第71章 诸王抵京

  德胜门外的大校场。

  李邦华已经连续在这里呆了好几天了。

  在彻底理清了京营三大营的确切数量后,他就和张维贤一起,带着兵部的官吏们,开始考核所有士卒。

  按照李邦华亲自制定的考核标准,三大营所有士卒,年纪不得超过二十五岁,力气也不能小于二百五十斤。

  还得能够射箭,放炮。

  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才有资格留在京营。

  当然了,这些士卒的待遇,在请示过朱由检后,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直接和辽东的边军差不多。

  原本每名普通士卒每月军饷一两二钱,在经过李邦华奏请后,朱由检大笔一挥,额定每月二两银子。

  这样一来,京营中的普通士卒们,尤其是那些仅剩的精锐兵士,无不是对李邦华的改制极为的拥护。

  当然,这也让那些勋贵,以及京营的某些将领们愈发的心焦起来。

  按照李邦华这个弄法,他们早晚要失去在京营里的所有利益。

  戎政.府,李邦华看着桌案上的名册,最后长长的吐出一口子浊气。

  张维贤放下手里的茶盏,揉了揉自己小腿,对李邦华问道:“孟暗,如何了?三大营符合考核条件的有多少?”

  李邦华脸色凝重道:“国公,五军营的九万人,经过清查,只有五万多,这其中能称得上精兵的,只有不足八千。”

  “三千营和神机营还没来得及考核,下官估计,情况可能还不如五军营。”

  闻言,张维贤也是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孟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京营荒废至此,想要重塑成祖时期的威名,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你也莫要太过着急了。”

  “后日就是年节了,先把这个年过去再说吧。”

  听到张维贤这么说,李邦华也是点了点头。

  收拾一番后,两人齐齐离开大校场。

  ……

  宫里,乾清宫前已经点起了巨大的鳌山灯。

  内官监掌印太监李国辅,站在朱由检的身后,语气有些激动的禀报道:“皇爷,奴婢已经命人在宫外采购了大量的火烛,足够让宫里的贵人们用到开春了。”

  朱由检站在那里,看着远处的鳌山灯,以及在鳌山灯周围欢笑的宫人们,微微颔首道:“年节期间 ,宫里所有的花费,全都要账目清晰,以备朕查阅。”

  听到皇上这么说,李国辅顿时只觉浑身冰凉,赶紧躬身道:“奴婢遵旨!”

  朱由检只是在远处看了一会儿,就转身返回了暖阁。

  “方正化。”

  “奴婢在。”

  “福王他们到哪里了?”

  朱由检坐到软榻上,闭着眼睛对伺候在旁的方正化问道。

  后者躬身回道:“算算时日,福王和唐王他们最近两三日就应该进京了。”

  “到时候让礼部派员……不,让礼部尚书亲自去城外二十里迎接。”

  朱由检打算和自己这几门亲戚好生谈谈,自然是要先把面子功夫做足了。

  以免有人说他这个皇帝刻薄寡恩。

  方正化也是一一记下。

  时间很快就到了第二天,腊月二十九。

  也就是在这一天,受到朱由检召见的周王、福王、唐王、郑王、潞王几位藩王也终于进京了。

  礼部尚书来宗道虽是心里不乐意,但还是亲自带着人出城二十里迎接诸藩。

  其实,按照大明祖制,是绝对不允许两位,及以上的藩王同时进京的。

  藩王进京朝见,只能是一个个的轮流来,但朱由检这次显然是打破了这一祖制。

  不过,这说到底还是皇家的家事,蔓草文武现在也没工夫和皇帝掰扯这件事。

  而且,朱由检召见河南诸藩的旨意,并没有经过内阁和六部,他们想反对也没有机会。

  礼部命人临时搭建的帐篷里。

  礼部员外郎袁继咸,此时站在来宗道的身后,轻声说道:“部堂大人,您说陛下这大年下的,召这么多藩王进京是什么意思?”

  来宗道坐在椅子上,一边品茶,一边说道:“谁知道我们那位陛下又在想什么?左右不过是皇家的家事,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就不要太过较真了。”

  袁继咸虽是有些不太赞同对方的说辞,但还是点了点头。

  这位新帝登基后,可以说是性情大变,朝里又有魏忠贤,这条随时会跳出来咬人的疯狗,自己还是少说话的好。

  时间临近中午,就在袁继咸等得有些急躁的时候,一队快马向着这边疾驰而来。

  来到帐篷前,马上的骑士翻身下马。

  来宗道和袁继咸两人,听见外面的动静,也都迎了出来。

  “秉部堂大人,诸王车架距此已不足五里。”

  骑士躬身对来宗道并报道。

  后者闻言点了点头,对身侧的袁继咸吩咐道:“开始吧。”

  随着来宗道的命令传达下去,礼部的一众官员也都整理衣衫,教坊司的乐工们也起来了雅乐。

  很快,数架豪奢的车队就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里。

  来宗道见诸藩竟是聚在一起,共同进京,眉头一下就紧紧皱了起来。

  不过,不等他多想,这数架车架就已经来到了近前。

  来宗道立即带着礼部诸官上前。

首节 上一节 53/2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