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乃大唐皇帝 第317节

  表明为了科举之事,实则为了大唐帝都大学之事。

  何为大学?

  “囊括大典,网罗百家”

  李元景要的帝都大学更需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这自由独立的思想少说也要在民国时期才会出现。

  在唐朝,可是儒家一家独大的情况。

  正是如此,今日朝廷之上,儒家、士族大臣纷纷反对工科课程。

  工科在儒家的眼中乃是奇淫巧物、不务正业。

  可以说儒家思想在抵制、在看轻工科思想。

  李元景要做的乃是为工科思想提供一片可以发展的沃土。

  这工科也是未来大唐进步的重要手段。

  而帝都大学会开设不同的专业、拥有不同的思想言论、不同的学派。

  李元景吩咐旁边的上官婉儿进行起草诏书。

  不一会,紫宸殿外响起脚步声。

  大臣们入殿后。

  李元景将起草好的诏书,让上官婉儿宣读。

  “即日起,兴建大唐帝都大学,帝都大学内设置高考选拔人才,为朝廷培养百家栋梁.々 !”

  “先开设八门专业,文、农、工、商、数、医、化、兵!”

  “文者授其吟诗作赋,农者授其耕种之法,数者授其几何学说...”

  核心大臣们个个瞪大眼睛,不敢置信。

  帝都大学?

  高考?

  专业?

  除了墨子、段纶、武士彟外,其他人都目瞪口呆。

  墨子等人之所以知道,乃是陛下当初可是吩咐,兴建外城区时,要在内城的正南方向,留下一片数里的空地,建造一所大学。

  魏征此刻出列皱眉道:“陛下何谓大学,何谓高考,何谓专业,那科举制度怎么办?”

  这话也让朝臣们纷纷附议。

  李元景解释道:“帝都大学与国子监并立,而高考与科举制度并立,专业与进士科并列!”

  “两者唯一的区别乃是,科举制度负责选拔朝廷的官吏...”

  “高考制度负责选拔培养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譬如培养擅长农耕、水利、文学、数学、化学、商人、将领、船匠、医师!”

  顿时间,核心大臣们与上官婉儿都被震撼到了。

  科举取士,只考诗词歌赋,但是这实在太过局限。

  现在,陛下竟把天下的职业、专业细分,将所有的职业一一对应,这简直是百家之福。

  比如,一个农民想要学习耕种知识,他只能向父亲、祖父学习。

  而一个商贾若想要经商,只能用青春在商场摸爬滚打。

  简而言之。

  陛下是不满科举的选拔,想要更多的人才。

  帝都大学出现也是为了批量选拔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

  “至于帝都大学的教授,朕会请各个行业最优秀的杰出代表进行授课...”

  “培养商人由武士彟、培养医师由李时珍、孙思邈...培养水利农耕由郭守敬...培养谋士由郭嘉、张良...”

  殿内众人等人也惊骇不已。

  若是有这样一座学府,各个行业的精英岂不是批量产出。

  简而言之,就是用工业时代流水线的教育模式,代替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教育模式。

  大学是知识交流的地方,抛弃了传统的敝帚自珍。

  “¨ˇ 陛下圣明!”,魏征高呼道。

  殿内核心大臣也是纷纷赞同,此乃是千古伟业,谁敢反对?

  这高考制度恐怕会与科举制度齐名,名流千古。

  一个孩子若是不想参加科举进入仕途,他还可以去高考,考取自己喜欢的专业。

  农耕、水利、文学、数学、化学、商人、将领、船匠、医师...

  这么专业多总会有一个喜欢的吧。

  李元景则是暗笑。

  这后世的高考制度,拿到大唐来用,反倒是十分适合。

  此次,削弱儒家,或者说培养百家,李元景就用此方法,打破了科举制度的垄断权。

  让更多平民孩子能够接触更高级的知识。

  到时候,大唐并非只有儒家一家之言,还有兵家、农家、医家、商人...

  ...

  紫宸殿外。

  核心大(王好好)臣三三两两出了殿后。

  “于尚书,你刚刚怎么不反对陛下呢?”,监察御史马周看着于志宁懊悔说道。

  白天朝堂上,于志宁可是铁了心反对工科呀。

  于志宁无奈摇头道:“你没看到陛下的眼神吗,若是出言反对,恐怕引起陛下雷霆之怒。”

  马周也只是叹了口气。

  另一边墨子与武士彟、梁孝仁、段纶自然心情舒畅。

  这帝都大学设立不同专业,自然是陛下在支持工科呢。

  虽然陛下没有贬斥儒家、贬斥士人,但是设立帝都大学间接提高了工科、工商的地位。

  墨子此刻干劲十足。

  长安城外城墙修建基本竣工,现在只剩下外城区,民居、商铺、公共景观的修建串。

  当然...

  最重要的乃是那帝都大学!.

第四百零三章 天地震怒! 【4】

  今日早朝后。

  科举开始!

  帝都报社早就准备好这消息,朝堂上陛下刚刚应允开科举取士。

  帝都报社立刻发行报纸。

  这个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样,传到了大唐帝国!

  各州各郡的学子都大多已经来到了帝都。

  他们很多人在五六个月前,便开始赴京赶考。

  现在帝都的学子少说也有七八万,他们闻风而动,前往礼部进行报名。

  大唐帝国的仕途,如今对任何人开放,唯才是举。

  即便你是五姓七望或是宰相府的子弟,都必须参加科举考试,这乃是铁一般的规矩,不可撼动。

  尤其是参加武举的武者更是兴奋至极。

  谁不知道去年的武举状元郭子仪、榜眼李光弼、探花裴行俭,此时正在镇守安南五镇。

  可见武举三甲含金量极高。

  此次,李元景没有干涉,将一切科举考试交给了杜如晦。

  杜如晦乃是这次科举负责人。

  ...

  李元景则是躺在了太液池湖心的太液亭休息。

  湖面凉风袭来,水声荡漾,极为惬意。

  太液池乃是人工湖,耗费上百万贯开凿,引入北边的渭水。

  湖心一座雅致小亭与一座精美亭台楼阁立在湖心。

  来到太液亭、亭台楼阁需要乘坐一叶扁舟,才能抵达湖心。

  李元景闭目凝思,身旁上官婉儿在轻声汇报科举之事。

  此次,科举选拔考试,杜如晦所要求的题目乃是,富国强民、整肃吏治、加强集权。

  上官婉儿见陛下,没有说话,她自然不再出声。

  李元景此刻,心中焦虑乃是李秀宁肚子中的孩儿。

  李秀宁怀胎的前几个月,她可是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也不知道这对孩子有没633有伤害。

  这个孩子,不管是男是女,李元景自然疼爱至极。

  它既是李元景的外甥,也是李元景的孩子...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情,便是大唐远征军怎么还不到帝都。

  那可是有数百万贯的财富啊。

  若说经商,贩卖粮食是一倍利,贩卖珠宝是十倍利,那么殖民美洲则是一千倍利!

  在唐朝金银乃是吉祥之物,因为金银矿缺少、开采技术导致十分急缺。

  尤其是金银器物在大唐极受贵族追捧,李元景每次赏赐大臣们也才赏赐百两金银。

  足见黄金、白银的短缺。

  尤其是白银每年挖掘产量只有一万两,根本无法大量铸造器具,一般只用于赏赐大臣,或者两国盟好等重要场合使用。

  白银在大唐短缺,可是在美洲简直是遍地都是。

  这一次,李元景非要大臣们瞪大眼珠子不成。

首节 上一节 317/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